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有什么寓意(腊月二十四是几月几号)

为什么有的地方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而有的地方是二十四的?

优质回答

谢谢老师,南北有异,但日历上将腊月二十三称为小年。历史形成的原委,恕我无知。

感谢邀请,首先我们要清楚的是每个地域都有各自的风俗习惯,过年也是一样,所以对于这问题,我们就得带着理解的心态去看待问题,有些有些地方是农历二十三是小年,比如我这边就是,所以各地域的人文环境不同那过年的习俗也就不同。

小年是腊月二十三还是二十四,都有哪些习俗?

优质回答

我是玉玲珑格格,为大家介绍小年的风俗,那么小年是腊月二十三还是二十四,都有哪些习俗呢?传说清朝的雍正帝每年腊月二十三会在坤宁宫祀神,为了节省开支,皇帝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以后王族、贝勒随之效仿,于腊月二十三祭灶,自此开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过小年的分别。北方在南宋以前都是政治中心,受官气影响较重,因此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相反,南方远离政治中心,小年便为腊月二十四;而沿湖、海的居民,则保留了船家的传统,小年定在腊月二十五。因此在中国民间,小年有“官三民四船家五”的传统,也就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每年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四祭灶、送灶神、送灶王,是一项在中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祭灶节,又称为过小年,是一年里最接近春节的一个节日,也是一年中农历倒数第二的节日。每年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四祭灶、送灶神、送灶王,是一项在中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祭灶节,又称为过小年,是一年里最接近春节的一个节日,也是一年中农历倒数第二的节日。

2019年祭灶节:2019年1月28日 星期一

祭灶节历史来源: 古人祭灶的日期,历来说法不一,有正月、四月、五月、八月、十二月等等。在我国封建社会里,诸教并存,神灵之数高达万千之多,民间习惯一概敬之。可能是为了简化统一,易记易行的缘故,把灶君每月上天禀报一次的说法,演化成了每年上天一次。并且把时间固定在腊月二十三日。这一天,也就成了传统的祭灶节日。

传说:古代的时候,一对老夫妇仅有一子,两人视儿子如掌上明珠,十分疼爱。但因家中贫困,无以糊口,只得忍痛让儿子到煤矿去挖煤。 儿子久去不归,老人格外想念。这天,老太婆嘱老汉到煤矿看看。路上,老汉遇到一个光脚片的同路人,两人越走越熟,相处十分融洽。闲谈之中,老汉得知光脚片是受阎王指使,来矿上收回一百名矿工。老汉心急如焚,乞求光脚片留下自己的儿子。光脚片慷慨应允,嘱他不要告诉别人。 见了儿子,老汉佯装害病,儿子侍奉左右,一直无法下井。不久,煤矿出了事故,老汉赶忙把儿子领回家里。

转眼三年过去了,这年腊月二十二夜里,老汉想起当年的风险,忍不住对老伴说了。谁知此话被灶君听走了,二十三晚上,灶君上天后,对玉帝讲了这件事。玉帝恼羞成怒,立即惩罚了光脚片,并收走了老汉的儿子。 为此,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人们敬灶君吃灶糖,希望他到天宫后,不要再搬弄人间是非。久而久之,人们都在腊月二十三祭灶。

祭灶节的习俗:

1、祭灶 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传说这日是“灶王爷上天”之日,因此要祭灶神。

民谣有“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就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民间早就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就是说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据说,每年的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糖(或蜜)融化,涂抹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曰为:上天言好事。

民间传说,灶王爷上天专门告人间善恶,一旦那家被告有恶行,大罪要减寿三百天,小罪要减寿一百天。此说法流传的比较广泛。

2、吃灶糖 祭灶神的贡品不需鸡鸭鱼肉,更不需牛羊三牲,只需祭上一些“糖瓜”,让灶神尝点儿甜头,在玉皇大帝面前多美言几句。

古语说“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灶糖是一种麦芽糖,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真关东糖坚硬无比,摔不碎,吃时必须用菜刀劈开,质料很重很细。

如今的现代人,更多的人用品尝糖瓜,来度过小年节令。此外,饺子、火烧也是小年的特色节令食品。祭灶节,民间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荞面。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粘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3、扫尘 祭灶之后,人们便开始准备过年。

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春节前扫尘,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惯。 扫尘主要是将所有的房间彻底清扫一遍,主妇们通常先把屋里的家具用被单等遮盖起来,用头巾或毛巾将头包好,然后用扫帚将墙壁上下扫干净。扫完之后,擦洗桌椅、冲洗地面,用干净、整洁、亮堂来迎接新年的到来。

4、剪窗花 剪贴窗花也是小年较盛行的民俗活动。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等。

剪窗花是旧时女子比赛心灵手巧的手工之一,每逢过年,巧手的女人就会挥舞着剪刀,在红纸上作画,那时候有功底的女子不需要画图样,一般都是即兴创作,随意性很强。而现在的剪纸,也是美化生活的一种艺术品,还可以在剪纸中获得乐趣。

5、写春联 写春联也是小年的民俗活动。

春联是有讲究的,它能驱鬼避邪,保家家户户平安无事。据说,春联在两千多年前的周代是桃符(桃梗),上面刻着咒语,每到新年就弄一副挂在大门两旁。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6、理发、赶乱婚 按照北方习俗,小年当天大人小孩都要沐浴理发。

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正月里不理发的传统习俗,以及想美美地过个新年的想法,让市民们都养成了春节前理发美发的习惯。 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我是玉玲珑格格,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和习俗,大家了解的小年习俗都有哪些呢?

小年是二十三,还是二十四。是地方习俗,旧时叫拜灶神。

灶神是一家伙主司君,为立家厨之神,每年去向天神汇报,家主居家,饮食,开仓,诸粮,财物,安康,开饭等数礼,是家的灶王爷。腊月二十三小年奉上水果,酒,糖,茶整菜等,敬献给灶王爷。有些地方是腊月二十四,这个是地方风俗习惯吧,有些没做小年的。

二十三,还是二十四做小年,是过小年了就快到年三十了,是忙一年休息放假日子,走亲访友好时光,祝大家安康快乐。

腊月二十四农村就有人开始走亲戚了,为什么那么急?

优质回答

过了小年以后,无论是在家的农村人,还是外面回来的农村人便开始走亲戚了,这是为什么呢?在我们这里这种走亲戚的方式并不是拜年,而是叫做辞年。一年一个断结点,为了来年与亲朋好友更紧密地连密感情关系,也为了向他们传递一些外面的和自家的一年来情感和收入信息,大家都必须赶在腊月二十四以后,腊月三十以前来完成这件礼尚往来的大事。走亲戚时必须备上礼品随身带去,在亲戚家吃完中饭后返回,返回时,亲戚家也会让你带上他家的土特产回来,这叫回礼,有”来而不往非礼也”的意思。这种年终辞年的习俗在我们罗田山区久历不衰,而且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点戏,如果有一年或几年未到某亲戚家辞年,就说明两家可能发生了误会,造成感情疏淡,往来关系也就没有了。

我的家乡,有这样的习俗。年前以小年为界,年后以初五为界。

小年过后,不管田里有多少农活没有做完,都必须放下,收拾家里,准备过年。如果家里兄弟姐妹多的,小年过后就开始过年了。一天一家,过到年三十那天,全家人都集中到父母那里,以示家庭和睦,全家团聚。

年后,按照顺序,走亲访友。过完初五,不管亲朋好友有没有走访完,又得准备下田忙农活。因为季节是不等人的。

当然啦,这些都是以前的习俗。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人都放弃了在农村种地,选择去城市打拼。一年到头在家的日子也就那么几天,要想把所有的事情都办好,还不得罪人,也就管不了什么习俗了。

现在,很多人回到家的第二天。就是先把给亲戚带的礼物送去,在亲戚家坐一会,喝杯茶就走了,赶着回去忙自家的事。变相的,也就变成了过完腊月二十四就开始走亲戚了。

这样做看起来好像感情生疏了,变淡了。其实,从另一方面说,倒也省去了很多麻烦和应酬,也未偿不是一件好事。这也是社会发展的结果。

个人见解,欢迎指教,谢谢。

为什么北方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而南方的是腊月二十四?

优质回答

小年是民间传统节日,也被称为灶王节、祭灶。如果春节是一台大戏,小年可谓拉开戏幕, 主要习俗有两个:扫年和祭灶。扫年,即除尘,这一天家家户户黎明即起,扫房擦窗, 清洗衣物。刷洗锅瓢,实施干净彻底的卫生大扫除。其实扫年与祭灶是相辅相成的,传说灶王爷本是天上的星宿,因为犯了过错,被玉皇大帝贬滴到了人间,当上了“东厨司命”。 他端坐在各家各户的厨灶中间,记录人们怎样生活,如何行事,每年小年.灶王爷都要上天禀报这家人的善恶,所以将家里打扫干净,意为不让灶王爷把土带走。

在古代,过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也就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廿三,百姓家的是腊月廿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廿五。在江苏地区,民间对小年(我们称之“廿四夜”)特别重视,之前所有的春节活动,比如春米粉、腌咸鱼、腌咸肉 等都在之前准备好,打扫卫生更多是清理东西,把那些用不着的东西扔掉,除旧迎新一—清理家具底下的灰尘,粉刷墙壁,擦洗玻璃,糊花窗,贴年画等等。由于两代人观念有异,记得当年在老家我们夫妇清理扔掉的东西,经常又被我老妈捡回来,毕竟以前清苦日子过惯了。

祭灶,即祭送灶神升天。过去我去农村,农户家祭灶,要把灶君神像贴在锅灶旁边的墙上,两边配联多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横批是“一家之主”。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等:其中糖果是为了让灶王的嘴甜些多说好话,后两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马要喝水和食料。

上世纪80年代,家家户户都用上煤气灶,对“祭灶”的概念已慢慢弱化,但民以食为天,这种感恩的情怀是不能丢掉的。不过,我的老家小年这一天清晨是要放鞭炮的。有些做生意的人家天还未亮就放起爆竹,名为抢财神爷,期待新年财源茂盛。

在我的老家,小年这一天,还有祭祖的意思,许多人家会烧上鱼、肉、粉、素菜放在已故先人牌位面前,其实这也是一种感恩,感谢先人,祈祷平安。

这个我还真知道点,以前有个南方的小伙伴问起这个事情,我专门查过。

这个是中国唯一一个南北方不是一天的传统重大节日。因为小年又被称作灶王节,谢灶,祭灶,祭灶节。所以呢,这个节日时间不一样都和这个灶王爷有关。

一种说法是灶王爷上天要从北向南走,所以北方比南方早一天,另一种说法是南北灶王爷不是一个人,上天的时间当然就有区别了。

小年到底是腊月二十三还是二十四,为什么南北方有些地方不一样?

优质回答

我是广西梧州岑溪的,在北回归线之南,是南方吧!我已六十三了,自小至今,在我的印象里都是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没有做二十四过小年的。可能有的地方是,但我这里就习惯是廿三过小年。

腊月廿三过小年,主要是为拜辞拜送灶君灶王爷而准备的。一家之中,不能无灶,不可不吃,要吃就得有厨灶,所以厨灶管一家食禄,一日三歺少不了,要常重要。我国人又敢于想象创造,把神社会化、人格化,为厨灶也创造了个灶王爷,又称灶王、灶君、灶神等。还造了传说,定了规矩。灶君灶神是玉皇大帝下派到民间官差,鉴察各家各户善恶的。每年腊月廿三辞别人间上天问玉帝稟报人间善恶事,用时髦话说是向上天向玉帝述职,除夕重回人间,所以到除夕又要回迎灶君。

为让灶神上天讲好话,各家各户就要些准备,辞送灶神,好好拜敬灶君,让灶王爷欢喜满意,要准备灶糖甜灶神嘴,使灶王在玉帝前多讲甜言蜜语,多说好话,不责罚人间,多降福集祥。所以会灶君灵位两书: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或:有德能司火,无私可达天。这足以说明人的心理和心愿。拜送了灶君,小年一过,就开始扫屋贴窗为过大年迎回灶王作准备了。

你就当是南北“时差”好了!或者说是古时候南方远离中原,信息传递用了一天时间好了

为什么北方定腊月二十三为小年,而南方不少地区定腊月二十四为小年?

优质回答

我们从字面上所看见的“年”。单就字面上就是一个名词,其实这个字省略了一个字“过”,那就是“过年”,是动词。

没有什么“大年和小年”,有的就是“过大年和过小年”,主要的是这个“过”。应该的就是“度过”、“庆祝”的这个过程。

北方所说的小年,活动就是放在腊月二十三的晚上。南方所说的小年,主要庆祝是在腊月二十四的早上。其实啊!就是这两天的“度过”。和“除夕”一样。

所谓的春节,就是“欢度春节”;不能说什么“年”,而应说“过年”。强调的就是新旧度过的过程。

北方人十二月二十三日为小年。南方人为灶王母上天,人发癫!过了这个日子,家中就可大动干戈,不犯禁忌。装修翻新旧屋和炉灶……是年前最好准备的良机!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有什么寓意.jpg”/>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