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销烟发生在哪里哪个省(清代著名的林则徐虎门销烟发生在哪里)

虎门销烟在历史上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优质回答

谢邀

19世纪30年代,中国鸦片的大量涌入,给中国造成了深重的危害:鸦片贸易导致白银大量外流,引起了财政危机;吸毒让许多官员、贵族想方设法敛财,更加腐败;吸食鸦片导致了军队战斗力下降,同时也助长了军队腐败;鸦片严重危害着中国国民的身体健康。

林则徐受命禁烟,取得成功以后,对当时和以后都产生了主要作用:

林则徐

一,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的胜利,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上反对帝国主义的重要史例,也是人类历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

二,禁烟运动增加了中国广大民众对鸦片危害性的认识,使很多人看清了英国向中国贩卖鸦片的本质,唤醒了中国人们的爱国意识。沉重打击了英国资产阶级在中国的贸易掠夺,展示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坚定决心和觉醒意识。

三,经过禁烟运动,禁烟英雄林则徐其清廉、刚正不阿的品质为后人传颂,为后代官吏树立了榜样。同时也唤醒了很多爱国之士。

四,虎门禁烟成为世界的禁烟运动的一个范例,历史上很多国家、地区结合自身的情况对此予以效仿,抑制毒品泛滥。

虎门销烟

五,林则徐禁烟也为今天禁毒提供了借鉴和经验。

六,林则徐销烟池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虎门林则徐纪念馆以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它对后人远离毒品永远起着警示作用。

一方面唤醒了当时中国很多爱国的有识之士也大大抑制了英国在中国的鸦片交易,沉重打击了英国资产阶级在中国的贸易掠夺,展示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坚定决心和觉醒意识.增加了中国广大民众对鸦片危害性的认识,使很多人看清了英国等西方列强向中国贩卖鸦片的侵略本质,从而唤醒了国人的爱国意识。

当年林则徐销烟为什么选择在东莞的虎门?

优质回答

众所周知,鸦片作为腐蚀人民身心的祸害,历来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但是英国商人为了扭转每年因大量购买中国茶叶、瓷器、丝斤所造成的巨额贸易逆差,在清雍正七年就开始向华走私鸦片,当时因为价格高昂,百姓对此物还不甚了解,民间吸食此物的人并不多。而根据史料记载,在乾隆晚年以来,虽然农民依然没有沾染上,但富人阶层吸食鸦片的人开始逐渐增多。再经过嘉庆时期二十多年的发展,到道光朝的时候就演变成了“粤中鸦满地,乞儿亦啖之”的奇观。

见到此景,林则徐这个爱国志士自然是痛心不已,他觉得不能再这样听之任之下去了,于是冒着得罪广大“驰鸦派”的风险,向皇帝上了一篇奏折,痛陈时弊,在里面详细介绍了鸦片的危害,其中就有这样一段让道光爷触目惊心的话:

“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看完林则徐的奏报后,道光皇帝终于下定了禁烟的决心,就封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命他前往广州这个鸦片流毒最重的地方开战禁烟运动。

禁烟过程

道光十九年正月廿五(即公历1839年3月10日),林则徐奉命抵粤,开始着手相关事宜。

一到广州,林则徐就制定了他禁烟运动的“三部曲”:一、安排人四处张贴告示宣传鸦片的危害,借此让广大人民配合行动;二、在粤地推广了他所研制出来的独特戒烟方法“两丸”、“两饮”,鼓励广大烟民戒烟;三、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缴烟。

为了彻底清除广东省境内的全部鸦片,林则徐在动手之前就先进行了一次摸底,在对鸦片泛滥的基本情况以及烟贩们的基本动向有了一个了解之后,林则徐就开始向鸦片贩子们发难,大肆收缴中外烟贩的鸦片。

收缴鸦片的过程也是万分曲折,不仅义律这个在华商务总监督拒不配合,明里暗里使绊子之外,中国的烟贩也是阳奉阴违,最后在林则徐“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的强硬态度下,才勉强把中外烟贩手中的鸦片给收了上来,合共是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为2376254斤。

请示皇帝

收缴上来这么多鸦片,林则徐当然也不敢私自做主直接就把他们给销毁了,于是他就给道光上了一道请示的折子,并建议皇帝同意把鸦片运送到北京后再行销毁。

道光一开始也是同意的,可是在几天之后,浙江道监察御史邓瀛却发现把鸦片运到北京不妥当,原因是运费太高而且也不安全容易遭匪。大家知道道光是个节俭地出格的君主,一听又要花不少钱就连忙给林则徐下了一道命令:责令他把所缴鸦片就地销毁。

虎门销烟

销烟的地点是确定了,在广州当地就行,那么销毁改用何种方法呢?

按照过去之法,就是简单地把鸦片抹上桐油,然后再点火一烧就算了事。这种方法虽然简单易行但却只能消除大部分鸦片,鸦片并不能尽毁。因为在燃烧的过程中还会有部分鸦片渗入地下泥土,若是被有心人利用,把地下的泥一挖,再经提炼也能剩下十之二三的残留。知道弊端后,林则徐自然不会采用此法。

后来林则徐派人在民间几经辗转调查,终于发现了鸦片的两个天敌:盐卤水、生石灰,只要把这两种东西与鸦片混合,鸦片瞬间就会化为粉末,便再也不能凝结成膏吸食害人了。

林则徐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就立马在虎门海滩的高处挖了两个长宽各十五丈,深达两三米的大池子,并且前方连有带闸门的涵洞,后方还连有进水口,方便随时流水作业销烟。同时池子的底部还用石板铺设,防止渗漏,最后池子四周再打上木桩,钉上木板,这样一个完整的销烟池就做成了。

销烟时首先用水车把水导入水沟,再由水沟把水引到销烟池内;然后在池子里大量撒盐,制成盐卤水;接着就把鸦片球切成四瓣,过称后投入水池浸泡半天;最后再把生石灰倒入销烟池,用棍子加以搅拌,加快销烟进度。把鸦片全都销毁完毕之后,即可打开闸门,趁着海水退潮,把池中所生成泥浆般的水一股脑地带入茫茫大海。

林则徐从6月3日至25日,一共花了二十三天的时间,把全部收缴上来的鸦片彻底销毁。由于虎门销烟在人类禁烟史上的意义重大,林则徐完成销烟的翌日,即6月26日后来被定为了国际禁毒日!虎门销烟后,林则徐把情况汇报给了道光皇帝,道光看了奏折后大喜,批阅道:可称大快人心一事!

尽管林则徐原来并不打算在广州本地销烟,但最终却成为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仍然不阻碍他成为我们伟大的民族英雄!

其实,道光皇帝本来想的是,将所有的鸦片运到京城以后验明进行销毁。但考虑到当时的实际情况:广州离北京太远了,以当时的运输力来计算,完成这个任务是相当困难的,广州至江西一段水路,需征集民船百余艘,水手约2000人。

从江西顺长江而下安徽,同样要借贷民力。安徽以北的陆运又大车千余辆,车夫千余人,骡马5、6千匹。预计耗资10万金。如此耗时耗力,且在遥远的途中,还容易被人抽换掉包。

考虑到当时的综合情况,5月8日,浙江道监察御史邓瀛上奏,建议就地销毁。道光帝于9日改谕,命林则徐、邓廷桢“督率文武员弃,公同查核,目击销毁,俾沿海居民及粤夷人,共见共闻,咸知震警”。

选择在广东,就要考虑销烟的方法,不是简单的一把火烧了就行,当时采取的是:海水浸化法。

具体方法是:在海边挑挖两池,池底铺石,为防鸦片渗漏,四周钉板,再挖一水沟。将盐水倒入水沟,流入池中。接着把烟土割成四瓣,倒入盐水,泡浸半日,再投入石灰,石灰遇水便沸,烟土溶解。各名士兵拿木耙不停在池中搅拌,务求烟土完全溶入水中。待退潮时,把池水送出大洋,并用清水洗刷池底,不留涓滴。

跟火烧相比,这样做的好处多多:不会渗入到土里;没有在空气中传播烟毒;被生石灰混合的鸦片无法再次重新提炼;被海水冲刷后不留痕迹。

既然是“海水浸化法”,那么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海水。不仅要有海水,而且海水要足。

虽然缉查鸦片的地点主要是在广州,但是销毁的鸦片的量相当的大:总共多达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如此之多的量,在内流河肯定是不行的,一是内流河的水量太小,冲刷不干净彻底。二是鸦片堆积在内流河域里,还有可能造成河流的堵塞。

相比之下,最好的方法就是直接将废物直接导入海中,由海水冲刷。

虎门,是东莞市的一个镇。虎门险要天成,沙角和大角两山对峙出入珠江南海门户。

去内河不远,又有横档、饭箩排,横档几个哨兵般的岛屿礁石,和左岸南山(俗名亚娘鞋)并列雄踞,为第二重门户。由横档再进五里,大虎,小虎两山,傅博中流,是第三重门户。这儿又有清军众多的炮台,在此毁烟,既有利于倔池,引水浸化,又有利于防卫,使得销烟得以顺利完成。

林则徐虎门销烟重当时清朝的内部情况,选择时机对吗?功过如何?

优质回答

林则徐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在正统历史观点之外,近些年不乏有一些人持有否定虎门硝烟的态度。认为在当时,不应采取这样的过激措施导致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爆发,而是应该采取开放市场,与西方国家平等贸易的方式进行发展,进而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

可是,不虎门销烟,我们就有机会以和平的方式发展了么?我认为不可能。

财政危机使虎门销烟“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对外贸易,白银持续外流

曾经记得儿时,看到关于虎门销烟的小故事,说某天道光皇帝抽鸦片时,忽然意识到鸦片的危害性,所以也就同意林则徐禁烟了。

实则,我认为是清政府当时面临的巨大财政危机,使得林则徐禁烟事件的发生。

而财政危机是由贸易争端所造成的。长期以来,中国在对外贸易的过程中,一直处于出超的状态,即使在英国工业革命之后,东印度公司主导中英贸易时,依旧如此。中国对外贸易,在当时确实是中英贸易,那么在中英贸易中,中国对英出口的大宗是茶叶、生丝和土布,而英国对华出口的大宗则是毛织品和金属品。不过不仅仅是我们所熟知的茶叶在英国大受欢迎,甚至在1830年之前,中国土布在英国的销量比英国机织棉布在华的销售量也要高。这就造成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长期出超。这其中,仅根据东印度公司的纪录,输往中国的白银总数就有7000万两以上。在1830-1833年期间,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的记录是,向中国出口价值2987766两白银货物,从中国进口价值5984727两白银货物。对华逆差达到了2996961两白银。想想号称文明社会的现在,特朗普面对中美贸易差额所采取的方式吧。一百多年前的英国会采取温和的方式解决么?

当然如果能持续保持贸易顺差,林则徐也不会考虑以相对激进的方式禁烟。与长期的对外贸易顺差相对应的,是自十八世纪开始,愈演愈烈的白银外流问题。中国是银铜本位的货币制度,但是中国国内的银产量远不能满足国内需求,数百年来,我们总是依靠对外贸易的顺差获取白银,从西属美洲和日本流入中国的白银数量达数亿两之巨。以此满足国内货币流通和白银制品的需要。

在英国对华长期处于贸易逆差中,发现了两个可以扭转逆差的好方法。

第一,咱们都熟知的鸦片,向中国输入鸦片有助于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

鸦片输入中国的数量已经开始大于中国对外贸易的出超,使中国白银净外流量明显增加。同时,在1834年,东印度公司被迫结束对华贸易的垄断权和管理权,对华贸易( 主要为鸦片) 完全向私人企业开放。所以中国鸦片消费从1816年的3698箱,价值408.4万银元到战争爆发前的1838年已经跃升至28307箱,价值1981.48万银元!18年间累积超过了1.88亿银元!据说在最猖獗的1833—1839年这6年里,中国白银净外流量平均每年超过428万两。

(东印度公司鸦片仓库)

第二,银元与纹银的兑换,使洋人有利可图。

自十六世纪以来,外国的银币就开始流入我国了,其中流传最多的数西班牙银元。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通用的纹银在商业中使用不便,因为还要每次称重、看成色等等。但是外国银元就不同了,一个就是一元。使用起来很方便,也便于携带。

不过与之对应的是,外国银元成色最高有九成左右,普通的银元则为七钱二分银子,这就使得它的使用价值超过其实际价值。外国商人发现,将银元运送至中国交易,同时以1:1的比价将纹银运回国内,而后再将纹银铸成银元运到中国,以此往复,也是一条生财之道。就这样,在鸦片换得白银之外,中国的纹银还以公开或私下兑换的方式流出去,于是自嘉庆、道光朝后, 造成“ 番饼愈多, 纹银愈少” 。

(俗称鹰洋的墨西哥银元)

国内金融,银贵钱贱

自明代实施“一条鞭法”之后,岁赋都是折成白银上缴的。清代也是如此。顺治四年起,以银1两兑换铜钱1000。此后,在康雍乾三朝,银铜兑换比率相对稳定。但是从嘉庆朝开始,铜钱质量开始下降。乾隆时期的钱每百枚重12.19盎司,嘉庆时期的钱每百枚重10.73盎司,道光时期的钱每百枚重10.8盎司,都比乾隆钱轻。因此,道光钱的实际价值本身就低,道光元年(1821年)就在1两银兑换铜钱1000文左右,到了鸦片战争爆发前的道光十八年(1839年)已经达到了1两纹银兑换铜钱1678文。 短时间内这么高的涨幅,虽然不能说全是因为鸦片输入和白银外流所造成,但这两个原因和其他原因一起,使得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国内经济出现了很大的危机。

(道光官银一锭)

(道光通宝)

而这个危机的高峰就是在1838年和1839年显现出来。

要想扭转上述局面,清政府可做的事情,就这么几件:

要么就提高铜钱的兑白银的比价,要么就禁止白银的外流,要么就禁止鸦片在国内的销售。在这之中,恐怕禁止一种商品的销售,最快捷。

林则徐个人看法与国家意志

当然在林则徐禁烟一事上,国家的意志与他个人的看法也是有影响的。对于处于天国上朝的道光皇帝和林则徐来说,甚至对于千百年来的中国来说,我们的国家是世界的中心,我们的外交只有一种,就是万邦来朝的朝贡体系。

以前的答题中也聊过这个问题。当然从本题的回答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在正常官方的贸易体系中,我们处于绝对的贸易顺差状态。

对于长期处于世界第一,或自认为世界第一的国家来说,对一个冒犯天朝的番邦小国,能采取什么样的处理方法?难道还要跟他坐在谈判桌前心平气和的谈判么?谁见过美国跟小国平等谈判了?还不是想在边境竖隔离墙就竖,想增加关税就增加,不听话,直接出兵打你。

林则徐本人又是对鸦片极度深恶痛绝的人,和他同朝为官的黄爵滋和他一样认为“白银短绌,’非耗银于内地,实漏银于外夷也。’” 但在对外流数量上,两人则有很大分歧,林则徐说:

“ 吸烟之人,每日至少须费银一钱,一年即达三十六两,以户部历年所奏,直省民数不至四万万人,若一百分之中,仅有一分之人吸食鸦片,则一年之漏危,即不止于万万两。此可核数而见者,况目下吸食之人,又何止百分之一乎?鸿胪寺卿黄爵滋原奏所云,岁漏银数千万两,尚余举其极少之数而言耳。”

虽然他的计算也没啥科学依据吧,但这也说明,他非常看重此事。因此,林则徐虎门销烟也就成了必然。

当然,最后,我们打输了鸦片战争,使国家逐渐陷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状况。但以鸦片战争前的形势来看,似乎也没有其他的方式或时机来做这件事情。

只是这由诸多原因构成的结果让我们明白了一句话:落后就要挨打。

在某些“正统思想”里,皇帝是没有错的,错的应该是臣子,所以林则徐的禁烟就需要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爆发负责。甚至是到了今天,依旧有人认为,当时不应该采取强硬态度禁鸦片,而是放开市场与西方进一步交流,借助西方进步思想进一步推动“清朝”的社会制度。

其实这种想法,依旧保存着“清遗民的正统思想”,皇帝没有错,错在臣子上。基本无视当时清政府内部情况以及西方工业化及殖民主义的思想,若不是虎门硝烟和第一次鸦片战争打醒了部分帝国的文人,以当时的道德派为首的统治阶级会愿意睁眼看世界?估计清朝不能进一步推动社会制度,反而是进一步如同印度那样沦为殖民地。

清朝内部

一、瘾君子数量庞大

道光时期,到底有多少中国人吸食鸦片,迄今还没有统一的说法。1836年时期,英国人估计约为1250万瘾君子,而乔纳森.斯宾士经过认真的研究后,则认为吸食鸦片的人数英应该占据请帝国的总人口10%,也就是4000万人左右,也许有3%-5%的人烟瘾很大,因此他提出在1890年时期吸食鸦片的人数是1500万左右(《清代吸食鸦片概况》斯宾士)。

可是在1838年时,林则徐认为当时吸食西洋鸦片的人,至少占据了中国人口的1%,包世臣(外事专家)称在苏州城里,最少有10万瘾君子的存在。当时清朝并没有统计学这类学科。可是根据当时的书籍所描述的,到处都是瘾君子,城市里、集市中都存在着各种档次的“烟馆”的存在。

因为吸食鸦片所费不赀,且又需要闲暇时间,在吸食鸦片时间里有能保证收入。因此吸食鸦片的人往往都是富裕的家庭、或者是官宦家庭,又或者是八旗子弟(铁庄家)、甚至是衙门里的衙役(吃拿卡要)。

事实上,早在林则徐之前,道光皇帝和满清政权已经对其官场内部因吸食鸦片而腐败的情况感到震惊及恐慌,尤其是道光即位后的愤怒,因此两广总督阮元就曾经将外国走私鸦片的“商人”从澳门驱逐到伶仃岛。1820至1830年这十年里,道光不断发布禁令,甚至是提出施行保甲制度和告密制度,来控制鸦片走私和内地种植。或是在1837年时,让广东按察使王青莲四处查封烟馆、逮捕贩卖鸦片和吸食者(贩卖就逮捕了2000多人),并驱逐了一个外国商人。

但是成效很差,甚至是在1830年时,连北京城都不断有新的烟馆出现。甚至连沈阳的满洲将军宝兴都在朝堂上质问支持禁烟的大臣,“你们凭什么抓人?凭什么认为百姓是吸食鸦片的?这里面有没有衙役公报私仇或是勒索无辜百姓?”。而且根据文学上的描述来看,在京城里开办烟馆的背后,大都存在着不同的旗人身影。

二、朝廷内部也在犹豫不决,主要是因为鸦片的商税丰厚!

嘉庆年间(1796-1821年)广州府每年交予皇室的关税为85.5万两白银,是整个帝国的境内21个海关关税的总额(226.1万两)的三分之一还多。所以皇帝也在犹豫,甚至可以说是清朝的皇帝也在享受着贩卖鸦片的红利。

三、白银外流、民间矛盾严重

清政府的货币政策比较糟糕,采取的是比较落后的复本位货币制度,即律法规定的1000文可以兑换1两银子。可是中国本身就缺铜。在乾隆时期,由于对外贸易时,大量白银涌入清朝内部,按理说应该是银子贬值的,可事实并非如此,反而是铜钱的兑换不断上升。

这主要是云南的铜矿的产量在不断下降,促使帝国必须将铜钱铸造时掺加更多杂质进去,使得铜钱贬值的速度比白银快。可是有一个问题是,农民很少有银子,他们在上缴土地税时,均用铜钱来缴纳,这就意味着农民需要担负的赋税越来越重,可是清廷的国库并没有因此而增加,因为清廷让中层管理者将铜钱兑换成银子上缴的。这中间一层均被腐败了。如1838年时,民间兑换白银的比例是1650文兑换一两白银,可是律法依旧规定的是1000文兑换一两。

到了嘉庆——道光时期,鸦片贸易繁茂,大量的白银不再涌入帝国,反而是大量外流,银贵铜贱——加剧了民间的矛盾,到了1850年,也就是太平天国起义的前夕,两广或沿海区域由于铜钱掺杂太多,民间已经不再愿意使用后来发行的铜钱作为货币贸易,反而更多承认外国货币。

外部环境

当时的欧洲已经开始步入工业时代了,虽然美国已经独立,标识着老牌殖民帝国的衰落,可美国一样是头饿狼,为了能获取对西班牙的殖民地战争的经费,疯狂对清朝进行贸易,根据美国本身的统计,在18-19世纪时间里,先是整个西海岸的海豹、海狮因对华皮毛生意差点灭绝,再到夏威夷的檀香木从此消失,最后终于夺取了西班牙南美洲殖民地权益和菲律宾殖民地后,美国也在菲律宾种植鸦片(迄今菲律宾鸦片贸易繁盛就是当时遗留的)。可以说美国独立后的五十年扩张道路上,所获得的资金来源大都是来自对清朝和日本的疯狂倾销。

因此哪些所谓的开放市场,与美国等新兴殖民主义国家贸易,来推动清朝内部的社会改革无非是“虎去狼来”。

战争爆发前夕

事实上在1839年9月时,道光皇帝和林则徐已经达成共识,如林则徐在给道光皇帝的奏折就提到了“鸦片必须清源,而边衅亦不容轻启”,道光赞许这一措施,即灵活地兼并萝卜与大棒,文艺点的说法就是“恩威并用”。

最初林则徐切断鸦片输入的方式是两步,一是铲除国内鸦片贸易、二是打击外国烟贩。但是第一步受到了阻碍,官商结合是阻碍的根本原因。但是逮捕本国保商的行动却获得了成功。这里必须提到一点,广州城里的鸦片贸易已经不再是垄断式的行为了,只要有银子和路子,任何商铺、任何人都参与其中,如布行、丝行、甚至是车行都有自己的烟馆或外销途径。

1839年3月18日,林则徐命令所有行商,必须三日之内说服外商交出鸦片,并保证永远不再经营鸦片贸易。开始时,外商只是象征性交出了1056箱鸦片。但林则徐已经查出了对华鸦片贸易的最大外商是英国商会会长颠地,因此在22日时,林则徐逮捕了颠地的两个中国合作商人,并通知香港,若是颠地不自动向当地政府投案,那么这两个中国商人就要替代他被斩首。

这条通知让英国查理义律认为这就是战争的表现,并派遣其可动用的兵船进入广州湾,结果就刚好碰到林则徐命令全面禁止对外贸易的禁令时间,在47天里,所有贸易,如水和食物全面停止,义律的护兵和兵船以及350个外商处于绝境之中。最后在与林则徐的谈判中,林则徐说明了只需要外商交出所有鸦片就可以,会保证他们的其他财产以及生命安全。义律在对所有鸦片商人提出了英国女王政府会赔付他们的损失后,所有鸦片商人交出了比预期还多的鸦片一共是2万多箱(总价值900万英镑)。

其实战争的爆发,就是义律的这项保证。当时的英国首相巴麦尊得知这个消息后大为懊恼。就在英国政府在为赔付的问题上是否达成一致时,鸦片商人行动了,他们开始在伦敦和其他工业区放出消息,“只要中国人的衣摆多出一寸……英国的工厂就要干上十年”。为此英国议会被商人攻陷了,其实议员们也想把这笔赔付免除掉……

只是说真的,清政府统治中国200多年的时间里,直到林则徐才开始翻译国外的文章和报纸,并从美国手中购买一批武器及从他国手中购买一艘船只进行训练,可是却被广州满州将军和其他道德派所鄙视。甚至是广州一战后,奕山为了不被皇帝惩罚,便虚报战功,甚至将该战役的惨败说成大胜。使得北方根本就没有任何的防备。林则徐在这次是为满人背黑锅了。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优质回答

林大人,虎门销烟建奇功,世代万古传。

林则徐做为一位近代史上评价极高的人物,他的主要功绩就是抵制鸦片和销毁鸦片。当时,英国在印度大量种植罂粟,除了少部分用于医药,绝大部分制成了可供吸食的鸦片,大量销往中国,借以套现白银,为国内的工业革命注入了发展的资金。从乾隆晚期开始,英国人的鸦片就少量销往中国,当时,清朝实行海禁,只开放了几个港口和外国人做生意,所以,鸦片的输入是极其有限的,远远满足不了英国鸦片商人的胃口,他们的鸦片在仓库里堆积如山,异常滞销。可是,随着乾隆的去世,后继皇帝的无能昏庸,以及官僚集团的腐败透顶,英国人通过不断地贿赂清政府的官僚和买通渔民,他们的鸦片大量的涌入到中国,从沿海逐渐渗透到内地,吸食者如过江之鲫,这让英国人尝到鸦片贸易的甜头,也使得清政府和民间的财富大量外流,民众的身体健康也带来极大的损害。这个时候,清廷的有识之士已经看到了鸦片带来的祸害,皇帝也感到了事态的严重性,遂派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查办英国人贩卖鸦片事宜。林则徐通过霹雳手段,查收了英国人仓库里的鸦片,并集中在海边销毁,这给了英国鸦片商极大的打击和震慑,他们便向英国政府施压,要求英政府向清廷提出抗议和交涉,逼迫清廷赔偿鸦片损失和开放沿海其它港口,腐朽的清廷将林则徐革职查办,发配新疆,林则徐在被发配前,因病去世。清廷因为拒绝赔偿英国的鸦片损失和开放其它港口,英国人发动了对中国的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拉开了帷幕,中国逐渐滑入了任凭西方列强宰割的深渊,一场苦难的行程开始了!

为了拯救民族,林则徐虎门销烟,为何最后却成了被“流放”的罪人?

优质回答

1839年6月,在英国的鸦片船上,五名水手耐不住寂寞,上岸饮酒作乐,趁着酒劲,他们捣毁了当地农村的一座神龛,冲突中,村民林维喜被打成重伤,不治身亡。

事后,英国驻华商务总监义律指使人给死者家属1500块银圆,意图掩盖真相。钦差大臣林则徐要求义律交出真相,按国法严惩,可是义律拒不交凶。

不久后,广州林维喜一案被上报到京城,道光帝也十分关注。另一方面,对鸦片贸易主张弛禁的琦善想要借助此次机会,铲除林则徐这块绊脚石。

最终,当虎门销烟池上的烟雾还未散去,英国远征军已经带着数千名士兵和军舰逼近广州,远在北京的琦善再一次落井下手,道光帝怒不可遏,将林则徐丢官罢爵,发配新疆。

那么,曾经深得道光帝信任,远赴广州禁烟的林则徐,为何最终成为了道光帝口中“误国、误朕”的罪人?虎门销烟真的是鸦片战争的导火索吗?

这一切,都要从道光帝八次秘密召见林则徐说起。

01临危受命

公元1821年,道光皇帝继位。这一年,38岁的道光帝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旻宁”,他希望能成为中兴之主,延续康熙和乾隆留下的盛世。

然而,初登帝位时的太平盛世不过是帝国末日前的序曲。道光帝无论如何也想不到,17年后,一盒小小的鸦片,会将大清王朝搅得天翻地覆,更是将大清的百年基业连根拔起。

这一年,大清朝风雨飘摇,朝堂外,洋人四处开设商管,全力倾销鸦片,吸食者日众;而朝堂内,主张放开鸦片的弛禁派和主张严禁鸦片的严禁派日益争斗,朝堂局势几乎失控。

道光帝眼见朝廷如一盘散沙,党派斗争日趋严重,他不禁扪心自问,难道大清的百年基业真的要毁于自己之手吗?

他决不甘心!此时的道光帝想到了一个人,他相信,此人定能助他走出困局。

1838年11月,时任湖广总督的林则徐突然接到了道光帝的诏书,命他即刻卸任,立即启程前往北京。可是诏书内,对林则徐为何卸任,为何前往北京的原因只字未提。

林则徐不禁有些忧虑,难道是自己被降职了?可是,自己任职以来兢兢业业,从未有半点懈怠,皇帝陛下为何要将他撤职呢?饶是林则徐想破了脑袋,也猜不出道光帝的意图。

然而,正当林则徐疑惑不解的时候,他卸任湖广总督的消息已经传回了京城,传到了弛禁派琦善的耳中。在琦善看来,林则徐被罢免,定时在黄爵滋提案一事上站错了队伍。

1838年,时任鸿胪寺卿的黄爵滋向道光帝上书,禁烟刻不容缓。黄爵滋提出,若要彻底禁烟,必须重治,所有吸食者必须一年内戒烟,若一年后被发现复吸,不论官民,一律斩首。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很快,黄爵滋就遭受到了弛禁派的围攻。弛禁派叫嚣着,若禁烟,损失大笔关税谁负责,天下之大,吸食者众多,又如何杀得尽。

弛禁派的步步紧逼,让黄爵滋如芒在背,在京城也举步维艰。

而林则徐却对黄爵滋的提案大力支持,他认为,若是此提案能顺利实施,那普天之下,还有谁敢吸食鸦片,鸦片流毒迟早会消失匿迹。

眼见黄爵滋深陷泥沼,林则徐的正义感直冲脑门,他立刻给道光帝上了一道折子:

烟不禁绝国日贫,十余年后,岂惟无可筹之饷,抑且无可用之兵。

其实,早在乾隆时期,西方商人为了谋取暴利就曾利用海上航运向清朝全力倾销鸦片。当时,乾隆帝也明令禁止,再三打击这种行为,可是因为执行不够彻底,收效甚微。

到了道光帝时期,鸦片开始逐渐蔓延至全国,每每上朝都不可避免地听到鸦片二字,这让道光帝十分头疼,而朝廷内部更是因为鸦片分成了两个派系,相互斗争。

弛禁派认为,鸦片的引入让清政府收入了大笔的关税,进一步拉动了经济。严禁派认为,国人吸食鸦片者日众,白银流失严重,家破人亡者更甚,鸦片乃祸国之首,必须剿除。

两相衡量,是禁还是放,道光帝一时也拿不定主意。在看到林则徐的折子后,道光帝虽然有些恼怒,可林则徐的话一下子击中了他的内心,于是,他火速召见了林则徐。

1838年12月27日,林则徐第一次应诏入乾清宫面见道光皇帝。

君臣之间的第一次对策,道光帝并未直接切入主题,而是关心起了林则徐的生活,:“林爱卿第一次来京城赴任时还只是翰林院的庶吉士,如今已过去了二十年,不知爱卿可有什么变化?”

林则徐不明所以,只能恭敬地答道:“微臣初来翰林院时,年俸有两百金,可臣一家四口一年用度要五百金,臣只好用空余时间教书写字补贴家用,有劳陛下还记着。”

道光帝听罢又继续问道:“如今爱卿身居高位,应该没有这种烦恼了吧?”

林则徐闻言,仍不卑不亢地回道:“微臣出任湖北布政使至襄阳时,一应起居生活全部自理,一概不接受百姓供应,除去平日的车马船费,四季用度,也所剩无几了。”

道光帝听完林则徐的回话,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即大手一挥,给林则徐赏赐了毡垫,很显然,林则徐的节俭的生活作风让道光帝很是满意。

第一次会面,道光帝只是询问了一些生活琐事,这让林则徐十分疑惑。难道,皇上千里迢迢将他召来北京只是为了叙旧吗,那有何必如此大费周章?可若是说皇上有什么要事,却又闭口不谈,难道是在顾及什么吗?

怀揣着疑惑,林则徐辗转反侧了一晚上。

第二日,道光帝再次召见了林则徐。

这次,道光帝没有再闲话家常,而是直接了当的问道:“听说,你在湖北任职时收缴了很多鸦片,对于禁烟,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道光帝的的问话让林则徐着实吃了一惊,他收敛了思绪,回道:“微臣没有。”

道光帝闻言,挑眉道:“如此说来,那些夸你的奏章竟都是骗朕的吗?”

林则徐自知是躲不过去了,心下一横,正色道:“回皇上,大清朝自乾隆爷开始,何时真正从源头上禁过鸦片,臣收到不过是些边角料,只能敲山震虎,没有实际的效果。”

此言一出,令道光帝无比羞愤,可他无法反驳,只好呵斥道:“大胆!”

可林则徐已经豁出去了,他厉声说道:“皇上,臣若是大胆,必定会提着刀冲进朝堂将那些主张弛禁的朝臣一一砍倒,皇上若是想禁烟,就必须严厉执行,不然说再多都是浪费时间。”

话说到这个份上,林则徐也不怕道光帝治罪了,可道光帝却在此时沉默了。

林则徐见道光帝不说话,继续说道:“皇上,祖宗从马背上打下的江山,如今正在被鸦片肆虐,若禁烟之事一拖再拖,那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清的江山被这些渣滓毁掉!”

林则徐的话再次击中了道光帝的内心,可此时的道光帝没有表明态度,而是话锋一转,给了林则徐一道特令,允许他在紫禁城内骑马,这可是前所未有的殊荣。

此时的林则徐已经无比确定,道光帝将他召回京城,定时有一项重要的任务要交给他,可道光帝迟迟不愿开口,想必也是有所顾虑。

就在林则徐兴冲冲地回到驿馆时,他见到了一位不速之客,此人便是内阁大学士善琦,而他也是弛禁派的有力支持者。

林则徐见到琦善后,无不讽刺地说道:“今天是吹了什么风,总督大人居然贵脚踏贱地,我记得我这小院您可是从不登门的。”

听罢林则徐的冷嘲热讽,琦善虽心中不快,可也没有发作,此次他来,是得到了风声,道光帝想要派林则徐去禁烟,他自然要拉拢林则徐,为他所用。

听闻琦善的来意,林则徐自嘲道:“大人所图太大,林某人管微言轻,恐帮不上大人了!”

林则徐毫不留情地拒绝让琦善颜面尽失,只得挥袖离去。而此时,林则徐几乎可以确定,道光帝的重任定与禁烟有关,可令他没想到的是,琦善居然也是禁烟任务的候选人。

林则徐无论如何也想不通,一个弛禁派,是如何让道光帝青眼有加,成了禁烟任务的人选?就在林则徐忧心忡忡之时,事情突然迎来了转机。

众所周知,道光帝是一位极其节俭的皇帝,常常一条裤子就穿数年,有时候裤子破了,他也不换,只是命内务府差人打上一块圆形的补丁。

文武百官知道了道光的习惯后,为了迎合道光,纷纷展示出自己力行节俭的品质,不管裤子有没有破洞,都在上面打起了补丁。

可是假的终究是假的,日子久了总会露出马脚的。

一日,道光帝召见琦善,见到他裤子上的补丁,好奇地问道:“朕看你这块补丁甚好,不知道要花多少银子。”

琦善心中一惊,吞吞吐吐地回道:“这……约莫三钱银子。”

道光帝听闻,突然来了兴趣,说道:“这么便宜,朕的内务府补一次竟然要花五两银子,你将你的补丁拆下来给朕瞧瞧,回头朕让内务府也瞧瞧,也好改善改善。”

琦善闻言,吓得跪倒在地,连连求饶。琦善的弄虚作假让道光帝不禁怒火中烧,更是对他的能力产生了质疑。

于是,道光帝下令,彻查琦善的禁烟功绩。这一查,让道光帝意外发现,琦善的禁烟功绩之所以能够超过林则徐,完全是因为运气好,在天津港口缴获了一艘装满鸦片的货船。

这一发现,让道光帝失望不已,对琦善也不再信任。

1838年12月31日,道光帝第五次将林则徐召进了乾清宫。

这次召见,道光帝没有再绕弯子,而是直接将一封奏折扔给了林则徐,奏折的内容让林则徐的内心翻起了惊涛骇浪,可他看了看道光帝,又欲言又止。

可道光帝没有给林则徐反悔的机会,直接下了命令:“林则徐听令,朕命你担任钦差大臣一职,全权管理广州禁烟事务,即日起奔赴广州,不得延误。”

林则徐一听,直接拒绝道:“皇上,这个任务臣不能接任。”

道光帝万万没想到,林则徐会拒绝得如此干脆,不觉有些恼怒:“爱卿这是要抗旨不遵吗?”

可林则徐仍是坚决拒绝道:“皇上,这差事微臣办不了,您是要将微臣下狱还是斩首,微臣听候发落便是。”

林则徐强硬的态度让道光帝勃然大怒:“你林则徐不是口口声声说,为了大清国,为了天下万民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吗?如今却拒绝地如此干净利落,实在令朕失望。”

林则徐不是不想去,可他深知,禁烟一举关系到大清国本,如果禁得不彻底,反而会引起西方势力的反扑,到时自己性命难保,大清也会摇摇欲坠。

可他也知道,广州禁烟势在必行,若自己不去,岂能对得起自己的这身官服,思量再三,他决定不能不能让自己赤膊上阵,空手博弈,他必须要讨点什么才好。

林则徐必须忍住,他要忍到道光帝让步。

终于,林则徐的冷静自持让道光帝再也按耐不住,1839年1月2日,道光帝第七次召见了林则徐。

这次召见,道光帝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怒火,大声诘问道:“朕不相信,你林则徐是如此贪生怕死之辈!”

此时,林则徐才慢慢亮出了底牌,他恭敬地回道:“臣并非贪生怕死,只是臣权力有限,如果禁烟失败,恐怕朝中的反对声会日渐增多,臣恐怕招架不住,更会延误禁烟的最好时机。”

道光帝见林则徐松口,便大手一挥道:“这有何难,朕命你为兵部侍郎,赐你北洋水师,即刻前往广州,看谁还敢说你权力低微。”

林则徐拱手道:“皇上,这还不够,老臣要您答应,无论广州禁烟事宜进展如何,陛下都不能中途插手,更不能临时变卦。”

林则徐的要求被道光直接拒绝了,可林则徐的态度也是强硬无比,若道光帝不答应,他便一日不会动身前往广州。

此时换道光帝不明白了,他给了林则徐权,给了林则徐兵,可让他不能插手,林则徐是要置他于何地。

见道光有疑惑,林则徐耐心劝说道:“皇上,老臣前往广州禁烟,必然是困难重重,若此时陛下听信了弛禁派的话,对老臣产生误解,那我必将陷入虎狼之境,到那时,不仅不能剿除鸦片,还恐有性命之虞,老臣必须要一个保证。”

道光帝思虑再三,终是点了点头,答应林则徐广州的一切禁烟事宜由林则徐全权做主。

林则徐得到了道光帝的保证后,瞬间充满了信心,他定要将禁烟行动贯彻到底,鸦片一日不除,他便一日不还朝,他不会辜负道光帝的所托,更要对天下万民有个交代。

可是,让林则徐没有想到的是,当他奉命前往广州缴烟的几个月后,道光帝与林则徐的关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这对彼此信任的君臣也终是有了嫌隙。

林则徐更不会想到,在他为大秦帝国冲锋陷阵的时候,道光帝早已对他恨之入骨,更是将他怒斥为“误国、误朕”的罪人。

02虎门销烟

林则徐赴任广州禁烟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广州,身为英国驻华商务总监督的查理·义律却满面愁容,他深知,林则徐来广州可不是什么好事。

1839年3月10日,林则徐抵达广东,当他踏上广东的天字码头时,九响礼炮齐发,所有广东的官员都前来迎接,士兵们位列两旁,屏气凝神,不敢懈怠。

第二日,林则徐便通过广东海关向全城的外商发布了通告,要求他们在交出鸦片之前,全都不能离开广东。

林则徐新官上任三把火,这一把火就直接烧向了外国商人。

然而,英国大烟商兰士禄·颠地却对林则徐的告示不屑一顾,他早就得到了风声,命令货船全部驶离港口,停在了海上,林则徐想要抓他,简直是痴人说梦。

然而,颠地并不知道,这次的告示仅仅只是林则徐的一次试探。

到了第八日,林则徐再次发出告示,要求外国商人立即交出鸦片的同时,还要立下保证书,并且承诺以后的贸易船只永远不能运输鸦片,一经查出,全部没收,犯者就地正法。

对于禁烟,林则徐向来有自己的想法,他也从不假手于人。为了挖线索,他将广东三大书院的645名学生召集到贡院,借着考试的名义,向学生们套取资料。

考试的题目只有四道。

鸦片集散地及经营者姓名。

零售商的姓名及交易地点。

过去禁烟的弊端。

禁绝之法。

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后,林则徐随即对外商采取了更为强硬的手段,他限令烟商三日内必须交出所有鸦片,否则,会亲自前往贸易牙行提审英国大烟商兰士禄·颠地。

此项告示一出,外国烟商们纷纷陷入惶恐,他们这才意识到,清政府这次是来真的了。

而已经上了林则徐黑名单的颠地此刻还在沾沾自喜,他的计划天衣无缝,林则徐不可能抓到他的把柄,清政府向来是雷声大雨点小,此次也不足为惧。

可作为商务总管的义律却深知,绝对不能小瞧了林则徐。

在林则徐来广州赴任之前,义律早已把林则徐的查得一清二楚。林则徐作为禁烟运动的坚定主张者与有力执行者,他的手腕不容小觑。

在他任职湖广总督期间,他在辖区内全面禁止鸦片流通,强制吸食者戒烟,对烟贩和开设烟馆者大力打压,收缴了的鸦片被全部销毁,可谓是强硬的严禁派。

而此次,林则徐前来广州禁烟,必定是有备而来,义律认为,还是要小心为妙。

果然没过多久,消息传来,颠地的所有商船都被林则徐扣押了。饶是颠地再无所畏惧,此刻也慌了神,他无比后悔没有听义律的劝告早点离开广东,可后悔也没用了。

于是,他只能向义律求助,希望义律能送他出广东。义律思索再三,微微叹了口气,无奈地说:“如今也只能让内鬼帮我们了。”

至此,曾经一力反对英国商人以鸦片谋取暴力的正义爵士,最终还是站在了林则徐的对立面,向清政府的禁烟令开始宣战。

看着在中国横行无忌的洋人,林则徐怒火中烧,然而更让他没想到的是,他命令抓捕的颠地居然被自己人给放跑了,他无比悲愤,痛心疾首.

“禁烟是大清国亿万百姓生死存亡的大事,可竟然有中国人居然会公然维护鸦片,放走洋人,此举置大清朝与何地,置亿万百姓于何地,禁烟势在必行,不然,我大清将亡啊!”

三天后,外国烟商们开始上缴鸦片,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收缴的鸦片只有1037箱,外国商人企图蒙混过关的态度,让林则徐异常愤怒。

他断然下令,封锁沿海,停止贸易,围困“十三行”,还派出重兵,将潜逃的颠地秘密捉回。

颠地被抓捕归案后,林则徐心中已然有了计划。

禁烟的第十一天,林则徐亲临“十三行”,此次他来,是打算与义律进行第二次较量。

面对义律的质问,林则徐没有半分客气,他直言不讳道:“义律先生,缴烟的计划进行得怎么样了?”

义律也毫不示弱地回道:“林大人,我认为通过鸦片贸易获得盈利是很不道德的行为,所以我从未指使过本国商人做过这种事,您这话又是从何说去。”

林则徐见义律直接否认,不经冷哼一声道:“英国商人贩卖鸦片人所共知,义律先生矢口否认也没用,况且你身为商务监督,本就有职责督促贵人商人将鸦片上缴我清政府。”

义律闻言,故作无奈道:“我也想为林大人效劳,可是本国的大烟商已经回国,我也无能为力。”

林则徐不慌不忙道:“那若是他没走呢?”

义律不疑有他,回答道:“若他没走,我立刻让他缴烟。”

林则徐大喝一声:“好!”

他等的就是这句话,随即让人将颠地带了上来

看着被抓得颠地,义律坐不住了,他质问道:“林大人无故拘禁我国公民,是想向大英帝国宣战吗?”

林则徐摆摆手道:“义律先生不必着急,实在是颠地先生触犯了我大清律法,如今,我只想尽快完成禁烟任务,人,你尽管带走,可是鸦片,限你三日内全部交出。”

林则徐顿了顿,见义律不说话,他继续说道:“如若你们还是拒不执行,我只能采取非常手段,封你们商馆,段你们水电,你们尽管试试,我林则徐说到做到。”

感受到威胁的义律也言辞激烈道:“你若是敢损害本国利益,我们也会采取必要措施。”

然而,此时的林则徐早已无所畏惧,他死死地盯着义律,掷地有声道:“那我就等着你!”

然而,到了规定的期限后,英国烟商仍没有如期交出鸦片,林则徐随即派出重兵,将“十三行”团团围住,将他们的通信、水粮一并断绝了。

听闻“十三行”被围的消息后,义律立刻向林则徐致函,质问他是否准备与大英帝国开战,而后,他将英国的所有商船和鸦片转移到香港水域,准备与清政府长期对峙。

然而,到了禁烟的第十五日,大部分烟商迫于林则徐的重压,不得不屈服,将鸦片全部上缴,并同意签署了保证书,唯独以义律为首的英国商人拒不执行。

于是,林则徐颁布了《示谕外商速缴鸦片烟土四条稿》,对义律下最后的通牒。

可是,让林则徐没有想到的是,三天后,义律竟然向禁烟令屈服了,他主动向林则徐表名,会将鸦片全部上缴。

1839年3月28日,义律向林则徐递交了《义律遵谕呈单缴烟二万零二百八十三箱禀》,并下令英商将所有鸦片交出,共计20283箱。

至此,为期18天的鸦片收缴运动落下帷幕。

然而,就在林则徐正在为成功收缴鸦片而大快人心的时候,义律仍然拒绝签署保证书,同时,他还向所有英国商人作出保证,此次英商的损失,将全部由英国政府买单。

义律此举,无疑是将禁烟运动的矛盾上升到了两国之间的政治矛盾。

1839年4月,英国20多艘鸦片船驶入虎门港口,林则徐带着文武官员乘船到达虎门,会同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验收鸦片。

1839年5月,民间缴烟也宣告结束,拘捕吸食者、烟贩共1600人,收缴烟膏461526两,烟枪42741杆,烟锅212口,至此,共收缴鸦片237.6万多斤,占当年输入中国鸦片的60%。

5月26日,颠地等英国商贩被驱除出境,他走时带走了义律劝英国政府出兵的密函,次日,义律将“十三行”的英国人撤到澳门。

林则徐缴烟后,火速向道光皇帝请示处理的办法,道光帝一开始想让林则徐将鸦片全部运回北京销毁,而最终,道光帝还是下令让林则徐就地销毁鸦片。

没多久,林则徐就在城内遍布告示:

钦差大臣林则徐遵照皇上谕旨,于6月三日在虎门滩,将收缴洋人鸦片当众销毁,沿海居民和在广东的外国人可前往观瞻。

“我天朝自古以来不出产鸦片,那英国政府为贪图厚利,不惜损人利己,怂恿其商人私运鸦片到中国,鸦片之害可有亡国灭族之祸,此举也是为了我天朝千百万百姓。”

销烟当天,全城百姓浩浩荡荡地从四面八方向虎门滩涌去,人群中还有不少外商、领事、记者、传教士,唯独没有一个英国人。

硝烟地点设在了虎门滩高处,上面挖了两个十五丈见方的销烟池,池子前面有一个涵洞,直通大海,后面有一个水沟,往里灌水。

池子周围搭了几个高台,林则徐等文武官员在高台上监督销烟。随着一声令下,历时23天的虎门销烟拉开帷幕。

销烟民夫将池子灌上水,将成斤的海盐倒入其中。他们撬开装着鸦片膏的木箱,将鸦片劈成四块扔进水里,等海水将其浸透后,再将石灰一把把撒进池子里。

不一会,池子开始沸腾起来,池中的鸦片上下翻滚,一团团浓烟从池子中向上翻腾,弥漫了整个虎门滩。

围观的群众热血沸腾,欢呼雀跃,在雷鸣般的掌声与欢呼声中,池子前的涵洞被打开,海水倒灌进来,又带着鸦片咆哮而去,消失在海上,这场面惊天动地。

虎门销烟共销毁鸦片19187箱又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这是人类历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是中华民族永远铭记的一天。

虎门销烟让林则徐被世人记住,成为了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可令林则徐没想到的是,完美完成任务的他最后却被道光帝革职,发配新疆戍边。

03罢官流放

1839年6月,在英国的鸦片船上,五名水手耐不住寂寞,上岸饮酒作乐,趁着酒劲,他们捣毁了当地农村的一座神龛,冲突中,村民林维喜被打成重伤,不治身亡。

事后,英国驻华商务总监义律指使人给死者家属1500块银圆,意图掩盖真相。钦差大臣林则徐要求义律交出真相,按国法严惩,可是义律拒不交凶。

不久后,广州林维喜一案被上报到京城,道光帝也十分关注。

1839年8月12日,义律在英国商船上假模假式地开庭,对五名凶手轻判监禁和少许罚金,便送回英国监狱服刑,事后才通知清政府。

可林则徐怎么会如此轻易放过他呢?在得知消息后,林则徐随即下令,进一步驱逐英国人,停止对英国鸦片商船的一切供应。

消息传出,英国国会一片哗然!

同年十月,英国内阁以“商务受阻及大英子民生命受到威胁”为由,做出了派遣军舰前往中国海的决定,一场战争在所难免。

此时,英国商船“萨克逊”号船长向林则徐提出,愿意接受不携带鸦片的贸易要求,请求到广州进行合法买卖。林则徐欣然同意,并派遣广东水师一路护送,前往广州。

可是,正当船队行驶到穿鼻洋海域时,突然窜出两艘英国军舰蛮横阻挡,并将炮口对准了保护商船的广东水师,时任广东水师提督的关天培立即下令以火船攻之。

以火船攻敌舰的法子,关天培是屡试不爽,穿鼻洋这场小规模的战役,自然是广东水师取得胜利。

其实,在虎门销烟过后,英国与清政府已经进入了战争状态,而这场小规模的战役也让林则徐意识到,清军的军事装备水平远远落后于英军,一旦正式开战,胜负难料。

所以,林则徐开始主张对英国商人区别对待。保护合法贸易的商人,打击违法的鸦片贩子。当林则徐将这个建议上书给道光皇帝时,道光皇帝却不以为然,还第一次斥责了林则徐。

道光不明白,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勇气去哪里了,他就不信,区区英夷远道而来,还能在大清的土地上翻天不成。于是,他在奏章上回复道:示以兵威,断绝贸易。

接到道光帝的回复后,林则徐不觉叹了口气,但他不能违抗皇帝的命令,于是下令,封闭所有港口,永远断绝与英国商人的贸易。

1840年6月28日,对华作战的英军总司令义律率领远征军从印度触发到达中国海面,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

其实,从广州禁烟开始,林则徐就清醒地意识到这背后的战争风险。所以,虎门销烟的同时,他就着手整顿水师,改造战舰,建造兵工厂,筹集银子购买优质武器。

林则徐不遗余力地缩小清军与英军之间的差距,构建起强大的海防线。可是,英军总兵义律见广东福建军民严守海防线,决定绕道,北上而去,这步棋打了林则徐一个措手不及。

一个月后,英军攻占海防薄弱的浙江定海。定海之战,清军以2000兵力在武器落后的情况下,殊死抵抗,却没有拖住英军北上的脚步。

同年八月,英舰以惊人的速度抵达天津大沽口外,威胁北京。

眼看英军逼近,本来主张战争的道光帝此刻却开始动摇了,畏战求和的琦善也在此时趁机煽风点火,英军开战无非是因为林则徐“烧其鸦片,断其贸易”。

琦善的意思很简单,想要与英军议和,就必须要有人出来承担责任,而林则徐自然就是罪魁祸首,只要惩治了林则徐,所有问题都可以解决。

随后,道光帝以“林则徐误国、病民、误天下”为由,毫不犹豫地罢免了他的官职。曾经的禁烟英雄,一下子变成了“祸国殃民”的罪臣。

1841年5月1日,林则徐又接到道光帝的圣旨,将他贬为四品卿衔,到浙江镇海听候差遣。到了镇海后,林则徐积极参与海防建设,希望能戴罪立功。

可是,不久之后,清军在与英军的作战中再次失败,为了开脱罪责,他们再次将罪责推到了林则徐的身上,表示只有再次惩治林则徐,英军才肯罢兵议和。

6月28日,求和心切的道光帝再次下旨,革去林则徐四品卿衔之职,发往新疆戍边。

此时的林则徐虽然饱受诬陷,不被道光帝信任,但他仍忧国忧民,不为自己个人的坎坷而唏嘘,在前往新疆的途中,他满怀爱国情怀地写下: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04终章

当英国远征军以坚船利炮叩开了中国的大门时,统治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制度自此开始崩塌。

英国侵略者一路攻城略地,直逼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被迫在南京的静海寺与英国政府签订了城下之盟《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只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开启了中国近代史的苦难历程,同时,也打醒了沉睡的古老中国。

苏醒的中国人在血火纷飞中成长,在牺牲和痛苦中奋起,无数中华儿女为国家独立奋起反抗,为民族觉醒而奋斗,他们或许名垂青史,或许默默无闻。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这句慷慨激言,鼓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国家而战,为民族而牺牲,壮哉我巍巍中华!

林则徐被流放的原因很简单,因为道光觉得林则徐空言误国。

首先,在禁烟这个问题上道光帝是有犹豫的。道光一方面看到白银外流国家财政吃紧、银价激增,另一方面道光也担心这次禁烟会引发英法等国的冲突。所以在授权林则徐禁烟的时候,并没有给林则徐全权,而是给了专折奏事的权利。换句话说,林则徐的所作作为要经过道光帝批准才能做。

其次,为了防止列强因此对中国宣战,道光在禁烟这个问题上并不是非常坚决。于是林则徐上书称:其一,洋人至此,志在贸易而不在交战,所以不会为鸦片问题对中国宣战;其二,洋人日常生活倚仗茶叶跟大黄,一旦洋人寻衅只需要断了茶叶跟大黄供应,洋人必然屈服;其三,洋人倚仗火轮船,虽跨江渡海游刃有余,但陆战则一无是处。综上三点,请皇帝放心让我禁烟。

但林则徐失算了,洋人不光因为鸦片跟中国宣战了,而且还海战陆战全面取胜,截断茶叶贸易对洋人也是毫无作用。

放在过去,林则徐可就犯了大罪了。狂言欺君,这个罪名虽然没给林则徐,但给林则徐一个结结实实的失察、失职的罪名。因此林则徐获罪,革职查办。

虎门销烟后,英国为何要迫不及待发动战争呢?

优质回答

一切都是经济利益的锅。

明朝灭亡后,腐朽愚昧不思进取的满清政府上台。

之前的时候,满族是一个科技水平、文化教育水平严重底下的渔猎民族。

鸠占鹊巢,占据统治地位后,他们就整天酒池肉林,和蒙古族一起剥削汉族。

反观这个时期的英国,却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并且,英国还占领了印度,成立了臭名昭著的东印度公司。

因为科技水平日益提高,各种工业品都严重过剩,而人口和市场严重欠缺。

为此,英国很想开发中国市场,以便倾销各种工业品,并从中国带走黄金白银和丝绸、陶瓷等商品。

面对着英国的通商要求,为继续安逸享乐,清朝打算继续闭关锁国,拒绝了英国。

被拒绝后,英国的大资产阶级恼羞成怒。

深思熟虑后,为彻底消灭中国的抵抗力量,也就是严重削弱中国人的身体健康,并攫取大量黄金白银,英国通过东印度公司,联系上各种汉奸,大肆偷运鸦片进入中国。

后知后觉,察觉到英国的这种图谋后,在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带领下,中国在虎门等地销毁了收缴的鸦片,并积极捉拿各种鸦片贩子。

英国那边,感觉到利用鸦片从中国赚钱的机会没了,加上中国军队也深受鸦片困扰,战斗力严重削弱,为将中国变成攫取各种利益的殖民地,就悍然发动了鸦片战争!

从世界潮流来看,从中英两国的状况来看,鸦片战争都是必然要发生的。至于说英国是迫不及待地发动战争,我觉得过于主观了。我们先看看当年的情形。

(鸦片战争)

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在虎门海滩销毁了总计237万斤的鸦片。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将这一消息传回国内,1941年1月,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议会发表演说,强调了对华强硬的立场。2月英国政府正式组建了对华远征军,义律为总司令。4月英国议会以271对262票通过了对华军事行动的决策。6月,义律率军到达中国广东海面,战争正式爆发。

(英国工业革命)

从战争发生的过程来看,英国并不像题主所说的急不可待,蓄谋己久。从禁烟发生,双方一直在不断角力,猜测对方真正的目标和底线。等到发现对方的意图跟自己目标天差地远,最后只有付诸战争。

在这一过程中,不管双方如何角力和猜测,终究都不免一战。因为双方不仅目标截然相反——一个拼命要进门,一个拼命要关门——而且互相不能理解。双方不是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的。

(英国对外扩张)

从历史大势来看,资本主义的方式必然要席卷全球,你要么主动融入这一大潮,要么被动地被拖进去。中国的传统社会太过成熟强大,是不可能主动融入这一大潮的,最后只有被动地被拖进去。这种方式就是战争。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虎门销烟发生在哪里哪个省.jpg”/>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