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中国历代经典书籍中,《四书五经》为何没有包括《老子》在内?
优质回答:
因為老子的學説是極具批判意義的, 不見容于道統
其他网友回答
《四书五经》是儒家经典,而《老子》是道家思想。两个不属于一个体系。就像武当派和少林派,少林派绝不可能把武当的绝学太极奉为自己门派的镇店之宝。那多丢人啊!
其他网友回答
这得问儒家,为什么道家的书籍不能并入儒家,问汉朝编者吧!
其他网友回答
《四书五经》的思想就是老子的“道”,它们的主旨思想都来源于《周易》。
其他网友回答
一句话说明:四书五经是儒家体系内的书,不可能包括《老子》。
下面来详细解释五经、四书的来历。
一、五经的历来
这些都是儒家经典,是孔子编好用来教育弟子及后世的书,就形成了五经。
《诗经》:作者佚名,传为孔子编订。
《尚书》:相传为孔子编定。
《礼记》:据传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所作。
《周易》: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包括《经》和《传》两部分,《传》相传为孔子所撰。
《春秋》: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由孔子修订而成。
为什么不包括《老子》,现在是不是一目了然了?
二、四书的来历
孔子及弟子编了五经之后,出发点当然是为了后代的人去阅读它们,感受其中的圣人大道。
所以汉唐注重五经的注疏(注文和疏解),寻求正面突破,但是到了宋代,事情发生了变化。
宋代的儒家学者认为,仅仅读五经本身是不够的。
我们不但应该读五经本身,更重要的是应该关注:圣人为什么编五经,换而言之就是:圣人的心到底是怎么想的?
只有知道圣人的心,才可能走入圣人之道,到达圣人之境。
所以首先由二程提出来,要感受到圣人做五经的心思,体会圣人的良苦用心,必须先读《论语》、《孟子》。
众所周知,这两本书记的都是孔子和孟子亲口说的话和做的事。
这不难理解,打个比方,要了解金庸先生的心,最好的办法听他亲口说了什么,写了什么,而不是读他编的《武侠史》(如果有的话)。
二程的这种观点被他们的四代弟子朱熹朱子发扬光大。
朱子从《小戴礼记》中抽出第四十二篇《大学》、第三十一篇《中庸》,加上《论语》和《孟子》,合为四书。
四书的概念正式出炉,影响中国1000年。
三、如何读四书
为了直达圣人的心,了解他们是怎么想的,最后自己走上圣贤之路,朱子把四本书编在一起,成为四书。
因为四书实在太重要,朱子一则担心大家不明白他的良苦用心,二则不知道如何下手,万一读错,于是又为四书编排了阅读的顺序,并且陈述了深刻的含义:
学问须以《大学》为先,次《论语》,次《孟子》,次《中庸》。……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立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
他的意思是说:先读《大学》,就好像盖房子的设计图,再读《论语》,就相当于打地基,读《孟子》就开始砌墙、装窗子楼梯,而最后读《中庸》,相当于房子建成了,现在只剩下打磨和装修细节。
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圣人的心。心心相印,才能生生不息。
不得不说,朱子是很有的道理的。
最后,为了体会圣人之心,最后自己走上圣贤之路,朱子把四本书编定为四书,他不但指出读四书的重要性和顺序,更重要的是,他自己花了最大的精力写了一本书《四书章句集注》。
从此,四书的概念深入人心,成为了儒家必读和不可超越的经典。
当然,因为是儒家体系,自然也不会包括《老子》。
欢迎您给我留言。 我是作者陈桥,坚持原创,传播传统文化。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中国历代经典书籍中《四书五经》为何没有包括《老子》在内.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