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降准意味着什么(央行降准意味着什么?)

央行降准意味着什么?

优质回答

这个问题太简单了,属于基础知识。

降准是央行为了稳定经济、调节市场的经济政策之一。央行(中国人民银行)是行政行,监管各商业银行,具体的货币政策工具经常出自于它。

想知道什么是降准,首先要明白“准备”两个字,降准全称“降低存款准备金”,重点在于准备两个字。

具体什么意思呢?因为商业银行里的存款,随时要面临取兑的可能,正常情况下,所有储户大批量集中取兑的可能性很低(以前发生过,电影电视里经常见到,但多发生在经济严重危机、战争、国家动荡不安、或者该银行出现严重经济问题造成储户担忧的时候…)。防范大量取款时的流动性风险,于是央行制定了这个政策,要求各商业银行必须拿出一定比例的存款存放在央行大金库里,这就是准备金的由来和最大意义。

当然,准备金绝不仅仅这个用途,有了一定的准备金,也会更好的应对自身各种业务上的需要。

对于银行来说,吸收到的存款需要支付利息,是有成本的,贷出去通过更高的利息赚取利息差价,才能产生利润。因此,对于银行来说,他们希望存款尽可能流动起来,并且希望尽可能多的流动起来。

对于监管层来说,它希望市场以及经济是安全可控的,所以他们希望存款准备金尽可能充足一些。

目前我国存款准备金基本维持在15%上下浮动。

由于降准会造成银行流动性增强,货币投放量增大,对经济会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故央行降准经常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实行。

降准之中还有一种叫定向降准。意思是针对某些特定的金融机构推出降准措施。

所谓的央行降准,是央行货币政策的一种,这里的“准”就是指存款准备金率,那么顾名思义即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比如说,某银行吸收了100万的存款,若存款准备金率是10%,那么该银行就要向央行上交10万元,仅剩下的90万元才能拿来放贷。当央行下调1个百分点,也就是下降至9%,那么就可以有91万用来放贷了。

通过以上具体案例,我们可以得知,央行降准之后向市场投放更多流动资金,也就是流动货币更多了。

央行降准,是向市场释放流动性的过程,比如说今年7月4日,央行定向降准之后,向市场释放了7000亿元的流动资金,使得银行自有资金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银行的资金压力,也直接导致余额宝等货币基金的收益率下降。

很明显,降准之后超级利好银行股,同时也利好股市和楼市。此次央行决定,从2018年10月1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当日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不再续作。另外,又向市场释放出约7500亿元的增量资金。

此举,是为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优化商业银行和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结构,也是降低融资成本,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及创新企业的支持力度。

央行此次降准,意味着什么?哪些行业会收到直接影响?

优质回答

央行降准最主要的原因是: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中国也面临经济下行趋势。在这个宏观背景下采取降准,释放货币的流动性,其目的很明确,就是刺激经济!而此次降准为什么选择在年底呢?很明显是因为银行发生了资金紧张,为了缓解资金压力,防止发生资金挤兑。这意味着:年底银行缺钱嘛!

那么,哪些行业会受到最直接的影响呢?

一是股市,降准给市场上带来了更多的货币,此时这些货币流通的领域很多,比较直接的流向便是股市,因此,每次央行降准股市都会有或大或小的上涨。

二是汇率,当前人民币贬值的大背景下,降准让市场上钱更多,无疑加速了人民币进一步贬值速度,但人民币会不会真的贬值,又要考虑影响贬值的多种综合因素,不能单看降准这一个因素。

三是基建,四季度各地方政府出台了多项措施加大基建投资,此次降准钱流通最直接的实体领域毫无疑问是政策导向的基建领域,尤其是楼市。

当然,除了直接影响外,各个领域都会慢慢的受到此次降准的影响,只是传导的时间快慢而已。

对股市有短期利好

2020年央行降准意味着什么?

优质回答

如今,决策者面临的环境,越来越像90年前的“大萧条”。货币政策的效力受到了越来越大的考验,流动性陷阱正在逼近。

今天是央行正式降准的日子。三天前央行发布公告,决定于2020年3月16日实施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对达到考核标准的银行定向降准0.5至1个百分点;此外,对符合条件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再额外定向降准1个百分点。

具体而言,央行近期完成了2019年度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年度考核,一些达标银行由原来没有准备金率优惠变为得到0.5个百分点准备金率优惠,另一些银行由原来得到0.5个百分点优惠变为得到1.5个百分点优惠。总体看,对这些达标银行定向降准了0.5至1个百分点。

有了降准,未来的降息显得势在必行。我们预测,近几天的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利率(MLF)调降的可能性较大。而MLF利率是贷款基准利率LPR的矛,因此本月20日的LPR也会下降。但若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不变,LPR下降的概率将降低。

降准的作用

降准是指央行降低商业银行准备金率。一般而言,为了保证商业银行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的需要,银行在获取存款后,要按照规定将一定比例的资金存入央行。这一比例就是准备金率。当前大型银行的准备金率是12.5%,这意味着银行每增加100元存款,就要将其中的12.5元存到央行。

降低准备金率使得银行可使用更多的存款来开展贷款业务。这些增加的贷款给到企业后,很大一部分又再次变成了银行存款,进而通过所谓的货币乘数增加了更多的经济中的流动性。

理论上这些资金会被银行用来为实体企业贷款,但当前我国银行体系中由银行体系流动性传导到实体经济信用的渠道并不完全通畅,很多资金并未用于给企业贷款。于是,央行提高降准支持实体经济的效果,设立了定向降准,即对更专注服务实体经济的县域农商行等中小银行单独定向降准,为中小银行补充更多“弹药”。

另外,降准之后,银行资金面宽松,降低LPR(贷款基准利率)报价的动力增加。利率降低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降低,进而反过来刺激企业投资,进一步刺激经济增长。

降准可以说是比较强的宽松货币政策,因为每次降准都会释放出上千亿元的资金。以本次降准为例,释放长期资金约5500亿元,这些资金作为基础货币,在银行体系中还能创造出更多的资金。

为何此时降准

此次降准的政策意图较为清晰,央行明确要求降准资金需用于发放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从而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等普惠金融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在当前全球市场剧烈波动、疫情演化形势不明、恐慌情绪加剧的情况下,央行适时加强了逆周期调节的力度,及时注入增量长期资金。

近几年以来,中国货币政策受全球降息潮的影响一直较小,央行一直保持着较强的政策定力和及时的决断力。但当前的经济环境与之前有明显不同,此一时彼一时。多方压力下,短期内货币政策保持略宽松的必要性在加强。

至于为何定向降准,为何额外对股份制银行降准?这一方面是为了完善“三档两优”的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调节框架,更加鼓励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另一方面也为了照顾这些银行不断收窄的净息差:存款利率始终不变,贷款利率随宽松政策不断降低,中小银行的经营和风控压力仍然悬在头上,有必要通过定向降准来降低他们的经营成本。

利率继续下降

货币宽松后,MLF等政策利率主导的LPR调降也是较为必要的。央行在降准公告中明确提出了对于未来贷款利率明显下降的要求。

值得强调的是,LPR的调降应基于逆回购、MLF等政策利率的降低,尤其是逆回购调降对LPR下降的实际功效起到关键作用。因为MLF作为中端政策利率,调节中端流动性和银行中期的资金成本,并不会改变银行资金成本的起点——短端利率。单纯的MLF降低没有从根本上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此时的LPR降低,只会压缩银行的利差,银行自然是不愿意的,他们可以针对绝大多数实体企业的贷款,给予更大基准利率上浮比例。这样的降息,很可能起不到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作用。事实上近几个月以来,逆回购和MLF利率也都处于下降通道中

宽松背后的隐忧

如今,决策者面临的环境,越来越像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货币政策的效力受到了越来越大的考验。

在90年前的那场危机中,经济学家凯恩斯说:“你可以把马儿牵到河边,但不能强迫它喝水。”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政策当局不断“放水”,执行极其宽松的货币政策,利率降到了极低的水平,但企业却不愿拿这些钱去投资兴业,实体经济依然是一潭死水。

凯恩斯还列举了一个简单的资本市场来说明这种情况:市场上只有一种投资品——债券。但利率极低时,债券价格极高,同时收益率也极低,人们认为债券价格肯定会下跌,而不再购买债券,同时持有现金这一流动性最好的资产。这时央行发行再多的货币,都会被当作流动性而被“吸收”,就好像掉进了“流动性陷阱”,货币政策也就失效了。

当前全球市场的表现已经可见端倪。美联储紧急大幅降息、欧央行跳过降息直接开启量化宽松,但全球资本市场依旧大幅波动,跌跌不休。

随着全球降息潮进一步袭来,中国很可能成为全球坚持抵抗负利率的唯一国家。当下,美国联邦基准利率水平为1%-1.25%,英国的基准利率为0.25%,欧洲的存款利率为-0.5%、日本央行利率为-0.1%,而我国MLF中标利率下调后仍达到3.15%。在货币政策上,我国有更大的调整空间,要珍惜这样的空间。

那么,如何逃脱“流动性陷阱”呢?单靠货币政策肯定不行,需要财政政策配合。当年罗斯福新政的核心内容便是大量的政府购买,包括减税、政府开厂投资、甚至政府出钱雇佣劳动力以增加就业。

事实上,当前中国正在着力推行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近期,从减免增值税等多项税收,阶段性降低养老、失业、工伤社保费以及缓缴公积金,减免物业租金,到降低用电用气成本、降低融资成本,再到降低港口运输等交通费用,从中央到地方层层部署,一揽子举措用“真金白银”为企业减轻负担,助力企业渡过难关,涉及数千亿元的抗疫减负举措正密集落地。

不过,笔者认为,相对于减税,直接的政府购买效果会更好。因为减税也是一种“送钱”,和货币政策效果类似。而政府购买是更加直接的创造需求,让经济“暖起来”。近期热烈讨论的新老基建之争,便是政府购买在近期发力的侧面写照。

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降低社会融资实际成本,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0年3月16日实施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对达到考核标准的银行定向降准0.5至1个百分点。降准是支持疫情防控保供和企业纾困发展,同时也是促进商业银行加大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贷款支持,帮助复工复产,推动降低融资成本。

利好银行板块:降准放松了银根,有利于扩大银行的可放贷规模,对于银行股是直接利好。

从盘面上来看,3月13日,银行板块尾盘异动拉升,截止收盘,紫金银行、张家港行直线飙涨停,青农商行、江阴银行、苏州银行、青岛银行等多只个股表现突出。

利好券商板块:央行降准将会刺激股市成交量增加,投资者交投活跃,而股市成交量增加最为受益的就是券商板块。

房地产板块:对于降准影响,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历史看,只要降准,对于房地产来说肯定是利好,能缓解资金面压力。”,另外对于购房者按揭来说也能够相对获得平稳的信贷价格。

在央行定向降准、房贷利率一降再降的情况下,目前可以说对于刚需或者换房需求的客户来说是抄底买房的时机。如果想要在广州置业,建议沿着广州东进、地铁旁沿线置业,推荐广州科教城板块的科慧花园,这个项目是地铁21号线快线三站直达天河。规划地铁27号线,双地铁覆盖增城4大枢纽,广州6大经济创新发展圈。实现与主城区的快速对接,区位优势明显;作为国家创新型特色小镇,拥有国家4大战略支持,是集产、学、研、商、居为一体科技小镇,配套自成一体;值得大家去现场考察,不要错过这次的抄底价。

央行降准具体有什么作用?一般在什么情况下会降准?

优质回答

朋友们好!降准,目前看,已经成为央行的一个常用的调控手段,刚进入2019年,又实施了一次降准,释放将近1万多亿…之所以这样,频繁的运用,主要是降准对于缓解金融流动性,调节市场资金供给,用行政手段,对一些,无法通过市场,有效配置资金的行业,企业和金融活动,有精准和短平快的特点…来看作用:1,减轻金融机构负担!2,增加金融机构可用资金!3,增加可用贷款额!4,定向,精准的,有的放矢释放资金!团结特定企业,行业,或特定时期的资金紧张!5,为市场提供流动性!6,通过行政干预,市场化配置,完成特定的资金导向,例如扶持三农中小微等…

来看看降准的时机:1,银行可贷资金紧张!2,金融机构存款流失,存贷比例失衡!3,节假日,金融结算日,对流动性要求较高的时期!4,特定行业,企业政策性扶持!5,其他!比如短期流动性紧张…等

总体分析:降准,具有短平快,见效快的特点,对及时修正金融行业,或经济运行中的流动性,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效果!当然持续性还有待于观察!从目前看,国际升息周期,如果暂时不加息,那么可以预见19年,有再次降准的可能,以对冲金融行业资金紧张,缓解流动性,以不精准扶持中小微企业等!使国民经济更平稳,高质量的发展!

这次降准两个目的:第一是快过年了,多发点钱好让大家回家过年!第二是稳定房价,防止房价下跌!下次什么时候就的看这次的效果如何了!

央行降准对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优质回答

就本周末的这次央行降准来说,对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影响传导还需要一个过程,这次降准更多是信号释放,目的并非是要很快见到实效。

所谓降准指的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为了控制银行风险,央行要求各银行把他们吸纳来的存款按照一定的比例存在央行,称之为存款准备金,毫无疑问,如果降准,各银行就有更多的钱可以拿来发放贷款或者用于投资,这样市场上就会得到更多的资金,所以降准也好,降息也罢,都是释放流动性的操作,市场也常常称之为放水。

那么这次央行放水5500亿元,短期内会影响到老百姓的生活吗?答案是基本上不会有什么影响。

首先,市场其实根本不缺钱,大家可以看到无论是股票市场,还是银行本身的贷款额度,都是不缺钱的,实际上从2019年二季度开始,我就曾经接触过多家银行,发现银行信贷部门的人比企业老板着急多了,为什么?因为他们手里有大巴的钱根本放不出去,因为下游需求疲弱,老板们扩大再生产的想法基本没有,大家都是选择蛰伏度日,这样的情况下,贷款意愿一点都不强烈。

其次,对老百姓生活的影响会间接释放,比如在这个时点降准,会被市场解读为利好,股票上涨,投资股票的人账面浮盈增加,如果兑现利润,那么就有更多的钱用于消费。

再比如,银行的钱多了,一部分原来需要风控的项目可能会降低风控标准,这样一些经营困难的企业就会被注资,如果生产有起色的话,企业职工的待遇就会增加,这仍然是间接影响

此外,这次定向降准,对普惠金融和商业银行有利,恐怕也是考虑了贷款逾期增多的问题,这对相关金融机构的正常经营是有好处的。

但总体说来,虽然有5500亿的资金放出,但对庞大的中国市场来说,影响其实微乎其微,更多是一个信号作用。

欢迎关注和点赞,一起交流投资和理财经验。

谢邀!

在昨天回复《重磅!美联储突然提高两大利率,释放什么信号?( https://www.wukong.com/answer/6976236807369883936/ )》中提到,我们在财经新闻里,经常会听到“降息”和“降准”这两个词,只要有这个消息放出,市场马上会欢天喜地。并在那个回复中,谈到了基准利率——一个市场上利率水平的风向标。各个金融机构,都根据这个标准来确定自己的贷款和存款利率。央行提高或者降低基准利率,就意味着提高或者降低整个社会的利率水平。

请回上去再看一下,这儿就接着谈一下准备金率吧:

什么叫准备金?储户要把钱存到银行里,银行再放贷出去,然后形成企业、个人的各种贷款,支持消费生产。但是,每天都有不同的储户有提现的要求,所以银行必须留存一小部分钱出来应付储户提现的需求,这部分钱就叫做存款准备金,这个留存的比例就叫存款准备金率。所谓“降准”,就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控制存款准备金的比率,就像控制水库的闸门一样,可以控制整个社会的信用规模。

在通过银行体系的循环中,存款准备金有一个放大器的作用(俗称“乘数效应”),准备金率的任何一个微小的调整都会引起社会信贷规模很大的变化。有一本著名的书叫《货币崛起》,里面讲了一个哈佛大学 MBA 学生的课堂实验,整个地还原了这个过程。

课堂上,让一个学生代表央行,其他几个学生代表不同的银行和储户。央行规定:所有的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是10%,也就是说每个银行要留出存款的10%来应付储户的提现要求。那现在央行发行了100美元作为咨询费付给课堂的这个教授,然后教授作为储户就把钱存进了一家银行,银行必须留10美元出来,那剩下的90美元就可以全部贷出去了。有个同学就拿到了这90美元的贷款,但他不会把钱揣在自己的兜里,他又把这笔钱存在了另外一家银行。那么和上家银行一样,这家银行也要遵守这个存款准备金率的规定,留10%出来作为存款准备金,就是9美元,剩下的81美元可以贷出去。然后这个过程可以不断地循环下去。假设所有的银行都按照央行的规定留10%的存款准备金,最后我们社会上流通的资金会有多少呢?猜一猜,一定比你想象的要多。

谈到这儿再强调以下,其实各大国央行并不怕通胀(怕的是通缩),因为对付通胀的工具太多了。

顺便提一下,经济学界有个很流行的说法,说日本房价泡沫破灭源自广场协议,其实是本末倒置,广场协议是日本房价、股市泡沫的间接、甚至主因之一。

广场协议是让美元贬值、让日元升值。那么美元一贬值、日元一升值以后,日本的出口就会受到很大的冲击,接着就出现出口下滑,经济衰退。为了提振经济,日本央行也采取了很惯常的做法,开始降息。一年之内,它从5%的基准利率一直下调到2.5%,降了整整一半。在那个时代,2.5%的贷款利率,是很低的。所以这么一个超低的贷款利率就刺激了居民和企业的投资消费欲望,居民和企业的杠杆率大幅度地提升,日本的房地产价格也开始急速攀升。

温故而知新,1990年,日本房价最疯狂的时候,东京圈的人均年收入为694.1万日元,(相当于人民币39万元),距离圈十公里以内(大概相当于北京5环以内)的房价均价折合人民币7.29万元/平方米。对标一下,就知道当下北京上海的房价有多高了……日本1990年人均GDP: 2.56万美元;30年后,中国2020年人均GDP: 1.05万美元……

至于日本房价崩溃,并非广场协议,或最多至少外因,关键是日本央行主动刺破的(两害相权取其轻,虽痛苦20年,经济转型升级进入了新常态),篇幅有限,在此不详谈了。

另,有网友问中国是否进入了滞涨,国内经济学家说法不一(经济学家对任何事儿从来就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我认为是的,各种现象不一一例举,只要看一下M2的增长超过GDP的增长即可:

2019年,GDP增长6.1%,M2增长8.3%

2020年,M2增长10.2%,GDP只有增长2.3%

谈到这儿,央行降准升准(或升息降息)对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应该可以自己判断了吧……点到为止。

最后,再顺便打个小广告,“陈思进财经漫画”系列第一部《漫画生活中的财经》新鲜出炉,谢谢关注!

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更好的意见吗?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有人说全球在加息,央行为什么要降准?

优质回答

美国为什么加息,主要是两大因素。一是经济增长情况较好,符合加息的条件;二是就业状况不错,满足加息的要求。

要知道,美国经过连续几轮的量化宽松政策以后,对经济的稳定和复苏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把次贷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进行了有效消化,防止和消除了风险,而且促进了就业,失业率出现了明显下降,基本维持在4%左右,近几个月更是不到4%不到。所以加息是必然的。

而美国出台加息政策,很大程度上也是对其他国家财富的掠夺。既然加息能够掠夺其他国家的财富,美国当然当仁不让了。

而从中国目前的经济情况来看,由于实体经济尚未真正复苏。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仍面临比较大的资金矛盾。所以,降准是可供选择的一种手段,能够对经济产生比较大的作用。

所以,两国政策存在差异,主要是从各自所在国家经济情况来确定的。中国目前的企业运行状况,并不具备加息的条件。相反,需要释放一定流动性,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事实上,全球是跟着美联储而加息的,有些新兴市场国家的加息被称之为“绝望式加息”,因为加息对于这些国家的经济来说是不利的,但是美联储加息,你不加息的话,会导致新兴市场货币出现大幅贬值。

那么,美联储加何要加息呢?一方面,过去美联储一直实行的是长期的宽松货币政策,我们称之为量化宽松,但是现在美国经济和就业已经复苏,再奉行低利率政策,无法使国外资金回流美国本土,无法促进海外资本投资美国市场。

另一方面,美国经济一旦复苏后,国内的核心通胀率正在上升,而美联诸对通胀率回升较为敏感,因为一旦形成恶性通胀之后,要想改变这种趋势是很难的。所以在未雨绸缪的情况下,美联储希望通过加息,来遏制国内通胀抬头。

而美联储宣布加息后,全球各国央行都不得不跟着一起加息,因为如果不跟着美国加息,货币肯定会大幅贬值,大量资金就会流出,这就会导致新兴经济体发生“股汇债”三杀,房地产泡沫甚至也会破裂,所以对于新兴经济体国家来说,跟着美联储加息,可以少受到加息带来的冲击。

中国央行为啥要降准,而不是跟着美联储一起加息呢?其一,美国经济已经复苏无疑,而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在这种情况中国的货币政策不能跟着美国走,必须要有独立的货币政策,来应对经济下行,而适当的向金融体系注入流动性,促进资金流向实体经济,那么就有利于稳定国内经济发展。

其二,目前国内的房地产泡沫是比较严重的,如果盲目银根收紧,或者放缓对市场注入流动性,那么本来由资金托起来的中国房地产会出现大起大落,这很容易引起系统性金融风险,为了稳房价,适当降准也是很有必要的。再加上,中国之前存款准备金率过高,有一定的降准空间,所以选择降准就势在必然了。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央行降准意味着什么.jpg”/>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