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人叫居士?居士是干什么的?
优质回答
称居士:是有身份佛教信徒,受持三皈五戒,护持佛法僧三宝的人。
居士:持五戒,可以代众生请法。是四众弟子之一的在家修行人。
按照佛的教化落实到生活当中,努力做到信愿行,也是三资粮,尤其是受菩萨戒的人,要依教奉行。
菩萨所到之处令众生生欢喜心,按佛的教化去严持自己,警惕自己。
如佛教的四攝法:布施,爱語,利行,同事,检查一下自己做到几多?
布施度悭吝,爱语:不是顺情说好话,教你觉悟是非邪正?菩萨的六度: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六菠萝蜜都是在家居士必修之课,有这些教戒,可检验自己是否合格称职为居士?
做为居士,前题必须要亲近通经通教的善知识,了解佛法的方向?如六和敬。
世间有两个佛,一个出家佛,释迦牟尼佛,一个在家佛,维摩居士,有幸看看维摩居士所说经?他是在家居士,也是在家佛。
居士应学三无漏学,戒,定,慧,持戒得定,因定发慧,在家居士首先要学十善业道经,这是做人的基础。没有做人的基础,居士也不称职。
总之居士一生想成就,须要做的事就是看破,放下,身无一物供三宝,心光一片耀大千。
不梗概佛经,学的糊涂佛,一问三不知,神仙怪不得,那不叫居士,那是跑庙的庙混子。
称名居士,并没有表好法,没有依教奉行,是有因果的,打着学佛旗号,毁佛名誉,让众生造口业,那不是居士,不称职。
居士的职责,是佛门的护法。阿弥陀佛。
[祈祷][祈祷][祈祷]
历史上自称或者被别人称为居士的,还有香山居士——白居易(唐代大诗人);耐辱居士——司空图(唐诗人);莲峰居士——李煜(南唐后主)
龙丘居士——陈慥(北宋诗人);无尽居士——张商英(北宋名相);姑溪居士——李之仪(北宋文学家);山谷居士——黄庭坚(北宋文学家)半山居士——王安石(北宋文学家)等等。
即使在当代,也有很多人喜欢自称“居士”,他们多半都是从事文学创作之士——有文化学者,诗人,作家;书法家还有“独行侠”(旅行家);
从这个角度看,居士的外延扩大了不少,远远不止“隐居得道的”世外高人,成了一种独特的称谓,泛指社会精英甚至是“自谋职业”之士。
居士这个称谓,从古至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也是汉字所承载的文化传统;居士一词的首次亮相在《礼记》也就是两千多年前,至今仍然具有生命力;这就是汉字的魅力。
居士与和尚,有什么区别?
优质回答
居士是在家的修行者,都是受了三歸五戒的善男信女们,有一部分都受了菩萨戒,这些人大都有俗世的工作,有家庭,子女。他们的大部分时间都被俗事所占用。但同时他们又是忠实的佛教信仰者,他们会利用一切可用的时间来学佛,修行。有的居士佛学造诣很深,修行工夫也十分了得。有的有长达几年的闭关经历。著名的居士有夏连居,李炳南,南还谨,黄念祖,江味农。甚至曾担任佛协主席的圆瑛老人,赵朴初也是居士身份。翻译有关阿毗达摩,清净道论的叶均也都是居士身份,台湾著名的佛教团体一一正觉教团的肖平实也都是居士身份。象他们这些人己终身治力投身于佛教事业和修行当中。
而僧人则是舍弃了世俗的一切,比如家庭,工作。剃度并受了沙弥戒,然后受过丘戒的岀家行者,修行和弘扬佛法成为他们生活的全部。他们穿着袈裟,服饰与普同人截然不同。他们秉承佛法,潜心修行,弘法利生,是真真正正的佛法传承者。中国历代高僧倍岀,他们的修行工夫十分了得,深得后世传承和颂扬。至于说和尚,人们习惯上把岀家僧人统称为和尚,其实不然。只有德高望垂的高僧才可称为和尚,如寺中的住寺,方丈,还有那些名望和修行功天很高的僧人。初出家受沙弥戒的称为沙弥,沙弥是十戒。而出家若干年后,志心岀家者可受比丘戒,比丘戒二百五十多条,要求相等严格。能够完全合手比丘戒标准的僧人是值得全社会尊重的。岀家人很了不起,我们一定要尊重岀家人,因缘具足时,适时对佛法僧三宝供养,广种福田,增长福慧。阿弥陀佛[祈祷][祈祷][祈祷]
皈依佛门也分两种人,一种出家僧人,一种是在家居士,只要心里虔诚修佛,梵门始终为你打开,却不一定分门里门外的,只不过出家剃度的僧人需要守持清规戒律,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每日有固定的功课,按照师父的遵嘱去刻苦修行,至于这修行的进益,那就因人而异,大抵都不相同了,所以即使是佛祖也无法强迫某人修行的。可是在家居士就有所不同了,他们不必一定要持五戒,只在寺院里遵守山规,是真心的修行就可以了,平时在家照样可以吃荤饮酒,至于不邪淫妄语,能做得到的人,最好尽量克制自己,不过有时候宁可自己犯些罪过,也不要口不应心地去持五戒,不但一点功德没有,而且自欺欺人也是最大的妄语。
所以居士与和尚的区别就是:已经出家的僧人需要强制性地持戒,他们的师父对他们教导严格,需要断绝七情六欲,那么何为七情六欲呢?六欲指的是眼,耳,鼻,舌,身,意,这六个外尘根,也称外贼,人的心思都是会随着这六个外贼而出逃的,我们可以反思一下,是不是会看到某种现象的时候陷进去,不但陷进去,还会接二连三地浮想联翩,这就是外贼的力量,这在佛家叫作打妄想,所以出家人经常入定,作禅定功夫,就是要克服这六贼的力量,让自己的心如如不动,不随着六贼出逃。
那么又何为七情呢?七情指的是喜,怒,哀,惧,爱,恶,欲,人的心随着外六尘而出跑时,接触的环境不一样,内心就会产生相应不一样的感受,这就叫做六贼诱于外,而七情感于内,娑婆世界的人类都是有七情六欲的,而出家人就是要逐渐断除这七情六欲,方能入修行之大道,而在家的居士就相对自由许多了,他们可以凭自己的习惯喜好来定制修行的计划,没有人硬性地强迫他们需要做到哪一点,那么自然道行进益也是慢了许多。
本人就曾在我们县里的寺院作过居士,经常进去做一些洒扫工作,亲眼所见师父们除非有特殊的重大事情,否则每天都是固定的功课从不断绝地修行,而且也经常来教导我该如何发心,对于居士的痛苦状况,他们解决不了的,也会以佛法的道理灌输,最起码也要你撑起一颗正常的心态,只是对于修行的功课却从来不会加以强迫,因为居士毕竟是红尘内人,身上的琐事责任不断,修行与生活的比例只能按照的想法进行排列。
什么人是居士,为什么要持五戒?
优质回答
居士是指皈依了佛法僧三宝的在家人,也可以称为三宝弟子。在佛的经典中,男居士称为‘优婆塞’,女居士称为‘优婆夷’。在家居士有一种责任义务就是要到寺庙去亲近三宝,做一些必要的服务。四众弟子的分工中,出家人是弘法,在家众是护法。毫无疑义,在家居士要近事出家众,使其放心弘法。如果佛法僧有一样不亲近,严格来说就不是三宝弟子,也就说算不上居士了。居士为什么又要持五戒呢?因为有戒而能生定,有定而能生慧。五戒分别是: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
《四种清净明晦》中提到: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不杀、不偷),则不随其生死相续。如是世界六道众生,虽则身心无杀盗淫,三行已圆,若大妄语,即三摩提不得清净,成爱见魔,失如来种。其实饮酒呢不算根本戒,有些人因为身体需要,适量喝点酒调理身体也没事。就是因为饮酒多了会犯其他的戒,所以把饮酒也算一戒了。如果你持三皈五戒,来世就能得人身。五戒持得很圆满,你的人身就很圆满;其中有差错,你的人身就不圆满。我们想想我们同为人道,为什么有些人富贵、健康、长寿,有些人呢就贫穷、短命、多病?这就是因为持五戒的程度不一样。
希望我这样的回答让你满意!
居士之名,其实中国古已有之。礼记上就有居士锦带之说。能改斋漫录上说,“居士之号,起于商周之时。韩非子曰,太公封于齐,东海上有居士狂矞华士昆弟二人立议曰,吾不臣天子,不友诸候,耕而食之,掘而饮之云云。则居士之名由来久矣。”
而佛教的居士,一般是指在家修佛习禅者。慧远在维摩诘经注疏中说,居士有二,一广积资财,居财之士,名居士。二在家修道,居家道士,名居士。法华玄赞又说,守道自恬,寡欲蕴德,名居士。
五戒,是佛当初为在家弟子讲授佛法时,要求先受三归依,又受五戒。五戒是指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五戒是一切戒的基础与根本。不受五戒,则是破坏一切佛法,也不能受大小乘戒。又佛教五戒与五常,即仁义礼智信相匹配的说法,蓋在于调合融通于儒释之说也。
居士是什么意思?
优质回答
居士就是带发修行者
“居士”有哪些意思?
优质回答
现在,居士一般是指佛门(或道门)的居家弟子。这源于梵语意译。出自古印度,原指受过“三归”、“五戒”,在家修道的富人。慧远义记:“在家修道,居家道士,名为居士。”
现在也有一部份“文人雅士”,自称某某居士,这些都是自称的号。就象唐宋的青莲居士(李白)、六一居士(欧阳修)、东波居士(苏轼)、易安居士(李清照)一样,是一种自称。
此外,在古时居士也和道士一样,是对道教中人的称呼。居士还可以作为出家人对在家人的泛称。
而居士最早是一个雅称,专指有德有才,隐居不仕或未仕的高人。《礼记·玉藻》:“居士锦带。” (郑玄注:“居士,道艺处士也。”)。
唐. 司空图 《雨中》诗:
维摩居士陶居士,尽説高情未足夸。
簷外莲峰阶下菊,碧莲黄菊是吾家。
(陶居士是指晋陶潜)
宋.秦观 《口号》诗:
平原居士今无影, 鸚鵡空洲谁举杯。
(平原居士指后汉祢衡。 衡是平原 人,因有此称。)
唐.韩翊 《题玉山观禅师兰若》诗:
薄宦深知误此心,回心愿学雷居士 。
(雷居士是指南朝隐士雷次宗)
居士也由此引申出很多好玩的叫法:
唐.韩愈《题木居士》诗之一
火透波穿不计春,根如头面干如身,
偶然题作木居士,便有无穷求福人。
(木居士是对木雕神像的戏称)
宋.黄庭坚 《杂诗》之五:
万事尽还麴居士,百年常在大槐宫。
(麴居士或曲居士都是指酒)
宋.陆游 《自咏》
古道泥涂居士屩,荒畦烟雨故侯瓜。
(居士屩是唐代隐士朱桃椎所织的麻草鞋。)
元 .罗先登 《文房图赞续》:
“焦桐字良材,号清音居士。”
(清音居士是琴的别名)
海到无边天作岸;登上绝我为锋的人!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佛教居士是什么意思.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