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的皇后是谁?(李隆基的皇后是王蓁吗)

李隆基的王皇后是如何死的?你怎么看?

优质回答

后人谈到李隆基,总是会想起他和杨贵妃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

人们似乎很早就开始失忆,忘记了李隆基是怎么对待他的糟糠之妻王皇后的,从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所在的年代起,可怜的王皇后就被世人遗忘,而白居易写《长恨歌》时,离李隆基去世才过了44年!(李隆基于公元762年去世,白居易创作《长恨歌》时是公元806年)。

那么被世人遗忘的王皇后,又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呢?

王皇后,姓王名菱,生年于公元7世纪下半叶,具体不详。其父王仁皎是公务员,他本人对官位和朝政并不热心,即使是自己女儿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他贵为国丈爷,也没有做出什么干涉朝政的事情,但他比较热衷敛财,喜好奢华生活。

开元七年,王仁皎去世,他没亲眼看到自己女儿儿子的悲惨命运,也算是一种福气了吧。

王菱,也就是王皇后还有个哥哥,叫做王守一,王菱最后的早逝,与她这个哥哥关系甚大。王守一因为妹妹贵为皇后,在妹妹还得宠的时候,娶了唐玄宗李隆基的妹妹靖阳公主为妻,升殿中少监,加太子少保,享尽荣华富贵。

可是,或许王守一对妹妹失宠一事深感气愤,或许王守一担心妹妹失宠影响到自己的荣华富贵,他决心帮助妹妹重新获得李隆基的宠爱,他和妹妹商量之后,认为妹妹失宠的原因是多年来都没有替唐玄宗生下一子半女,导致唐玄宗偏向了武惠妃,于是王守一找来和尚明悟,采用符咒求子的方法,幻想能够让妹妹怀下龙种。

明悟采用的符咒之法,是拜祭南斗和北斗之后,取来霹雳木,刻上天地文以及唐玄宗的名讳,让王皇后随身佩戴霹雳木,明悟告诉王皇后,带着这个霹雳木,可以保佑早生贵子,但明悟和尚估计是吹牛吹上了瘾,竟然又补充了一句话:“往后您可与则天皇后相比”。

↑王皇后符咒事件的本意是好的,结果却……↑

本来符咒之术的意图,就是可以被另做解释的,加上这句寓意丰富的解释,很容易惹出大麻烦,何况王皇后与王守一的对手还是武惠妃这样心狠手辣又心机深沉的女人。

武惠妃打探到这个消息之后(可想而知,王皇后身边安排着武惠妃的眼线),立即把符咒之事告诉了唐玄宗李隆基,自然不免一番添油加醋。唐玄宗派人调查,从王皇后身上搜出了霹雳木,大怒,把王皇后贬为庶人,并且赐死了王守一,至于自己妹妹靖阳公主守寡与否,李隆基并不关心。

被废黜三个月后,王皇后就过世了,她的心早就死了,随着符咒事件的败露,不但赔上了哥哥的性命,还彻底断送了王皇后的未来,她的爱情,她的夫君,再也回不来了。

王菱此人,是一个性情中人,爱情对她来说,就是她生命的全部,这样的女人现在也不少见。

早在李隆基还是临淄王的时候,王菱就嫁给了李隆基,当时的李隆基,能不能生存下来,都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李隆基是个负心汉↑

李隆基五岁的时候,父亲李旦被奶奶武则天废除了帝位,幽禁在东宫。虽然李隆基年幼时候凭借仪表堂堂和多才多艺,胆识过人,得到了奶奶武则天的厚爱,但让李隆基开始怀疑人生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武则天把李隆基生母窦氏以及嫡母刘氏秘密杀害了,尸骨无存,这一年李隆基才八岁。

可以说,李隆基在娶到王菱之后,曾经是很恩爱的一对,李隆基虽然贵为临淄王,但处处受到节制,在波云诡谲的政治场上,谁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王菱的父亲曾经典当掉衣服,换了一斗面粉,为的是在李隆基生日的时候做生日汤饼,可见临淄王李隆基和王菱那时曾经共同度过何其艰苦的患难生活,在李隆基第一次打算废黜王皇后时,王菱曾经哭着诉说这段往事,李隆基听后也不禁动容,暂时放弃了废后的打算。

↑武惠妃心机深沉,王皇后完全不是她的对手↑

王菱可谓是李隆基的糟糠之妻,不幸的是,王菱一直无法生育出孩子,随着李隆基当了皇帝,有了武惠妃这样的新欢,王菱的地位一落千丈,曾经的患难爱情,已成过往云烟。

重感情的王菱,整日以泪洗面,伤心不断,符咒事件是她最后一搏,却满盘皆输,重重打击之下,王皇后终于熬不住人间的凄凉,撒手而去。

然而后人歌颂的“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却赋予给了李隆基和杨贵妃,岂不知,一直抱存着如此纯真美好爱情幻想的,是早逝的王皇后。

唐朝时期,与李隆基共患难的王皇后,最终结局如何?

优质回答

我是文君,我来回答,大唐历史上两代王皇后都没有子嗣,都被废除,一位是高宗的王皇后一位是我们今天的主人翁唐玄宗的王皇后。

王皇后(?-724年)名为王有容,王仁皎的女儿,李隆基为临淄王的时候,就被睿宗皇帝选为李隆基的妃子,两个人的日子也是过得非常好;在诛杀韦皇后的过程中,王皇后也为自己的夫君出谋划策,深得李隆基的喜爱。

公元712年唐睿宗登基为帝,但是有面临着太子党和太平公主之间的党争,朝廷上一半以上的宰相都是太平公主的人,王皇后协助李隆基铲平太平公主党羽,这件事是著名的“先天政变”,这场政变以后,也维持着大唐内部没有发生叛乱,直到唐朝灭亡,在这次事件中,王皇后和他的父亲王仁皎都立了大的功劳,公元713年李隆基登基为帝,王仁皎拜为开府仪同三司,封邠国公,公元719年王仁皎去世,李隆基亲自为其抚陵,追贈为太尉,益州大都督。

王皇后虽然贵为六宫之主,奈何自己没有儿子,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也年老色衰,李隆基又得宠与武惠妃,王皇后就寻求自己哥哥的帮助,因为姜皎之事发生以后王守一非常害怕,“符厌事件”发生以后,王守一就请一些和尚做法事,请了南斗和北斗,而且在檀木上刻了李隆基的名字,进行祷告。

这些做法事的人,要求王皇后把符待在身上,王守一就在妹妹的身边蛊惑说,只要你带上这块檀木,就会保佑你早生贵子,而且这些法师也给你算过了,你是一个大富大贵的人,将来可以和武则天相提并论。

但是这件事情最终被玄宗发现,下令处死王守一,因为玄宗在宠幸武惠妃的时候,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姜皎,但是姜皎这个人把废后的事情给泄露出去,最终被宰相张嘉贞打击,发配到钦州,卒于汝州。

处死了王守一以后,李隆基直接把王皇后废为庶人,王皇后从724年七月份被废,10月份死亡,王皇后死了以后,李隆基也发现了端倪,这件事情是武惠妃从中作梗,希望自己能够当上皇后。

李隆基来到了王皇后居住的地方,看到宫中都是打理得整整理解,而且宫女都在以泪洗面,李隆基问了宫女们原因,都在说王皇后对她们非常好;而且王皇后从来没有想过要害陛下,这些事情都是武惠妃从中陷害,但是王皇后已经死了,李隆基伤心不已。

李隆基虽然把王皇后废为了庶人,但是仍然以一品礼把王皇后葬于无相寺,公元762年李隆基的孙子唐代宗继位,恢复王氏皇后的称号,废除了武惠妃的皇后称号;也可以说王皇后也可以死而瞑目了。

王皇后完全是受到武惠妃的打压,其次就是李隆基疑神疑鬼,总认为有人要陷害他,最后就是王皇后的哥哥错误的指导,导致王皇后的死。

因为王皇后和李隆基结婚多年一直没有孩子,这个问题随着王皇后的地位提高,也越来越明显。正所谓后宫佳丽三千人,所以李隆基的孩子也是一个接一个的出生,只是没有一个是王皇后的说。

李隆基与武惠妃的的儿子李瑁的茁壮成长,以及李隆基对武惠妃的宠爱,使王皇后心中产生了危机感,开始使用一些旁门左道,希望自己能生一个儿子,可这些东西向来都被皇帝忌惮,后来东窗事发,李隆基十分厌恶王皇后,直接就把她给废了。

那位和李隆基一起共患难额王皇后在被废三个月后抑郁而终。

唐玄宗废去原配王皇后的原因是什么?

优质回答

王皇后是唐玄宗的糟糠之妻,当年韦氏叛乱,李隆基和王皇后的孪生哥哥王守一共同镇压叛党。有一次,李隆基落难,王皇后的父亲用自己的紫色半臂换了一斗米为李隆基做汤饼。李隆基当时感恩不尽。

李隆基后来做了皇帝,风流的个性很快表现出来了。他一生有59个子女,但没有一个是王皇后生的。看着别的嫔妃陆续诞下子嗣,王皇后很不是滋味。

后来,武攸止的女儿武惠妃得宠了,她与唐玄宗还是表兄妹关系。武惠妃不但比王皇后出身高贵,而且得宠后野心增长,王皇后害怕自己地位不保。她本想以患难夫妻之名夺回唐玄宗的心,但却几次和皇帝发生言语冲突,于是李隆基想废后了。

722年,废后的事情不胫而走,在大臣们的公然反对下才暂时搁置下来。王皇后哥哥王守一后来请了一位高僧做了香木,并刻上皇帝皇后名字,向上天求子。结果压胜之术的事情被武惠妃的宫女得知告了密。宫中禁止使用巫术,还在法器上刻上皇帝的名字,毫无悬念王皇后最终被废了,几个月后死于冷宫之中。

虽然唐玄宗事后对糟糠之妻心有愧疚,但也为时已晚。

唐玄宗为什么废掉王皇后?

优质回答

唐玄宗废黜结发患难之妻王皇后,致其忧伤成疾、最终郁郁而终,最主要的原因有三。其一:无子失宠爱衰。其二:唐玄宗宠妃、也是一代女皇武则天侄孙女武惠妃的进谗陷害。其三:还是因皇权斗争而被废。三大原因最终导唐玄宗废黜与他同生死、共患难的结发之妻王皇后。

韦皇后完全是武则天的一个翻版,李隆基为何却能政变成功?

优质回答

唐朝李显的皇后,习惯上叫她韦后。她是个野心大得迷失了自我的笨女人。

一,昔日的太子在凄凉惶恐的流放中度日如年

武则天与唐高宗一共生了四个儿子。前两个儿子有李氏家族的遗传,有血性。所以被一心要当皇帝的母亲给关了小黑屋,赐死了。

李显在排行第三,在两个哥哥死后,也遭到武则天的流放。这期间,是韦后关心他。他们一起度过了最艰苦的岁月,在这些颠沛流离的日子里,他们生了一个女儿,没有足够的襁褓,就用一件衣服把孩子裹起来,搂在怀里取暖,孩子就是李果儿。当时他们的地位如同草民,这个生下来的孩子也没有一个正式的名字。成大后成了后来的安乐公主。

李显和韦后在这些困难的岁月了 ,看不出会有什么希望了。如果这样下去也可以过一辈子的平民夫妻的小生活。但是,机会还是来了。

二,武则天年老还位于李氏,李显当上皇帝,韦后干涉朝廷

武则天考虑了几年,还是把政权还给李氏,立李显为皇太子。”神龙事变”后,李显当上皇帝。李显就是唐中宗。

唐中宗使用的官僚还是武则天时期的原班人马。只是唐朝的大臣们逐渐走到重要岗位,而武则天一族退居闲职。

李显看重上官婉儿的才学,让她制写诏书。上官婉儿是个非常有能力的女人。她在武则天手下干得出色,对起草朝廷诏书熟练。所以,李显让她继续做专门工作。上官婉儿与武三思是相好。她把武三思推荐给李显,一来二去,武三思在朝廷里面走动,韦后看他漂亮,心里就动了。韦后又与武三思勾搭上了,给老公李显一顶绿帽子。

韦后就这样的生活,完全是李显觉得在困难中,让她跟着受了苦,所以对这对母女特别宽容。韦后和安乐公主生活及其嚣张跋扈。

三,韦后帮助李显过河拆桥,杀了唐朝帮助李显上台的大臣们

李显就重用武三思,武氏的权利就大了起来。唐朝的大臣们就感到了危险。大臣们就前仆后继地向皇帝进谏,要求不要重用武氏,再走大周的老路。李显想想也对,就对韦后说了,韦后与武三思是有一腿的,所以武三思怂恿李显杀这些大臣,说他们唯恐天下不乱,国家刚刚安稳,他们又要搞事情,这样下去,什么时期是个头?李显就把屠刀挥向那些曾经帮助他上台的大臣。李显韦后武三思等等人把那些人杀了,朝廷几乎成了李武两家的天下了。这样一来,韦后就把士大夫官僚集团得罪完了。她不如武则天要拉拢这些人替自己出力。也没有手段对付那些潜在的李氏家族的子侄们,因为有一大帮人已经长大了。

四,韦后等人逼反太子,替安乐公主想当皇太女留下一条道路

安乐公主长大后,武三思的儿子也长大了。李显重用武三思,所以,皇帝就把安乐公主嫁给了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

韦后和安乐公主都想当皇帝。安乐公主要求父亲李显封她为皇太女。李显没有答应,当然也没有怪罪女儿。这样一来,太子李重俊觉得自己的地位危险了。生怕安乐公主抢了自己的地位。太子不是韦后生的。所以韦后,上官婉儿,武氏家族都讨厌李重俊。尤其是安乐公主和驸马就不仅是讨厌太子,她们喊太子为奴才。日子一久,太子受不了这些人的侮辱,就发动了叛乱。

李重俊带领军队冲入宫中,杀死了武三思和驸马武崇训。然后到处找上官婉儿。上官婉儿造谣说,太子杀了我后,就要杀韦后和皇帝了。李显一听当真了 ,他亲自出来对造反的士兵们说,回去吧,再留下来跟着太子就死路一条。那些士兵一听皇帝这么说,一下子跑了个干净。李重俊被乱兵所杀。韦后见没有了武三思,气坏了。把太子家杀干净了。这样,韦后又把李氏家族得罪了个干净。唐朝没有了太子,李氏长大的男人们都蠢蠢欲动,准备争多太子位了。

在朝廷上,韦后把李氏皇族,士大夫阶层都得罪了,她就走不了多远了,她没有武则天的手腕,武则天处处把能够拉拢的势力都拉拢过来,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势力,所以,她搞政变的时候,士大夫阶层的利益不但没有削弱,反而加强了。因为,这是一个强大的官僚集团,势力遍及国家的角角落落。武则天依靠的就是在部分力量。但是,韦后完全不是这样。唐高宗比唐中宗厉害,但是,唐高宗也败在武则天手中,那么,韦后的心智,自然就比武则天差得远。

五,韦后母女失于计较,毒死皇帝等于自掘坟墓

韦后与女儿一样有野心,一个想当武则天,一个想当皇太女,她们两娘母合计毒杀皇帝,给了李隆基政变一个借口

安乐公主一日不能无男人,所以,几天内又与武延秀结了婚。安乐公主一心要当皇太女,日后准备当姑姑武则天一样的女皇帝。

韦后在武三思死后,又与光禄大夫杨戡勾搭成奸,又给皇帝一顶绿帽子。这回她怕皇帝知道了饶不了她。就有杀皇帝的心思了。她除唐中宗有两个目的,怕皇帝知道她与外人淫乱而被废,唐中宗李显挡住了韦后前进的道路。

韦后和女儿安乐公主相互利用。安乐公主认为她母亲能够执政的话,她当皇太女的机会比他父亲当皇帝时的机会更大。她母亲如果不在,皇帝位必然留给她。所以,当她母亲韦后和她商量时,安乐公主满口答应。韦后和安乐公主就在李显吃的的饼里面下了毒。李显不知道这一切,所以,吃了饼后就死了。

皇帝一死,朝廷必然要发丧,再公布皇帝的遗诏。遗诏由上官婉儿起草。这份遗诏重点内容一共三条。第一条: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太子;第二条:韦皇后知政事;第三条:相王李旦参谋政事。然而韦后并不满意,她准备效法武则天当皇帝,将台阁政职、内外兵马大权以及中央禁军等全部安排了自己的党羽和族人。这无疑令李唐皇室感受了巨大的危机,

这又是一个武则天当年的翻版,一样危及李唐的天下。武则天当女儿太平公主与临淄王李隆基决定“挽狂澜于将倾”,这韦后和安乐公主沉浸在美梦中时,联合朝廷上的士大夫阶层出手了。

这年7月21日,李隆基引兵杀入内宫,理由就是

“韦氏毒死先帝,谋危社稷,今夕当共诛诸韦”。

大部羽林军临阵倒戈,韦氏一党来不及反应,尽数被杀,史称“唐隆政变”。而与韦后关系过密的上官婉儿也被诛杀。

婉儿执烛率宫人迎接,并把她与太平公主所拟遗诏拿给刘幽求观看,以证明自己是和李唐宗室站在一起的,刘幽求拿着遗诏求李隆基开恩,但李隆基此时还是没有放过上官婉儿。

六,韦后母女不是武则天,替人作嫁才是她们的结局

韦后母女毒死皇帝,自取灭亡,上官婉儿起草的诏书,过早露出了韦后想独揽大权,做女皇的野心。韦后和安乐公主阴谋杀了唐中宗李显后,她们就开始实行她们的计划。但是,她们毕竟不是武则天。她们没有武则天当手段和阴谋。在唐中宗在的时候,别人不敢对她们怎么样,毕竟李显能够控制局势,但是李显死后,她们的靠山倒了。所以的经过了武则天时代的人,担心再来一个武则天的“再版” 。因此这些人一看有太平公主和离隆基带头发动政变。他们都跳出来帮助李氏清理朝廷不良势力。

李隆基的虎狼兵冲进皇宫杀了韦后和正在梳妆的安乐公主,武延秀和上官婉儿。

李隆基能够成功政变,是他能够在势力不如别人时,默默关注时局的发展,积存自己的力量;李隆基利用了朝廷官僚对韦后的不满,联合了具有更大实力的太平公主,他们力量更强大;李隆昌把握住了时机,在韦氏还没有站稳脚跟时,突然袭击。

韦后逆天而行,毒死皇帝,不仅后台倒了,而且与上官婉儿一起,在草诏时,一把把大权独揽,李隆昌的父亲李旦仅仅是参谋,一点实权都没有。李旦是武则天的第四个儿子,李隆基自然强烈不满。这些原因,都说明了韦后不及武则天,没有武则天的权谋和暴力手腕,所以,走不远,被李氏,武氏,士大夫阶层联合绞杀了。

玄宗为何废了发妻王皇后?

优质回答

唐玄宗李隆基是一个风流皇帝,在位期间妃子近四万,堪称历史上妃子最多皇帝之一。不仅如此,他还具有艺术细胞,是一个特别独特的皇帝。

至于他怎么独特,又怎么废除王皇后的,我接下来为你分析。

一、花心李隆基

李隆基有一个最大毛病就是花心得很,还在唐隆政变的时候,他的老婆王氏就一直帮他处理很多事情,为他登基铺路。

可是他登基不久,就喜欢上一个民间歌姬,并且与之生下儿子李忠,没办法只能将歌姬纳入后宫,成为赵丽妃。

因为母亲出生一般,所以李忠交给不会生孩子的王氏照顾,认为干儿子,并且后来王氏成为王皇后,李忠也被立为太子。

王皇后最大的问题就是不会生孩子,在古代不会生孩子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在皇家不会生孩子更加糟糕,唐高宗李治时期的王皇后,就因为不会生孩子被废除。

如今的玄宗王皇后与之同姓,对此事当然耿耿于怀,深知不会生孩子的严重后果。

二、废除王皇后

为了能够生个孩子,王皇后费尽心思,想了各种办法,旁门左道样样尝试,依旧无济于事,可悲可叹。

这时,李隆基见到自己小表妹武惠妃逐渐长开,亭亭玉立,对其一见倾心,经过一些琢磨,将武惠妃纳入后宫,成为自己妻子,并且生下李瑁。

有了儿子的武惠妃,与王皇后相比优势可见一斑,随时都可能取代王皇后,王皇后十分担心,可也十分傻。

在武惠妃的怂恿下,王皇后听取武惠妃意见用了一些歪门邪道的办法,结果武惠妃再找李隆基告密,果然王皇后被发现藏有小布人在鞋子里。

这是一种巫术,皇帝最痛恨的行为,因此王皇后被李隆基一怒之下将其废除,从此再无王皇后。废除不久,王皇后抑郁而终,武惠妃顺势上位。

武惠妃试图努力让自己儿子李瑁成为皇太子,自己也想成为皇后。李隆基几次想要立武惠妃为皇后,都被大臣反对,毕竟武则天之事还没有过多久,武惠妃又是武则天后人,大家十分担心。

当然,李隆基也要听取大臣意见,最终没有立武惠妃为皇后。武惠妃知道自己没机会成为皇后,把所有希望寄托在儿子李瑁身上,希望李瑁能够成为太子。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武惠妃不择手段,想方设法将李忠太子废除,此后再蛊惑李隆基一日杀三子,让后人十分不齿。

太子李忠被废后,武惠妃因为自己心里有鬼,经常噩梦惊醒,最终也在梦中被吓死,实在是自作孽不可活。

武惠妃去世后,李隆基花心找了梅妃,李瑁彻底失宠,最糟糕的是,李瑁老婆杨玉环,也被李隆基霸占,李瑁不仅没希望成为太子,还偷鸡不成,倒失把米。

结语

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都十分有趣,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冥冥中一切都是暗中注定的。

做人,应该守住做人的底线,不能过于功利,更不能失去良心!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

这是因为唐玄宗李隆基冷血又昏庸。

李隆基这种人,其实是非常薄情寡义。

他的结发妻子王皇后,与他可以说是患难夫妻,两个人结合于微末。不仅如此,王皇后非常贤德聪慧,一直在帮助李隆基夺取江山。

对于这样一位妻子,就算是没有爱情,你也得有点亲情。没有亲情,也得有点感恩之心吧。

但李隆基就是没有。在登基后,李隆基宠爱武惠妃,想要为了宠妃废掉王皇后。王皇后甚至在当时泪眼汪汪地对着丈夫说道:

您难道就不念当年我们贫困时,我爹拿着衣服换了一斗面粉,就为了给您做生日汤饼的事吗?

可惜,王皇后的一往情深,打动不了李隆基的铁石心肠,她还是被废了。

不仅如此,李隆基在废黜王皇后以后,还在同一天内,接连诛杀了自己的三个儿子,他们分别是皇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和光王李琚。

这三个皇子,挡了武惠妃的路,所以她设计构陷除掉他们。李隆基居然连想都不想,直接就把三个儿子废为庶人并赐死。

这就是薄情寡义的李隆基所做出的事情,最后他也付出了代价,那是血一般的代价。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李隆基的皇后是谁.jpg”/>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