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在古代是什么节日(七夕在古代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

网友提问:

七夕在古代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

优质回答:

七夕在今天被称为“中国情人节”,那是经多方演绎的结果。

在古代:

一、七夕源于星象崇拜

七夕的牛郎织女传说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

古人将天上每个星座都与地上的实体地理区域一一对应,古代分星与分野目的主要是为了配合占星理论进行天象占测。

星宿中的“牛宿”由6颗星组成,位于银河的东岸,像两个倒置的三角形,一上一下,很有特点,不过上面的那个三角形更大一些,亮一些。

小时候,家里人告诉我,那是牛郎挑着一担箩筐,里面装着他的两个小孩——这明显是把传说安在星宿上的。

“织女”3星位于牛宿的北部,其中的“织女一”星是全天第五亮星,仅次于“大角”星,因此又常直接称为“织女星”。

这两个星宿间隔着银河,在夏天的夜晚,大人常常讲,这是王母娘娘当初一怒之下,用发簪划出的天河,以阻隔牛郎织女相聚。

二、重日崇拜

“七月初七”与古人对数字和时间的崇拜有关。古代民间把正月正、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九月九这“七重”列为吉庆日。“重日”在中国古代被认为是“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日子。

人们在这个节日设香案,拜祭七姐(传说该日为其诞日);香案一般在七月初七日就备妥,傍晚时分开始向七姐祈福、乞巧。七夕节乞巧是向七姐(织女)祈求心灵手巧,希望婚姻幸福,家庭美满。

由于星象崇拜、重日崇拜,糅合了民间关于七姐(织女星)诞日、牛郎织女相会等典故传说。七月初七,自中国汉代以降,便逐渐有乞巧节、兰夜、女节、牛公牛婆节、小儿节、穿针节、道德腊(道教《天皇至道太清玉册》称:七月七日,名道德腊,此日五帝会于西方七炁素天。)等等称呼与庆祝。

七月初七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故事由于其接地气、近民俗而影响力最为广泛,其争取爱情自由、抵制礼教束缚的意义为广大人民所纳,此日逐渐演变为深具内涵的“中国情人节”。

情人节快乐,诸亲。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邀请!这里是小青春,一个热爱历史的小青年!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七夕节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宋代。在古代,七夕节是靓女们的专属节日。在七夕的众多民俗当中,有些逐渐消失,但还有相当一部分被人们延续了下来。古代的人们并不将七夕节叫做七夕节,更普遍的叫法是乞巧节!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在山东济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动很简单,只是陈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结网于瓜果之上,就意味着乞得巧了。而鄄城、曹县、平原等地吃巧巧饭乞巧的风俗却十分有趣: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有些地方的乞巧节的活动,带有竞赛的性质,类似古代斗巧的风俗。

此外,乞巧时用的瓜果也有多种变化:或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此种瓜果称为“花瓜”。直到今日,七夕仍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传统节日。但不少习俗活动已弱化或消失,惟有象征忠贞爱情的牛郎织女的传说,一直流传民间。(部分内容选自百度百科)

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讨论,记得加个关注呗,谢谢您的鼓励!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七夕在古代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jpg”/>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