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卢绾是刘邦最信任的发小,他为什么要反叛?
优质回答:
卢绾造反是个意外,让刘邦伤透了心,原因是情同手足的关系也靠不住。别人造反情有可原,但是卢绾太不应该,虽然刘邦因为杀功臣搞定声名狼藉,但是没有人同情卢绾的遭遇,而且会骂他不厚道。
卢绾与刘邦的关系好到什么程度呢?可以用伙穿一条裤子来形容。卢绾家与刘邦家是一条街上的邻居,更有缘分的是二人还是同年同月同日生,不但光屁股玩到大,还一起上学。刘邦没当泗水亭长之前,经常捅炉子,卢绾总是陪着刘邦东躲西藏。
刘邦起兵后,卢绾马上跟着一起混,别人上战场拼杀,卢绾陪刘邦唠嗑。所以卢绾是唯一个个能够自由进入刘邦内室的人,而且是推门就进,从来不用事先通报,那怕是偶尔搅了刘邦的美事儿,也不被怪罪。就连刘邦的连襟樊哙,都没享受到这样的特权。
纵观陪刘邦打天下的所有功臣,每个人都付出血汗,也因功得到了赏赐,只有卢绾像个不劳而获的人。卢绾唯一的一次亲临战场还是做为偏将,与刘贾一起战败临江王共尉,不过那还是项羽死了之后的事情了。可以说,在项羽活着的时候,卢绾从没有在战场上露过面。
刘邦称帝不久,燕王臧荼就起兵造反,刘邦虽然带上卢绾前往平叛,其实是让卢绾熟悉一下燕国的环境,为日后做燕王做铺垫。果然刘邦刚刚平叛归来,就与大臣商讨:“现在臧荼被诛,燕国无主,众位觉得那位功臣可担当大任?”
大臣们早都看出了刘邦的心意,所以也不绕弯子了,一致回答:“太尉长安侯卢绾常年追随陛下平定天下,战功卓著,理应为王”。就这样,一位与韩信功劳天壤之别的人,竟然混的比谁都好。但是刘邦做梦没想到,自己如此信任的一个人,六年之后居然也起了二心。
公元前196年,赵丞相陈豨自立为代王,举兵反汉,刘邦御驾亲征。起初卢绾在赵国东北方向主动出兵,响应刘邦平叛,并且派手下一个叫张胜的人出使匈奴,阻止匈奴人与穷途末路的陈豨联合。当张胜到达匈奴后,恰好碰到了逃到匈奴的原燕王臧荼之子臧衍。
臧洐当然知道张胜此来用意,于是有意蛊惑张胜说:“燕王之所以器重你,是因为你熟悉匈奴事务。而燕之所以能够久存,是因为诸侯主动造反战火不断。现在你们想灭陈豨,陈豨灭了以后,马上就轮到燕国灭亡了,你们也即将成为阶下囚。”
张胜听了臧衍的话,犹如醍醐灌顶而茅塞顿开,于是自做主张,要求匈奴攻击燕军。就这样,张胜非但没有完成卢绾交给他的任务,而且还被匈奴方面利用。卢绾起初认为张胜投降了匈奴,马上奏请刘邦将张胜灭族。但没过多久,张胜回到了燕国,将臧衍的那套理论讲给了卢绾听。卢绾听后大为赞同,认为这是至理名言,于是秘密派手下范齐去联络陈豨,暗中对抗刘邦。
结果陈豨不堪一击,没多久就兵败被杀,而纸是包不住火的,陈豨部下降将为了在刘邦面前邀功,马上就举报了卢绾。刘邦听到后,气的差点吐了血,于是马上派人召卢绾入京。卢绾知道事情败露,称病不从。后来刘邦还派了辟阳侯审食其与御史大夫赵尧前往燕国查实卢绾勾结陈豨的罪证,卢绾依然藏匿不见。
这时,卢绾手下许多人都怕受诛联,纷纷逃回长安,主动与卢绾划清界限。卢绾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不知道如何是好。于是手下人张胜一不做二不休,反正没了退路,干脆联合匈奴人举起了反旗,如此一来卢绾被逼上了绝路。当刘邦派樊哙大军压境的时候,卢绾带上亲信家眷撤到了长城脚下,希望刘邦病愈之后,再去当面谢罪。
但是,卢绾等了几个月,却等到了刘邦去世的消息,这样卢绾更不敢回去了,因为她知道,如果落到吕后手里,只有死路一条。于是卢绾率众逃入匈奴。匈奴人没有怠慢卢绾,封了他个东胡卢王,不过一年之后就客死他乡。
其实卢绾造反是既糊涂又无奈。无奈的是七个姓王,五个相继被铲除,只剩长沙王吴芮与自己,所以他深感恐惧,为了自保未雨绸缪。糊涂的是卢绾应该有和吴芮一样的结局,吴芮为刘邦守西南,他守东北,这是刘邦精心的安排。结果卢绾没有自信,也不相信刘邦会讲情义,所以稀里糊涂的把自己搞了个身败名裂。
感谢朋友们的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其他网友回答
卢绾和刘邦,用我们老家的话来说,是“老庚”。什么是“老庚”?就是生在同年的人,刘邦和卢绾和刘邦,不仅是同年生人,还是同月同日生人。
这俩老庚还是同乡,双方家庭又可谓是“世交”,因此,自穿开裆裤起,这俩就在一起玩泥巴了。
长大后,刘邦当了个游侠儿,爱惹事生非,经常是东躲西藏,卢绾就跟在他后面当小弟,祸福与共,不离不弃。
等到刘邦混出了头,当了汉王,没有忘记这位老庚,让他当了将军,任侍中。侍中是个什么官儿呢。据度娘告知,西汉时侍中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文武大臣加上侍中之类名号可入禁中受事。也就是说,卢侍中可以出入禁中,亲近最高领导。
事实上也确实是这样,刘邦直到当了皇帝,都对卢绾这个发小不错,不仅封他当太尉,而且照旧可以出入皇宫,甚至可以随意出入刘邦的卧室,可谓“坐卧不避”。在灭了燕王藏荼后,刘邦还让卢绾坐了燕王位子,替他守北方。
这样集君王恩宠与亲密于一身的卢绾,为啥也要反呢?
我的推测,明面上卢绾是受了逃亡在匈奴的藏衍的洗脑,认为要挟战自重,实际是卢绾太了解这位昔日的小伙伴了,目前虽对自己不错,但谁能担保二人能长久共富贵呢?
所以,当陈豨在代地起兵反抗时,卢绾本是听从刘邦的命令,自北夹击自豨豨的。此时他派部属张胜去匈奴,去阻止陈脪向匈奴求援。
这时,前燕王藏荼的儿子藏衍逃亡在此,他见到张胜后,说了一番话:莫要再下力气打陈脪了,你的主子卢绾之所以现在能稳坐燕王的位子,是因为各个诸侯间还在争战,所以,刘邦才会用着卢绾,一旦陈脪被打掉了,下一个刘邦就会来收拾卢绾这个燕王了。不如,暂且放过陈脪,并与匈奴联合,形成一种三家连年征战不休的局面,这样,燕在匈奴与陈脪之间,位置关键,常年有用。刘邦就暂时不会动你们。
开始卢绾还是一心为着小伙伴卖力的,看张胜滞留匈奴不归,怀疑他叛变,还要斩杀他的家人,张胜急急忙忙从匈奴赶回来陈情。
卢绾不是个傻子,回想一年前异姓王韩信、彭越都被干掉了,目下就自己与长沙王吴芮是异姓王了,虽然自己和刘邦有微时之情,但如何能保证日后不会翻脸呢?
张胜的话让他有所触动,为日后计,他打起陈脪来,就不积极了,并悄悄劝陈脪和自己就这么且打且走,造成“战而不诀”的样子。
卢绾的表现引起了刘邦的警觉,陈豨的降将以及匈奴降人也向他透露了卢绾的企图。这让刘邦很不爽,判定小伙伴卢绾背叛了自己,要造反了,于是出兵伐燕。
本来卢绾还没有彻底要反刘邦的,他只是怕被“良弓藏”,做了一些防御。当然,在刘邦那里,这就是对自己的不忠。故尔,作为君主的刘邦果断出兵了。
两方相诗中,卢绾听说刘邦病了,他亲率几千骑来到长安,打算探望这位昔日的小伙伴,并陈情谢罪的。
但此时二人已不复往日亲密,卢绾已不能随意出入皇宫了,他还没等到接见,刘邦就驾崩了,他只好携家带口逃入匈奴,在那里当了个东胡庐王,老死在他乡。
这里说一点题外话,卢绾老死匈奴后,其妻子儿女逃回了汉朝,本想见见吕后,但吕后病重不得见,卢绾的妻子儿女就住在长安的旧燕王府过日子了。
到了汉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卢绾的孙子卢他之以匈奴东胡王的身份降汉,被封为亚谷侯。
看来刘邦对兄弟们虽狠,让他们离心背德,让卢绾这位最亲近的小伙伴也心生防备,但其后人对卢绾的后人还是不错的,不过,这时,中央也已集权,可能不怕别人来夺权了,彼此之间无需如此防备了吧。
其他网友回答
卢绾,刘邦的发小,两人同年同月同日生,是光着屁股一起长大的哥们。在刘邦带兵起义后,卢绾一直跟随在刘邦左右。
所谓水涨船高,随着刘邦的崛起,卢绾也有了光明的前途,最后高居“燕王”。但,非常遗憾的是,卢绾在后期,竟然“造了刘邦的反”,这到底是为什么?
刘邦先后收拾了众异姓王,导致卢绾兔死狐悲
刘邦当了皇帝后,封了不少异姓王爷,比如彭越,比如英布,比如韩信等。卢绾在后面也被封了“燕王之职”。
但王爷们的命运大多不好,彭越、英布等人,先后被送去了阎王殿。
正所谓兔死狐悲,卢绾的头皮也越来越凉,感觉自己的王爷之位随时都可能被取消。
于是,卢绾有了二心。但卢绾的造反实在不简单,他没有主观意义上的造反之意,不过他有纵容属下联合匈奴的行为。
所以,卢绾的造反,是因为大多异姓王死去,给其心理上造成了危机感。
卢绾的“造反”是因为受到了属下的蛊惑
在代王陈豨造反后,先是韩信受到牵连被吕后斩了脑袋。
而卢绾也被陈豨事件牵连了进去。这到底怎么回事呢?是因为一个人,一个名字叫做张胜的人。
当刘邦和卢绾配合攻打造反的陈豨时,卢绾做了一件事,安排属下张胜去匈奴所在地,劝说匈奴不要支持陈豨。但张胜去了匈奴地盘之后,碰到了一个人,导致所有情况都发生了变化。
张胜碰到的人就是前燕王臧荼的儿子臧衍。小臧问了几个问题,张胜傻眼了。第一个问题是,异性诸侯王都被收拾的差不多了,为什么留着燕王?因为燕王留下来可以平叛;如何能让刘邦不杀燕王呢?战事一直在,这样燕王的作用就一直在。小臧的建议是,卢绾和张胜不要攻击陈豨。
张胜感觉小臧说得太有道理了,于是,张胜开始和匈奴紧密联系,并偷偷支持陈豨。
卢绾知道张胜所为后,请求皇帝对张胜一家进行满门抄斩。刘邦的命令还没到来,张胜来了,一顿探讨,卢绾觉得张胜说得很有道理,于是,卢绾找了些替死鬼,把张胜的家属解脱了出来。从此后,张胜就成为了在匈奴的间谍。
除此之外,卢绾又暗中派遣范齐到陈豨的处所,鼓动陈豨长期叛逃在外,这样战争就连年不断了。
于是,燕王卢绾的军队和匈奴、陈豨的部队一起演着大戏。不过,终究被发现了。原因是因为陈豨兵败了。在陈烯处,刘邦的军队得到了卢绾和陈豨信件来往的资料。
这可气坏了老刘,攻击燕国。
命令一下,大军在樊哙带领下,开始攻打燕国了。燕王卢绾把自己所有的宫人家属以及几千名骑兵安顿在长城下,希望刘邦病好一些后,进京谢罪。
但是,卢绾没有等到那一天,因为刘邦提前挂了。
得知刘邦死的消息后,卢绾非常清楚自己的命运了。赶快跑,否则,在吕后手下性命不保。
卢绾等人跑得够快,逃到了匈奴,卢绾做了东胡卢王。过了一年多,卢绾在匈奴逝世。
卢绾造反,和刘邦对待异姓王的事情有关,另外,卢绾纵容了张胜,让张胜联络匈奴、陈豨,这导致被刘邦记恨。
卢绾没有直接造反,只是支持了汉朝的敌人们,这和造反有区别,但性质依然很恶劣。
其他网友回答
汉初的诸侯叛乱,其实从普通人的视角来看,几乎都是刘邦的过错。
对于我们而言,刘邦、吕后面对曾经的立国功臣,手段的确是毒辣。
只是,我们不能忘记的是,刘邦是大汉王朝的开国帝王。他所处的朝代是分封制重新破土而出的时代,那个时代的诸侯国其实并没有什么忠诚度可言。
曾经的六国贵族不也同样是周王朝的属臣?
他们最终不也一一叛离了周王朝?
李世民没有屠戮重臣,是因为那些开国功臣并没有上升到影响王朝统治核心的能力。
真正以报复心理屠戮功臣的其实是明太祖朱元璋。
刘邦时期的屠戮,更是的时候是以大一统的视角出发的,他希望建立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但是也同时受到了各地诸侯的掣肘。
为了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刘邦开始以刘氏诸王分封各地,以图抗衡异姓诸侯。
其实,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未尝不是如此。
亲人的信任程度无论在何时,都要远远的超过外人。
卢绾的确是刘邦的发小不假,他们俩还是同日所生,可谓颇有缘分。卢绾在刘邦建立大汉王朝的过程中,也可谓立下不少战功。
卢绾跟随项羽之后,可谓一路高歌,长安候、燕王,有着数不尽的荣宠。
公元前195年,陈豨、韩王信联合在赵、代两地反叛。
卢绾急忙下令让使者张胜北上劝诫匈奴不要发兵增援。只是,张胜在北上匈奴的途中,遇到了原燕王的后翼臧衍,臧衍陈其利害,燕王卢绾之所以能够免遭屠戮,无非是因为燕地直面匈奴,而赵代地区又屡有叛乱,所以燕王没有被屠戮。
当时,刘邦所分封的七大异姓王仅仅剩下了燕王卢绾、长沙王之子吴臣两人。
一旦赵代地区的叛乱被平定,作为异姓王的卢绾也就意味着失去了自身的价值。
卢绾最终听取了意见,开始通信陈豨,希望他能够长久作战,拖延汉军,而他在后方驰援。
只是,让卢绾没有想到的是,陈豨、韩王信的叛乱,很快被刘邦统领的十万大军平定。
陈豨身边的降将告诉刘邦,卢绾曾经通信于陈豨。
刘邦听此消息瞬间勃然大怒,下令让卢绾前往长安解释。卢绾心虚恐进京之后被吕后所害,拒不进京。
刘邦派遣使者进入燕国之后,更是听到了卢绾的牢骚话:
“非刘氏而王,独我与长沙耳。往年春,汉族淮阴,夏,诛彭越,皆吕后计。今上病,属任吕后。吕后妇人,专欲以事诛异姓王者及大功臣。”
卢绾的牢骚话,让刘邦更为生气。
周勃统领十万大军逼近燕国,下令凡是六百石以上的官员投降,一律既往不咎。
燕国此时人心不安,周勃直接北上攻破燕国国都蓟县,收降上谷、渔阳、右平、辽西、辽东等地,一举平定燕国叛乱。
燕王卢绾被破退出燕国,盘踞于长城一线。当时的高祖刘邦已经病重,卢绾准备等到刘邦病好,亲自进京谢罪解释,不料刘邦病逝。
卢绾自知已经没有回旋余地,遂北上投降了匈奴,被封为东胡卢王。
其实,卢绾的反叛和当时的政治环境颇有关系。
刘邦、吕后夫妇大肆屠戮元勋功臣,让其各地诸侯王人心思变,强压之下人们势必会做一定的反抗。
更何况,刘邦称帝之后,所谓的兄弟手足早已经荡然无存。
刘邦是帝王,曾经就算是拜把子的兄弟在他眼中,也不过是影响王朝彻底大一统的绊脚石。
帝王无情,古今中外莫不如此。
其他网友回答
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好兄弟应该是这样,如果一对好兄弟恰好是同年同月同日生该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呢。世界之大无奇不有,还真有好兄弟同年同月同日生。公元前256年12月28日,丰邑中阳里同一天降生了两位男童,谁能想到这一对男童一个竟然是王爷,一个竟然是皇帝。这对男童就是大名鼎鼎刘邦和卢绾。卢绾可不是简单的同年同月同日生那么简单,他们还是过命的兄弟。刘邦和卢绾的关系可以总结为:一起同过窗,一起分过赃,一起扛过枪。刘邦在沛县有许多小伙伴,比如萧何、曹参、灌婴、夏侯婴、樊哙、王陵等人。要说众多小伙伴中哪个人对刘邦最忠诚,这个还真不好说。但是要是说刘邦最喜欢哪个小伙伴,非卢绾莫属,甚至有不少人认为卢绾就是刘邦的男宠。
刘邦起兵以后,卢绾也跟着刘邦一起南征北讨。说句实话,卢绾的能力在刘邦众多小伙伴中只能算一般般。卢绾的综合能力未必比夏侯婴好,更不用说萧何和曹参了。但是顶不住,卢绾有刘邦照着。卢绾虽然没有独立打过什么大仗却官封太尉,卢绾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太尉。卢绾凭着可怜的功劳和刘邦的宠幸被封为长安侯。以卢绾的才华能被封为长安侯已经非常不错了。但是刘邦却不满足,刘邦还希望让自己的小伙伴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刘邦建立大汉之后,内部最大的威胁便是异姓诸侯王。刘邦当皇帝之后,大部分精力也都放在摆平异姓诸侯王。刘邦在解决异姓诸侯王的同时也盘算着分封同姓诸侯王。刘邦若想分封同姓诸侯王,就必须要解决封王的标准。大汉建立前后,封王的主要标准是军功。所有异姓诸侯王都有战功做为依托。刘邦若想分封同姓诸侯王需要把封王的标准由因功封王变为因亲封王。从因功封王到因亲封王需要有一个过渡,试探一下群臣的反应,卢绾正好是个合适的人选。卢绾有一点功劳,但是他的功劳绝对不够封王的资格。卢绾和刘邦的关系非常亲密,又没有达到血缘关系的标准。卢绾正好介于因功和因亲之间。如果他封了卢绾为王,天下没有反应,他就可以逐渐封一些姓刘的且有些功劳的。燕王臧荼叛乱以后,刘邦看到了分封卢绾的机会。刘邦也明白卢绾的功劳还不足以封王,所以他要给卢绾一个立功机会。刘邦带着卢绾踏上了平定臧荼的道路。做为叛乱者的臧荼,根本不是刘邦的对手。刘邦和卢绾没有花多少功夫就解决了臧荼。平定臧荼叛乱之后,刘邦立即封卢绾为燕王。刘邦封了卢绾为王,就等于告诉群臣我就是喜欢卢绾,我就要封他为王,即使功劳不够也要封他为王。如果大臣们默认了,或者反应不大的话,那就正中刘邦下怀,他就可以逐渐封老刘家的娃为王。如果大臣们反应激烈,甚至引起兵变,他也可以随时撸了卢绾。
卢绾被封为燕王之后,生活一直还算平静,小日子过得还不错。陈豨的叛乱打破了汉朝北部的安宁,同时也打破了卢绾安宁的生活。陈豨叛乱的地方在赵地和代地一带,而这一地区离卢绾的燕国非常近。刘邦亲自带领军队前往平叛,作为好兄弟的卢绾自然也要带兵帮助刘邦平叛。刘邦和卢绾这哥俩一个在西南方修理陈豨,一个从东北踹陈的豨屁股。陈豨在两面夹击之下,逐渐扛不住了。陈豨知道仅凭自己的力量不可能同时对抗刘邦和卢绾,所以他想到了刘邦的敌人——匈奴。于是陈豨派一个叫王黄的向匈奴求救。卢绾虽然没有多少政绩,不过他知道匈奴的力量,他也知道陈豨一定会向匈奴求救。所以卢绾为了阻止匈奴派兵支援陈豨,他派张胜前往匈奴阻挠匈奴出兵。
张胜在匈奴遇到臧荼的后人臧衍。张胜被臧衍一通忽悠之后,为了所谓保住燕国和卢绾,引匈奴军队进攻燕国。卢绾则认定张胜已经叛变,于是上书给刘邦,建议刘邦灭张胜的族。张胜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是既震惊又无奈,只得和卢绾解释一番。卢绾这时候意识到自己也是异姓诸侯王,自己也有可能成为刘邦消灭的目标。做为燕王的卢绾不能忍受自己从王位上跌落,他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保住燕国。卢绾为了保住燕国,为了满足自己永远都是燕王的愿望,卢绾接受了张胜的建议。卢绾在王位和兄弟情之间选择了王位。即使刘邦没有消灭卢绾的意思,卢绾也决定用自己的方式保住燕国和自己王位。卢绾派张胜继续和匈奴暗中联络,另一方面他又派范齐和陈豨暗中联络。实际上,此时匈奴、陈豨和卢绾已经形成了事实上的停战和实际上的勾结,只有刘邦还蒙在鼓里。
虽然陈豨用尽各种办法,还是没有避免失败的命运。陈豨兵败之后还没有来得及逃亡匈奴,就被刘邦杀死。陈豨虽然死了,他和卢绾的秘密并没有消失。陈豨的一个部将,把卢绾和陈豨的密谋全部都抖露给了刘邦。刘邦一听有这事,肺都气炸了。卢绾可是刘邦最信任的人,是刘邦最可靠的好兄弟。刘邦的心被深深伤到了,爱之深则恨之切,他一定要搞清楚这件事。于是刘邦下令召见卢绾。卢绾知道刘邦召见自己一定没有好事,于是拒绝了刘邦的召见。刘邦吃了一个闭门羹以后,内心更加不安。刘邦还是不相信卢绾会叛乱,于是决定派使者前往燕国询问卢绾。卢绾面对刘邦的使者还是称病不出。
刘邦虽然没有招来卢绾,却也没有放松对卢绾的调查。刘邦经过周密调查之后,终于掌握了卢绾和匈奴以及陈豨勾结的证据。证实卢绾确实和匈奴勾结以后,当机立断马上命令樊哙带领大军前往燕地。刘邦和卢绾这对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好兄弟最终反目成仇。卢绾自然不是樊哙的对手,很快败下阵来。卢绾带着自己的老婆孩子,还有手底下几千名骑兵退到了长城脚下。卢绾知道自己只要再退一步就不仅仅是叛变这么简单,除了背着叛徒的名声之外,他还要带着汉奸的帽子。
卢绾此时内心是矛盾与纠结的,他不想背井离乡,更不想背叛自己的祖国。他和陈豨私下沟通并不是背叛刘邦,他只是想保住自己的燕国,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卢绾根本没有想到事情会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卢绾此时还相信他和刘邦的感情,他还心存侥幸。卢绾希望有一天刘邦的病能够好起来,他希望刘邦能够听自己解释,他真的不想当汉奸。
卢绾得到刘邦去世的消息以后,知道自己再也回不去了。卢绾带着自己的残余部队和一家老小艰难地走进了匈奴境内。匈奴单于对卢绾还算不错,卢绾被封为东胡卢王。不过卢绾在匈奴的日子并不开心,他整天思念自己的祖国,思念丰县父老。汉奸的日子并不好过,在匈奴卢绾经常受到欺辱。卢绾十分想念家乡,可是自己又回不去。一年之后卢绾就郁郁而终,身死异国他乡。卢绾的子孙后代也时刻想着回归自己的祖国。吕后时期有一次回归的尝试,可是没有回归成功。汉景帝时,卢绾的孙子终于回到了自己的祖国。
刘邦这辈子对不起很多兄弟,包括樊哙和萧何。但是刘邦绝对对得起卢绾,卢绾却对不起刘邦。卢绾和匈奴勾结前,刘邦绝对没有动卢绾的意思。以刘邦和卢绾的关系,刘邦最后即使废掉燕国,也会留卢绾一命,就像对张敖那样。但是利益和猜忌让卢绾失去了自己本心,也让刘邦起了杀心。利益使得这对兄弟最终分道扬镳。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卢绾是刘邦最信任的发小他为什么要反叛.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