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是被谁打败的(安禄山的军队是怎么被打败的?他又是怎么死的?)

网友提问:

安禄山的军队是怎么被打败的?他又是怎么死的?

优质回答:

提到安禄山叛军的失败,不得不说有几个人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一、李光弼的地道战

虽然由于唐玄宗的失误,让本来已经前后失据的安禄山占领了长安,但北都(太原)留守、户部尚书李光弼仍然控制着太原,这里南下可威胁两京(洛阳,长安),东出可抄叛军河北老巢,让安禄山如芒在背,于是派大将史思明、蔡希德、高秀岩、牛廷介四路大军共计十万人围攻太原。

李光弼所部不足万人,但他智谋百出,一一粉碎了叛军的各种攻城手段。叛军用云梯登城、冲车撞门、土山蚁附,李光弼早就挖好地道,派勇士隐藏在地道口,一见叛军接近城墙就突出捕杀。又制作抛石机发射巨石,将安军攻城器械打碎。接着把地道挖到叛军营下,挖好陷坑,派数千人出城诈降,待叛军地陷慌乱之际猛攻,消灭叛军上万人。

这时,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杀了安禄山,命史思明归守河北,蔡希德继续围攻太原。但李光弼乘机出击 ,大破蔡部,消灭叛军七万余人。继续威胁着叛军的河北后路。

二、三十六将守睢阳

当太原之战进行时,安庆绪为了切断唐军财源饷道,派河南节度使尹子奇率军十三万进攻睢阳。太守许远、县令张巡率领六千八百余官兵死守不退,连续激战十六昼夜,有时一天要打退叛军二十次进攻,最终消灭叛军二万余人 迫使其退走。

三月,尹子奇卷土重来,又被张巡击败,损兵三千。五月,尹子奇第三次攻城,张巡夜间击鼓骚扰叛军,待天明叛军休息时,率将军南霁云、郎将雷万春等十余名将领 各率五十名骑兵,突然出城袭击叛军 消灭叛军五千余人。南霁云射伤尹子奇左眼 几乎将其生擒。

张巡画像

许远画像

七月 尹子奇第四次围攻睢阳。这时粮食已尽,只能杀城中百姓当食物(第一个被吃掉的是张巡的小妾),守军也只剩一千六百人。张巡率军出城烧毁叛军云梯、钩车等攻城器械,但已无力击退叛军。战至八月,守军只剩八百人,城中百姓也已经吃完了(据称被吃掉的有三万人之多),只吃树皮为生。十月九日,守军饿得连兵器都拿不动,城池终被攻破,许张南雷等三十六名守将全部殉国。

三十六将殉国

三十六将守卫睢阳长达十个月,战斗四百余次,歼敌十二万人,保障了江淮物资供给线,为唐军反攻争取了时间。睢阳陷落时 唐军已经收复长安了。

三、郭子仪收复两京

早在四月,天下兵马副元帅郭子仪就进攻长安,但是因为缺乏骑兵,叛军九千骁骑从两翼夹击唐军,以致溃败。

九月,唐军借来回纥骑兵,集中大军十五万,与叛军十万决战于长安城南。叛军又欲故技重施,结果被回纥骑兵歼灭,唐军乘势布步骑合攻 斩首六万,叛军放弃长安。

十月,安庆绪集中十五万叛军依山列阵,唐军进攻不利,郭子仪命回纥骑兵自南山而下,袭击叛军侧背,叛军大溃,安庆绪只带着一千多人逃走,唐军收复洛阳。

其他网友回答

不得不说,安禄山活着的时候,唐朝没能打败他,反倒是他将唐军打得大败。他死在自己军师和儿子手上,他死后造成了叛军的分裂,其子安庆绪被唐军打败。

一、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安禄山从范阳起兵,不过一月时间,横扫河北、兵渡黄河,攻下洛阳,兵临潼关,第二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称帝,建立他的大燕国

安禄山以十五万兵力造反于范阳,沿途敲敲打打、锣鼓喧天,文臣们一路上歌功颂德,就这样玩儿着,便把黄河以北广大地区拿下来了。这和唐朝内地驻军很少、防守薄弱,而安禄山大军又准备充分有很大关系。当月,安禄山大军即趁着黄河结冰,渡过黄河,攻下灵昌(滑台附近),又下陈留(开封附近),定成皋,一举击溃唐将封常淸守洛阳的二十万大军(均为临时召集的市井平民),拿下了洛阳。天宝十五载,正月,安禄山在洛阳称帝,国号大燕,自称雄武皇帝。此时,安禄山大军的前锋已经打到潼关附近,和唐朝名将哥舒翰对垒,哥舒翰扼守潼关,坚决不出战,安禄山一时也没有办法。

二、安禄山称帝后,坐镇洛阳,不料后方形势突变,河北的颜杲卿、颜真卿兄弟及许多唐朝大臣一时俱起,和唐将郭子仪、李光弼收复河北的军队相配合,安禄山面临丢失老巢、后路被人斩断的危险。而安禄山大将史思明,正是崛起于河北与唐军的对抗中

安禄山称帝后,在长安的唐玄宗面临巨大的威胁,好在哥舒翰为他守住了潼关,叛军无法打进关中。此时,颜杲卿等假装投降叛军的河北官吏一时俱起,诱杀了安禄山镇守河北的多位大将,与李光弼等人相配合,在河北形成了有利于唐朝的局面。安禄山大将,奉命守卫后方的史思明等人苦苦支撑,勉强和唐军维持个均势。身在洛阳的安禄山焦急万分,担心自己老巢丢失,大军会不战而溃,于是性情大变,屡屡拿身边人出气。正在这个关键时刻,不懂军事而又急不可耐的唐玄宗在杨国忠的怂恿下,居然强令哥舒翰出关平叛。哥舒翰迫不得已,带兵出关,却被叛军打得大败,潼关丢失。唐玄宗惊恐异常,出逃蜀地,于马嵬坡遇到马嵬之变。听闻叛军兵入关中,攻下长安,河北好局顿失,唐军被迫撤退,而颜杲卿等人也为国殉难。

三、安禄山没有被唐军打败,却死在了自己军师和儿子的谋杀中,称帝仅仅一年,安禄山被自己近侍李猪儿一刀砍在肚子上,肠流满地,怒吼而死

安禄山身体极为肥胖,因此五十多岁的他已经患有重病,据说他称帝后就眼睛看不见东西,在加上前方战事吃紧,更让他焦躁不已。因此无论对近侍李猪儿,还是对其军师严庄都是棍棒相加,动辄打骂。其子安庆绪在其长子被唐玄宗杀掉后,本该是安禄山当然的接班人,但安禄山此时却宠爱段夫人,想立幼子为后。于是,严庄找到安庆绪,两人合谋,要杀安禄山而代之,李猪儿正好是执行这个阴谋的最好人选。安禄山称帝后一年的正月,据说安禄山搞了个新年联欢大会,结果因为其身体不能支撑,而中途中止。几日后,趁着安禄山独自休息的机会,李猪儿提刀进入安禄山寝宫,一刀斩在安禄山的大肚子上。安禄山被痛醒,手摸床旁佩刀没找着,大喊道:“一定是我身边的奸贼!”就此,他摇着床柱子,肠子流了一地而死。

安禄山死后,安庆绪继位。然而,叛军已然分裂,在河北强大起来的史思明等人已经不听安庆绪的号令,而唐军也在积蓄力量,开始反击。唐军先在香积寺大战中大败安庆绪叛军,又在河南灵宝一带再次大败叛军。安庆绪丢掉了长安、洛阳,逃往河北,到了如今河北临漳附近(相州、邺城),结果被唐朝九位节度使围攻。靠着史思明的援助,叛军把唐军打得大败,然而,叛军首领已然已经成为了史思明。不久,史思明杀安庆绪,开始了以史思明父子为主的造反之路。

(本文为星火辰原创,图片来自于网络,更多内容请关注星火辰头条号)

其他网友回答

谢邀。安禄山是唐玄宗李隆基时的宠臣,他位高权重,曾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尽管如此,安禄山得陇望蜀,垂涎杨贵妃的美色,欲壑难填谋夺大唐江山。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安禄山悍然在范阳起兵造反。

安禄山造反进兵神速,唐玄宗李隆基晚年久居深宫,国防军备废驰,唐军被安禄山的军队打的节节败退,叛军很快进逼长安。李隆基急急忙忙带着家眷逃亡蜀地四川。

当安禄山进逼长安时,李隆基先后任命高仙芝、封常清等人为大将抵抗叛军。但都抵挡不住叛军凌厉的攻势,纷纷败退。安禄山攻城拔寨很快占据了大半个中国。

天宝十五载(756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称帝,国号大燕,历史上又称伪燕,称雄武皇帝,以范阳为陪都。

说实话,安禄山的叛军实力不可小觑,要不是安禄山由于身体肥胖,视力模糊,几近失明,安禄山亲临前线,像大唐名将哥舒翰、李光弼都不是他的对手。都被叛军打的找不到北。

称帝后的安禄山,由于疾病的折磨,脾气变得暴躁烦乱,动不动就鞭打臣子们,连他的肱骨之臣严庄也遭鞭棍抽打,严庄记恨安禄山,于是计划在正月初五夜伺机干掉安禄山。他伙同安禄山的次子安庆绪一起动手,原来安庆绪早就想夺取老爸的权利。所以二人一拍即合。

严庄让安庆绪站在门外,他握着刀,带着阉人李猪儿一起走进安禄山的营帐,李猪儿挥起大刀砍安禄山的腹部。安禄山双目失明,床头经常挂着一把刀,等他发觉刺客时已经晚了,床头上的刀又拿不到手,只是摇着帐幔大喊道:“快来人呢!这人是我的家贼呀!”原来安禄山虽然失明,但能感觉到李猪儿的气味。安禄山声嘶力竭,喊罢就断气了。

三人于是在床下挖了一个5尺深的洞穴,用毛毯包着安禄山的尸体埋了。随后也没有举行丧葬仪式,严庄立即向外宣告,说是安禄山传位给晋王安庆绪,尊称安禄山为太上皇。一代枭雄安禄山就这样死去了。

说实话,安禄山的失败,完全是内乱造成的,杀死他的人,都是安禄山最亲近的人,除了儿子,阉人李猪儿也是最信任的人,安禄山每次洗澡都是李猪儿全程陪伴。由此可见,往往击败自己的不是对手而是自己的亲人。

【撰文:秉烛读春秋,欢迎加关注,点赞和留言评论】

其他网友回答

从事业角度讲,安禄山是个成功的人。从一个私盐贩子逆袭成为伪燕皇帝,当然人家自己叫“大燕”,雄据包括长安、洛阳两京在内的半壁河山,把大唐天子吓得举家逃亡。他的成就已经超越了绝大多数平凡人,堪称草根逆袭的典型!

从个人角度来说,安禄山又是一个不太幸运的人。这老兄十分肥胖,胖得肚子上的肥膘赘肉垂盖到了自己的膝盖,行走时,要费力地先耸动双肩,以便牵起大肚皮,然后才能迈开两腿蹒跚而行。因为胖,经常睁不开眼睛,还伴有头晕脑胀的症状,就是今天高血糖患者的典型表现。在他称帝后,其身体状态其实已经很不健康。如不是安庆绪下手在先,他估计也活不了多久。安禄山之子安庆绪,因为权力欲望太大,加上对父亲的畏惧,亲手将安禄山杀死于皇宫,并在宫殿内就地掩埋。安禄山作为一个人,其结局又是悲剧性的。

安禄山是草根出身,但并不代表他没有能力。他这个人最突出的能力就是吃得开!安禄山出身很低贱,小偷小摸,买卖私盐,坑蒙拐骗什么的都干过,只要能让自己活下去,他都可以尝试。久而久之,他养成了一整套对付人的手段。在那个官场黑暗的时代,他却如鱼得水,找到了发迹的土壤。这一点,从他的两次经典答对可以看出。第一次是安禄山当偷羊贼被捉,垂死之际,他喊到你们不是要对付契丹人吗?怎么还要杀好汉?边将见其语气不凡,于是将其纳入帐下。第二次是作为边将觐见皇帝时,唐玄宗见他大腹便便,问他肚子里到底装了些什么?安禄山,不慌不忙答到,臣心中装的是对陛下的忠心!你看,这是多么好的答对。可见其情商之高!从无名小卒到权倾朝野,从一方节度使到三方节度使,在唐朝各级官员严格按照任职年限、资历升迁的体制下,安禄山创造了中国历史上边疆军帅在和平年代仕途飞跃的一个神话。

会来事,情商高,善于专营,这些的确是安禄山发迹的关键因素,也是主观因素。但是,这样的人物哪里又没有呢,历朝历代也并不缺乏类似的人物,为什么就是安禄山把大唐盛世一下子给掀了个底朝天呢?这就不得不从时代的土壤来分析了。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安禄山这样资质等人物,能够掀起安史之乱这样的历史巨浪,根本原因还是遇到了合适的土壤。

安禄山发迹的结构性原因是

地方节度使权力过度膨胀。历史教科书告诉我们,玄宗时代边防节度使权力逐步变大,到了天宝年已成为强大的地方势力,呈尾大不掉之势。在权相李林甫的挑唆下,玄宗废除府兵制,实行募兵制,是基层士兵与地方长官结成千丝万缕的利益关系,反而与中央疏远。公元710年,朝廷在边地设节度使,起初只管军事,后来发展到兼管行政、财政、集大权于一身,成为强大的地方势力。回到安禄山本人,由于与唐玄宗的关系很近,盛宠正隆,他就成了一众地方大员中的超级大员。边境九镇中,安禄山一人就管辖了三镇,坐拥天下兵马的三分之一。由于各镇兵马是分散到各地的,安禄山这三分之一的兵马就成为了倒悬于唐王朝头顶的达摩利克斯之剑。什么时候掉下来,就不是朝廷说了算的了。

天宝年间,政治混浊,为有心人提供了机会。用人是否正确的关键的问题在于政治清明与否。政治清明,不老实的人也得安分守己;政治黑暗,则好官都会做坏事,更何况那些野心家。玄宗朝后期,无心朝政,贪图奢靡享乐,朝政大权交给李林甫,杨国忠这样无才无德的人。上有所好,下必胜焉。无数没有真本事,但是很会专营讨巧的人却赢得上位机会。久而久之国家没有真正能办事的人,安禄山这样的野心家野心家一旦遇到机会,就会像狼如羊群,把国家给搅得来天翻地覆。

民族矛盾加剧为安禄山提供了后援。唐朝是一个开放的王朝,民族之间的隔阂没有其他朝代那么大,李氏皇族本身就有鲜卑血统,更有许多外族人成为帝国的名将,如高仙芝、哥舒翰等。但是到了天宝年间,国家从统治者到老百姓多沉浸在盛世假象之中。实际上,社会矛盾,民族矛盾都在不断积聚,在一些地方还达到了很尖锐的程度。安禄山镇守的河北就是一个典型。隋唐以来,河北北部幽州一带杂居着许多契丹人、奚人,唐太宗打败突厥人以后,又迁徙许多突厥人在这一带居住。他们的习尚与汉人不同,互相歧视,很难调和。安禄山正是利用这点拉拢当时的少数民族上层,在造反前大量的提拔这些民族将领代替汉族将领,作为反唐的亲信。安禄山在这些人中有很高威望,以至于被誉为神一样的存在。

综合上述,安禄山的叛变有他个人的因素,也有那个时代社会政治土壤的大背景。而后者才是导致安史之乱的根本原因。土壤不变,安禄山之流的出现难以避免。而安禄山本人是时代砸中的人物,本身也是悲剧性人物。

个人观点,欢迎点赞,吐槽,如果觉得有意思,请点击关注!

其他网友回答

安禄山是安史之乱的元凶,他的死亡与他晚年的疾病所带来的暴虐以及他的家庭内部矛盾密切相关。安禄山在举兵之后,身体其实已经出了问题,史籍中记载了一系列症状:身肥体重,有“三百余斤”(唐制)。这种人得糖尿病的可能性比一般人更大。由于肥胖,安禄山晚年体农容易生疖长疮,常年不愈,而且逐渐失明,就是因为疾病困扰,他常常无法临朝听政。

尤其是占领长安之后,军事上再也没有大的进展,唐政府军实力又在逐渐恢复,令他十分焦躁。经常呵斥打骂手下,动不动就处死人,甚至就连严庄这样重要的谋臣也时不时被打。

就在此时,安禄山家庭内部的矛盾也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安禄山手下最能干的儿子是安庆绪,也是太子的不二人选。但是安禄山喜欢自己的妾段氏,而段氏生有儿子安庆恩,所以安禄山就想立安庆恩为太子。这使安庆绪极度不安,因为一旦安庆恩即位,自己作为年长并且有军功的皇子,被视为威胁然后被除掉的可能性甚大。严庄对此心知肚明,所以他找到安庆绪,两人一拍即合,决定铲除安禄山。他们找到了安禄山贴身的阉人李猪儿,此人也厌烦了安禄山,后来他们三人联手趁安禄山睡觉时把安禄山乱刀砍死。

毫无疑问,安禄山的死对于朝廷来说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敌人内部已经出现了裂痕,而唐军实力在逐步恢复,最终被唐军打败。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安禄山的军队是怎么被打败的他又是怎么死的.jpg”/>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