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我们,可“设为星标”哦~
点击上方“岁月无敌问张欣” → 点击右上角“…”→ 点选“设为星标★”
出版那点事(三)
文|魏心宏
/28/
在出版、报纸、电视都遇到发展瓶颈的时候,有一个行业却悄然而至,而且还以大刀阔斧的发展方式对这些传统行业发起了冲击,这个行业就是中国式的网络写作与付费阅读,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在写作和阅读这个问题上竟然还存在着这么巨大的一个市场,而且,在这个市场和舞台上,每一天都在创造着奇迹。
从这一节开始,我要多花一点篇幅来仔细说说这件事。这件事由多条线索多个创业奇人引出,我们从哪儿说起呢?1997年12月25日,美籍华人朱威廉推出了他的一个个人创作主页,配以口号是“榕树下坚持文学是大众的文学”,倡导“生活、感受、随想”,使文学通过网络这一快捷的载体真正成为大众的文学,使更多的爱好文学的人好梦成真。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一创举,新旧事物之间有的时候就差之毫厘,却能又打开一片新的天地。从这一天起,一个名叫“榕树下”的文学网站开始上线,开始成为很多对文学怀有梦想的年轻人的集聚地。这也是国内成立最早并拥有全球最大的原创文学稿件库。创始人朱威廉,1971年出生于美国南加州一个海滨小镇,毕业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父母都是华人。他1994年来到中国来到上海,异想天开地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
/29/
榕树下网站的开办,给了国内很多热爱写作的人带来了希望,也点醒了他们。紧接着,云中书城、红袖添香、潇湘书院、言情小说、悅读网、聚石文华、中智博文、晋江文学城等诸多写作与阅读网站纷纷开办。这个时期,国家对网络写作尚未建立起完整的管理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这些网站的形成。
这些网站中以专门提供给女性写作者阅读者发挥的网站有好几个,像名字取自李清照诗句“云中谁寄锦书来”而得名的云中书城、红袖添香以及潇湘书院都是为女性专设的,可见网络写作一开始就非常关注并寄希望于女性写作。这些网站每天都会发布大量的新作品,成为网站的读者根本就是目不暇接。写作者也在日以继夜的写作中快速地积累经验,熟悉读者的兴趣,把握好包括针对作家自己在内的写作与阅读经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网站也陆续推出了一些很好的作家。像榕树下推出的安妮宝贝韩寒,后来都成为畅销书作家。中国的网络文学写作,谁能想到竟然是由朱威廉这样一位中国话也不怎么好,一心想着以自己英语好的长处来开辟在中国的新天地的人打开的呢?
/30/
1973年5月,比榕树下创始人朱威廉小两岁的陈天桥在浙江绍兴出生。他后来考入复旦大学经济系,1994年毕业。开始被分配到陆家嘴集团公司工作,说是工作,其实就是专门给来公司访问的来宾播放录像,非常无聊。他就和自己的几个朋友,还有弟弟、女友一起商量,能不能在玩游戏这件事上干点什么。当时中国的游戏刚开始起步,所玩的游戏也都简单,就是那种人机互动的简单方式,游戏的内容也就是日本任天堂游戏公司推出的《超级玛丽》,再有就是Sony公司推出的手游PSP。非常简单。陈天桥提出,是否可以通过网络把几个不在一个地方的玩家连接起来玩一个游戏。于是,几个年轻人就开始尝试。结果是,玩成功了。他们无比兴奋。于是,几个人干脆辞职,准备以网络游戏来创业。他们以50万资金启动,创立了盛大网络有限责任公司。2001年,他们以风投资金30万美元取得韩国Actoz公司旗下的网络游戏《传奇》在中国的代理权。随后游戏上线,获得巨大成功。之后,他又获得了《新英雄门》、《疯狂坦克》等多款大型网游的代理,形成了巨大的市场魅力,公司注册用户近六千万,同时在线人数超过60万,实现每月平均销售额千万元,成为中国互动游戏娱乐产业的领军者。次年,盛大网络年营业额达到6.8亿,纯利1亿。
/31/
▲起点中文网创立人
正当陈天桥的盛大网络靠着游戏大赚一把的时候,又有一彪人马冒了出来。这次是好几个人。林庭锋(宝剑峰)、吴文辉、商学松、侯庆辰、罗立。这几个年轻人各在一方,林庭锋在广东、吴文辉在北京、侯庆辰在东北、罗立在上海。他们之间纯粹就是因为喜爱网络写作和电脑技术而结合起来。他们当中也有几位自己就是网络写手,也是中国最早的网络小说的作者。他们最初只是在一家军事爱好者的论坛西路论坛上亮相的。但是,到了2002 年2月他们就开始发起成立了起点中文网,其所创立的阅读网站模式成为业界最具竞争力和最先进的网站架构,后来被众多网站模仿。
我也必须要承认的是,在起点中文网刚开始建立时,我记得是在上海市作家协会大会上第一次接触到的,我根本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自然也就没有看好这家全是由电脑迷组成的网站。可是,谁知道,这次看错问题的恰恰是我。这家公司以作家市场化,品牌化,明星化,粉丝体系化,阅读收费等诸多闻所未闻的崭新运营方式迅速占领了市场,对接了饥渴难耐的读者群体,市场价值和版权运作全面打开,几乎是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这家公司的不凡业绩被已经在网络游戏初战告捷的陈天桥注意到了。2004年10月,陈天桥的盛大网络以200万美元全资收购了起点中文网,同时也将我前面提到的包括榕树下云中书城等一系列网络写作公司一并收入帐下,正式对外呼号盛大文学。
/32/
关于盛大文学,我想把这个故事说的细致一点。2001年11月,吴文辉与他的另外五个兄弟开设了一个“玄幻文学学会”的论坛,六个人分别都给自己起了网名,吴文辉叫黑暗之心,商学松叫藏剑江南,林庭锋叫宝剑峰,侯庆辰叫意者,郑红波叫5号蚂蚁,罗立叫黑暗左手。他们并没有聚集在一起,而是分别呆在哈尔滨、北京、上海、广州等五个城市。各自都有自己的工作,管理论坛纯属业余爱好。
▲吴文辉
吴文辉毕业于北京大学计算机系,2000年毕业。爱看江湖小说同时也爱摆弄计算机程序的理工男,异想天开地一心想着开办一个以有偿提供作品同时也付费阅读的商业模式为特点的网站。这个想法一经提出,就被很多人认为是在“找死”。大部分传统文学工作者认为,文学是艺术,是公共财产,收费阅读有辱斯文。另一方面,当时代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还根本没有收费的条件和可能。谁要是敢这么干,那就是自寻死路。谩骂声甚至谴责声一片。但是,也许是被武侠小说中毒了的吴文辉执拗地认为这是有可能的。他默默地开始了在自己心中的对这一商业模式的设计与完善。
2003年10月,他们开始在已经创办成功的起点中文网站上推出了第一批VIP电子出版作品。启动VIP会员计划。将会员费以3:7分成,用30%的收入维持网站生存,同时让原创作者获利,以物质激励保障作品的数量和质量。实行收费第一个月,起点中文网总共才有23部VIP作品,采用全额支付,第一个月就有作者稿费过千元。同年,北京市的平均工资也就是2000元,平均房价4000元。吴文辉提出的VIP收费阅读模式取得了成功。为网络文学行业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电子出版支付和内容管理系统,打通了网络文学的商业逻辑,让网络平台与作家们同时获利,开启了网络文学的商业新时代。一年后,起点中文已经有了注册会员100万人,作者团队则上升到2万人,月盈利超过10万元。吴文辉的成功开始被资本市场所发现,开始有人来找他。可是,吴文辉的心里,不是就为了赚这点钱,而是想着能把这个平台搭建的更大,让更多的作家更多的读者都愿意来到他的平台找寻自己的梦想。在这个时候,他遇到了与他一样也有着拥有天下的陈天桥。
/33/
吴文辉给自己起的网名叫黑暗之心。这个名字冥冥之中暗合了他的命运。他在人们对付费阅读有偿写作都不看好的情况下,独自完成了自己的商业写作模式设计。犹如黑暗当中的一颗星一样,倔强地闪烁,坚定地求取。现在成功了,坐在他面前的这一位是出生于七零年代、比他更早创业并取得成功的商界大鳄。
陈天桥玩的是付费游戏。这在游戏玩家看来,付费天经地义,唯独他内心不安的是,他是妈妈们眼中最恨的人。游戏荒废了她们的孩子,折损了一家人的希望。而吴文辉则是以写作和阅读取得了市场份额,陈天桥觉得这恰好是他逐步摆脱游戏误人子弟罪名的机会。他看到了这位八零后青年的价值。陈天桥拿出了自己的设计。盛大不仅只要起点中文网,还会把榕树下、红袖添香、潇湘书院、云中书城都买下,构建起一个全面覆盖中文写作的大网,独步天下。陈天桥的计划听上去很宏伟,但是,却是越出了吴文辉欲将起点中文做好搞大甚至去美国上市的野心。
矛盾的裂隙从一开始就产生了。陈天桥认为,他的计划完美无缺,总有一天可以说服吴文辉。于是,合作开始,吴文辉担任盛大文学CEO,全面执掌公司的管理业务。陈天桥一上来就赋予吴以极大权力。随后他还会以更加高额的回报来让吴彻底死心,俯首帖耳地为他的盛大文学做贡献。想到这一点,陈天桥就暗暗得意。
/34/
就在陈天桥吴文辉开始大力涉足并高速挺进网络写作和阅读的时候,那些传统的以纯粹的文学作为自己发展事业的出版社们在干啥呢?
他们正在忙碌地筹组着各种名义响亮的文学会议,他们也还在认真倾听着由宣传部官员们召集的各种学习和会议,他们心中追求的是各种最高的有着好名声的各种政府大奖。当然,他们也会看一下应收款以及在途码洋的运作情况,总之,他们并没有真正地进入竞争的格局,甚至也没有看懂未来中国文化甚至文学竞争会怎么进行。他们,也包括我在内,我们的内心无比自信,因为我们的手中掌握着国家主流文学的主体,对起点中文这种骗小孩子钱的事业根本就瞧不上。其实,这已经为主流文学脱离社会和时代埋下了伏笔。一切都在悄悄地演变,无人评说无人判明是非。而吴文辉们正以毫不犹豫的姿态将中国式的网络写作与阅读事业推向了高潮。一个有别于世界上任何国家任何制度的网络民主写作时代已经来临!
/35/
起点中文网已经把写作阅读平台搭建好了,那接下来就要看看有哪些写作者在那亮相在那展现了。
作家太多,举几个突出的例子。天蚕土豆,原名李虎,1989年12月出生于四川德阳。父母都是经商者。2008年开始在起点中文网上写小说。他的处女作《魔兽剑圣异界纵横》是他19岁时写的作品,他承认这部作品是受到了美国暴雪娱乐公司的杰作《魔兽世界》的影响而写的。作品上传到起点中文网,获得与平台签约的机会。第二年,他就写出了500万字的代表作《斗破苍穹》,上传起点后获得1.3亿的点击量,小说在起点发布后,第一笔稿费就拿到3000万。之后,这部小说也还在中国移动的阅读基地上线,一年收益就是5000万。与移动五五分帐后他依然获得2500万元。小说后来被万达影视拍成电影。天蚕土豆坦陈自己也很羡慕像莫言那样的文学大师,经常读莫言的作品,感觉要写出那样的作品,需要人生阅历和经验。而这是他没有的。
唐家三少,原名张威,1981年1月出生于北京。毕业于河北大学法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央电视台从事国际网站工作,因嫌工资太低而跳槽,进入IT界。后又开过餐馆,卖过汽车装饰,均告失败。2004年开始网络写作,第一部作品《光之子》。2015年成为起点签约作家,之后就开始了疯狂的创作,每年都会推出新作品。2011年写出了300万字的《斗罗大陆》,当年他的写作收入已达3300万元。之后,几乎每年都进入作家富豪榜。2018年以年写作收入1,3亿元成为国内网络作家第一人。除此之外,也还有现在已经移居上海的血红、骷髅精灵以及我爱西红柿等等,大批写作者从起点中文网涌现出来,成为吸引年轻读者们心目中的大神,更成为起点中文网眼中的江湖侠客。
/36/
在这些网络作家日以继夜地写作中,起点中文网的在线人数呈突飞猛进的增长,很快在线人数就突破了一亿,而写作者也超过了200万。网络每天更新的文字也超过了9000万。一切都在前行。
但是,我在上文中曾经提到的陈吴裂隙也随着事业的快进而逐渐加剧。陈天桥的想法是,一统天下。吴文辉则一心想把起点中文网做好做强做到别人无法超越。两者之间观点没有完全契合。陈天桥后来收购进来的几家网站业务爬升能力不及起点,起点占据着50%的流量吸引力和70%的收益率,与其他各网之间的贡献率已经不成比例。这个时候的吴文辉,一心想着赶快让起点独立起来,随着业务的快升,起点上市就是一个时间问题了。不管陈天桥采用加大投资还是赠送股权都不能改变吴文辉的想法。这个时候,他其实已经萌生退意,想把起点重新拿回过去的样子而不再继续为陈天桥的做大梦想而奋斗了。裂隙成了鸿沟,陈天桥感到,闹了半天,死心塌地跟着自己的还是当年那些玩游戏起家的兄弟,这脑子强得有点不可思议的IT男他还是有点玩不转。面对这个局面,他也只能仰天长叹:老天不助我一臂之力呀!
/37/
写到这里,有人问我,起点中文网是怎么能付给作家那么多稿费的?这个事情需要我仔细说说。
吴文辉当初设计的网络写作商业模式中就有这个设计,因为,说一千道一万,任何伟大的事业都要赚钱才行。网络写作更不要说了。有200万名作家在为你写作,他们的作品一旦写成,上传给你。你要有足够大足够快的服务器才能接收下来才行啊?租借或者干脆直接自己拥有那么大的服务器是什么价钱?腾讯公司发明了微信,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人都在上面玩,还打电话看视频,他租用了不知道多少超大规模的服务器,每个月的租金超过2亿元,而且还不能叫苦。
起点的服务器尽管没有微信的那么大,但是,容量和运行水平也是极为惊人的。这些钱谁出呢?吴文辉的设计是,阅读者付费,起点中文网页面上有免费区,里面有3000部作品,等你看上瘾了,告诉你,还有更加精彩的作品30000部。要看吗?要看就付费。付费的标准是每读一千字付7分钱。需要的话,就请你打客服电话。告诉客服你的登记号就行。于是,一种健全而又合情合理的商业模式就建立运行了起来。读者们在家里、在地铁里、在游玩中,借助于日益强劲的移动互联网,阅读自己心目中的神一般的作品和人物,而他们为此付出的阅读费正以一种涓涓细流的模式流向起点。2008年,起点的年收益超过了一亿。而他支付給作家的稿费也不少于一亿。
/38/
在短暂的辉煌之后,困难又一次来了。从2009年开始,部分知名作家对盛大文学的商业模式提出质疑,加上百度文库的兴起也开始影响了平台的收益。此后,还发生了内容涉黄等事件的发生,都使盛大文学和吴文辉的IPO也即上市计划难以展开。在这错综复杂的矛盾里,吴文辉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黑暗之心再一次隐蔽起来。由于在公司发展方面与陈天桥无法谈拢,吴文辉退意越发强烈。待到陈天桥又从外面挖来了新人之时,他再也忍不住了。2012年,吴文辉向陈天桥提交了打算彻底独立运营并拿回起点中文网经营权,被陈天桥拒绝。吴文辉无奈之下,用起点集体辞职的方式来逼迫陈。2013年3月,吴文辉辞去盛大文学总裁起点中文网董事长职务。盛大文学开始走入颓势。
这个时候,网络写作的商业模式其实已经显现,中国几家网络巨头都早已把眼睛盯在这件事上。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再加上骑虎360都在准备接手这件事。最先一步一步接手的还是腾讯集团。马化腾让陈天桥开个价钱。陈天桥因与吴文辉难以磨合,而且,他的盛大网络已经开始转型做金融,所以也就没有过多坚持,顺水推舟,他给马化腾开了个大价码,50亿。意思里多少也有点想腾讯不要插手这事。可是没有想到的是,马化腾根本不还价,50亿就50亿。条约签成,起点中文和吴文辉团队全盘成为腾讯文学的操盘手。腾讯再将已有的QQ阅读等资源一并都交给吴文辉,组建了阅文集团,在腾讯旗下但允许他们独立运作,腾讯对阅文集团的具体事务不加介入。马化腾的气势和肚量如同腾讯集团在外的名声一样,黑暗之心再一次看到了希望。成立后的阅文集团按照吴文辉团队的意见,把总部设在上海,随后他们将开始新一轮的再创业。
/39/
吴文辉再次做上了他擅长和热爱的事业。从2015年起,阅文集团将腾讯旗下的创世中文网、起点中文网等网络资源,与腾讯文学图书频道、榕树下等图书出版及数字发行品牌,再加上天方听书、懒人听书等音频节目加以整合,推出“全民阅读”,腾讯又给了他上亿元的投资,搭建起更大更全面的正版内容基地,准备让黑暗之心再度发光。
这个时候,阅文集团已有530名签约作家,各类文学作品储备已达840万部,平台用户1.75亿人。2017年7月,阅文集团正式向香港证劵交易所提交招股书,计划发售15%的股份并在港股主板上市。据上市前的聆讯资料显示,阅文集团2017年上半年净利润2.13亿元,营收达到了19.24亿元。2017年11月,阅文集团正式在港上市,股价从开盘90港元一路飙升到107港元每股。公司市值974港元,约合人民币830亿元。马化腾的50亿元转瞬之间成了近千亿元。
真是山外青山楼外楼,这个时候的陈天桥远在新加坡,心里的滋味可谓五味杂陈。据招股书显示,吴文辉个人持有阅文3.71%的股权,按照预估的市值,吴文辉这个爱好阅读并给自己起名黑暗之心的程序员身价超过30亿元。而他领导着的阅文集团才刚刚走上创造奇迹的大道。
/40/
网络写作的故事讲完了,我想把这个故事起名为《黑暗之心与光明之路》,故事内容很多,我只能压着压着讲,怕写得太长。从这件事当中我有一些新的发现,愿与各位看官交流。
第一,到目前为止,像起点中文网以及后来的阅文网这样给写作者提供一个自由写作的空间,同时也给作者以丰厚的艺术创作产权回报,给读者充分自由选择权的网络写作与阅读,全世界只有中国一个国家做到了。外国比如美日韩也都有网络阅读和作品发布,但那只不过就是即将要出版的纸质图书的电子版,而不是像中国这样,直接写作就是电子数字作品,而且很多作家并不是等到全部作品都写好了再去发布,而是一边写一边发布。这种更加具有现场感更加容易与读者互动的写作非常优化,是一份独特的艺术。这样的写作和发布形式怎么会在中国形成的?不是都说中国没有言论自由吗?我注意到起点中文网在形成过程中,虽然也遇到了内容涉黄这类的事件,但是,政府在管束方面只是提出了整改,并没有采取勒令停业的粗暴措施。政府显示了极大的宽容。事实上,现在的阅文这类事件已经基本做到了避免,双方共同努力,营造了成全了这么一件好事,我不得不为政府文管部门以及吴文辉们点赞。
/41/
启示之二,从吴文辉的起点中文网与陈天桥的盛大网络合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融合必须是想法一致,初心一致的才行,而不是搞什么拉郎配硬组合。陈天桥对吴文辉的条件不可谓不丰厚,但是,吴文辉凭着直觉就是觉得感觉不对。最终脱离,走上了与腾讯合作的道路,获得新生。
与这件事相比,我们国营的出版集团,可以说事情就“简单”多了。当初,成立上海文艺出版总社时,我们文艺出版社并不愿意,绝大多数员工都感到那简直就是胡闹。但是,上面还是一意孤行,加上文艺社内部因为《故事会》的成功,也很想自己独立去运作,里应外合,文艺出版社就此完蛋,被大卸八块,甚至连出版社的独立账号都没有了。这种合并完全是长官意志,没有丝毫的商业或者其他可以说得过去的逻辑可言。我也是眼看着自己工作几十年的出版社就这样被分解了,痛心疾首,却也没有回天之力。扩大来说,现在上海的世纪出版集团,都是以这样的生拉硬扯集合起来的。我也不怕得罪人,我是痛心于上海几十年积攒起来的出版老家底就此瓦解。世纪集团成立至今已经二十年了,上海的各家出版社全都成了长不大的小鸡,没有一家出版社像个样子,而所谓的集团,又成了另一个出版局,发红头文件,开大会,说得很多都是空洞无物的话语。唯一改变的就是把所有出版社原来自管的图书发行收拢过去,使得所有的出版社全部都成了半功能的编辑部。这种改革叫谁也都没法看懂。可惜的是,我们都不是吴文辉,敢于抗争。我们都是小绵羊,听凭宰割。可惜的只是这样一份国有资产,百年名声。这种改革彻底失败。说得更加严厉一点,如今的上海出版业依然还是吃大锅饭,还是走老路。这样的危局总有一天要改变。
/42/
阅文集团连同我在第四节提到的新经典公司,这些公司的人就比我们这些国营出版社的人能干吗?
坦率地说,我还是认为,主要的出版人才大多数都集中在国营的出版社当中,上海的这些出版社都有几十年的历史,各家出版社都有自己的独特优良传统,文化文学气息浓厚,加上这些年里又补充进来一大批学历优良,品格很好的年轻人,他们都是做书的好手,也有比较充分的奉献精神,但是,一个事业有的时候并不取决于个人素质的高低。新经典公司可以在九年的时间里,将原有投入的资本翻越几十倍,自有他的道理。而在那里工作的年轻人有着更多的实践机会,把握战机的机会,人才的概念并不是固化的,一切都像流水一样会悄悄地改变的。如果,这样的公司再进一步发展下去,而国营的出版社再继续这样混下去,谁才是真正的人才那就不好说了。说穿了,新经典以及阅文集团的成功,业绩的成倍增长,都是一种“捡漏”而获得的成就。
这个“漏”是从哪儿来的呢?就是我们这些国营出版社懒得做不想做不敢做的事情。为何我们的出版社可以几十年保持不变,永远长不大的小鸡,那就是我们没有市场的概念,我们没有对我们从事事业的担当,我们总是习惯于在各种空泛的报告里找寻机会,而不是到大江大海里去博得生机。我们生活的“太安全”了。我们年轻的时候学政治经济学,就记住了一句话,看一个制度是否合理就看他是推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以后的日子里,我们越来越糊涂了。
/43/
启示之四。我们需要明确出版社究竟是不是企业。既然已经改企了,那就应该明确出版社就是企业。可是,我们的很多做法又没有把出版社当作企业,我还是要提文艺出版社合并的事。先把你拆了,然后合并。没有人可以替出版社说话,出版社的利益也无人维护,全听上面的。这种做法明显违背了企业法。
中国社会总听老百姓说,缺少法治观念。其实,缺少法治观念的更多更大的都是很多权力者。他们可以肆意妄为,心目中根本不存在什么法的概念。从本质上讲,权力越大者,触犯法律的机会和烈度就大。法律并不只是只管那些偷鸡摸狗的事。如果讲法律,就要首先尊重物权法。一家已经建立了几十年的出版社不是你说分就可以分了的。不是你说把账目上的钱拿走就可以的。更重要的是,出版社如果是真正的企业的话,就要去竞争,靠竞争去发展去生存。新经典公司的生存环境我看也是够优越的。全国那么多大牌出版社,都是伪企业。他只要按照企业竞争的路子走,就可以很顺利地把那些大牌社比下去。创办九年,积累起来的财富82亿多,我估计要比上海所有的出版社还要有钱。而新经典也不是什么神仙,他靠的就是竞争就是激励机制。上海那么多出版社之所以总在原地踏步,就是取消了激励取消了竞争。吴文辉的例子就更不要说了。而且尤其可贵的是,他们还有创新,创造了新的模式,也有可能再过一些年,创造出真正伟大的作家作品。这些难道不应该成为我们的国营出版社学习吗?
/44/
启示之五。年轻人,三十岁以下的年轻人还是不要过早地贪图安逸贪图稳定。安逸稳定都是双刃剑。给了你安逸也给了你懒惰。给了你稳定也给了你小心。我们出版社的年轻人几乎清一色都毕业于中国文科做好的那些大学,个人素质没问题。但是,如果把你摆放在一个无精打采的岗位上,那用不了几年,你的很多能力和学识都有荒废的可能。与其这样,不如选择那些真正有挑战性激励性的单位去发展。
唐家三少毕业后进的第一家单位就是央视国际部,结果人家还是走了。经过很多次尝试后,才决定坐到电脑前去写作。吴文辉被盛大收购后,陈天桥给他的待遇是月薪几十万还有配股,还有分红,可是他还是不干。脑子轴得很。可也就是这一轴,成全了他。现在这样的青年在各个行业里都有,很多很说明问题的范例,如果我还年轻,我就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走竞争之路,虽然我是一个很不适应竞争的自由散漫的人。
/45/
上节说到了两条可以引起出版界关注的发展方向,也引来一些朋友的议论,认为我过于理想化。或许吧。我还是总体乐观的,当然,中国社会比较复杂,很多事情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顺畅,尤其是,牵涉到很多复杂的利益因素。不过,我还是愿意做一个单纯的人。中国出版界最理想的发展结果,就是通过不断地竞争,逐渐形成若干个比较真正有实力有能力有责任和有良心的大型的出版集团。
像成立于1817年的美国的哈柏柯林斯(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出版集团、成立于1834年的麦克米伦出版公司(MacmillanPublishersLimited)、成立于1924年的西蒙与舒斯特出版公司(Simon&Schuster)、成立于1990年的时代华纳(Time Warner Inc)这样惹得全世界真正有眼光有水平的人羡慕的出版精英公司。我们注意到这些公司都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史,而且其组织架构、资本组成、业务范畴都很复杂,显示出这些文化企业不断追随社会进步,提前抵达预设的经济与文化的构造,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而这样的世界性的现代的出版机构在中国、在上海都是迟早要建立起来的,我们现在还远不到庆祝胜利的时候,我们还要沉住气,默默耕耘,积聚能量,储备各种动能和优势,我们需要那种真正有着世界未来发展理念和实际操盘能力的一流人才,而我们现在为之伤脑筋的就是,这样的努力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开始。
/46/
说了那么多,还是回到我的初心,那就是上海的出版业究竟应该怎么搞。先不说理想,就上海目前的出版体制和格局,完全不具备与全国其他地方的出版业竞争格局。缺乏作为国家出版第一方阵的体制机制以及理念人才。经过二十年翻烧饼式的改革,我们现在又都回到了原地,只不过,文艺出版社在这二十年里是受伤害最大损失最惨重的,其余的出版社在集团化过程中还算是基本保存了实力,组织架构也还没有被全面破坏。集团最大的壮举将所有出版社编辑部化发行统一的构想彻底破灭,现在又把发行悉数还给了出版社,这么一个来回,消耗了二十年,结果是重回老路。不管是原点还是怎么样,上海原有的出版基础也都不再适应未来中国的发展需要了。这个问题我建议出版领导机构好好想想,彻底拿出一个理想的方案来。
我的看法,从上海的这些出版社里,先挑出几家真正有全国竞争力的出版社来,给他们自主发展权,允许他们在符合国家文化发展思路符合国情的情况下自由发展,目标就是建成中国第一流的出版社。这是迟早都会走的道路,无意义的尝试不要再搞了。除了浪费时间外,不会有任何收获的。
/47/
我花了二十多天的时间写了这篇《出版那点事》的文章。我写得很杂乱,缺少头绪,涉及面很广,也说了一些容易引起人们会产生不同看法的观点,也说了一些有可能得罪人的话。如果真有此效果,那我要向有关人有关领导表示歉意。我不止一次地声明,我没有要抹黑谁的意思。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探索的年代,既然是探索,就要允许犯错。这没什么。我只是念念不忘和痛心的就是我服役了几十年的上海文艺出版社,我对这家出版社太有感情,太不愿意看到他会成为今天这个样子。我也经常在替现在接手文艺社的领导人感到担忧,过错与他们无关,结果却要他们去承受,所以,非常辛苦,还不叫好。真正感到不公的人应该是他们。但是,按照惯例,在职干部是不能鸣冤叫屈的,只有硬着头皮干下去才是他们唯一可取的态度。而我却已经“无官一身轻”了,站着说话不腰疼,却也没有隔岸观火幸灾乐祸的心理。我还是很想着文艺出版社的重新崛起。
我现在有的时候也会再去出版社所在地绍兴路上走走,不过我都会选择已经下班的时刻。办公大楼已经偃旗息鼓,人走楼空了。绍兴路上也很清静了,这个时候去回忆出版社的青春我的青春,心潮一时半会难以平静。我差不多在30岁的时候就曾给自己暗下决心,如果有朝一日我来执掌这家出版社,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将出版社建设成为中国除北京以外,南方中国最大的文学读物出版平台。可是。算了,不说了,事与愿违,英雄气短。实在对不起,我有点自夸了。不过,我还是相信以后的年轻人,也相信上海的领导人,总有一天会意识到这一点,会把这件事摆在心上的。
(完)
往期:
出版那些事(一)
出版那些事(二)
文字原创,图片源自网络
非虚构|出版那点事(三)
相关推荐
- 同名查询系统平台(如何查同名同姓有多少个)
- 高中生社会实践表填写范文(高中综评社会实践填写范例)
- 蝴蝶兰什么时候开花一天之内(蝴蝶兰花期有多长时间)
-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反思(最新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措施)
- 以变为话题的作文题目500字(以变为中心写一篇作文450字)
- 作文我有一个想法300字优秀三年级(我有一个想法三年级作文250字)
- pe是什么材料可以用于食品吗(pe材料为什么属于致癌)
- 大闸蟹如何保存在冰箱里(大闸蟹如何长期保存冷冻)
- 电子表怎么调(电子手表的调法)
- 南方冬至吃什么传统食物(南方冬至吃汤圆的原因)
- 尼罗河在哪个国家在哪个州(尼罗河流域地图)
- 鸟类有哪些动物(生活中常见的鸟类有哪些)
- 南开大学在哪个城市(南开大学是什么档次)
- 内蒙古和蒙古国的区别(内蒙和外蒙谁是正统)
- 尼泊尔是哪个国家首都(尼泊尔穷到什么程度女人漂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