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贡菜一亩地投入多少钱(它被称为“贡菜”,种植一亩收入10000元左右,为何有的农民不乐意种?)

网友提问:

它被称为“贡菜”,种植一亩收入10000元左右,为何有的农民不乐意种?

优质回答:

人们称为“贡菜”是取其梗、剥皮、劈条、晾晒而成的珍贵蔬菜。不是用莴笋晒干而成的贡菜,是两种不同的蔬菜。

贡菜分为两种:一种是酱菜类食品,用大芥菜腌制而成。另一种就是市面上常见的一种。又名苔干、响菜、山蜇菜、苔菜。味若海蜇,食用价值极高。色泽鲜绿,质地爽口,含有营养丰富的蛋白质,果胶及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人体必须的钙、铁、锌、胡萝卜素及碳水化合物。特别是维生素E的含量较高。为天然的保健品,当今美容、抗癌之佳品。

贡菜的种植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是一种高档脱水蔬菜。清乾隆年间,曾进贡朝廷,以后年年进贡朝廷,故称为”贡菜”。因食之有声音,清脆爽口,六十年代被周恩来总理形象地称为响菜。

贡菜为一年两茬的蔬菜。一般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或立秋后十天左右种植。生长期为60天。经过精心管理,生长至贡菜植株外叶与心叶平齐时,进行采收。秋季一般在霜降前后,此时采收的苔干品质好。管理好的话,一亩地能产200多斤干苔干。按照现在的价格来说,每斤脱水后的干苔干在20元以上,一亩地收入在4000一5000元之间,种植生产成本每亩在400多元。这样计算正常情况下,一亩地两茬收入在8000一10000元之间。种一亩贡菜要顶八九亩的大豆、玉米的收入。这么高的收入为什么农民不愿意种呢?原因有三个方面:

(1)土地要求比较苛刻。品质差的土壤种出来的苔干口感较差,色泽不鲜艳,卖不上好价钱。导致农民放异种植。(2)种植苔干虽然收入高,投入低易管理,但加工太复杂,太繁琐。家庭劳动力少的农民,不敢种植贡菜。从收获开始,先把苔干叶撸掉。要经过刮皮、划条、晾晒等工序。如果遇到阴雨,苔干没法晾晒,苔干的质量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很容易受到经济损失。即使天气晴好,一般情况选择早上晾晒,才能保障色泽鲜艳,品质优良。全家上阵夜里干活。尤其是现在年轻人都不在家,劳力缺少这是不愿意种的根本原因。(3)不敢盲目跟风:因为加工苔干完全靠手工,阳光要柔和,气候要不阴不燥,粗细均匀,这样的苔干才是佳品,能卖好价钱。如果加工、晾晒中出现了问题,一季的收入就泡汤了。由于气侯、行情不好,造成经济损失,害怕承担经济风险,不敢盲目跟风。这也是不愿意种的原因。

以上为个人观点,如有不同看法请在评论区留言。感谢你的阅读!在此先谢谢了!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邀请!它被称为“贡菜”,种植一亩收入10000元左右,为何有的农民不乐意种?贡菜又叫苔干、响菜、苔菜、山蜇等。清乾隆年间经常进贡朝庭,被称为“贡菜”,后来,由于吃起来清翠爽口,有响声,被周总理称之为“响菜”。色彩鲜绿,质地爽口,味如海蜇,食用价值非常高。属于鲜绿叶类蔬菜,秋季取其梗,剥皮后劈开成条晒干后制作成品。莴苣属,菊科,草本一年生植物。是北温带珍贵蔬菜,含有多种维生素及各种微量元素,食用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干品价格高,种植效益非常好。

种植收益高,可为什么很少有人种呢?主要是采收后,晒干制作非常费工费时,再加上晒干时很容易受到天气影响而成废品。所以,现在好多人和种植其它经济作物一样,也都不太愿意去种植它了。

其他网友回答

农民不愿种、不乐意种的原因,从农民种植传统品种外的历史规律看,主要原因有三缺一担心;

一、三缺:

(一)、缺资金,即缺资金投入。(二)、缺技术,即缺种植、管理技术,施肥打药除草、病虫害防治等。(三)、缺市埸,即缺销售渠道。

二、一担心,

即担心种出来后没市埸渠道销不出去,即便销售出去了,赚不到钱,白干了。

以上在农村基本存在普遍现象,叫做摸到石头过河,一句话求稳。这也是一个农民致富的致命症结。

从农村让农民愿干的成功经验看,都有一个共性,即解决农民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服务;如①带头示范,解决种植全过程的种管技术问题;②测算投入成本承诺保本不赔为前提、解决产后市埸销路问题。

其他网友回答

贡菜吃法有点小众,一般就凉拌和炒。虽说清新爽脆,鲜香味美,不过没开发出其它吃法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你的提问:我头一次听说有此菜,在我们这里从未种植过,也不知何从回答你?对不起!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它被称为贡菜种植一亩收入10000元左右为何有的农民不乐意种.jpg”/>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