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留下都是遗产给孟小冬(杜月笙去世后,留给孟小冬的遗产并不多,孟小冬是如何谋生的?)

网友提问:

杜月笙去世后,留给孟小冬的遗产并不多,孟小冬是如何谋生的?

优质回答:

1950年,杜月笙准备全家移居法国,在计算船票数量的时候,孟小冬突然问了一句:“我跟着去,算丫头呀还是算女朋友”。一句话点醒了杜月笙,是啊,这个自己后半生最爱的女人,虽然已经跟了自己好多年了,但是却还没有一个正式的名分。

这件事,杜月笙一直记在心里。

移居香港后的杜月笙,一直租住在坚尼地台,虽然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杜月笙在香港照样有各路朋友关照,但是毕竟比不得在上海呼风唤雨。况且,此时的杜月笙一直有哮喘病,身体状况非常的差。

虽然离开上海的时候,杜月笙带走了卖房子的60万,但是毕竟家大业大,开销也大,杜月笙在香港没有什么产业,坐吃山空也很快花完。曾经委托自己的门下弟子袁国梁做过投资,但是亏了不少。所以,杜月笙在香港过的比不好。

即便如此,杜月笙还是没有忘记孟小冬临行前的那句话。1950年,63岁的杜月笙,不顾全家人的反对,决定要在香港和孟小冬正式举办婚礼,给孟小冬一个正式的名分。

他点了香港最贵的酒席,九龙饭店900港元一桌的菜,因为杜月笙身体状况已经很差,所以,酒席就在家里举办,特意把九龙饭店的大厨都请到了家里。宴席有10几桌,在香港的朋友们都到场了。

杜月笙在香港的儿子、儿媳、女儿、女婿们也都一一给孟小冬磕头,改口叫“妈咪”,孟小冬送给女儿、儿媳们每人一块表,给儿子、女婿们每人一套西装。

1951年8月6日,杜月笙已经到了弥留之际,他趁着自己还清醒,立了一份关于遗产分配的遗嘱,原则上,自己的4个太太和8儿3女平分自己的遗产。众人都很好奇,曾经的上海皇帝杜月笙到底会留下多少遗产。

让人大跌眼镜的是,遗产分配方案宣布完后,杜月笙缓缓的说:“我只有一笔铜钿,留给家属做生活费,这笔钱是我委托宋子良先生保管的,大概有10万美金,宋先生替我买了股票,多少赚了点,现在大概有11万美金”。

曾经过手亿万的杜月笙,临终前的遗产竟然只有11万,这11万中,孟小冬分得了2万美元。8月10日,杜月笙又从枕头底下拿出了压箱底的7000美元,又分给了孟小冬3000美元。

所以,孟小冬从杜月笙那里继承的遗产,只有23000美元。8月16日下午4时,杜月笙病逝,在他64岁生日的前一天。

独居香港,看书、练拳、闲来无事收下徒弟

杜月笙去世后,杜公馆这个大家庭就四分五散了,各房太太和各个子女们都独自生活了,孟小冬也搬出了坚尼地台,搬到了使馆公寓住。

杜月笙留下的23000美元,在当时来说应该算是一笔巨款了。当时香港普通上班族的年收入也不过800美元,所以这笔钱足够孟小冬在香港的开销。

独居后的孟小冬,生活比较随意,她每天的生活就是打打麻将,看看电视,去公园练练太极拳,曾经天生丽质的她,这个时候也没有过多的打扮自己,一身旗袍,一双老布鞋,头发随意的挽着,里面还有些许的白发。和普通的香港老太太没有任何区别。如果她不说,没有任何人能看出来,她曾经是登上过大舞台,在聚光灯下受到万人追捧的大明星“冬皇”。

一个人的生活是孤独的,为了排遣孤独,孟小冬养了3条狗,她给这3条狗起名叫布兰迪、香槟、威士忌!

孟小冬在当年的京剧界是顶级的流量明星,在那个没有电影电视互联网的年代,戏剧就是主要的娱乐,孟小冬的地位在今天来说就相当于“冰冰”级的。

所以,有很多人劝孟小冬复出唱戏,但是孟小冬全部谢绝。自从她跟了杜月笙以后,就没有再登过台。孟小冬虽然是名角,但是在那个年代再大的腕儿也是戏子,是卑微的身份,孟小冬跟了杜月笙,就不想给杜月笙丢人。

有唱片公司找到孟小冬,说你既然不想登台,那就唱上几段,我们给灌成唱片,凭你的知名度,绝对不愁销量。但是孟小冬也拒绝了。在商人眼里,他是能赚钱的工具,但是在孟小冬眼里,京剧是他挚爱的艺术。

孟小冬爱京剧,这是她一生的挚爱。她从小8岁学艺,12岁登台,后来又师承京剧大师余叔岩,名震大江南北,她不想让自己一身的艺术造诣失传,于是,在朋友们的介绍下,孟小冬开始收徒教京剧。

孟小冬收徒,那绝对是小班制的,不是说你给钱就能来学的,得看你的天资,得看你的缘分,所以,最终孟小冬只手下了3个徒弟,钱培荣、赵培鑫、吴必彰。

在今天来说,孟小冬就是“名师中的名师”,学费自然不会便宜,而且,3个徒弟也非常孝敬师傅,每个月都给生活费,其中,钱培荣本身经商,据他讲,他每个月都会给孟小冬钱。也是因为钱培荣经商,不能经常在孟小冬那里学习,孟小冬才特别准许他录音录像回到家里学习,这也是孟小冬留下的唯一珍贵资料。

所以,独居香港的那些年,孟小冬在生活生应该是不发愁的。

迁居台湾,与四夫人姚玉兰团聚在一起

1967年,孟小冬已经60岁,身边越来越需要有人照顾,在杜月笙四夫人,也是自己的好姐妹姚玉兰的再三邀请下,孟小冬迁居台湾,和姚玉兰以及她的子女们住到一起。

孟小冬的到来,引起了台湾岛内的轰动,特别为她举办了一个欢迎会。在欢迎会上,有记者问她是否会再登台,是否会再次收徒教授京剧,孟小冬表示:“我年纪大了,不会再登台了,也不会再收徒弟了”。

此后的孟小冬,从公众视野里彻底消失,过起了真正的养老生活,平时就是遛遛狗,养养花,偶尔会清唱几句。一晃就是十年。

这十年里,孟小冬都是由姚玉兰的女儿杜美霞负责照顾,娘俩关系非常好,杜美霞甚至要求自己死后和孟小冬一起合葬,以至于有些人误会杜美霞是孟小冬的女儿,现在你上网上搜孟小冬的女儿,还有很多人说是杜美霞。孟小冬和杜月笙没有孩子,只有一个养女杜美娟,后来去了琉球。

1976年5月,是孟小冬的70大寿,家人高兴,让孟小冬唱几句,孟小冬也高兴,就唱了几句,结果一口痰卡住,孟小冬晕了过去。家人急忙把她送到医院。虽经抢救,但是仍然昏迷不醒。

26日,一代名伶,京剧冬皇孟小冬在台湾去世,享年70岁。孟小冬葬在台北山佳佛教公墓。两旁植桂花数丛,馨香常萦,这个是她生前亲自为自己挑选的。墓碑上是张大千题的字:“杜母孟太夫人墓”。

其他网友回答

“冬皇”孟小冬,后半生只得2万遗产,怎能30年养尊处优?杜月笙儿子晚年回忆录说清

哲人云:风光的背后不是沧桑就是肮脏。现在人喜欢将巩俐跟伶界前辈“冬皇”孟小冬比拟,也送一个“巩皇”的帽子,可论见识、手段、才艺,巩俐只怕是望尘莫及的。

不说别的,只说男女感情处理上,巩俐和张导耳鬓厮磨了8年,直白说“我想结婚,我期望能得到回复”,可终究是从心惊到心慌到心凉,到底是没辙拴不住;而孟小冬呢,当杜月笙忙着逃离着,孟小冬只幽幽一句,“我跟着去,是算女佣人呢,还是算女朋友”,绝顶狡猾的杜月笙乖乖缴械投降,马上迎娶过门再说,更别说如何笼络杜家上下了。冬皇与巩皇,一个是心太急了,一个是心太大了。至于时下网红王珮瑜,人称“阿拉上海戏校的小孟小冬”,可明眼人都会明白,不过捧角炒作罢了。

后来,学者臧宪柱等人给孟小冬写传,除了反复称赞孟小冬是“奇女子”的老调,也屡屡感叹说,“她真是一位敢做敢当、拎得清的牛人,放于当今职场上,不说解决生存问题了,那也绝对是响当当的精英女一枚”。孟小冬长得娇滴滴,在我看来神似倪妮,但她是个有手段的女人,谋生问题从来都不是问题,即便是在绞肉机一般的乱世。张大千佩服她,亲赠书画,款称“大家”,不仅是服她才艺,也是敬她有胆识。孟小冬的书画水准,也是有名的好。

可是,名伶也好,明星也罢,不管“粉丝”有多少百万,过去世道叫“戏子”,属于“下九流”,世世代代都不允许考试从政,梅兰芳在内的京剧大师几乎无一不在“堂子”里待过,既是大众最追捧的对象,又是社会最鄙视的职业,想完全“干净”是不可能的。孟小冬以女子之身,演绎无数男性强人角色,号称“女须生之王”,是她所在行当的“皇帝”,但她的人生仍是造化弄人苦水满溢。先是凄恻于与梅兰芳的悲欢合散,后又委身于沪上青帮头子杜月笙的金屋藏娇,一世芳名,两次做妾,到底明珠染垢,终得息影氍毹,令人感慨。以至于去世40年后,海峡对岸甚至还有人公开谴责她是梨园罪人。

民国名伶史,从传奇女伶刘喜奎到绝色名旦言慧珠,几乎就是一部“怨谱”,孟小冬怕是唯一的全身而退善始善终。 她一生没太为钱折磨,也能安度晚年,算是最好的结局了。

孟小冬自幼,就有闪光的经历,一直绽放精彩。她6岁崭露头角,且已能独当一面自力更生。10岁出头,就在奇人异士云集的天津卫一鸣惊人。1908年12月,孟小冬出生在上海民国路同庆街观盛里一条破旧弄堂里,“小冬”为艺名,只是在冬天所生之意。孟家是跑码头的伶人世家,因太平天国之乱,避难流落到了上海,在天仙茶园唱戏讨生活,一家子男丁全部都要上台。因为其父孟鸿群只生了她这么一个女娃,很小就被当接班人培养,孟小冬从5岁开始,生活就是比996还残酷的:每日天没亮就起,随其父到上海老城乡的古城墙上吊嗓子练功夫。

她6岁那年,随父到南京跑码头,就有戏迷厅长赏识她,请她跟着唱戏并给“工资”。她那时所得钱财,就几乎和她父亲所挣的包银差不多了。10岁代父登台,一举成名。1920—1940年代末,是中国京剧的鼎盛时代,“孟小冬”三字意味着驰名商标,也预示着财源滚滚来,她积蓄颇丰也从未缺钱过。据说,那时的天津卫,每次千辛万苦抢到“黄牛票”看完她的演出,散场都是齐声大呼:“冬皇!吾皇万岁!万万岁!”

她1924年正式出道,到1947年告别舞台,下嫁给杜月笙,粉墨生涯23年整。杜月笙身边从不缺美女,为什么要娶她?2009年,杜月笙亲生女儿、孟小冬的义女杜美霞曾明确说过,那是因为“爸爸太爱京剧了,才有杜孟最后的结合呀”;而孟小冬为啥委身,因为杜月笙可以给她最好的依靠,是真心疼爱她,是真正可以欣赏她,是真正把她当“爱人”对待而非“戏子”,这里面有现实需要也有感激之心。嫁给杜后,她没有享受过他的荣华富贵,也未曾体验过他的甜言蜜语。

更何况,杜家上下,从杜月笙原配到继子继女们,大体全部上下都发心尊重她,嫁到杜家或许是她一生中做的最好决策。杜月笙权势熏天富可敌国,都不是孟小冬需要的。她有挣大钱的能力,生平也不虚荣,或许需要杜月笙的“庇护”,但无需他的“包养”。1947年8月,杜月笙追求孟小冬时期,曾给她在北平购置了一栋房子,但她明令拒绝了。稍后,杜月笙因哮喘病发卧床不起,孟小冬则衣不解带照顾起居,让杜月笙感动万分。

当初,她选择与梅兰芳离婚时,也是主动“净身出户”,没有索要一分钱。据名学者万伯翱的说法,分手之日,孟小冬很决绝地对梅兰芳说,“请你放心,我不要你的钱。我今后要么不唱戏,再唱戏不会比你差;今后要么不嫁人,再嫁人也绝不会比你差!”恩断义绝之后,她从未寻求过梅兰芳的一丝帮助。

孟小冬很要强,自6岁起就自食其力,直到油尽灯枯香消玉损,在钱财上面都没有靠“男人”,这个事实大概是可以成立的。

只是,还是会有不少朋友疑惑,她孟小冬39岁就息影了,直活到69岁去世,中间整整30年间她没有任何正式工作,哪来的钱还维持得住体面余生?

据说,过去的川剧,茶馆出大戏时,震天响的大锣大鼓开场下,饶你是如何披大氅、飒爽武生的英雄好汉,往往第一句就是,“独坐深山闷幽幽,两眼瞪着猫儿头,如要孤家愁眉展,除非豆花拌酱油”,说尽啃饭之难。谚云“3分钱也能逼死一个英豪”,孟小冬未雨绸缪,恰在经济上一直没怎么受困。

她依然不靠杜月笙。杜是1951年8月就病逝了。死前,这位青帮头子烧毁了所有欠条,告诫后人不准讨债,并没留下什么财产。总共的10万美金积蓄,4妻8儿3女一分,孟小冬只得到了2万美金。这是杜月笙留给她的所有钱财。这点钱,只怕不够她付晚年住所香港铜锣湾使馆大厦公寓的一年房租吧!

孟小冬后半生,其收入来源,说白了主要就是两大项:其一,是早前登台卖艺20多年存下的积蓄。她常年艺惊四座誉满京都,所谓“万岁吾皇”,在津、京两地的上座率都不输给梅兰芳余叔岩,军政商界及各处名流每每蜂拥而至,没有人知道她攒下了多少钱。她那时“红”的程度,或许是如今周迅杨幂们都无法比拟的:有位叫王维深的“冬迷”,纨绔子弟,又是大学生,时年24岁,痴迷孟小冬到了发疯的程度,听说孟小冬要嫁给梅兰芳,竟然持枪要暗杀梅兰芳。

其二,晚年的孟小冬,在香港一直都有“开班授徒”,而且只收有钱学生。1951底,她搬出杜家,独自生活,虽然深居简出不在登台,但始终没有荒废业务。在寂寞与独孤中,或许是谋生的考量,或许是不想一身本领从此广陵散绝,她在小圈子内明确设馆收徒,精心传授余派唱腔。这些弟子里面,不乏达官贵人。

比如,1998年,时海基会董事长、世界级著名富豪的辜振甫回到大陆,在上海和平饭店宴客时,曾亲自上场演唱了几段余派韵味的《借东风》《洪羊洞》,唱腔专业有模有样,显然是正宗嫡传票友,让在场人士大吃一惊。这时候,人们才知道,辜振甫在港时也曾专拜孟小冬为师,是登场入室的弟子之一。例如辜振甫这等身份的门生,孟小冬晚年收了不少。她自己也是尊师重道的表率:流落海外,不管如何,每日都雷打不动给恩师余叔岩上香,从未间断直到病逝前几日。

有广阔人脉,有源源不断的高额学费可收,有无数“粉丝”仰望着她,身边又多的是名流弟子支持——当初她只是到台探亲,就有陆京士等“粉丝”赠以台北豪宅,孟小冬如何会缺钱呢?况且她无儿无女,孤身独居,自奉向来节俭,根本花不了几个钱。她不仅自己丰裕,还一直无偿资助杜月笙的儿女后代们。她要租房,也并不是买不起。据杜维善口述回忆,那是因为孟小冬年轻时算命,人家说她属羊又冬天生命不好,日后不能买房,所以终身都是租房。

孟小冬晚年,并不凄凉。据她学生黄金懋回忆,那时的她虽然难得出门,可每日家居宾客盈庭、弟子环绕、丝竹不断,席间或述梨园掌故,或讲己身逸事,津津乐道谈笑风生,日子是快乐自在的。她连去世也显得很自如安详:69岁大寿时,所谓“庆九不庆十”,她的亲友和弟子们给她祝寿。鹤发童颜的孟小冬,兴高采烈地连着两天参加了生日聚会。宴会结束后,她感觉到有些劳累,突然咳嗽起来,可在运往医院途中,她就无声无息地永远闭上眼睛了。

她的一生,都没受过什么大的苦难。唯一纠缠她半生的事,是生平两次婚姻,都以失败告终。第一次,是她只要求被爱,结果只有恋爱没有婚姻;第二次,她是只为感恩图报,只有婚姻,没有爱情。“终日花下消愁闷,半世悠悠困风尘”,这句词她年轻时就歌吟,仿佛一语成谶。

其他网友回答

1949年,杜月笙带着一家人远避香港,孟小冬与他同行,孟小冬一句:“我跟着去,到底是使唤丫头,还算是你的女朋友”的问话点醒了杜月笙,杜月笙为了给孟小冬一个名分,于是决定为孟小冬补办一场婚礼。

于是1950年深秋的一天,香港杜公馆张灯结彩,举行婚宴,杜月笙由人搀扶着下了病榻,做了最后一次新郎官,孟小冬也正式成为杜月笙的第五房太太,这一年,杜月笙62岁,孟小冬43岁。作为杜月笙的五太太,孟小冬嫁给杜月笙的时候,杜月笙已经是年逾花甲一病翁,一个卧病在床,一个侍奉汤药,英雄末路,美人迟暮,是这个时候杜月笙和孟小冬的最好写照。

因为孟小冬的陪伴,给病入膏肓的杜月笙带来了不可缺少的安慰。然而两人的婚姻持续时间很短,孟小冬嫁给杜月笙一年后,在1951年8月16日,杜月笙在香港病逝,终年63岁。

1951年8月7日,杜月笙去世前,请秘书还有其他几位老朋友立遗嘱的时候,他们发现,杜月笙可以支配的现金就只有十万美金,十万美金全部被分给杜家以及和杜家有关联的人。另外杜月笙临死之前枕头下还有七千美金,杜月笙分给了孟小冬三千美金。在杜月笙死后,孟小冬分到了两万美元的遗产,因此两次加起来也就是两万三千美金。

杜月笙留给孟小冬的遗产确实不多,有资料说:当孟小冬听到只能分到两万美金的时候,她说:“这怎么够……”的确,孟小冬得到的遗产不多,可想而知她的日子肯定会过得大不比从前。

杜月笙一死,杜家人纷纷离去,各奔东西,孟小冬也搬出了坚尼地台18号,迁居使馆大厦,孟小冬没有子女,和其他杜月笙的夫人相比,是真正的孤家寡人。杜月笙临死之前告诉孟小冬:“我去世后,你就不要再登台表演”,杜月笙知道孟小冬爱好唱戏,可是又不愿意自己死后孟小冬为了生计抛头露面,所以提出了这个要求,而孟小冬深知杜月笙为了她着想,因此痛快答应。

作为曾经的一代京剧名皇,孟小冬在杜月笙死后,再也没有登上舞台,即便是清唱也不愿意,有时候自己有兴致了,也是关着窗户自己清唱一曲。

庆幸的是孟小冬还拥有一项谋生的本领,那就是收徒弟,在香港的时候,她先后收了钱培荣、赵培鑫等弟子,总算没辜负她的一身绝艺。孟小冬教徒弟很严格,选择弟子并不随意,只选择具备有天赋又意志坚强迷恋艺术的人才有资格做她的学生,在她的调教下,出了好几位京剧名家。

拒绝登台演出,没有固定工作,又没人帮衬,孟小冬在香港的生活是有点不容易的,甚至有点艰苦。

好在后来姚玉兰邀请孟小冬去台北,到了台北孟小冬的生活有个很大的好转,日子过得好些,在台北受到姚玉兰母女的照顾和陪伴,聊聊家常,和亲朋好友搓搓麻将,日子过得不错。1977年5月27日,孟小冬因肺气肿和心脏病并发症去世。享年七十岁,属于她的爱恨情仇至此全部落幕!

其他网友回答

孟小冬,杜月笙,这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在不少人看来,是杜月笙强占了孟小冬,但事实却又并非如此,孟小冬本来是梅兰芳的妻子,奈何梅兰芳却是个懦弱的人,孟小冬最终只能选择与梅兰芳离婚。

在这之后,孟小冬经常受到杜月笙的照顾,说是照顾,其实杜月笙早已开始垂涎冬皇孟小冬的美色了。

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孟小冬作为京剧界的冬皇,放到现在也是一线明星的地位,受到上海青帮三巨头之首的杜月笙垂涎,本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而且,即使是垂涎孟小冬,杜月笙也只是发乎情,止乎礼,并未动用黑帮大佬具备的强硬手段。

看起来,孟小冬应该是看不上杜月笙的,尽管杜月笙是青帮三巨头之首,但杜月笙毕竟比孟小冬大了十九岁,从最初印象上看,孟小冬是不可能看上杜月笙的,但却架不住杜月笙给她的,长期的好感,特别是在返回上海以后,孟小冬的好友姚玉兰(也是杜月笙的妻子之一),将其邀往家中居住,这时候两人之间才碰撞出激烈的火花。

晚年生活

杜月笙的晚年其实是过的相对拮据的,被迫奔走香港,这让杜月笙失去了手下的大半产业,甚至还依靠借钱生活,由此可知,杜月笙去世以后,几个夫人的日子绝对过不好。

虽然杜月笙与孟小冬一直都没有结婚,但到了杜月笙快要去世的时候,孟小冬却暗示杜月笙向自己求婚,两人这才算做了真正的夫妻,而在杜月笙去世以后,留给孟小冬的钱财也不过两万美元而已,虽然这笔钱也不少了,但让那些习惯了富贵生活的阔太太拿着这点钱生活,终究还是不太现实。

只是,孟小冬压根就不需要别人养活,孟小冬可是曾经的经济界巨头之一,即使在杜月笙去世以后生活拮据了很多,孟小冬依旧有自己的铁饭碗,因为年纪大了,再登台演出明显不适合了,因此晚年的孟小冬并非依靠登台演出生活的,而是依靠自己的京剧底子,开班收徒生活的。

可以说,杜月笙去世以后,孟小冬并未受什么苦,只是由于没有孩子,身边没有什么亲人,同为杜月笙妻子的几人也分别去了上海,台湾,美国居住,孟小冬的晚年过得比较孤单罢了。

直到已经六十多岁,孟小冬也终于到了退休的年纪,这才应了姚玉兰的邀请,前往台湾,不仅有姚玉兰子女的照顾,还能感受到难得的,阔别已久的亲情。

其他网友回答

1951年8月,64岁的杜月笙在香港病逝,杜先生生前千金散尽,死后并无多少财产,据陆京士的《杜月笙传》记载,遗产共有11万美金,折合港币60多万,家人们在病榻前,由陆京士宣读后,几个老婆几个儿女简单的就分割完毕,因孟小冬是明媒正娶,所以分得遗产2万美金。

孟小冬,1908年生于上海,曾被梨园界誉为“冬皇”,图为在香港的孟小冬。

孟小冬是在解放前夕才以身相许给杜月笙的,当时社会形势突变,孟小冬只能寻一位靠山,多年来对他青睐有加的杜月笙是合适人选,尽管此时杜月笙60岁,又已经病了,还是相信他实力是很雄厚的,于是刚过40岁的孟不冬跟着一块去了香港,谁知道杜月笙在弥留之际只有这么点钱,当她分到2万美金时,第一句话就是,这怎么够!

图为孟小冬收徒仪式时,弟子向师父行跪拜礼。

所以孟小冬在海外漂泊的生活是比较凄苦的,平时锦衣玉食惯了,遗产很多被花完,为了生活就开始收徒弟,挑选的不但要有戏曲天赋,还要口袋比较殷实的,比如1952年收的钱培荣,他就是位商人,比较有钱,正式拜师后就负担起照顾老师的职责。2006年,102岁的钱培荣还接受过电视采访,他说,每个月都会送钱给老师,用以表达敬意,几十年没中断,一直到她去世。

图为晚年孟小冬,她死后安葬在台北净律寺的佛教公墓。

由于杜月笙的儿女们都逐渐迁往台湾,年老的孟小冬为免孤独,于1967年去往台湾定居,又收了徒弟蔡国蘅等人,以后的日子由蔡国蘅夫妇等人照料,而蔡国蘅接受采访时,他说,我跟老师的感情就跟母子一样,差不多每天都到她那里,所以失去了杜月笙的孟小冬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也不缺衣食,1977年5月26日,因为肺气肿和心脏病的孟小冬在台湾去世,享年70岁。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杜月笙去世后留给孟小冬的遗产并不多孟小冬是如何谋生的.jpg”/>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