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徐道来话北京︱海淀三山五园之颐和园的七个奇异传说

点击上方“徐徐道来话北京”,我们天天和您闷得儿蜜!
无论是假期里,还是在平时,游览颐和园的游客都很多。而颐和园也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另三座为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苏州留园。
颐和园是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也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说起来,这颐和园原来是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园,前身叫清漪园,是三山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三山通常是指万寿山、香山和玉泉山,五园说的是静宜园、静明园、清漪园,此外还有畅春园和圆明园。
而在北京海淀的三山五园中,这颐和园也是您绝对不能错过的。因此,我们本周的特别策划主题系列――海淀区的三山五园,也迎来了最为重要的一期让我们来说说这颐和园。
颐和园建于1750年,也就是在乾隆年间,用了将近15年的时间建成。后来颐和园在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到了1886年,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进行重建,并从那时起改叫了颐和园,作为她自己消夏游乐的地方。就因为当时中国军事实力的弱小,所以在1900年八国联军进北京时,颐和园又一次遭到了破坏。虽然之后颐和园有所修缮,但是在清朝灭亡后,在军阀混战时和新中国成立前又多次遭到破坏。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不断的修缮,才成为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
“样式雷”是清代一个著名建筑世家的总称,因长期执掌“样式房”而得名,他们专门负责给皇家建造房子。从第一代雷发达直至第八代雷献彩,雷家八代都是皇家御用建筑师。
圆明园、颐和园、景山、天坛、北海、中南海,乃至京外的避暑山庄、清东陵、清西陵,这些多半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著名建筑设计,都是出自样式雷家族之手。因此,在有关颐和园的传说中,有关样式雷的故事层出不穷,那您知道,这位样式雷是怎样设计的颐和园吗?
点击下面的音频可以直接收听哦
《样式雷巧设园林图》的故事,出自《北京手工艺的传说》一书。是由苑介夫口述,止敬搜集整理的。
样式雷家族祖籍江西南康府建昌县(今永修县)。康熙二十二年(1683),雷发达与堂弟雷发宣以南方匠人的身份,到北京为朝廷供役。研究样式雷最早的学者朱启钤,曾在他所著《样式雷考》中,记录了这样一段传奇:
  
据说,康熙中叶时期要重修太和殿。“上梁”仪式那天,康熙皇帝亲临太和殿。可能是上梁的官员木工技术不好,把脊檩往上安了半天,榫铆总是合对不上。当时主持仪式的工部官员急坏了,因为这要是不成功,可能就要有人被杀头。最后,雷发达自告奋勇要上去装梁,但是他只是小小一个工匠,上去干这个活儿起码也要有七品官职,于是,他就换上七品官的衣服,袖子里装着小斧头,爬上去啪啪几斧头,很轻松就把梁装上了。康熙看了之后非常欣赏,当场就封七品官,让雷发达当了样式房的掌案。
  
历史记录中,太和殿确曾有过两次重建,但第一次发生于康熙八年,此时雷家尚未来北京,第二次发生于康熙三十四年,此时距雷发达去世已有两年。也就是说,雷发达不可能参与太和殿的重建工作。研究者们经过考证,发现这个传说是移花接木的结果,事件的主角不是雷发达,而是他的儿子雷金玉。
康熙二十几年,修建了第一个园子畅春园。修这个园子的时候,雷发达的儿子雷金玉作为一个木匠的头儿参与其间。在上梁时,康熙发现雷金玉很年轻,技艺超群,就召见他谈话,谈话当中发现他才思敏捷,正好两个人年龄也相当,康熙非常欣赏他,马上封他为七品官,而且让他掌管皇家的建筑设计机构,就是样式房。
  
至今,在雷金玉的碑文中还如实地记录着这个故事。而且康熙的御制诗里,写到畅春园记的时候,还专门写了一段话,意思是说工匠里面有一位技艺非凡,我今天还非常挂念他。
  
雍正即位后,大规模扩建圆明园,年逾六旬的雷金玉,应召充任圆明园样式房掌案,主持修建圆明园。雷金玉将江南的圆润秀美与北方的朴实简洁融入圆明园三十景中,赢得了雍正的赏识。施工过程中,正逢雷金玉七旬正寿,雍正皇帝给予特殊的褒奖:命皇子弘历(即后来的乾隆皇帝)亲笔书写“古稀”二字匾额,赐予雷金玉。
  
雍正七年(1729)末,雷金玉去世,雍正除恩赏金银外,还下旨令皇家驿站沿途照料运送灵柩返回南京安葬。
  
随着雷金玉的去世,雷氏家族失去了样式房掌案职位并举家南迁。就在雷金玉苦苦开创的事业即将夭折时,雷氏家族史上一位至关重要的女性开始了对命运的抗争。她便是雷金玉的第六位夫人张氏。
  
雷金玉去世后,张氏并没有随家族南迁,而是带着三个月大的幼子雷声澂独自留在了京城。她怀抱幼子在工部泣诉,据理力争,为雷家争得幼子成年后重掌样式房的资格。为此,雷氏后人在同治年间为张氏撰写碑志,褒扬了她在家族史中不可磨灭的功德。
  
雷声澂的三个儿子雷家玮、雷家玺和雷家瑞都很有魄力,他们接过父亲手里的样式房工作,将处于低潮的雷氏祖业重新发扬光大。其中雷声澂的第二个儿子雷家玺接任了样式房掌案职位。
  
据说,乾隆中后期的几次南巡,三兄弟都随驾同行。钟情于江南园林的乾隆,让样式雷在圆明园内重现江南奇景。他们回来后为乾隆设计了多处行宫,包括乾隆花园、海淀三山五园和扩建承德避暑山庄。
颐和园的七个奇异传说,您都听过么?
  
我们都知道在这几百年来,中国社会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风云际会的国际形势,颐和园做为历史变化的见证者和承载者,其中也发生了很多历史未解的谜团与传说。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在颐和园里发生了哪些奇异传说和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事件1:北京也曾有“黄鹤楼”
    
涵虚堂的前身是望蟾阁,是乾隆十九年(1754年)修建清漪园时期仿武昌黄鹤楼所建,建筑为三层,高大挺拔,望蟾阁和万寿山佛香阁、西湖治镜阁呈鼎足之势。乾隆命名望蟾阁其意为此处乃赏月最佳处,所以乾隆曾经十数次登临望蟾阁,并赋诗十四首。
  
由于望蟾阁是冬季施工建造,所以昆明湖注水后造成望蟾阁地基下沉,在望蟾阁建成第十九年也就是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就对望蟾阁进行大修,并对主管望蟾阁建造的官吏人等进行处罚。但是由于望蟾阁体量高大,由于自身的重量加之难以承载昆明湖的风力,终于在嘉庆十八年(1813年)时寿终正寝,被拆除改建成今天见到的一层的涵虚堂,望蟾阁只矗立了59年。
  
1860年涵虚堂也没躲过英法联军的大火,南湖岛上的涵虚堂和广润灵雨祠等建筑均毁,直到光绪年才在原址复建了涵虚堂。
  
乾隆年画师所画涵虚堂的前身—-望蟾阁
事件2:中国最奇特的建筑
    
颐和园有一座奇特的建筑,估计没人知道,因为那座奇特的建筑早就不存在了,留存世上只是一张黑白照片,它就是传说中的昙花阁。颐和园中有很多亭台楼阁,为什么单说它奇特呢?
  
我们看下它的造型,昙花阁为两层重檐楼阁式建造型,上下三层檐下都悬有雕饰极为精美的垂莲柱和挂落罩。屋顶似为蓝或绿琉璃瓦黄剪边,六角形攒尖顶。二层有平座栏杆。最为称奇的是置于星角之间的六角星形平面台基。
  
事实上昙花阁就是今天景福阁所在的位置,昙花阁原来是供佛的地方,后来被英法联军一把大火给烧毁了。等到慈禧重修颐和园时,她要求修建一座可以赏月、看雨景的楼阁,过去昙花阁的样子显然不符合慈禧的要求,怎么办?就这么地给他弄一个景福阁,寓意大福长寿,而景福阁下面有一个小院,它叫益寿堂。
 
 事件3:颐和园“水牢”真的存在么
    
站在万寿山上向昆明湖西南方看,会发现西堤以西的湖水当中有一座孤岛,这里常年封闭,无路可通。有人发现孤岛上有两道高大的城墙。根据传说,当年英法联军攻入颐和园的时候,发现岛上有城墙和高台,认为有清军把守,就远远地向岛上发射了一通炮弹后,一看没有什么反应,就撤走了。如今这里早已成为了一片废墟,让一切的传说成为了未解之谜,那么颐和园中真的有传说中的水牢吗?
  
其实,这座孤岛上的建筑叫做治镜阁,八国联军火烧颐和园的时候,由于治境阁是建在湖中,而四周都是水,没有陆路连接,因此躲过了一劫。不过今天的治境阁早已荡然无存,只留下一堆残垣断壁,这是为什么呢?
  
既然它没有被英法联军烧毁,难道被八国联军烧毁了。实际上,孤岛上建筑没有毁于侵略者的手里,反倒是被自己人给拆了。光绪年间慈禧重修颐和园时,由于缺少木料,直接将治境阁拆除,将材料挪用到了其他地方。
  
那治境阁里到底有没有人们传说中的水牢呢?答案是没有的。因为过去这里曾是禁区,没有人去过,所以人们对这个建筑它究竟是干什么的产生了猜疑,以至于后来人们都说这里是一个水牢,宫女太监犯了错误就关在里面,以讹传讹就传开了。
  
事件4:颐和园也会“长个”
    
乾隆时期的清漪园(颐和园的前身)和光绪年间重修的颐和园一对比发现,也不是所有的建筑都变矮了,也有增高的,德和园大戏台就是增高的一个。原先这里是一个四合院,是一层的戏台,它名字叫怡春堂。
  
但到慈禧统治时期,这里就成为她的专用戏楼,各位想必不用我多说,老佛爷是个十足的戏迷,而且是个发烧级戏迷,不仅爱听,还爱编戏。原先的一层戏台也太小了,限制了观戏的效果,她一琢磨,干脆重修个大的,于是原本是一层的房子,就变成了三层的大戏楼。
  
事件5:佛香阁为何是三层
    
佛香阁位于在万寿山前山中央部位的山腰,建筑在一个高21米的方形台基上,是一座八面三层四重檐的建筑;阁高41米,阁内有8根巨大铁梨木擎天柱,结构复杂,为古典建筑精品。原阁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后,光绪十七年(1891年)花了78万两银子重建,光绪二十年(1894年)竣工,是颐和园里最大的工程。阁内供奉着“接引佛”,供皇室在此烧香。
  
想当年乾隆爷修清漪园时,这佛香阁就是按照杭州六和塔样式设计建造的,不过塔身设计高度要比杭州六和塔要高出2层,也就是乾隆爷想把佛香阁建成九级浮屠塔,让人琢磨不透的是这塔修到八层时居然倒了。乾隆认为这是上天在警告自己,于是改变设计,变成了今天的三层。
 
 事件6:宝云阁为何在战火中幸存
    
颐和园内有一座特殊材质的建筑,名叫宝云阁。为什么说它材质特殊,因为其他建筑基本上都是砖木结构,只有它是由黄铜制成的,说白就是一座黄铜建筑。有人说,宝云阁没有被英法联军付之一炬,是得于它的材质结构。其实并非完全这样。
  
据当时的一些资料显示,不仅宝云阁,整个万寿山西部的很多建筑都保存完好。如果是因为黄铜制成的建筑,那么其他的那些木质结构建筑呢?为什么在东部建筑几乎荡然无存的情况下,西部的一些建筑却保留了下来?
  
这个问题困扰了人们很多年,人们只能从风向上来作出合理的推断,英法联军攻入颐和园的时候是十月份,风由西向东吹,当时放火时是以佛香阁为中心,所以万寿山东边的建筑烧毁较多,而西边的建筑烧毁较少。
  
事件7:皇家园林为何不见城墙
    
颐和园最美丽的风景,莫过于宽阔的昆明湖。早在明朝的时候,这里就是一片观赏风景之地。每年三四月份,当地百姓都会到这里来踏春。后来,乾隆皇帝瞧上了这块风水宝地,修建了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建成后,乾隆皇帝并没有在四周修建围墙,也没有派重兵把守,所以老百姓也可以到这边来,不过当地百姓只能在“警戒线”以外观赏,不能越过“警戒线”,否则被抓要蹲大狱的。可您知道这警戒线在哪儿吗?
  
就在今天的廓如亭,廓如亭以东不设限,当地百姓可以到这个地方来游玩,廓如亭以西至十七孔桥、南湖岛都是皇家禁地,不是说谁想来就能来的,否则要付出代价的。
  
相传,有一个农民喝醉酒,就糊里糊涂走过廓如亭,一直走到十七孔桥上去了,结果被抓起来了,十七孔桥上边是禁区。从这个事例就能看出来,这说明当时这个地方老百姓可以来,另外一个也说明当时这个地方防卫薄弱,这么一个老百姓居然轻轻松松地走到了十七孔桥上,基本上也就没什么守卫可言了。
回听回看《海淀三山五园系列》:
徐徐道来话北京︱海淀三山五园之圆明园的正门为啥不让走?
徐徐道来话北京︱海淀三山五园之圆明园被毁之前的照片实在太美了!
徐徐道来话北京︱海淀三山五园之再说不建议您秋天去香山!!!
徐徐道来话北京︱海淀三山五园之香山还能看的真古董是什么景?
徐徐道来话北京︱海淀三山五园之改名万寿山之前的瓮山怎么和价值连城的金豆子有关?
哪里能听:
播出电台:北京交通广播103.9兆赫
播出节目:《徐徐道来话北京》
主持人:著名相声演员徐德亮
播出时间:每早六点。
其他收听方法:
1、歌华有线305频道
2、下载听听FM的APP搜索“徐徐道来话北京”
3、关注本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来源于网络!
本公号所有音频、文字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发转载!违者必究!
长按二码识别或推荐扫描,您就能天天收听阅读《徐徐道来话北京》了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