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为什么能成为中兴名臣(曾国藩如何从万人敬仰的中兴名臣变成千夫所指的“卖国贼”?)

网友提问:

曾国藩如何从万人敬仰的中兴名臣变成千夫所指的“卖国贼”?

优质回答:

曾国藩也好,李鸿章也罢,都是站在自己利益集团上的人,既不是圣人,也不算能臣。为何如此评价呢?因为他们除了血腥镇压太平天国之外,对清政府内政外交没做任何有效的政治改革和经济改革,死后不久清政府就寿终正寝了。没有留下任何“圣迹”。至于几本笔记嘛,也是被封建余孳吹捧罢了。

其他网友回答

曾国藩被普遍认为是晚清四大中兴名臣之首,在他为官三十余年的时间里,为大清做出了许多贡献,主要可以归类为以下几个方面:

湘军的创建

当年,为了抑制太平军势力的发展,清政府非常鼓励团练的组建。曾国藩抓住机会,组建了湘勇军。曾国藩亲自管理,立下了严明的军纪,操练了一批训练有素的陆军和水师。

时机成熟以后,曾国藩便派出湘军对抗太平军。经过多番努力,湘军为清政府渐渐掌握对战的主动权。

当清政府的江南大营被太平军摧毁,又收到英法联军北上的消息以后,他们决定重用曾国藩和湘军。此后,有许多人才都慕名加入湘军,比如左宗棠、李鸿章、李善兰等人。

倡导洋务运动

曾国藩一直以来都很注重思想工作,在见识了西方国家的文明以后,他开始希望为大清做一些改变。曾国藩希望人人都懂得自强求富的道理,跟着时代一起进步。

他所创建的江南制造总局,是当时最重要的军工厂。不仅如此,曾国藩还设立了译书馆,为大清培育了许多翻译人才,促进中西交流。

一个对大清做出各种贡献的臣子,每天想的都是如何让国家重新昌盛。曾国藩万万没想到,自己建立了一生的功业会因为一起事故而被摧毁。

天津教案爆发

事故发生的时候,曾国藩已经是朝中最尊贵的九大总督之一,年五十七。突然,天津不断传出有小孩失踪,人数已经多达数百人,搞得人心惶惶。

由于天津群众当时对西方文化和外国人还没到完全接受的程度,所以他们立刻就怀疑是天主教堂拐骗了这些小孩。

天津的知县刘杰想要从法国天津领事丰大业处获得一个说法,没想到双方发生了冲突,丰大业开枪杀死了其中一名人员。

跟随在后的群众见状,民情激愤,不仅把丰大业杀死,还牵连了当时在场的修女、神父和一些法国领事馆人员。最后,还放火烧了法国领事馆。

这种时候,不管是谁先犯错,一般都会看是谁损失最大,偏偏法国人死的更多。跨国的案件,不管是谁来处理都不好办。曾国藩接到命令,前往解决。

曾国藩非常清楚,这件事情只要处理不好,大清又会面临炮火。所以,他下定决心,一切都以让法国人消气最为重要。

最后,曾国藩处死了主要的人员共8位,其余25人充军流放。知府和知县都革职充军,外加赔偿四十六万两,还派了一位处事稳妥的特使向法国领事真诚道歉。

背负骂名

法国消气了,可能发生的国家危机解除了,但是曾国藩就遭殃了。几乎所有国人都不赞同曾国藩的做法,清政府也表示不满意,慈禧还训斥了曾国藩一顿。

之后,曾国藩被调回南京。期间,不断能听见众人对他的谩骂。曾经被大清人民敬仰的一位臣子,晚年却落得如此下场,实在叫人唏嘘。

虽然曾国藩不算是一个旷世英才,许多决策都是借鉴他人,但他善于总结经验,所以还是要对他所做出的贡献给予肯定。

至于一场天津教案,其实也谈不上卖国,清政府如果真有能力解决,也不会做事后孔明。人是政府派去的,事前也没有商量好对策,也就是默认让曾国藩全权负责。事情解决了,见群情激动,就开始甩锅了。

曾国藩一生都希望大清能够振作起来,背负骂名的他,也不愿为自己多说什么,回到南京乖乖就任。但相信曾国藩心里还是愤懑的,两年后就离世了。

其他网友回答

还好这个“卖国贼”加了引号,不然要招骂的。

在晚清的时局中,有四个人物深刻影响历史,遂有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说。这四大名臣有两种说法,一说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一说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

无论哪种说法,人们总习惯将曾国藩排在首要的位置。这说明了大家对曾国藩其人的高度认可。

曾国藩没有显赫的家世,也不是天资聪慧之人,甚至相比于同时代大人物,有很多不足。但他还是通过个人的不懈努力,考科举,取秀才,中进士,入翰林,并由此步入仕途。曾国藩从翰林院检讨做起,一路沉浮,最后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其地位和荣誉在汉族官僚中几乎无人能及。

曾国藩身上的个人特质,赢得了很多人的认可。

曾国藩出仕后,做了很多大事,对晚清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笔者认为,影响最深的当属主办洋务。曾国藩是开明的地主阶级的代表,在他的带领下,我国第一艘轮船得以建造,第一所兵工学堂得以建立,第一批西方书籍得以翻译印刷,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得以成行。诸多第一的背后是其实是曾国藩主办洋务的不断探索。

曾国藩以老朽之躯,支撑大清国祚五十年。关于这一点,大家查阅资料便可知晓,我们不再多说。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被人们推崇备至的人物,也有争议的一面,甚至有人还将他和“卖国贼”联系起来。

这和1870年震惊中外的天津教案有关。

教案的大致经过是这样的。这一年夏季,疫病流行,法国天主教仁慈堂收容的中国儿童,因瘟疫大批死亡。教堂将夭折孩童尸骨简单葬于河东盐坨之地,尸骸暴露,惨不忍睹。人们看到后群情激奋,并将其和迷拐儿童事件联系起来。于是,“外国修女以育婴堂为晃子,实则绑架杀死孩童作为药材之用”的流言不胫而走。接近着,民众便围攻教堂,反洋教情绪日益高涨。后来,天津静海知县刘杰理在协商处理这件事时,由于方法失当,激其民愤,民众杀死了法国驻天津领事丰大业以及数十名名修女、神父、俄国侨民和中国教徒,当然育婴堂、领事署也遭遇人为纵火。

此事发生后,世界震惊,法国要求严惩凶手。朝廷中的官员大都态度比较强硬,直言不惜一战。然而,态度归态度。这件事牵涉到多个强国,棘手而又复杂。清政府考虑再三,还是让老成持重的曾国藩处理这件事。

当时的曾国藩“病尚未痊”,但还是临危受命,去了天津。在天津,一方面,曾国藩颁发《谕天津士民示》全力安抚民众。另一方面,在查明真相的基础上,最终答应了法国人提出的所有要求,一则向法国道歉,并赔偿损失46万两银子;二则处死和惩处带头闹市的一批人。

这个结果让舆论哗然,舆论所向,皆指曾国藩。事后,他自己在日记中写道“诟詈之声大作,卖国贼之徽号竟加于国藩。京师湖南同乡尤引为乡人之大耻”。可见,受到舆论压力之大。一年后,曾国藩在“外惭清议,内疚神明”中离开了人世。

这个结果曾国藩或许早意料到,但面对复杂的国际关系,这个事情能否有更为合理的处置结果呢?千古完人曾国藩有此一遭,这应该是历史留给他的一个缺憾。

其他网友回答

曾国藩到底怎样的人,得看站在什么立场上,站在清政府立场上是功臣,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是刽子手,站在汉民族的立场上是汉奸。

其他网友回答

对曾国藩的褒和贬都言过其实。

曾氏兄弟、胡林翼的湘军和李鸿章的淮军消灭了太平军,左宗棠率湘军平定陕甘回乱、阿古柏新疆伊犁叛乱,挽救了大清国的灭亡,何来中兴?

李鸿章、张之洞为首经办的洋务运动,策划和投资都是朝廷,项目主要是军工。不能从根本上,即以人(汉人)为本,解决大清的颓势,苟延而已。

不过他们个人、家族以及联姻无疑是成功的。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曾国藩如何从万人敬仰的中兴名臣变成千夫所指的卖国贼.jpg”/>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