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柴荣和赵匡胤谁更厉害?
优质回答:
讲一句实话,很难去判断究竟谁更高明一点,只不过是二人之间提出的战略,大家更喜欢哪一个罢了。
两个人干的事情不分伯仲,二者之间都是南征北战,哪个不是立下赫赫战功,有两个人互相配合的,也有一个人单独出去做任务的,但是毫无疑问在座的评论者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超过这两位,最重要的一个比拼,那就是二者对于全国统一的战略问题,都是怎么想的?又有什么区别?这个区别也是二人打分的最后关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如果喜欢那个战略,那当然那个人的评分就高一点。
这种事情很多,问答区里面也经常会出现这种类型的问题,但事实上都没问到点子上,其实赵匡胤和柴荣这一对主臣的话,个人更加欣赏的当然是柴荣,因为它的战略符合百年或者是数百年之计,相比较而言,赵匡颖的那一套战只指符合几十年。
双方比较重心的问题便在于对待北方的问题,上面北方大家都知道,一直都是农耕文明的威胁主要来源,对于这个地方,农耕文明的选择是建造一条长城,建造一个要塞来防止游牧民族的南下,为了能够达成这个目的就必须得挑选一块儿风水宝地。这块儿风水宝地是什么,幽云16州。
简单来讲,幽云16州并不是单纯夺取这一块儿地盘,而是和北方的游牧民族率先开战。自己是否有信心能够击败这些游牧民族,获取优势。
其实时间已经证明了柴荣战略的正确性,赵匡影的战略是以几十年作为计算的,而柴荣的战略是以几百年作为计算的,北方的游牧民族迟早会对你农耕文明产生危险,幽云16州在这些人手里一天,那在中原的政权就会面临被这些游牧民族支配的恐惧,在这种情况之下,你必须得想办法把幽云16州给拿下来,它的重要性不亚于函谷关。对于战国时期的秦国的重要性失去函谷关,秦国何以立足只能够回到西方老家,再去过上刀跟火种生活。
在这之后,北宋因为面对北方崛起的女真,最后丢了自己的首府开封,而且自己全家老小全部都被女真人包了饺子,由此可见柴荣战略的正确性。
赵匡胤的那一套战略也就是先南后北,其实也可以,也就是说他这几十年的时间里面还是算可以对付的,(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问答)可是谁能够控制自己的身后事呢?就好像赵匡胤的弟弟直接把北宋的军事潜力几乎给败坏了一样。
如果能够拿下幽云16州,那整个中原政权可以保证自己的一种安稳性,至少能够有一个战略缓冲游牧民族杀到自己开封府以后,不会因为来不及撤走,全部被人给包了饺子,这一点几乎是中原政权的一个耻辱,我估计赵匡胤在地下听到这事情,该急的把脑袋撞墙了!
其他网友回答
唐朝末年,天下大乱,自从朱温弑君之后,天下分崩离析,陷入了藩镇割据的局面。短短五十三年中,权力的更替在走马灯般地进行着, 这个时代,是武人角逐的时代。朱温代唐之后,表面上的中央亦不复存在,各方势力没有了任何顾忌,为所欲为, 在几十年的战乱,阴谋,流血,厮杀中,历来至高无上,神圣不容侵犯的皇权,变成了只要有兵权,有实力,人人可以抢夺的东西。
在这个激荡着乱世风云的年代里,升起了一对夺目的双子星座,两个在乱世中并肩开拓天下的年轻人,一先一后照亮了史册!
柴荣,字君贵,(公元921-959年),为后汉枢密使郭威义子,身世卑微,自幼追随郭威左右,十五岁即上战场,身经百战。
赵匡胤,后唐明宗天成二年(公元927年2月26日)生于洛阳一军人家庭, 21岁时为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离家远游。
公元950年,23岁的赵匡胤结识了29岁的柴荣,遂北投邺都郭威的部队,在一系列的战斗中,两人建立起了兄弟般的情谊。
公元951年,郭威称帝,其全家(包括两个儿子)全数被杀,立柴荣为太子。
公元954年,郭威病死,柴荣即位,时年33岁。改年号显德,史称周世宗。即位当年,北方的割据势力—北汉马上联合契丹前来进犯,柴荣力排众议,自任主帅亲征,大捷。战后,他对战争中所暴露出来的军队中的种种问题毫不姑息,命令赵匡胤对军队进行大刀阔斧的改编,使军队战斗力大大加强。同时,赵在军队中的威望也急速上升。
公元955年-公元959年,后周进行了大规模的对外作战,先后征讨了西蜀,南唐,北汉和契丹。几乎每次征战周世宗无不亲力亲为,战斗在第一线。而赵匡胤则在一次次的战斗中不断地建立起自己的功勋和势力,成为后周的著名将领。
公元959年,柴荣第5次亲征,麾师直指北方的强敌契丹。赵匡胤领兵随行。开战后,仅仅42日便占领了燕南各州。然而,在攻取幽州时,柴荣猝然重病,周军被迫还师。
公元959年6月29日,即显德六年,日落时分,柴荣病逝于后周大梁万岁殿,年仅38岁。临死立7岁的长子柴宗训为太子,委国事于范质,王傅两丞相,委军权于义弟赵匡胤。
公元960年,显德七年元旦,失去英主的军队急需一个强有力的领导人,军士在陈桥驿站发生了哗变,把黄袍加到了赵匡胤的身上。赵匡胤率军队回朝,迫使幼帝柴宗训让位,遂称帝,改元乾德。其时,赵匡胤也是33岁。其后,赵贬周废帝于房州。
公元976年,开宝九年,赵匡胤猝死,只留下了”烛光斧影”的传说。
关于”誓碑”的史实
一个7岁的孩子,仅仅凭着血统的关系,而没有任何实力派的支持(特别是没有军方的拥护),如何能在这个动荡的年代里坐稳帝位? 毫无疑问,赵匡胤是继柴荣驾崩后唯一在当时有能力统一天下的人。他的即位, 不仅是当时军队拥立的结果,也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但是,问题就出在:他和柴荣之间有着(或是有过)兄弟般的感情。从昔日并肩作战的兄弟的遗孤手中夺过天下大权,于情于理他都说不过去。“夺天下于孤儿寡母之手”,历史将给他一个什么样的恶名!而且,居然还是夺自于他兄弟的遗孤之手!
大宋的开国皇帝陷入了无法摆脱的内疚与负罪中。他最后终于想出了一个方法,来赎回他的罪过。于是,就有了”誓碑”的传说。
赵匡胤立下了祖训:凡是大宋的历代皇帝,在祭祀时必须要在誓碑前下跪,并默诵碑上的誓言,世世代代,不得违抗。 但是几百年以后,在金兵攻破开封府后,誓碑上的内容才为世间所知。誓碑上只有几行字:
“不准杀士大夫上书言事者;
“凡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即使有谋逆大罪,亦不可株连全族,只可于牢中赐死,不可杀戮于市。
“不遵此训者,吾必不佑之!”
果然,世代的大宋皇帝遵守了赵匡胤的誓约,柴氏子孙得到了很好的照应,并没有出现一般朝代常有的屠杀上一代皇室全族的惨剧。(其实,在<水 浒传>里的”小旋风”柴进,就是柴氏后人。他在他的府中收留过不少梁山好汉,就是仗着宋太祖赐给的”丹书铁券”—-即免死金牌。)
当然,赵匡胤的这一做法也是很高明的,不仅安抚了前王朝的皇室,也对天下百姓显示了自己的心胸气度。难怪田中先生给了他”非常贤明”的评价。
周世宗柴荣生平二三事
宋太祖赵匡胤的事迹为人所知的比较多,然而,在这里我却要介绍一下不大为人熟悉的周世宗柴荣。
周世宗柴荣(921-959), 出生卑微,仅仅因为他的姑母嫁给了后来成了枢密使的郭威,才步入了权力中心。他15岁加入军队,24岁拜将,33岁称帝,然而在位仅仅七年便病逝。在其在位期间,他的英明远识与壮志雄心令人赞叹,史称”五代第一明君”。
● 公元955年,柴荣派赵匡胤率军进攻南唐,由于南唐守将刘仁蟾死守,寿州城久攻不下,周军围城达一年之久,多次击退城外的南唐援军。刘仁蟾知寿州不可守, 忧急交加而中风。其部下与儿子将其抬出城外投降周军,柴荣表彰了刘的赤胆忠心并给予弥留中的他以高官。显然,这是出于政治上的需要。
● 公元957年,柴荣与赵匡胤联袂出征南唐,在攻打楚州时,南唐守将张彦卿誓死不降,而且手刃了想要投降的儿子,诸将感泣。周军轰塌城墙进入,然而张彦卿率 军巷战至死,手下将士为其所感,皆战死,无一生降。此一役,周军死伤惨重。柴荣怒而屠城,以戒天下敢于与周军拼到玉石俱焚者。
● 公元956-957年间,柴荣在发动对外战争的同时着手进行国家内部的一系列改革:
1.首先,考虑到佛教当时在民间广为流行,而许多人为了逃避兵役纷纷“出家”,大量的金属被用来铸造佛像,以至于军队里的兵源不足且军械制造无法 得到充足的原料供应。面对这种情况,周世宗不惜进行了被万世咒骂的“毁佛”的行动,除了少数古寺之外,下旨强行拆毁了上千所寺庙,融化佛像铸为兵器,并勒 令僧人还俗。几乎所有人都反对如此不近人情的做法,而世宗答曰:“平定乱世乃千秋的功业。佛家曾谓:如有益于世人,手眼尚且可以布施,区区铜像又何足 道!”众人哑然。
2. 后周的都城大梁由于人口迅速增长、房屋过于密集,已经存在许多的隐患——不仅火灾发生频率上升,而且民宅侵入官道,致使车马无法通行(就是说违章建筑太多)。
显德四年,柴荣下诏,将都城内所有违章建筑全部强迫拆毁,并且将城内所有的坟墓迁往城外重新安葬,让死人为活人腾出地方。当然,这种做法更加遭到 了人的非议和唾骂,然而在听到大臣如实禀告民间的怨言后,柴荣微微苦笑,回答:“朕如何会不知这样会遭来万民的怨言?只是随着国家的发展,这样的事情总得 有人来做 ——现在你们都认为没必要这样扰民,但是这种做法的好处你们会在几十年以后看到……那么不妨让朕来做一个植树者,所有的非议由朕来承担,让后人来乘凉 吧!”
果然,日后赵匡胤统一天下后,考虑到大梁已经经过改造,可以担当起一个国家的首都的责任,所以并没有大兴土木地建立新都城,而继续沿用了下去,只是改名为开封。
3.史书上(《资治通鉴》和《五代史》)上还曾经提到:有一次后周曾想派兵从水路进攻南唐,然而有从长江到淮河之间一段河道无法疏通,负责人禀告 说由于长江水位高于淮水,一旦掘通必然倒灌,所以无法安全施工。世宗阅毕,亲自前去观看,几日后传下手谕,竟然有详细的施工方法,匠人依法施行,果然安全 地疏通了河道,周军得以出征。
(由此看来,世宗的才华可谓令人惊叹,只是这样的事情都要亲自过问,未必有些太过了。其实柴荣“事必躬亲”的做法是出了名的,很多大臣上书劝导,然,柴荣还是喜欢绕过下属直接过问政事。)
(世宗死的时候才38岁,有人就说他的早死是因为做过以上一些不近人情的事,受到了上天的诅咒而折了寿——然而,我却认为,真正杀死他的,只是他事必躬亲的作风而已。一个人能有多少精力呢?如此事无巨细地过问,心力难免有一天会耗尽的——就如同诸葛亮一样!)
● 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打破了”先南后北”的战略,在得到南唐淮北之地,毅然麾师北上,直指契丹,旨在夺回燕云十六州。后世的论者以为,周世宗敢于与强 敌相抗,雄才大略,英明果决。而宋太祖赵匡胤则一直采取了”先易后难”的策略,虽然削平了各方的割据势力,但是终其一生未能夺回燕云十六州,导致北方少数 民族长期威胁中原,宋朝400多年一直软弱无力。但是也有人认为,天下刚刚统一,人民长期盼望平安,不希望再对大辽轻启战端。周世宗坚决果断,而宋太祖稳 健现实。
● 柴荣登基后,终于有了机会实现他以往的抱负,他有一次问华山道士陈传:”朕寿命尚有几何?”陈传回道:“陛下尚有三十年的时间。”柴荣喜,曰:“如此,朕 当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休养生息,十年致太平。”然而即位才七年,连天下都尚未扫平,周世宗便撒手人寰,留下满腔的遗憾。
其他网友回答
柴荣更强,这是毫无疑问的。
柴荣干过一件事是所有皇帝都不敢做,不曾做的,就是取消孔府一族的特殊待遇。这在封建王朝中是独一无二,这份魄力就相当难得。更不用说柴荣对外征伐,对内安民。文治武功都是相当不错的,只可惜去世太早。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不太还说!但是,我感兴趣的是历史的偶然性!五代十国的周,也称后周,周世宗柴荣和南北朝北周的周武帝宇文邕命运很像!国号都是周,都是短命却有作为的皇帝!都被自己人或者叫心腹篡位了!杨坚,赵匡胤!这二人确实不厚道!赵匡胤还好些,没有杀柴家人,杨坚是夺了自己外孙的天下!并且杀了太多宇文姓氏的人!所以,报应不爽,赵匡胤被自己弟弟弄死了,烛影斧声,儿子被被害死!隋文帝被儿子隋炀帝弄死!想来,若是柴荣,宇文邕二人不早死,天下大一统机会多些!功绩会更大!(对了,北周宇文邕的儿子周宣帝还有一代!孙子就被外公杨坚弄死了,才6岁!)唯一不同,就是赵匡胤还积了点阴德,没有杀柴世后人,赵宋还能在靖康之耻后苟延残喘一段!但是,毕竟赵光义那支完蛋了,又换回赵匡胤那支!有时感觉评书迷信一点,可是也对,俗话说:
说书唱戏劝人方,三条大道走中央。善恶到头终有报,人家正道是沧桑!
其他网友回答
赵匡胤曾经是柴室帐下的一员将军,能征善战、在军中很有威望。这也为他以后的黄袍加身增加了筹码,历史论证了二者的能力,谁更胜一筹!说到老赵最著名的谋略《杯酒释兵权》其实是赵匡胤害怕他手下有实力效仿他黄袍加身的一幕在度上演。我在从他称帝后的重文轻武的治国策略更加验证的以上!正是由于这种治国国策才导致了大宋王朝军事力量上的薄弱,不断的被入侵、被凌辱。一步一步的走向灭亡,我们假设一下。如果当时是柴氏集团取得了天下,结局会不会不同?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柴荣和赵匡胤谁更厉害.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