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徐道来话北京︱北京人玩秋虫1--哪位相声名家因为没蛐蛐儿不去东北当团长?

点击上方“徐徐道来话北京”,我们天天和您闷得儿蜜!
点击下面的音频就可以直接收听哦
不知不觉,现在已经到了深秋。
而秋天,则是北京人玩虫儿的最好时节。尤其是每到秋天的傍晚,四处都能听到秋虫的鸣叫声,而这些秋虫,有些是人们用来听它鸣叫的,还有的是用来斗的,正是这些秋虫,给咱们的生活中增添的很多快乐。
今天,我们要和您说说老北京的老故事,要说的就是和蛐蛐这种秋虫有关的一段老北京传说故事。
那说这故事之前,还得和您唠叨几句,要说咱们北京人玩虫可是有讲究的,其中最主要的是讲究养蝈蝈和斗蛐蛐。在夏天,很多人院子里都有蝈蝈笼子,到了冬天,人们又把蝈蝈装进葫芦,揣进怀里,见了同好,拿出来互相比,看谁的蝈蝈叫得响亮。
再有就是不分老少或地位高低,很多人都喜欢斗蛐蛐,斗蛐蛐儿这个游戏,始于唐朝天宝年间。南宋权相贾似道,掌权后特别喜欢斗蛐蛐,写过一部专著《促织经》。明朝宣德皇帝也爱斗蛐蛐儿,以致一只好的蛐蛐儿价至数十两金子。
在白露、秋分、寒露三个节气,是北京人斗蛐蛐儿的高潮期。
蛐蛐儿,学名叫蟋蟀,还有个名字叫促织。因为一听见蛐蛐儿叫唤就入秋了,天气渐凉,提醒人们该准备冬天的衣服了。故有“促织鸣、懒妇惊”之说。
现在的很多文艺名家,也都很喜欢养蛐蛐,斗蛐蛐。比方说主持《人与自然》的赵忠祥,他小时候就经常跟其他孩子们一起拿蛐蛐玩,对蛐蛐也有特殊的感情。还有著名表演艺术家王铁成,他可是个大玩家。从小特别爱玩蟋蟀。他曾经说过,他光听蛐蛐儿的叫声就知道它的位置在哪儿,听叫声就知道哪只蟋蟀叫的,是饿了还是渴了。王铁成还回忆过他小时候的生活,过去一到秋天,胡同的小院里就贴着条“秋虫会友”,大家拿出自己的珍爱聚到一起“厮杀”。现在每天给他十分钟介绍蛐蛐儿,他保证讲一年都不重样。
当然了,说到老北京玩蛐蛐儿的大玩家,那还得说我的相声搭档王文林,他爸爸――王长友先生。
说起王长友玩蛐蛐啊,还有几个故事,挺有意思.
1953年,王长友跟师世源(师胜杰的父亲)在哈尔滨和沈阳演出,在东北打出了知名度。后来东北的一家曲艺团到北京曲艺团“挖”王长友,答应让他过去当团长。王长友笑着问,你们那儿有蛐蛐吗?人家说,东北天冷,有蛐蛐也活不了几天。王长友一听这个,笑道,没蛐蛐,我过去干吗?
  
说相声的都知道王长友肚里的活儿多,当时他号称是“相声仓库”啊。想让他往外掏活儿,最好的主意是送他俩蛐蛐。
珍贵老照片:前排右一为王长友,中排右一为年轻的王文林
侯宝林比王长友小五岁,见了面叫他师哥。当年他俩一块在故宫午门前头撂过地。有一年,侯先生得知王长友从南方得来一段讽刺军阀的相声《白逼宫》,碰巧他在一个废品收购站发现了两个赵子玉的蛐蛐罐,把它买了回来。正赶上王长友的徒孙李金斗到侯先生那儿听课。他对金斗说,我这儿有俩好玩艺儿,让你师爷来拿吧。金斗一看是蛐蛐罐,乐了。他知道师爷最好这个。赶紧去找王长友。王先生一听是赵子玉的罐,马上奔了侯家。王长友当然不会白要侯先生的罐。不但把《白逼宫》说给他,而且还亲自下厨。炒了四样他的拿手菜:“烧海参”、“独面筋”、“米粉肉”、“虾段”。
说过了这王长友玩蛐蛐儿的故事,咱们是闲话少叙,一起来说说这巧姑姑绣蟋蟀的传说故事。这个故事呢,收录在马燕辉编著的《老北京的传说》一书中。原来也是金受申老先生整理出来的。您知道为什么老北京人把蟋蟀叫做蛐蛐吗?那这蛐蛐,又和老北京颇为著名的刺绣――京绣有什么关系呢?这里面有一个悲惨的故事。
点击下面的音频就可以直接收听哦
巧姑姑绣蟋蟀的传说
北京南苑区大红门、小红门里外、凉水河中游的两岸,好多村子里的姑娘们,都会绣花。中国有名的绣花,除了“苏绣”、“湘绣”以外,“京绣”也是很有名的,这些农村姑娘们的绣花,就是京绣。
过去,她们不知道千针万线地绣了多少花朵了,现在,她们还在千针万线地绣着花朵。这些农村姑娘们,为什么会绣出那么好看的花朵来呢?这里有一个巧姑姑的故事。
不知道是哪一年上的事了,有一个村子,也不知道是哪一个村,反正是凉水河中游两岸上的一个村子。这个村子,有了这么一位巧姑姑,打这儿起,就流传下来绣花的法子。
再早以前,这块地方的姑娘们,是不会绣花朵的,从打有了巧姑姑,姑娘们都学会了绣花。巧姑姑姓什么?谁也不知道。光知道这个村子里,住着一对老夫妇,夫妻俩只生了一个女儿,老头子能写能画,女儿也学会了画画,谁都夸这个姑娘灵巧,大家都称她巧姑娘。
巧姑娘家里很寒苦,她爹是一心一意想考举人、中状元的老秀才,可是,考了一辈子,也没考上个举人,更不用说中状元了。老头子大概是念老书念的太多了,所以他有不少老礼儿,老礼儿太多了,数都数不上来了,光知道他告诉巧姑娘的,就有:男女不要互相递东西;女子不要出大门;女子屋里说的话,不要传到外边去……巧姑娘也不知道爹是什么意思,只好答应吧。
巧姑娘真个连大门都不敢出,天天坐在屋里画画。忽然一天,她想:如果用有颜色的线,把画的画扎在布上,不是更能存留的日子多吗?巧姑娘不知道这叫刺绣,可是她从此就学起刺绣来。
巧姑娘绣的花,一天比一天好,一天比一天象真的,天上飞的鸟儿,地上跑的走兽,开着各种颜色的花儿,她都能绣出来。邻近几个村子的姑娘们,听说巧姑娘手儿这么灵巧,就都要向巧姑娘学习这个绣花的法子。巧姑娘知道爹的脾气,大门都不许出,招来一帮平常没见过面的姑娘,爹能乐意吗?
她向爹说了,没想到,巧姑娘的爹会答应了,她爹说:“教给旁人能为是好事,可以叫她们来。可是,不能叫那些野男子、小后生们知道,他们知道了,传说出去,你就不成个人了。”巧姑娘不懂爹说的是什么话,只好答应着。
巧姑娘的绣花,一天比一天好,来学刺绣的姑娘们,一天比一天多,你出一个新主意,她想出个新样式,凉水河中游两岸的刺绣,就更多更好了。家家户户的土炕上,都支起来绣机,红丝绿线飞舞着,真象百花齐放一样。
巧姑娘的绣花有名了,有名,哪能外人不知道呢?老爷爷、老大爷、年轻小伙子,也都夸赞巧姑娘手头巧。有的还向巧姑娘的爹说:“老先生,你们姑娘心思多灵啊!”有的说:“老先生,你们姑娘可给咱们这个地方增光了。”
巧姑娘的爹听了,不但不高兴,反倒心里结了个大疙疸,他想:一个女孩子人家,怎能招来这么大的名声,这太不合乎老书上的老礼儿了!从此,他对女儿更加了一番留神。可是,巧姑娘呢,她早已照着爹说的老礼儿行事了: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没和男人说过话,又有什么可叫爹留神的呢?她仍旧和许多姑娘们,天天坐在炕上绣花朵。
不知道是过了一年,还是当年的秋天,姑娘们想:在花朵上如果绣个草虫,什么蝴蝶啊、蜻蜓啊、螳螂啊、蝈蝈啊,那该多好看呀!姑娘们说做就做,调丝配线,真绣出来了,真是把花朵衬得更美丽了。
可是,巧姑娘并没动手,大伙儿很奇怪地问:“姐姐怎么不动手呀?姐姐瞧我们在花朵上绣草虫不好吗?”巧姑娘笑了,说:“我没说绣草虫不好,你们绣的都是花朵花叶上的草虫,我想在花棵底下,绣两个叫着的蟋蟀。”一个小姑娘,急急地说:“我给姐姐捉几个去。”巧姑娘说:“那不行,放在罐子里,它叫的不自然,小妹妹,你等我在花棵底下多瞧几回,就绣出来了。”
巧姑娘打这天起,天天晚上,打着灯笼到各处花棵底下找蟋蟀。蟋蟀是容易找的,可是,灯笼一照,它不叫了,有的,虽然叫着,样子又不好看,只好天天找吧。
巧姑娘天天晚上打着灯笼找蟋蟀,可就引起她爹疑心来了,这一天,巧姑娘打着灯笼出了街门,她想:深更半夜,门外又没有人走过,出了大门、迈了二门,又有什么妨碍!她走到一棵枸杞树旁边,刚一蹲下,正要举灯照蟋蟀,就听背后一声大喝:“好丫头!败坏我念书人家的门风!好一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姑娘家,圣人的书白念了!”巧姑娘知道爹的脾气,扔下灯笼,急忙走进家门,跑进自己房里去了。
她定了定神,听爹和娘吵起嘴来,爹说:“好丫头,她败坏了我念书人家的门风!”娘说:“小孩子,找找蟋蟀,也不要紧哪。”“不要紧,不要紧,把圣人的脸都丢没了!”
巧姑娘听娘冷笑着说:“那么,你老考不中举人,也是她得罪圣人了?”又听爹吼了几声,大声地说:“反正,她不死我死!”巧姑娘一想:我绣花没错处,教给姐姐妹妹学绣花,也没错处,爹总是说“圣人”、“老礼儿”,我又不懂,死了吧,省得大伙儿听见了丢脸!可怜那么聪明,那么灵巧的姑娘,竟会投在井里淹死了。
巧姑娘死了,她爹她娘怎么样了?说故事的人没说。光知道,她的伙伴儿,和凉水河中游两岸的姑娘们都哭了,她们告诉更小的小姑娘们,说:“巧姑姑,手儿可巧了,巧姑姑,死的可屈了。”更小的小姑娘们,听着也哭了。就是那小小的蟋蟀,听了也“屈!屈!屈!屈!”地哭着叫起来。打这儿起,蟋蟀总是屈屈的叫着,人们也称它蛐蛐。
哪里能听:
播出电台:北京交通广播103.9兆赫
播出节目:《徐徐道来话北京》
主持人:著名相声演员徐德亮
播出时间:每早六点。
其他收听方法:
1、歌华有线305频道
2、下载听听FM的APP搜索“徐徐道来话北京”
3、关注本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来源于网络!
本公号所有音频、文字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发转载!违者必究!
长按二码识别或推荐扫描,您就能天天收听阅读《徐徐道来话北京》了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