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容忍观后感心得体会(零容忍观后感1000字)

婚姻应该“零”容忍吗?

优质回答

都零容忍,单身还要多,民政局还多造几座,有的事不必当真,当真,有的婚姻绝大多数解体,知己知彼,相互调节,理解万岁,换位思考,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人和事,我认为婚姻也是如此,左手握右手比较实在。

婚姻是千姿万态,别活在别人眼里,活在自己的心里的感受里,当婚姻出现这类问题,冷静下来想想自己舍不舍得离开这段感情,能不能做到,问问自己的心,失去她从此不在相见,你会是一种什么状态,如果心做不到,那一定要为自己的心做打算,别让自己太难过,理解她,也是理解自己。如果能放得下,那就分手,也不会有永久的伤痛,也不会后悔。

有人说对教师要零容忍,对学生要宽容、保护,你怎样看?

优质回答

对教师零容忍,对学生宽容保护,应该说从大局观上是没有问题的。毕竟现在国家讲人权保护,孩子相对而言是弱势群体,得到保护理所当然。有些教师性格比较暴躁,打起学生来真的是目不忍视。有的家长碍于情面,也不好意思跟教师敌对。如果孩子没有被打上还好,如果打坏了,家长也只能吃哑巴亏,不敢找老师的麻烦。有的家长还反复地跟老师说,你们给我狠管,该打就要打。这种情况下,老师打孩子好像是理所当然的。有的孩子放狠话说,等我毕业了,我非打你一顿。结果是,很多被老师打过的孩子毕业后不但没有打老师,随着时间的推移,走上了社会的那些调皮的经常被老师打的孩子慢慢理解了老师的用心,对老师的尊重和爱戴之情更深。所以有一句话,越是成绩不好的,调皮捣蛋的,被老师批评越厉害的学生毕业后对老师越好,那些成绩好,平时表现好,老师几乎不批评的学生,对老师的态度越是冷淡。

这些说的是二十年前的事了。

。。现在啊。教师不敢打学生了,不敢骂学生了,甚至不敢批评学生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惩戒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这话也过时了。现在,教师的待遇是全民落井下石。有一个老师发狠话批评学生,学生心理受伤了,那这个老师就会被群起而攻之。学校,教育主管部门把这个老师当作毒瘤,除之而后快。于是乎,轻则调离岗位,由小城市调到偏远乡镇。重则开除公职,取消教师资格。唉。舆论上都说这个教师怎么怎么垃圾,不懂得保护儿童,人性冷酷,缺失爱心等等。教师呢,也开始练功。开始练习忍术。他们对课堂上学生的不良行为熟视无睹,可以在学生吃喝玩乐的时候挥汗如雨,激情满怀地讲着让自己满意,让学校领导满意的课。对学生的说话做小动作等不敢管,不能管。怎么办呢。

对教师零容忍,对学生宽容。教育,育人,还是愚人呢?

“对教师要零容忍,对学生要宽容和保护”这句话本身没有任何前提,掐头去尾,肯定就是错误的,请问是哪些人群在这样说话?有水平的人,谁会这样说话。所谓对教师的零容忍肯定要具体到什么问题,什么细节,对学生的宽容和保护也同样要看具体是什么问题,什么情节。从教育这个职能来看,它是国家必须行使的手段,是极其重要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因为它担负着提高国民素质的职责;从教育的性质和过程来看,他是极其复杂的,充满多变的,因为构成教育的主体是人。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和崛起,教育的职能作用得到充分体现,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深入。平心而论,目前中国的教育已经相当惠民了:9年义务教育,高中公立学校收费很低,还有各种减免。师资力量,教师队伍建设也一直在加强。可以说在人人能上学,90%以上教师兢兢业业执教的今天,却有那么多对教育不满,对教师群体不满的人,这是为什么?在这么神圣和复杂的教育大事面前,人人都可对教育指手画脚,对教师评头论足,这是为什么?头条的这些题主和躲在背后的键盘侠们,你们能回答吗?如果老师无缘无故违犯了教师法的,只要证据确凿,有谁被放过?又有谁容忍过他们?如果一名学生十恶不赦,杀人放火也该宽容和保护吗?

谈谈你对胡适《容忍与自由》文中 “容忍”与“自由”关系的理解?

优质回答

我有这本书。然而惭愧始终没有认真读。但我知道这是对我胃口的书,这书名已经说明了我所认同的。

容忍和自由,说是相互矛盾,但其实也不矛盾,容忍自己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容忍他人,是个体自身的修养;而自由是外界及自己给予自己自由。

电影《惊曝内幕》带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优质回答

长达两个半小时的影片落幕,平淡却郑重地叙述着整个事件的最后结局:州政府对烟草公司提出巨额起诉,对华·杰夫的恐吓事件确凿却无人遭到起诉,华·杰夫获杰出教师奖,现居南卡罗莱纳州……凝视着缓缓升起的字幕,看着似乎与我等现实中人无关的电影角色的各自结局,不禁还是从心底里认同了这部影片的英文原题《The insider》——在一场人性道德、新闻伦理、商业利益的交锋战争中,我们每一个旁观者其实都是局内人。

电影故事必须有冲突和矛盾才好看,《惊爆内幕》的前半个小时都在进行细软缓慢的铺陈,虽然不免会让心急的观众觉得过于冗长乏味,但也让突至的戏剧冲突显得更加令人为之一振。杰夫瑞从一个风生水起薪酬丰厚的烟草公司副总裁一下子变成一个被老总“无端”解雇的失败者,而当他还没来得及品尝失业的痛苦的时候,一个以深度报道而功成名就的新闻制片人罗威找上了杰夫瑞,开启了全篇故事三方关系的矛盾、三方利益的角逐。

当时,烟草业的几位巨头为了更大获利,不惜颠倒黑白,否认尼古丁具有成瘾性。杰夫瑞作为公司高管,更是一个业内的科学家,深刻地了解香烟对人体的危害,也试图反对过此事,而下场就是被无情解雇。导演曼恩说过,《惊爆内幕》里面没有绝对的好人和坏人。确实,作为一个雇员,为老板争取最大利益是杰夫瑞的本职,反对一个有利于公司发展的决策完全可以成为其被解雇的理由。但是,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不应该只是雇佣和被雇佣。作为两方平等的社会人,杰夫瑞提出的反对意见是合理的,符合社会道德的。不管烟草公司的巨头有多少利益考量,如此以危害大众健康为前提去牟利,实在没有可取之处。不管从伦理上讲还是从法律上评定,烟草业巨头这种黑幕操控的行为(包括后来的强迫杰夫瑞签订保密协议、对电视台施压等非常手段)都是无法原谅的。

《惊爆内幕》中表现最为亮眼的,不管是网上的风评还是我个人的感觉,都是扮演杰夫瑞的新西兰演员克劳(虽然最后得到金奖的不是他)。撇开克劳本人的演技和为戏增重50磅的造型功夫,杰夫瑞这个角色本身就非常耐人寻味。杰夫瑞本身对副总裁的高薪职位是喜爱的,但是他毕竟不是一个纯粹的商人,他骨子里还是透着科学家的傲慢自负(从他坚持让别的高管称呼他“Dr. Wigand”可见一斑),故而也还保持着科学家的良心和责任感。杰夫瑞当然远远称不上完美,他是矛盾的、纠结的,一直在对自己良心的拷问和现实的压迫两方压力中煎熬着。

恐吓邮件、子弹信件、深夜黑影、跟踪胁迫……任何一个普通人面对这样的胁迫与压力,心理压迫都是巨大的。加上因为公司保密协定的限制,使得“没什么相关公司会雇佣烟草公司的转业人员”,因为稍微一个不小心就将引起巨额赔偿,所以杰夫瑞起码的养家能力都被剥夺了,惯于养尊处优的妻子问出车贷、房贷、孩子教育的问题后忍受不了紧巴的日子和被监视的生活,在丈夫最需要自己的时候拂袖离开。但是,这些压迫都不及杰夫瑞内心的矛盾更令他茫然——在这个事件上,没人能够告诉他到底他要做到什么份上才是对的。只是因为你知道,所以你就不能袖手旁观吗?这件事上对与错的标准,全然都是由他自己界定、一力执行,这比任何恐吓威胁都更扰人心智。这使我想到了2007年,那位感动了整个中国的行业打假先锋张晓兰医生,她为自己定下了不被业内人士认可的高标准道德,孤身一人去揭露、反对欺诈性的医疗服务,我赞赏她的勇气,但觉得最可敬佩的,是她坚定的内心。诚如罗素那句名言:“世界上有两件事是最震撼人心的,一件是天上的星空,还有一件是我们心里高尚的道德标准。”

幸而杰夫瑞遇到了罗威——这个一直保有着新闻人的特有硬气的制片人,罗威还不懂得低头,在与杰夫瑞接触之初就高嚷着“绝不会出卖消息来源”。事实上以他的能力和操守确实也是可以坚持自己的原则,但是事情总是有个但是,罗威这次碰到的对手过于强大,让电视台的高层都不得不对其施压,制止杰夫瑞的采访节目播放。罗威到底还是一条汉子,他坚决不肯辞职,他咬牙切齿地说他“要留下来做我的事,坚持到底。”最后罗威破釜沉舟,把CBS高层受烟草业巨头胁迫不敢曝光重大新闻事实的事情透露给其他媒体,运用外界大媒体的影响力迫使CBS低头。这位硬气的罗威让我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是的,第一个曝光了三鹿事件的那位简光洲记者。简光洲当然没有罗威硬气,他甚至坦言新闻发出去后他还曾紧张得睡不着觉,但是我深深地觉得他俩是一样的,他们用蚍蜉的勇气给了行业托拉斯这种参天大树致命的一击。

曼恩这样评价自己的这部《惊爆内幕》:“我只是希望借影片向尚有良知的人展示藏于我们心中的诟病。”是的,这也是为什么影片的名称直译过来是“局内人”——面对着道德、法律、利益的拼杀,每一个人都不能置身事外,都该好好想想内心的那份伦理、良知应该被摆在怎样的高度!

看这个片子始终没觉得卢塞尔克劳饰演的角色说出了什么惊爆的内幕,大大影响了我整个片子的观影感受,哪位高人可以指点一下。

容忍真的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吗?

优质回答

容忍真的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吗?

是真的!容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能够忍得住,说明了一个人有涵养!忍是一种风度!忍是一种道德修养!有忍耐能力的人大都有一番成就!就拿我们人人都知道的是,韩信胯下受辱,当时的韩信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不去杀人,反而从他人胯下爬过,正有了他能屈能伸的性格,才有了后来的一代军师统帅,没有他忍来一时之气,哪有后来的大家风范!从古至今,不有那么一句话吗!忍字头上一把刀,不忍必然把祸招,割去心头一块肉,流出最后一滴血,所以不忍发怒,是惹祸的根苗!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谁都不要扮演悲催的角色!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忍是制胜的法宝!关键时刻你能忍下来,你就是赢家,冲动是魔鬼!就因为不忍一时之气,造成人间悲剧还少吗?!所以我们人人都要警醒,理智的来对待一些人和事!才是明智之举!

(谢!谢阅)!

心甘情愿的容忍是的!不情愿的容忍就是无边地狱!

看完电影《起风了》,你的感受是什么?

优质回答

起风了,唯有努力生存。

当人类美丽的梦想被诅咒,能做的,唯有努力向前。被诅咒,也是一种命运。

第一次看《起风了》那天,我激动不已,一口气看了三遍,

后来陆陆续续看了第四遍、第五遍……

今天也不记得是第几次看了。看的我泪流满面。

豆瓣上给出7.6分的评分,让我怀疑……

我认为这是宫崎骏最悲伤的作品,亦是我心中最好的作品。

据说,这也是宫崎骏首次自己看哭的作品。

很多人说,《起风了》有美化战争的嫌疑。

宫崎骏怎么会允许自己的作品美化战争呢?

在我看来,在这部片子里,战争并不是讲述的重点,宫崎骏只是想讲述一个关于人类被诅咒的命运,被诅咒的梦想,以及苟延残喘的努力生存的故事。

起风了,地震了,大火烧了整个东京,战争开始了,整个国家那么贫困,国民贫病交加。

在这样的时候,这样的境遇,这样的时代命运里,炽热的梦想悖离初衷,挚爱的爱人生命消逝。

他向往飞行,酷爱做飞机,他仅仅只是想做飞机而已。他用人生最有创造力的10年来做飞机,终于成功了。但是飞机却被派上战场,坐在飞机上的人没有一个能回来,所到之处大地颤动、尸横遍野。

他爱上一个美丽的女孩,从她在风里接住他的帽子时候开始。在地震中,他牵起她的手一路跑着送她回家,却不留一个姓名的离去,他也不是那种贪得无厌有所企图之人。

他安安静静的完成学业,安安静静的走上飞行事业。他从不曾伤害任何人,他对谁都彬彬有理,他总是一袭白衣,从容淡定,宠辱不惊,遵从内心最正确的方式安安静静的活着。

当他和爱人相遇时,她却告诉他,她染上了肺结核,但她会努力治疗。

她是在一个平常的日子里,跟他做了最平常的告别,祝福他的飞机试飞成功,然后一个人安静的离去。把最后一点美丽的容颜留在他的记忆力。

飞机试飞的时候,所有人都目不转睛的看着飞机,他却突然扭头怔怔的看着远方,怅然若失,那可能是她正在为他祝福。

有一种难以诉说的矛盾和悲伤。

影片伊始,崛越做了一个梦。在明亮的清晨里,他爬上屋顶,架起飞机,在田野的上空翱翔,这时,天上出现了一架庞大的威严的飞机,垂钓者黑色的向炸弹一样的东西,他被那些黑色炸弹砸中,掉落下来……

从一开始,影片就暗喻着他被诅咒的飞行梦想。

崛越做了第二场梦。

梦里,卡普罗尼伯爵(当时意大利著名的设计师)出现在他的梦里,梦了时,卡普罗尼说:

日本的少年啊飞机并非战争的道具也不是经商的手段飞机是美丽的梦想……

所以,宫崎骏的用心可想而知。绝不是美化战争。

同时,这一句嘱托也揭示了这个美丽梦想与那个时代的矛盾。

矛盾,是这个影片最让人悲伤的地方。

崛越工作后第一次飞机试飞,失败了。

他的上司黑川先生问他:你觉得飞机解体新的原因是金属连接器吗?

崛越答道:不,我觉得真正的问题更深邃,更广阔,更遥远。

真正的问题更深邃,更广阔,更遥远。

这句话似乎在引领我们去思考和追寻人类问题的答案。

在第三次梦里,卡普罗尼带崛越登上自己的飞机,飞机上挤满了快乐的人们,他们朝着远方挥手,欢声笑语一片。

飞行梦想的初衷,就如此这样平凡而纯净,并不带有罪孽。

在梦里,他们进行了一次意味深长的对话

卡普罗尼:有金字塔和没有金字塔的世界你喜欢哪一个?

崛越:金字塔?

卡普罗尼:人类想在空中飞行的梦想,也算是一个被诅咒的梦想。因为飞机背负着杀戮及破坏的宿命,但我还是选择了有金字塔的世界。你会选择哪一个呢?

崛越:我想建造漂亮的飞机

金字塔永远神秘,吸引着人类的好奇,但是金字塔的存在又像是一个诅咒。据说爬上金字塔的人都会被诅咒一样摔下死去。

但是人类拒绝不了金字塔,它像是一种文明的巅峰。

就像现在,他们拒绝不了飞行一样,就算背负着杀戮和破坏的宿命,也拒绝不了。

卡普罗尼告诉崛越:人生具有创造型的时间为10年,你要尽其所能的活出你的十年。

影片最后,飞机试飞成功。卡普罗尼再次来到崛越面前,问他,你的十年过得如何,尽全力了吗?

崛越回答:是的,虽然最后已心力交瘁。

心力交瘁,是在这被蹂躏的命运里,完成梦想的痛苦。

他失去了他的爱人。

很多人说崛越在最后关头选择了飞机而不是菜穗子。

二选一本就是最大的难题,因为二者皆是他的挚爱,他一个也不想失去。

影片中有这样一段,崛越收到电报说:菜穗子咳血。

放下电话的他疯似的收拾东西赶回去,他一向从容不迫的。

跑到菜穗子门口,两只鞋从脚上踢下去就跑向菜穗子床前,紧紧拥抱着她。

菜穗子:会传染的

崛越:你真美,我爱你。

哎,又一次泪流满面。

整个影片最让人动容的是,这种深深的矛盾,这种被诅咒一样的命运,绝不仅仅只是在二战那个时期存在。

那种深深的矛盾,更像是一种宿命,千万年的轮回里,从来不曾消失。

飞行只是其中一种。

所有的科技发展,所有的进化,都承载着某种深邃的矛盾。

而人类如同不能拒绝飞行一样,拒绝不了仍和一个时代的神秘力量。

这是宫崎骏导演自出道以来的第一部根据史实改编的影片。电影以“零战”(零式舰上战斗机)设计者堀越二郎为原型,讲述了一位日本少年执著的飞行之梦。 堀越二郎设计的零式战斗机,不仅成功偷袭珍珠港,并且在二战期间,还以其卓越的性能,在整个太平洋战区神出鬼没,令亚洲各国深受其害。因此,在网络上的中文论坛,即使是宫崎骏的粉丝,也有人表示这是“宫崎骏最烂的一部片子”,因为“那一堆零战的残骸,真心让人感到恶心。” “我姑且相信宫崎老爷子的人品,我姑且相信他不是美化战犯。但这一部也实在是太烂!你的优点在哪里?对人类的反思在哪里?”一位中国的宫崎骏动漫迷无比失望地这样写道:““无论是不是反战的用意,零式题材都令人反感。” 而另一群始终支持宫崎骏的铁杆粉丝们,则大声反驳说: “不要怀疑宫老爷子的三观,在他的动画世界里,一切都是这么的干净。” “宫崎骏没有转向,这是反战作品。” 作为一位不够虔诚的宫崎骏动漫迷,我至今没有完整地全部看过宫崎骏的所有作品,因此对宫崎骏作品的叙事方法和表达理念等种种,其实了解有限。但就《起风了》这一部作品而言,我个人的观后感是: 看完这部电影,我脑子里反复出现的,是一个日文单词—「梦中」。 「梦中」在日文中有两层意思,一是指「梦の中」—睡梦之中;二是指「热中」–着迷、入迷。 在整部片子里,我只看到一个入迷地执著于飞行梦想的日本少年。他倾注所有的青春,只为了想制造出更好的飞机,让它更快更远地飞上蓝天。而其他的:反战也好、美化“零战”杀人机器也好,这一些这一切,我通通没有看见……。不是我忽视,而是影片没有告诉我,所以我看不见。 这不是一部反战片,也不是一部战争美化片。这只是一部如实描绘梦想轮回的影片:梦想的发生、梦想的实现,梦想的破碎….从梦想破碎的残骸中,如何回归到下一个梦想的追寻与探索—这就是《起风了》这部电影告诉给我的全部。 它与战争或罪恶无关,仅仅只是在单纯地诠释一个梦想:它或许只是一个曾经的日本少年所拥有的梦想,又或许是日本这个国家曾经所拥有的梦想。这是一部以梦想呼唤梦想的影片。而实现梦想的根本前提,是“好好活下去”。 宫崎骏导演在《起风了》这部电影公演时,接受日本共同社专访时曾说: “虽然堀越二郎生活的时代也发生了很多事情,但人们还是活着。地震会发生,核电站也没有消失,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已成为所有人自问的命题。但是我认为不必感到失落。只要有喜欢的人、好好吃饭、爱护孩子,这样活着就可以。” 我相信这是今年72岁、时刻感到“死亡就在身后”的宫崎骏导演的肺腑之言。对于善于思考的人而言,一个人的思维广度,总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与之成正比的。面对曾经发生过的历史,除了反思,还同时需要一份能够接纳的坦然—这无关对错,也无关善恶,因为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不可逃避,但历史必须面对。 而一个人对于历史的认知,我想,很大程度是取决于其历史观中的时间单位的:若以100年为一个时间单位,我们看到的是国与国之间的互相杀戳、记住的是民族之间的相互厌恶与仇恨;但若以1000年甚至更长为一个时间单位的话,我们则会看到整个人类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战争史。或许,只有站立在人类长河的岸边,面对整部人类发展的战争史,我们的内心才能远离仇恨,才能跨越国家、民族这些概念所带来的种种障碍,拾起同为人类的悲悯。 曾经看过一本关于宇宙论的入门书《宇宙は本当にひとつなのか》(宇宙真的只有一个吗),书中介绍说:银河系在整个宇宙中,最大不超过0,5%,或者更小。而太阳系位于银河系边缘,仅仅只是银河系极小的一部分。而地球,只不过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与数以亿计的太阳系小天体中的一颗毫不起眼的小行星而已。作为太阳系最年轻的星球,地球的年龄大约为45.4亿年。 而作为地球这颗小星球上的生物—人类,能够存活的最高寿命不过120年。 即使我们能够活满120年,在浩瀚恒久的宇宙中,依旧连一颗尘埃都算不上。生命如此短暂卑微,每个人都是来这个星球稍事休憩便得马上离开的过客。为什么要有这么多的仇恨?为什么要有这么多的厌恶?为什么要以国家民族为理由,互相残杀、你死我活? 所以,宫崎骏导演说:为了国家、为了人类,必须怎样怎样,放弃那些豪言壮语吧!在半径30米或是100米的范围限界内,做你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守护你能够守护的家人和朋友,就可以了。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零容忍观后感心得体会.jpg”/>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