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勿施于人意思)

网友提问: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对吗?是否“己所有欲,即可施人”?

优质回答: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如果自己都不希望被人这样对待,推己及人,自己也不要那样对待他人。这是世界公认的道德金律。另一则道德金律是耶稣说的:‘‘你要别人怎么对待你,你也要怎样对待别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条道德底线,看上去比较消极。那么,能不能‘‘己有所欲,即施于人’’呢?那倒不必!

因为孔子还提出了另外一条原则作为补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想要有所作为,也要让别人有所作为,自己要闻达于世,也要帮助别人闻达于世,属于积极促进的一面。两者合在一起,称为‘‘忠恕之道’’。

怎样才能容易理解这两句话呢?简单地说,好的,就帮助他人达成;不好的,自己就不要强加于人。

总而言之,孔子提倡的是‘‘仁心’’,不能只考虑自身的感受,还要照顾他人的感受,不能只是自己进步,也要帮助他人进步。

其他网友回答

我方团队作者——非无意,欢迎关注转发!你的欣赏是我的动力! 文:非无意 整理:晓妹

这个命题具有很深的哲学意味。下面是我的粗浅的理解,仅供参考——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包含了伦理学的含义,你通常意义上的道德金规则,是通过“主管观点”到“他人观点的”的过渡命题。

在这里,我最认可的表述是“人所不欲,勿施于人”!为什么这样说?“己”字在一定意义上包括了很深的主观色彩,在普世价值看来,这已是具有“排他性”的思维习惯,不利于在道德上普遍认可。中国人将就伦理关系的普遍价值,它是维系宗族关系、人际关系、政治关系的重要关口。

特别是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提倡的“命运共同体”概念,就充分体现了不伤害他国利益的同时促进共同利益实现的一种思想。如果把这句话放在这里,它就应该是“人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样更能够表达普遍性和共通性。

也就是说,在“人所不欲”的条件下,没有人被排挤出“队伍”,这是站在“上帝视角”的价值观,也就是排除了“一己之念”的最佳选择。它的意义在于——尊重他人和自己,不排斥对方,也不贬低自己,这样的概念就被引向了开阔性和无限性,它适用于很广泛的场合都有它的意义。

其他网友回答

己所欲,别人未必所欲,己所不欲,或许正是别人所欲。自己喜欢的东西,别人未必喜欢,自己不要的东西,也许正是别人所想要的。

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是非黑即白的。无论是“己所不欲”,还是“己所欲”,都不要强加给对方。给出的东西,只有一个标准,即是否是对方真正想要的。而对方真正想要的东西,有时候非常隐蔽,需要你去挖掘。再结合自身的潜力和欲望,为其提供量身定制的,有稀缺性价值的解决方案。 从“你很好,只是我们不适合。” 到“天造地设一样的难得。”

己所有欲,也要找到对方所欲的重合点,才可以提供给别人。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