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宾王的诗有哪些(骆宾王的诗300首)

初唐诗人骆宾王,七岁呤诗《咏鹅》,成为绝唱,难道真的是天才吗?

优质回答

谢头条问答相邀,同大伙分享品读书那些事儿带来的快乐!

题主:初唐诗人骆宾王,七岁吟诗《咏鹅》,难道真的是天才吗?

连科学家爱因斯坦都在说“天才出自勤奋”,由99%的汗水和1%的灵感组成。我们还会相信真的有天才吗?我的推断是,骆宾王受家庭环境的熏陶,加上自己的勤奋努力,才被世人认为是天才的。

1.骆宾王七岁吟的诗《咏鹅》。

咏 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这首诗的意思,用白话文来说就是:“我”连着叫了三声鹅,看到鹅弯弯的脖子,正朝着天上唱歌,好高兴呢。它那白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河水中,红红的脚掌呀,拨动着清清的水波,大可爱了。“我”就喜欢这群(只)大白鹅!

2.《咏鹅》诗好在写景状物,韵律美,又抒发了情感。

第一句三个“鹅”字叠用,表达自己对鹅有很深的感情,叫来自然。第二句,“曲项向天歌”,写了鹅的第一个特征,脖子弯,写了鹅的状态,唱着歌,叫了一声又一声。第三句,“白毛浮绿水”,运用两种颜色“白”与“绿”进行对比,勾勒出羽毛与河水之间的动态美,“浮”字则点明羽毛轻鹅身子飘逸的特点。最后一句,“红掌拨清波”,又拿鹅身上最底部的器官“掌”做文章,配以颜色“红”让人难忘记,清波则更能突出红色的鲜明,那个“拨”字对应一个“浮”字,把水上与水下的动作,写得层次分明。全诗一气成呵,我们不得不赞叹,只有七岁的小神童骆宾王见识有水准!

全诗抛开叠字“鹅”,后面的平仄韵律是: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古韵,“拨”为仄声,五绝特征到位,押韵e与0,略有遗憾,毕竟出自七岁儿童之口。

3.骆宾王的聪颖,来自于家庭熏陶,还有自身的勤奋。

俗话说“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长大后的骆宾王,高举大旗反对武则天即女皇帝位,他亲自写讨伐武则天的檄文。这能说明什么?说明他出身在一个家教极严的大族,是李唐天下忠实的拥趸者,武则天夺取李家皇儿的帝位,在他眼里就是大逆不道,必须群起而攻之,表示严重关切,强烈反对。7岁之前,上溯到咿呀学语,骆宾王的祖辈父辈,就在酝酿怎么引导教育幼儿,或许连胎教也在尝试之中。要想娃儿从小就聪明伶俐,就必须给他提供好的学习环境。吟诵前人的优美诗篇啦,数数啦,注意观察动态美和静态美啦,还有识辨七色呀,乃至传授平仄韵律知识等。这样,从一岁到七岁,六年大约两千个日日夜夜的努力,不会吟诗也会吟的,就是这首烩炙人口的小诗《咏鹅》了。

综上所述,骆宾王被世人称为天才,其实也是多年辛勤劳动,才有的美誉。我们在日新月异的时代,更应勤奋努力,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是否天才,一是有天才作品,二是作品中有非凡创造。

能写出传唱千年的《咏鹅》,能写出让武则天都心服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其中的名句“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这自然是天才。

尤其是那首《于易送别》,“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苍凉之感不输同是天才的陈子昂《登幽州台歌》。都是视野开阔,胸襟远大。都有时空的会聚,上下五千年,纵横千万里。

一个人把自己放在历史和广阔的天地中的一点,就不会计较眼前的得失。这种孤独不同于常人的孤独,因为感觉到人的渺小而孤独,这是智者的孤独,是有境界的孤独。与我们凡夫俗子比起来,这些人岂能不是天才!

如何理解骆宾王《易水送别》中“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开送别诗中咏史之先河?

优质回答

骆宾王最为人乐道的事,一是七岁《咏鹅》,家喻户晓,二是反对武则天,一篇《为徐敬业讨武曌檄》骂得千古流传。这首小诗同样小而精,悲壮激怀,被人说是骆宾王绝命诗。

《易水送别》(唐)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观。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少年落魄,薄宦沉沦,始以贡疏被愆,继因草檄亡命”,骆宾王有才华有志向,本应有作为,却看不惯武则天称帝而枉断一生,令人叹息。公元678年,骆宾王多次上疏讽谏,得罪武后,被诬下狱。第二年秋遇赦出狱。随后,奔赴幽燕一带,充当军幕,决心报效国家,此诗大约写于这一时期。

名为送别,却不知送谁,实为咏史寄志。

咏什么历史人物?

史记记载,战国末年荆轲刺杀秦王时,燕太子丹及好友高渐离易水边皆穿白衣送行,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士皆嗔目,发尽上指冠。送别场面极尽悲壮慷慨,凛然正气。

诗人易水送别,怀想荆轲,自然而然,表达对历史英雄荆轲的崇敬,昔人已没,但不畏强权,勇敢无畏,个人英雄救国的精神千载犹存。

为什么赞荆轲?

诗人具有浓厚李唐王朝正统思想,等待时机匡复李唐王朝,摆脱压抑,干出一番事业,是矢志不渝的心愿。然现实严峻,个人力量有限,流露出诗人欲效仿荆轲,为国出力,慷慨赴义的思想,是骆宾王誓死为国效力的个人英雄的决心与斗志,荡气回肠,也悲壮愤激,抑郁难申,视死如归。

武则天因檄文大赞骆宾王才华,欲留己用,然而看到这首诗,知道骆宾王不可挽回,徐敬业兵败,骆宾王也只有以死明志,所以这首诗也是绝命诗了,虽其行不予可否,然诗人一心忠君之气节可歌可泣。

这首诗没一句送别之离情,却是“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的激昂壮别,咏史,抒志,怀古悲今,气象深沉,别具一格,是送别诗中的另类。

《唐诗正声》中评价:“只就地摹写,不添一意,而气概横绝。 ”

唐代著名诗人骆宾王的最终结局如何?

优质回答

骆宾王最后的结局肯定也是难逃一死,这个答案是毋庸置疑的。滔滔江水,掩埋了历史的遗迹,骆宾王最终被埋骨黄泥口。

说道骆宾王我们不得不想到“初唐四杰”。骆宾王,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唐代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骆宾王七岁时候就创作了闻名古今的诗词:“鹅”。骆宾王从小就被人们称为“神童”,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他以后的人生道路如此坎坷,但是他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也给后人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骆宾王年少丧父,一生书剑飘零,沉沦下僚,尽管有用世之心,但是政治上却始终不得志,也是因为他为人太过于耿直,敢想敢说,自身附带着一股诗人的浪漫气质,但是和同僚的人际关系处理的不是很好,受到官场的排挤,前后有几次曾被罢免官职。升官引来的灾难

公元678年,骆宾王终于等到了一个抒发自己雄心壮志的好机会,但是此时的骆宾王已经是到了花甲之龄,后来几经推荐骆宾王当上了侍御史的官职,相当于朝廷的检察官,但是升官的同时也给骆宾王带来了灾难。

刚上位几个月就惩罚了一批腐败官员,但是他“处理”的这批官员当中刚好有武则天的心腹,此事让武则天勃然大怒,派亲信警告骆宾王不要没事找事,乱搞事情,但是骆宾王真的不是一般人,他是二般人啊,当面拒绝了此事,并且向朝廷凑本,检举了此事。

这引起了朝廷上下的轰动,一个六品“芝麻官”竟然检举皇后的恶行,这下彻底激怒了武则天,皇后武则天买通骆宾王的亲信,诬告他挪用公款,骆宾王因此事锒铛入狱,骆宾王想不到自己一心为国,却如此蒙冤入狱,在悲痛交加之下提笔写下了《在狱咏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表达了对黑暗势力的控诉和自己高尚品格的宣示。先后经过重审,骆宾王出狱,但是这一年骆宾王已经六十有二。讨伐武则天,兵败逃亡投江说

后继武则天逆天改命的举动想要称帝而大开杀戒,引起众怒,各处纷纷起兵讨伐武则天,骆宾王跟随徐敬业讨伐武则天,并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讨贼檄文,最后以扬州讨伐失败而告终。

历史学家骆祥发认为骆宾王当时应该是活了下来,根据骆宾王的后人张鷟的记载为第一手资料,可信度比较高,在万分危急的关头,骆宾王选择了投江,由于骆宾王是个熟悉水性的人,所以骆宾王投江生存下来的机会还是比较大的。

灵隐寺落地为僧说

后继郗云卿奉命寻找扬州事件的真相,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夜游灵隐寺,发现惊人的诗词,研究发现是骆宾王之作,就此怀疑骆宾王逃生之后有可能在灵隐寺落地为僧。

综合各种说法,骆宾王的最后结局到底是怎么样呢?至今也是一个疑似性的谜底,没有人亲眼看到他死于官方的毒手之下,后人只是在黄泥口发现了骆宾王的墓碑。

所以我个人认为,骆宾王的最终结局应该是老死或者是病死的可能性最大。

欢迎大家各抒己见,喜欢历史的朋友欢迎关注,点赞,评论,转发,谢谢。

據傳駱賓王最後做了和尚。

为什么骆宾王的《咏鹅》,第一句只有三个字?

优质回答

为什么骆宾王的《咏鹅》,第一句只有三个字?

因为这是一首古体诗,古体诗一般来说,押韵就可以了,可以是齐言诗,也可以不是齐言诗。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一、为什么是古体诗

第二句是中仄仄平平,第四句也是中仄仄平平,第三句是中平平仄仄。可以看出这首诗后边三句都是标准的律句。

但是第二句和第三句失黏,第一句不是五言诗句,所以这首诗是具有格律化的古体诗。

二、其他有名的半古半律诗

类似于这首半古半律的诗其实在初盛唐有不少,最著名的有崔颢的《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黄鹤楼前四句是古体诗,后四句是律体诗;又如韦应物的《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首诗和骆宾王的《咏鹅》一样,第二句和第三句失黏。关于失黏以及半古半律的说明,可以看看《老街诗词诗词闲话81-藏在《唐诗三百首》里的12种奇怪的律诗》

三、格律的演变

格律出现在齐梁时期,沈约等人发现了四声和平仄,他们的诗被称为永明体,对仗押韵平仄基本已经成型,并且在无意识间有了完全标准的格律诗。

1、唐朝初期在一代代诗人的不断完善下,在沈佺期宋之问杜审言时期,格律诗基本已经成熟,但是这是的诗作还有不少不完全合乎标准的现象,例如上面举例的两首,例如还有通篇不对仗的五律,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2、骆宾王失黏的五绝

在骆宾王的绝句里,有一首诗体和《咏鹅》非常相似的绝句,《送别》

寒更承夜永,凉夕向秋澄。离心何以赠,自有玉壶冰。

第二句是中仄仄平平,第四句也是中仄仄平平,第三句是中平平仄仄。三四五的句式和咏鹅完全一样,失黏的问题也完全相同;这种失黏的绝句,在初唐时多被当作律绝句看待,如同李白失黏的七律和韦应物失黏的七绝一样。

3、骆宾王另一种失律的五绝

《于易水送人》(唐·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一三句是对的,第二句应该平平仄仄平,但是“壮士发冲冠”用了“仄仄仄平平”的句式。也不是完美的律绝句。

4、骆宾王完全合律的五绝

《挑灯杖》骆宾王

禀质非贪热,焦心岂惮熬。终知不自润,何处用脂膏。

在军登城楼(唐·骆宾王)

城上风威冷,江中水气寒。戎衣何日定,歌舞入长安。

这两首五言绝句第二句和第三句黏连无误,是没有瑕疵的律绝句(第一首第三句三仄尾在唐朝当作正格)。

从《咏鹅》到《送别》到《挑灯杖》和《在军登城楼》,可以看出格律化的演变。

四、杂言诗与齐言诗

格律诗一定是齐言诗,所以杂言诗一定不是格律诗。所以说这首《咏鹅》是古体诗。

一般来说入唐以后的杂言诗多是较长的篇幅,如《蜀道难》《饮中八仙歌》等。 像咏鹅只有四句的绝句却是杂言诗,并不多见。

结语

这首诗明显有格律化的特点,一首绝句里三句是律句,这应该是作者小时候的初学格律诗的习作。至于古籍记载“尝嬉戏池上,客指鹅群令赋焉 ”,骆宾王能够应声而出,一定是平时有了一些格律的学习基础,或者已有词作,随口吟出。

@老街味道

这是一首好诗。什么样的诗歌是好诗?有句话叫做不拘一格降人才。真正的诗人,也是不拘一格颂诗歌。

在文学作品中,诗词的风格、形式是最多的。三言、五言、七言、各种词牌等种类繁多。之所以有这些形式和韵律上的要求,主要是追求一种和谐。诗歌诗歌,诗是用来歌的。朗朗上口,才会被传唱。

但是,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内容是为传达作者思想服务的。一首好的诗,如果在思想上、艺术上有一定的高度,那么很多形式上都可以突破。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现代诗歌,更加地自由自在了。

骆宾王七岁写了这首诗,被誉为神童。一个孩童,用他天真无邪的眼睛,对一只普普通通的鹅,颂出如此清新美好的画面。白毛绿水,红掌清波。那是一种对世界万物怎样的感知?我们要学习这样的一种观察力和情怀,而不要太过在意其表现的形式。

骆宾王以鹅做了一首诗成名天下,有以鸡做的同样的诗吗?

优质回答

有,清代文学家袁枚一首写鸡的诗,虽然没有骆宾王的《鹅》名气大,但在揭示人生哲理方面,我个人认为不输于骆宾王。原诗如下:

清·袁枚

养鸡纵鸡食,鸡肥乃烹之。

主人计固佳,不可与鸡知。

五言绝句,浅显易懂。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此。表面上是说主人与鸡的关系,但本意绝非如此简单。

我们理解古诗文,大可不必一定要上纲上线,说作者是借此讽喻统治者与劳动人民的关系,表达对封建统治阶者的不满。袁枚本人就属于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员,生活在十八世纪的封建文人,未必能对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有切肤之痛,无需拔高其人和作品。

但从一般人角度去看,说这首小诗揭示了人性中阴暗的一面应该不难理解。

鸡看上去生活优越,自由自在,但一切全在主人的掌控之下,“纵食”的本意在于使鸡肥,不是以鸡为本,为鸡着想,最终还是为了一“烹”。

生活中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比如大家最为熟悉的各类诈骗,骗子们在骗之前总会这样那样地“纵”被骗者,等到被骗者“肥”了以后,自然而然地一“烹”了之。

读书就要明理,否则早晚成为别人的“鸡”!

鹅鹅鹅古诗曲的正确拼音?

优质回答

1.原文及拼音:

咏鹅 [唐]骆宾王

é é é

鹅 , 鹅 , 鹅 ,

qū xiàng xiàng tiān gē

曲 项 向 天 歌 。

bái máo fú lǜ shuǐ

白 毛 浮 绿 水 ,

hōng zhǎng bō qīng bō

红 掌 拨 清 波 。

2.注释

⑴咏:用、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咏鹅:用诗词来赞美鹅。

⑵项:颈的后部。这里代指脖子。

⑶掌:诗中指鹅的脚掌。拨:划。

3.赏析:

(1)《咏鹅》相传是骆宾王在七岁时写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咏物诗。这首千古流传的诗歌,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而是以清新欢快的语言,抓住事物(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写得自然、真切、传神。

(2)开头的“鹅、鹅、鹅”不只是模拟鹅的叫声,而且把思维的那种跃动表现出来,融为一体。小诗人用三个“鹅”字道出鹅由远至近的欢叫声,让人渐渐看清它“曲项”的外形和“向天歌”的得意神态,再写鹅在水中嬉戏时有声有色的情景。表现小诗人细微入神的观察力。

(3)小作者通过白描的手法,简单的略加勾勒,鹅的鲜明形象就脱颖而出。“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一幅可爱的动态的形象。

(4)诗中,小作者从自己的角度、自己的心态,去理解和观察鹅,用了拟人的手法,如把鹅的叫声说成是“歌”等。同时也把色彩的对比,也就是事物的特征表现传达的丰富和全面。“白毛”、“绿水”、“红掌”、“清波”,相映。

4.总赏析:

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十分确切。鹅的高歌与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歌。 三、四句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浮”“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5.作者简介:

骆宾王(约640~?),婺州义乌(今属浙江省)人,唐代文学家。骆宾王画像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一起,被人们称为“初唐四杰”。七岁时因作《咏鹅》诗而有”神通“之誉,曾经担任临海县丞,后随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后下落不明,或说是被乱军所杀,或说是遁入了空门。其诗气势充沛,挥洒自如,富有一种清新俊逸的气息,诗善歌行体,有《骆临海集》。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骆宾王的诗有哪些.jpg”/>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