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故事随笔(小学教育故事50篇)

您有哪些短小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可以分享呢?

优质回答

我是凌巧,我来分享。

以下,是有关人生教育的课堂或实验的简短故事分别一篇,希望读者们都可以领悟到大智慧!

敲铁球

? 会场座无虚席,人们在热切地、焦急地等待着那位当代最伟大的演说家精彩的演讲。大幕徐徐拉开,只见舞台的正中央吊着一个巨大的铁球。为了这个铁球,台上搭起了高大的铁架。一位老者在人们热烈的掌声中走了出来,站在铁架的一边。他穿着一件红色的运动服,脚下是一双白色的胶鞋。这时,两位工作人员抬着一个大铁锤,放在老者的面前。主持人对观众说:”请两位身强体壮的人到台上来。”有两名动作快的汉子跑到了台上。

老人这时开口和他们讲规则,请他们用这个大铁锤,去敲行那个吊着的铁球,直到把它荡起来。一个年轻人抢着拿起铁锤,拉开架势,抡起大锤,全力向那个吊着的铁球砸去,立即发出一声震耳欲聋的响声,可是铁球却纹丝不动,他就用大铁锤把铁球打得叮当响,依然如此。台下逐渐没了呐喊声,观众好像认定那是没用的,就等着老人做出什么解释。老人掏出一个小锤,认真地面对大铁球,对着它”咚”地敲了一下,然后停顿一下,再敲,持续着。

人们奇怪地看着。十分钟过去了,三十分钟过去了……会场开始骚动,有的人干脆叫骂起来,发泄不满。老人不管,仍然工作着。人们开始愤然离去,会场上空了一片,留下的人们也喊累了。四十分钟了,坐在前面的一个妇女突然尖叫一声:”球动了!”会场立刻鸦雀无声。铁球以很小的摆度动了起来,在老人一锤一锤的敲打中越荡越越高,巨大威力震憾了全场,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老人开口了:”在成功的道路上,你没一点耐心等待成功,就只好用一生的耐心面对失败!”

最后一课

? 孩子们快毕业了,校长来给他们上最后一堂课。只见校长走进教室,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道直线,然后问孩子们:”在保持这根线不动的基础上,有哪位同学能够让它变短一些?”

问题一出,下面的同学立刻炸开了:”啊?这问题本身就是矛盾的嘛,不动又显得变短,怎么可能?””校长竟犯如此错误!””我好像听过这个问题,但忘了答案。”……他们七嘴八舌的,谁都想不出个所以然来,甚至一致认为是校长出错题了,除非让神仙来做。

“但是,这个神仙就是你们自己,因为你们都能做到。”校长大声说道。”您确定?”孩子们面面相觑。”是的,就像这样,”校长转过身去在那道直线的下面画了一条更长的,然后回过来问学生,”上面的线现在变短了吗?”

“真是哎!”孩子们惊讶地高呼起来。校长意味深长地说:”你们记住,上面这根线是别人,下面这根线是你们自己。珍惜身边的人,提升自己。”

小时候听到这样一个小故事,印象很深!

在一个小山村里,有这样一回人家 ,家庭比较贫困。加上他的父亲久病在床,只能吃又不能干活 ,有一天他就这么想,假如没有他父亲,生活肯定会好一些。于是,他就用一个箩筐 ,带上他的儿子 ,把父亲背起往山沟沟里走,到了山上以后,他把他的父亲连筐一起扔在山沟里,准备回家的时候,他的儿子不肯走,要求其父把箩筐带回家去,其父不解的问:“这个箩筐都烂了,还要它干嘛?回去编个新的”。他儿子说:“这个怎么能行,到你老了之后,我用什么来背你”。

他父亲听到这句话之后恍然大悟,才又把他的父亲背回家中,耐心的伺候。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你对你的父亲不孝 ,你的孩子也不会孝敬你的!

有哪些中国古人教育子女的故事?

优质回答

中国古人教育子女的故事很多,最有名气的是孟母三择邻,这个故事影响深远,连外国人都喜欢这个故事,我更喜欢。孟母为了教育好自己的儿子不惜劳苦,曾三次选择有利于儿子成长的环境,最终使她的儿子成为名副其实,千古流芳的人才,孟母三择邻的故事也因此而出名。这个故事使人们得知环境也是会改变人的,所以后人引经据典,在国家教育学上也列入教育方法的其中之一。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说三个小故事吧,

1:孟母三迁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听过了,现实生活中,确很少有这样的母亲,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他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孟子学习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孟母说:“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等孟子长大成人后,学成六艺,获得大儒的名望.君子以为这都是孟母逐步教化的结果。

孟母三迁

2:曾国藩家书大家都听过吧,其实曾国藩教育后代,也很有方法,位列“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首的曾国藩不仅一生重视家庭教育,更极擅于智慧地开展这一教育。钱穆对他的评价是“算得上是一个标准的教育家”,《曾国藩家训》也被誉为“千古家训之首”。本书从“一省、二静、三勤、四和、五诚、六学、七明、八挺、九趣、十恒”十个角度,深入浅出地解析曾国藩的教子法。

3:诸葛亮戒子训: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想学习古人的教育方法,可以多读一些国学,历史类的书籍,或者是名人传记,了解他们的思想。

欢迎大家点赞或者留言,感谢大家关注我!

历史上有哪些母亲教育孩子的感人故事?

优质回答

女本柔弱,为母则刚。千百年来母爱都是伟大的,都是被世人称颂的对象。

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位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母亲——佘太君。

佘太君:名佘赛花,是金刀令公杨业的夫人,她从小生长在一个爱国名将的家庭里,自幼受其父兄武略的影响研习兵法,成为一名文武双全的大家闺秀,与杨业成婚后,夫君在边关打仗,她就在家组织仆人丫鬟习武,仆人的武力和忠勇个个都不输于驻守边关的将士。

佘太君一生共育有七子二女,后有收养一子,个个被她教导成少年英雄、文采出众、武略超群。虎父无犬子,儿子们都随父亲上战场英勇杀敌,保家卫国。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这位伟大的母亲不管到了什么时候都是以国家大业为首任,这种不顾儿女情长的舍身忘我的精神怎能不让人感动流泪。

话说杨家将可谓一口金刀八杆枪,令辽兵闻风丧胆,退避三舍,对宋朝的太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只是后来奸臣潘仁美当道,在皇上面前挑拨离间、陷害忠良,最后导致杨令公以身殉国。令公死后不久,大郎在一次战役中独挑十八员辽将,最后精疲力尽,死于马下;二郎为护父帅,丧身刀下;三郎身负重伤,乱军之中被战马踏成肉泥;四郎重伤流落番邦,后来取了辽国公主;五郎伤心欲绝,看破红尘,遁入空门;七郎死的最为惨烈,身上被108箭射死,射的浑身如刺蓬一样,只有六郎只身突围,保住性命。

当六郎把父兄的遗体带回天波府的时候,太君忍住在眼睛里来回打转的泪水,坚强如铁的承受着这万箭穿心之痛,试问遇到这种一时间同时失去丈夫和六个儿子的局面,世上有多少人能顶的住呢?可是佘太君给我们树立了千百年来的典范。

佘太君没有被这种悲惨的遭遇所打倒,在晚年的时候又亲自率领杨家十二名寡妇西征。十二名寡妇个个都武艺高强、视死如归,最终打败了西夏,凯旋而归。

所以佘太君在我的心里不仅仅只是一个伟大的母亲,还是一位品德贤淑、刚阿不毅的女人,让后世人称颂与敬佩。

孟母三迁

岳母刺字

有趣的、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有哪些?

优质回答

看过一个寓言故事:

谎言跟真实在河边洗澡,谎言先洗好了穿上真实的衣服离开了,真实却不肯穿谎言的衣服。

?

后来,在人们眼里,只有穿着真实衣服的谎言,却很难接受赤裸裸的真实。

很喜欢这个故事,在这个急功近利,物欲横流的世界太多太多的人早已失去了自我。人生的最大悲哀莫过于对是非不分,好歹不分,黑白不分,真假不分,善恶不分,美丑不分……

之前在报纸上看过一条新闻,大概意思是说,在农村有一位大字不识一箩筐的父亲,把三个孩子都培养进了清华北大。

有人问他教育的秘诀是什么,他说,从孩子上小学一年级开始,每次孩子放学回家都要把当天在学校学的东西回家讲一遍。不仅要讲出来,还要让父亲听懂。

这样孩子在学校必须认真听,不仅要认真听,还在思考、提炼学校所学的内容,这样才能让父亲听懂。一来二去,孩子不仅掌握了所学内容,还学得很深刻。

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表明,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也不同。

它是一种现代学习方式的理论。最早它是由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1946年首先发现并提出的。

如果只是单纯地听别人讲,或者看书看演示,留存率最高只有30%,而讨论、实践和教授他人学习,知识留存率最高可达90%。

这位农村父亲,让孩子把学校所学的知识讲给自己听,无意间鼓励孩子主动学习,教授给他人。多么有智慧的父亲。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小学教育故事随笔.jpg”/>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