显微镜原理图解详细光路图(显微镜原理图)

显微镜看到的是原子还是原子中的电子,原子有具体的模样吗?什么显微镜能看到电子?

优质回答

答:是包括电子在内的整个原子,对于原子尺度分辨率的显微镜,并不是看到了原子,形象地说是通过“触摸原子”获得了原子的形状。

光学显微镜

光的本质是电磁波,每种电磁波都存在波长,当物体尺度远小于电磁波波长时,光学显微镜就无法分辨该物体;就算我们用短波长的电磁波探测物体也存在一个极限,所以光学显微镜的放大能力在2000倍以内,远远无法达到原子尺度的分辨率。

目前能看到原子尺度的设备,有隧道扫描显微镜(ST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分辨率都能达到0.01nm尺度,氢原子直径在0.1nm尺度;我们根据这两种显微镜的原理,来解答题目疑问。

隧道扫描显微镜

隧道扫描显微镜的原理,主要利用了量子力学中的量子隧穿效应;好比有一道高墙,普通人要跨过墙的最高处,才能到达墙的另外一面,但是量子世界不一样,量子人有概率从墙的一边突然消失,然后出现在墙的另外一边。

宏观世界很难发生这样的事,但是在量子世界中经常发生,“墙”越薄,量子隧穿的概率也就越大。

隧道扫描显微镜有一根非常细小的探针,尖端只有一个原子,当探针在导电物体表面移动时,探针上的电子就有概率通过量子隧穿效应逃离到探测物体上,探针和物体间的距离越小,量子隧穿效应越明显。

然后通过微电流放大器,获得探针上电子的逃逸情况,就可以获得物体表面的形状分布,从而让我们看到原子尺度的世界,实际上更像是探针“触摸”原子表面获得原子信息。

原子力显微镜

原子力显微镜是使用高灵敏的力学装置,获得原子周围的力场分布,从而模拟出原子表面的模样。

原子力显微镜与隧道扫描显微镜相比,隧道扫描显微镜只能探测导电物体,而且针对不同的导电物体,探测数据也不一样。而原子力显微镜可以探测绝缘体的原子,应用范围更广。

好啦!我的内容就到这里,喜欢我们文章的读者朋友,记得点击关注我们——艾伯史密斯!

电子是看不到的

天文望远镜和显微镜原理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能互用?

优质回答

天文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原理本质上是相同的,只是两者的焦距及调焦有很大的差异,其过滤光波的滤镜也有很大的不同,图像的清晰度这又是各自的技术难题。

望远镜其实就只有两部分镜片,由物镜聚光,然后经过目镜放大,物镜目镜都是都是双分离结构,以便使成像质量有所提高.它和双筒望远镜的原理是一模一样的,只不过口径更大就能汇聚更多的光线,镜筒更长就能提高倍率.原理就是物镜(凸透镜)聚光成像(倒立缩小实像),经过目镜(凸透镜)放大.射入你眼睛的就是几乎平行光,而你看到的是被目镜放大了的虚像。但是天文望远镜要观察的实物离物镜相距很远,如月亮离我们的天文望远镜三十八万公里,月亮反射的太阳光进入到物镜时是平行入射的,要聚焦平行光线又要图像清晰,这必须要长焦距才行,所以天文望远镜要造成长筒形才行,其次距离遥远则光线必弱,要接收感受大面积的光线信息,物镜就要做大才行,光太强了,图像又看不准,因此又要加滤光镜才好。

普通的光学显微镜也是根据凸透镜的成像原理,要经过凸透镜的两次成像。第一次先经过物镜(凸透镜1)成像,这时候我们所要观察的物体应该在物镜(凸透镜1)的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根据物理学的原理,成的应该是放大的倒立的实像。而后以第一次成的物像作为“物体”,经过目镜的第二次成像。由于我们观察的时候是在目镜的另外一侧,根据光学原理,第二次成的像应该是一个虚像,这样像和物才在同一侧。因此第一次成的像应该在目镜(凸透镜2)的一倍焦距以内,这样经过第二次成像,第二次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正立的虚像。如果相对实物说的话,应该是倒立的放大的虚像。也就是说,显微镜观察物体的时候,物体首先应放在物镜的一倍焦距到两倍焦距之间,物体离物镜很近,在技术上我们要把物体的反射光、折射光、漫反射光线、散射光线汇聚起来,再经过目镜放大就行了。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显微镜原理图解详细光路图.jpg”/>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