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洛神赋》在哪里写的?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优质回答
#泛文化写作营#
曹植《洛神赋》在哪里写的?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我是阮军发,做过教师,当过记者,痴迷文字以及文字表述的内容,但总不揣浅薄,喜欢写点东西自娱自乐。下面我来回答这个问题——黄初三年,曹植从封地鄄城出发前往京师(今洛阳)朝觐,返程时出洛阳城依洛水向南而行,可能就在途中创作出流传千古的美文——《洛神赋》。
《洛神赋》,号称中国历史上最高水平的诗词,作者为一代枭雄曹操的第三子——曹植。曹植系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也是建安文学的集大成者,与其父曹操、兄曹丕并称“三曹”,也常被方家与孔融、阮瑀等人列为“建安七子”,《诗品》亦称之为“建安之杰”。
黄初元年,66岁的曹操病殁,曹丕在汉献帝禅位后上位,称帝为魏文帝。从此,曹植便受到对其心怀忌惮的哥哥曹丕的排挤和打压,政治上一直郁郁不得志。黄初三年,曹植从封地鄄城出发前往京师(今洛阳)朝觐,返程时出洛阳城依洛水向南而行,可能就在途中创作出流传千古的美文——《洛神赋》。《洛神赋》原名为《感甄赋》,魏明帝曹叡也就是曹植的侄子觉得名字不雅,遂改为《洛神赋》。
曹植为什么要创作《洛神赋》?千百年来,留存各种说法,地名说有之,明志说有之,感念说有之,各有道理但又都禁不起推敲,给世人留下无尽的神秘感。笔者个人倾向于感念说,或者说《洛神赋》就是曹植为甄姬写的悼亡诗,甄姬死于公元221年,《洛神赋》作于公元222年,在时间上绝非巧合。只是民间有关于曹植和甄姬之间有太多的穿凿附会,在这里就点到为止。
但这篇《洛神赋》借鉴楚宋玉《神女赋》的艺术手法,叙述了一个人神相遇相求而“欢情未结”的梦幻故事,文字之流畅、感情之饱满、描摹之细腻,于辞赋创作来说,简直是一种奢侈的存在。且不论曹植创作《洛神赋》是何动机,单就其用有限的文字给我们描绘了一个美丽的世界,就足以令后辈高山仰止。
曹植创作了《洛神赋》,《洛神赋》推高了曹植,还成就了顾恺之,成就了赵孟頫。曹植的高超之处在于,文字有画面感:场景描写,栩栩如生;人物描写,活灵活现;心理描写,点染适度,即文中有画,画中有文。这也使得后世一众画家跃跃欲试,一展身手。惟被东晋时大画家顾恺之“拔得头筹”,其作品《洛神赋图》之艺术造诣,至今无人出其右者。在《洛神赋图》中,顾恺之好似与曹植心灵互通,洛神微妙的心理变化、惆怅落寞的神情,甚至曹植用“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形容洛神在水上飘忽往来的情状,顾恺之都予以精妙的刻画。在一定程度上讲,顾恺之的“图”也为曹植的“赋”增色良多。可惜,顾恺之的《洛神赋图》真迹已然散佚,现留存的皆为唐宋时期的摹本,是为历史的误会。
曹植《洛神赋》文笔优美,文境清奇,且文中有“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之语,因此自其诞生之日起,就成为众多书家竞相“竞技”的首选文本。因为“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不正是书法家苦苦追寻的最高艺术境界吗?王献之(楷书),赵构(宋高宗,草书),赵孟頫(行书),文征明(小楷),董其昌(楷书),祝允明(小楷、行楷、草书),都曾“试水”过《洛神赋》(前述作者备注书体为创作用书体)。个人认为,赵孟頫《洛神赋》的艺术成就最大,点画丰腴,连笔轻捷,运锋飘逸,字体端正且匀称,笔法纯熟且老辣,端美中具俯仰起伏的之气势,凸显赵氏最高书法水准,也为其赢得了崇高的声誉。
巩义回郭镇刘村村外,清清伊洛河岸,有个“娘娘庙”,俗称红庙,那就是供奉洛河之神的“洛神庙”。洛神宓妃的传说,到了曹魏时期,由于曹子建的那篇“洛神赋”,更加亮丽多彩,倾倒了多少文人雅士。
曹植《洛神赋》中的洛神究竟是谁?
优质回答
洛神赋这么美的文字正是出自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的名篇《洛神赋》,文人们写的文字自古是缠绵悱恻,令人疑惑如此名篇究竟是写给历史上某个特定的人呢?
自古以来,《洛神赋》究竟是写给谁的有这样几种说法:
一、悼亡说。曹植怀念自己的妻子崔氏,于是写下《洛神赋》怀念亡妻。
二、感甄说。后代传说曹植和嫂子甄氏文昭甄皇后有私情,《洛神赋》正是他怀念心中被哥哥曹丕赐死的挚爱,现代许多影视作品中甄氏叫“甄宓”正是叔嫂私情的衍生。
三、表志说。还有种说法,曹植《洛神赋》不是写给别人,正是自己的哥哥——曹丕,曹植仿照宋玉《神女赋》,将自己比作美人,对君王表达自己的一片赤诚忠心。
在弄清楚《洛神赋》写给谁的谜团之前,首先需要了解一下作者的人生经历。
曹植,才高八斗,文采斐然,用语典雅华丽,前后四十多年的生命轨迹先后经历大起大落,在公元221年其兄曹丕继位之前,他是意气风发的少年儿郎: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在曹丕登基之后,曹植的悲惨命运开始了,由于先前惨烈的继承权争夺战,曹植深受曹丕猜忌、打压,《洛神赋》作于黄初三年(黄初是曹丕称帝年号),与他愁云惨淡的后半生情感是一致的。
曹植此赋据序所言,系其于魏文帝黄初三年(222年)入朝京师洛阳后,在回封地鄄城途中经过洛水时,“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而作。
这些对决心“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与杨德祖书》)的曹植来说,无疑是接二连三的沉重打击,其心情之抑郁与苦闷,是可想而知的。
接下来让我们依次分析这三种说法的真伪和合理性。
关于崔氏悼亡说:崔氏是曹植第一任正妻,崔琰兄长之女。她和曹植少年夫妻,感情深厚,生育了几个子女。据记载,崔氏因一次失礼,在宴会上误穿了颜色艳丽的衣服,曹操看见后大怒,将她和曹植离婚后遣返家中,赐死。妻子如此悲惨的死法、植崔二人多年的夫妻情分,可以成为支撑悼亡说的论据。
关于叔嫂感甄说,则是彻彻底底的谣言,不过是后世三流文人八卦的野史艳情罢了。根据《三国志·陈思王传》记载,曹丕继位不久,即杀了曹植的密友丁仪、丁廙二人。曹植本人在去了自己封国后,因为“醉酒悖慢,劫胁使者”,被监国谒者奏弹劾,曹丕将他贬为安乡侯,后改封鄄城侯,再立为鄄城王。有些人“鄄”与“甄”不分,仅仅因为两字字形相似便编造出感天动地的“植甄叔嫂恋情”,其实,曹植的《洛神赋》原名《感鄄赋》和甄氏一点关系都没有,且甄氏相夫教子,侍奉婆婆至诚至孝,也从没有琵琶别抱。曹植心中仰慕的女性形象是忠贞高洁的,与贤惠的甄氏也不符合。
所以,感甄说是假的,《洛神赋》绝对不是写给甄氏的。
关于表志说,此种说法最科学,最合理。《洛神赋》虚构了曹植与洛神的邂逅相遇,以及彼此之间的思慕爱恋,洛神形象美丽绝伦,人神之恋飘渺迷离,但由于人神道殊而不能结合,最后抒发了无限的悲伤怅惘之情。曹植模仿战国时期楚国宋玉《神女赋》中对巫山神女的描写,叙述自己在洛水边与洛神相遇的故事,在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描写上多有借鉴宋赋。
宋玉《神女赋》借遇合神女之事委婉批评楚襄王的昏庸无能和无所作为,旨在表达自己伤时忧国的感伤情绪,并以忧患意识警省襄王,劝其效法楚国先君,“思万方,忧国害,开贤圣,辅不逮”,励精图治,振兴楚邦。
结合曹植写作时的背景,不难理解《洛神赋》中流露出的缠绵悱恻、惆怅哀怨的情丝,曹植正是借助此赋抒发对兄长曹丕的不满之情,同时有饱含了渴望受到对方信任和重用的感情。
您觉得《洛神赋》是写给崔氏、甄氏、还是曹丕的呢?欢迎留下您的宝贵评论。谢谢
为什么曾植的《洛神赋》对后世的艺术创作能有如此大的影响?
优质回答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建安时期是文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涌现了一股新的作家力量,比如”三曹”、”七子”等等,他们的文风一种”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因此逐渐形成了”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文心雕龙?时序》)的”建安风骨”这个传统。曹植,为”三曹”之一,为曹操之子,曾七步成诗,被称为”建安之杰”,是建安文学的集大成者,被谢灵称其”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刘勰说他是”思捷而才俊,诗丽而表逸”但后世对他的评价和称赞主要在其五言诗和乐府诗的成就上,钟嵘称他的诗为”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古今,卓尔不群。”对他的辞赋和其他文体皆略有提及,但实际上他的辞赋成就不亚于诗歌,特别是曹植的《洛神赋》更是对后世的艺术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洛神赋》是曹植赋中名篇,它通过运用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描绘了人神相恋的悲剧,是黄初四年曹植回潘地经过洛水时有感而作,正文先叙述在经过洛水时遇到一位美人,以和御者的对话引出洛河之神,接着用浓墨重彩、极力铺成的方式描绘洛神之美和双方的感受,最后以悲剧人神殊途、洛神离去和作者不舍眷恋之情为终。《洛神赋》虽然不足千字,到思若有神,词采华茂,清彻绚丽。它摆脱了汉大赋铺张堆砌的习气,开启了魏晋抒情骈赋之先河,它对后世艺术创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对绘画的影响
《洛神赋》对洛神形象的刻画成为千古绝唱,不仅促进了中国辞赋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也成为绘画、书法的素材,在绘画方面,影响最大的就是运用艺术技巧将洛神之美推向极致的顾恺之绘画作品《洛神赋图》。
顾恺之,不仅精通诗词歌赋,绘画成就也极其突出,被称为书画家四祖之首,留下绘画作品百余件,《洛神赋图》就给中国绘画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顾恺之运用高超的绘画技巧和丰富的想象力具象了《洛神赋》中人神相恋的情节,将整个画卷分为四大部分:初见洛神时曹植的惊喜和周围人的漠然、眼神交汇时的爱慕和惊异、人神殊途终是分离的不舍与怅然。整幅画卷在描绘情节的同时淋漓尽致的运用细节、对比、反衬、眼神交汇、颜色等充分展现出人物关系和复杂的心理,充分展现了什么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真正实现了”文学和绘画的相通”。可见,《洛神赋图》不仅完美诠释了曹植的《洛神赋》,也丰富了中华民族艺术遗产,创造了更高的价值。
二、对书法的影响
冠书圣之称的王献之,在曹植去世后的一百年后,钟情于书写曹植的《洛神赋》,最终创出惊世小楷《洛神赋十三行》,成为小楷中的极品,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
据研究考证,王献之因迫于政治压力,导致婚姻坎坷,无法与意中人相守,这种情感与曹植《洛神赋》有共情之处,当悲情难抑时便长笔飞扬,同时魏晋时期政治争夺的苦闷也让他只能寄情于书法作品,用不拘一格的恣肆笔法去消解内心的悲痛。因此,他的书法结合形态美和精神美将曹植的《洛神赋》推向小楷的巅峰。
除了王献之,赵构、祝允明、赵孟頫等众多的书法家也钟爱于书写《洛神赋》,使曹植的《洛神赋》成为”母体”的存在,历久弥新,可见《洛神赋》强大的文化艺术生命力和艺术内涵。
三、对后世小说的影响
《洛神赋》作为中国文苑的一朵奇葩,对中国文学内容、题材以及对作家的影响都是不容小觑的,单从对小说的影响来看,在塑造人物形象、容颜、体态上,很多作家便借鉴了《洛神赋》的美女标准,《洛神赋》从第二段开始用大量篇幅描绘了洛神宓妃的容颜、体态和着装:”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曹植极尽一切辞藻写了洛神体态轻盈,远看若朝霞、近看若芙蓉的典型形象。之后的小说作品像《李师师外传》中描写李师师”新浴方罢,娇艳如出水芙蓉。”《红楼梦》中描写探春”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儿,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还有蒲松龄笔下的《画壁》中”拈花微笑,樱唇欲动,眼波将流”等无不以《洛神赋》为范本,体现出《洛神赋》之价值。
另外《洛神赋》中对人神相恋却终无法相守的故事模式,影响了大批小说家,特别像是《聊斋志异》、”三言””二拍”、唐代传奇等这样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志怪小说类,都遵循了从一见钟情到人神(鬼)殊途,最终怅然离恨的模式。比如蒲松龄《葛巾》中洛阳书生常大用对牡丹仙子葛巾一见钟情,并结下姻缘,最终却以悲剧收场的故事等等都以《洛神赋》故事结构为原型。
一篇《洛神赋》不仅继承融合了前者之精华,又将艺术魅力延伸到书苑和画坛,可见《洛神赋》艺术魅力是源远流长,经久不衰的。(作者:你看起来很好吃)
故事、绘画、文章,三个方面的因素形成了强大的后世影响力。
《洛神赋图》的创作是为了什么?
优质回答
顾恺之,东晋著名的画家,绘画理论家,诗人。六朝四大家之一,水墨画鼻祖之一。他的画笔法细如蚕丝,线条流畅,人物俊秀。拓展了传统工笔画的视野,被誉为中国工笔绘画始祖。代表作有洛神赋图,女史箴图,斫琴图等。
《洛神赋图》是顾恺之根据三国文学家曹植《洛神赋》而作,顾恺之用工笔手法,描绘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巧妙的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将曹植与洛神之间的爱情故事讲述的纯真感人,浪漫而又悲伤,表达了无限惆怅的情意和哀怨忧伤的情调。整个画面丰富宏大,内容奇幻夸张,山形,水势,人物表情,喜,忧,惊,哀,表现得细腻雅致。用丰富的想像力,塑造了洛河上嬉戏的众仙,鹿角马面,豹头飞鱼,龙御云车。各中奇珍异兽穿越在山川,树木,流水,云端,令人称奇。画面气氛浪漫凄婉,人物生动传神,景像虚实相间,达到了诗画合一的意境美。
至于顾恺之为何要创作这幅珍贵名画,学术界争论不休:有的说顾恺之用叙事手法向世人讲了一个凄婉的爱情故事:有的说他用完整和谐的画风向世人宣扬了“恶以诫世,善以示后”的儒家宗旨:有的说抒发了作者面对纷乱的现实,抒发了好梦未圆的惆怅与怨愤,留露了消和避世的情调。
(图片来自网络)
魏晋时期曹植喜欢一女子,却被其弟曹丕纳为甄妃,直至甄妃抑郁死去,曹丕才拿了甄妃用过的枕头给曹植。曹植心念甄妃,写下洛神赋。后文人顾恺之听此故事,感动不已,画下洛神赋图
《洛神赋》究竟写了什么?曹植为什么要写它?
优质回答
曹植是三国时期的文学家(曹魏),“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其父亲曹操、哥哥曹丕合称为“三曹”。其诗以笔力雄健著称!
1.《洛神赋》究竟写了什么?
曹植率众属下由京城返回自己的封地,经过洛水时,在河岸边稍事体息;这时,在平静的水面上,衣带飘逸的洛神含情脉脉、凌波而来,杨柳岸边,曹植微微前倾身体,迫不及待地伸出双手拦住了众随从;众随从目瞪口呆,而曹植目光炯炯,全神贯注地注视着轻盈、袅娜、美丽的洛神。曹植被洛神的旷世之美深深吸引,于是解下玉佩赠给她以表达深切爱慕,洛神心有灵犀,指潜渊为期,曹植唯恐受骗,心情纠结;于是集精会神、以礼相待、二人眉目传情,情意缠绵。
洛神与众神玩耍嬉戏,风神收风,河神抚波,水神击鼓,女蜗翩跹,洛神穿梭在空中、山间、水中,若隐若现,轻舒广袖,载歌载舞。
2.曹植为什么要写它。
《洛神赋》作于公元223年,是曹植为了纪念已经离世的,美丽的大嫂子甄宓皇后而写的,因此又叫《感甄赋》;甄宓本是袁绍的儿媳妇,曹操打败袁绍后,儿子曹丕见甄氏美美非凡、心动不已,好色的曹操忍痛割爱将她赏赐给了曹丕;曹植一直暗恋着这位有文学才华的嫂子,而这位贤惠的嫂子对这位英俊潇洒、才华横溢的小叔子也充满欣赏之情,却苦于叔嫂关系,只有眉目传情的份,不敢越雷池一步。甄后死后,曹植自封国进京拜见魏文帝曹丕,又看到了甄后的遗物,不禁潸然泪下;在回封地、经过洛水时,由于极度伤心,神情恍惚,脑海中就浮现出甄后的美丽形象,于是一气呵成写就了千古名篇《洛神赋》。
众所周知,《洛神赋》是曹植创作的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一般认为,这篇赋是曹植虚构了自己与洛神的邂逅相遇和彼此间的思慕爱恋,但由于人神道殊而不能结合,最后抒发了无限的悲伤怅惘之情。小编以为,倘若细究起来,《洛神赋》就是曹植写给兄长曹丕的检讨书。
想要读懂它,就得搞明白这篇文章背后的故事。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说神女之事,遂作斯赋。
黄初三年(222),曹植从洛阳返回自己的封地鄄城,途经黄河。
曹植为什么要来洛阳呢?一切还得从曹丕代汉说起。曹操逝后,曹丕即魏王位不久,即越俎代庖的宣布改元建安为延康。未己,禅让的戏份作足后,降汉献帝为山阳公,两次改元为黄初,自己做了皇帝,史称魏文帝。
曹丕称帝,曹植的好日子过到了头。一直以来,曹丕都对有实力对他地位形成威胁的曹植心怀妒恨,才做魏王几天,就将曹植在朝中的党羽丁仪、丁廙兄弟杀害。曹植敢怒不敢言,不久即托言“欲祭先王于北河之上”擅自离京去了鄄城。此后,被封为鄄城侯,在封地不久(黄初二年六月),曹植因“醉酒悖慢、胁劫使者”,不得不入洛阳请罪。
胁劫使者虽然有藐视皇权的嫌疑,但并不是什么不可饶恕的大罪。然而《魏略》的记载却是令人大惑不解,史载曹植“自念有过、宜当谢帝,乃留其从官著关东,单将两三人微行,入见清河长公主,欲因主谢。而官吏以闻,帝使人逆人使不得见。太后以为自杀也,对帝泣。会植科头负鈇锧,徙跣诣阙下,帝及太后乃喜。及见之,帝犹严颜色,不与语,又不使冠履。植伏地泣涕,太后为不乐。”
很显然,曹植知道这次自己摊上大事了,所以才想提前走走清河长公主(同父异母的姐姐)的后门,哪知道曹丕得知消息后,派人把拦住了。卞太后得知消息,以为曹植想不开自杀了,在曹丕面前哭哭啼啼。正在这时候,披头散发、光着脚丫子扛着刑具的曹植来了,卞太后一见这才放心。曹植这样打扮,摆明了是认打认罚的,曹丕见了他仍是面挟寒霜理,也不理会他,更不让左右人给他穿上鞋。曹植一见情势不妙,急忙跪在地上泣涕,求皇兄放他一马。曹丕见母亲一脸黑线只是不作声,只得长叹一声传旨曹植“听复王服。”
曹丕为什么这样绝情呢?原来,这年六月发生了一件震动朝野的大事——甄妃被赐死了。甄妃年长曹丕五岁,自幼聪慧善良,及长容貌出众,先嫁袁绍之子袁熙,后为曹丕所得。嫁给曹丕后深受宠爱,虽未封后,实际上统领后宫,位居诸妃之上(称甄后,是儿子曹叡追封的)。曹丕称帝,立后的事情自然提上了日程。只是彼时甄妃年近四旬,早已是色衰而爱驰,这个时候曹丕皇宫宠爱的是郭妃、李阴二贵人。曹丕有心立郭为后,可是以妾压妻不合礼法,一直踌躇未定。不久,甄妃与曹植暧昧的谣言不胫而走,时间段恰好就是曹植擅自离京的时候。曹丕得知后,立即派使臣到邺城赐死了甄妃,一代名嫒死于讒言,郭妃如愿以偿登上了皇后宝座。
据史料记载,甄妃死时“不获大敛,被发覆面,以糠塞口”,怎一个惨字了得。
那么,曹植究竟与甄妃之间有故事发生吗?且看曹植是如何还自己清白的。
其词曰: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倾,车殆马烦。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俯则未察,仰以殊观。睹一丽人,于岩之畔。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则君王之所见,无乃是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秾纤得中,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瓌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
那么多人都瞧不见,为何独独曹植一人可以?这根本就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所致。
原来,在饶恕了曹植之后,曹丕留下弟弟喝酒压惊,当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时,曹丕命左右拿来一物,赐与曹植。曹植一见之下大惊失色,急忙跪倒在地叩头不止。原来,曹丕送给曹植的是甄后生前用过的“玉缕金带枕”,也是曹植与甄妃“交通”的重要物证。史称“植见之,不觉泣”,这六个字太值得玩味了。大胆推想一下,甄妃的枕头,曹植一定是见过的,这时候睹物思人,方能有“不觉泣”的事情发生。
《洛神赋》中,曹植用了大量的篇章极力描摹洛神的美丽。其实,所谓洛神,正是甄妃的模样。“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曹植笔下甄妃的容颜,可以秒杀一切庸脂俗粉,曹植为之神魂颠倒太过正常了。
一个女性如果生成这样,当真是可遇不可求了。也怨不得曹植会剪不断理还乱了。
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愿诚素之先达,解玉佩而要之。嗟佳人之信修,羌习礼而明诗。抗琼珶以和予兮,指潜川而为期。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
敲黑板,重点来了。读了《洛神赋》,自然会对甄妃的美倾而倒之,金庸大侠竟然将“凌波微步”移花接木到了自己的作品中。当然,他笔下的王语嫣同样是“华容婀娜,令我忘餐”。但大家必须要明白,这篇文章是曹植写给皇兄的检讨书,他的重点是为自己洗白,重点句是“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这十三个字,只是给曹丕看的。
一句话,曹植和甄妃的感情是发乎情而止乎礼,并没有尘世俗人想象的那么龌龊。曹植与甄妃两人之间,有的只是精神层面的交流,曹植最多流露爱慕之情,甄后却不能以身相许,送给曹植玉缕金带枕以诉心曲,应该是情理之中。
曹植把这段情感经历用文学的方式逐一表达,是告诉皇兄,自己喜欢甄妃是真的,但爱一个人,并没有罪。
一个是刻薄寡恩的丈夫,一个是敢爱敢恨却谨守礼防的诗人,甄妃所适非人。
……
于是背下陵高,足往心留。遗情想像,顾望怀愁。冀灵体之复形,御轻舟而上溯。浮长川而忘反,思绵绵而增慕。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乎东路。揽騑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
做为成熟的政治家,曹丕一来不能背负杀弟的恶名,尤其是以暧昧难言的罪名,二者惹得母亲生气,再背负不孝的骂名,惹得天下臣民耻笑,思来想去决定从轻发落,于是仅将曹植降为安乡侯了事。
另,曹植此赋原名为《感甄赋》,待到曹叡继位后,不希望自己母亲与叔父之间的这段感情经历任由人们说三道四,所以更名为《洛神赋》。
用赋这一文学方式坦露爱的心曲,两千年来似乎惟有曹子建一人。这是一个真性情,敢爱敢恨的君子。
本文为问答原创首发,谢绝一切转载抄袭。
曹植的《洛神赋》中的神秘女子是谁?曹操为何要杀死曹植的夫人?
优质回答
两个问题分开回答:
第一个问题:现在很多电视剧上都提到这个。曹植写的,主人公是洛神。洛神赋是曹植虚构的自己与洛神相知相爱却不能在一起的悲情故事。有一种蒹葭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感觉。人生相爱的故事。
那么问题来了,大部分人都会认为洛神是甄宓。甄宓是曹丕的老婆。也是袁熙的妻子。曹操打败袁绍后,曹丕就娶了甄宓。甄宓的儿子曹睿,也是后面继承曹丕皇位的人。按照辈分来说,甄宓就是曹植的嫂嫂。如果洛神是甄宓,那么这个曹植就有了乱伦的嫌疑。无论是古人,还是现在人,对于道德伦理还是比较在乎的。不会这么轻易的就会有这种想法的。所以从道德上,我觉得曹植不太会爱上甄宓。当然,不排除在甄宓成为曹丕老婆之前,就爱上了甄宓。
那么我先从年龄上来说。曹植(192-232)曹丕(187-226)甄宓(183-221)
曹操打败袁绍是在公元204年。那个时候,曹植12岁左右,曹丕17左右,甄宓21岁左右。一个12岁的孩子会爱上一个21岁的人妻。不太可能,但是有可能。从正常角度来说,这不太可能。而且历史中关于曹植跟甄宓之间神秘关系的,都是野史。
那么问题来了,洛神到底是谁?
也许要回答这个问题的,只有曹植了。也许洛神根本指的不是具体的谁。我们完全可以把洛神赋当成一个故事来看。当成一个文学作品来欣赏。更多的,我个人认为,洛神赋只是曹植表达他内心的情感。而这份情感我觉得不是表达对于甄宓的爱慕。更多的也许是对于他妻子的。
第二个问题:
我先来介绍下曹植的妻子。曹植有两位老婆。前妻催氏,其叔父崔琰曾任曹魏尚书,一度得到曹操的信任,后来因“辞色不逊”而被下狱,成为历史公认的冤案。而曹植的老婆催氏因为衣服穿的太好看了,被曹操赐死了。有人认为跟崔琰有关。这个目前无从考证。
总结来说,个人认为曹植的洛神赋中的洛神,不太可能是甄宓。现在传的都是说甄宓就是洛神。曹丕是一个很有心计的人。为了皇位不惜手足相残,要是曹植跟甄宓有一腿,曹丕早就设计陷害了曹植了。而传说洛神是甄宓的,完全是为了故事的流传,而且这种解释更加符合大家的胃口才会流传这么多的。而曹植的老婆催氏也是死的莫名其妙。不过正史好像没有专门的记载。所以也不是特别的清楚。
应该是袁绍的儿媳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洛神赋的作者是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