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经典|张鸿:激流之后的回望——巴金《憩园》

激流之后的回望——巴金《憩园》
主讲人:张鸿
张欣:今天我们讲巴金,巴金先生是我特别敬佩的一个前辈作家,他的文学修养,他个人的操守和人品都非常经得住时间的考验。有才华固然非常不容易,但是一个人有才又有德才是真正罕见的,我们不但要在文学中汲取力量,也要向作家的人品学习。
感谢扶光书店的支持。

( ▲  张鸿 )
张鸿:我们今天讲《憩园》,先来复习一下功课,要讲一个作家先从他的基本状况讲起,巴金的名字怎么来的?他自己有一个说法,是从两个作家的两个作品里面各挑出一个字组成了自己的这个笔名叫巴金。

他是作家、翻译家,评论家,他的作品真的可以用上一个词“著作等身”。
《憩园》的故事从黎先生开始,分成虚实两条线,实写的是姚国栋,他有一个13岁的儿子小虎,小虎的外婆是他第一任妻子的娘家,赵氏家族在当地特别有钱、有权势。这个家庭瞧不起姚国栋后来娶的这个妻子,纵容小虎对他的继母产生反抗,小虎和继母之间甚至有一些仇恨。还有李老汉,老文、周嫂、赵青云都是在憩园里面的仆人。
虚线由杨家15岁的小少爷寒儿带出很多的人物,第一个出场的是他的父亲杨三爷,然后是他的母亲,他的哥哥杨家大少爷。杨家老爷是一个以吃喝嫖赌的形象出现。这是非常奇怪的家庭,母亲和大儿子是一个战线,杨三老爷和小儿子可以说是一个战线,但是因为力量太小,他对他的父亲起不到什么大的帮助。杨家三老爷有很多的兄弟,他们合伙要把憩园卖掉,他坚决不签字,因为他特别喜欢这个园子,留学回来的杨家大少爷代表他父亲签字把憩园卖掉。
黎先生是一个什么形象?他是一个贫穷和落魄的知识分子,是一个作家,上了大学也没有毕业,生活没有着落,写了那么多的书总是写一些小人物。
姚国栋是留洋的,家里又有钱,有田,有房,回来之后又是教授、又是官员,春风得意,各个方面都觉得很满意,前妻死了之后有一个续弦,他们之间非常相爱,他非常宠爱这个妻子。两个人作为同学在马路上偶遇,姚国栋特别热情,就说“我们多年没有见,你还是在写你的小人物吗?我要去你住的地方看看。”他看到那个屋子是不能打开窗户的,一打开窗户全是焦煤的味道,属于特别底层的生活,他说“不行,你是一个作家,你要有一个好的环境进行写作”,他说我有好的地方可以提供给你。
在没有办法推托的情况之下,黎先生进入了憩园,开始了解整个家庭,看到姚国栋的妻子,一个有着新思想的女性,是一个被囚禁的,有一点像笼中的金丝雀的感觉。随后出现了小虎,小虎是姚国栋唯一的儿子,他特别宠这个孩子,说有钱怎么花都行,所以这个孩子不上学,他利用所有的时间都是在外婆家去赌钱,去听戏。父亲对他的教育是纵容,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反正有钱。
最终小虎的命运是什么呢?最后这个孩子不去上课,逃课,跟着哥哥下水游泳淹死了,姚国栋似乎有一些醒悟,就说“应该是我害了他”,他有了一个警醒,但是已经晚了。
黎先生是倾听者和见证者。杨家小少爷,他不断来这家花园摘花,被看门的赶出去,但是这个孩子为什么这个在被人打和骂的情况下还是要来摘花?姚先生说这个孩子老是不听话,老是来偷东西,但是听说他还有故事,你是写作的,你去跟他聊聊。
就这么一个敷衍的举止引出了另外一个家族的故事,杨家小少爷要摘父亲最喜欢的山茶花送到庙里面,因为他的父亲住在庙里面,为什么一个大家族的老爷会住在庙里面?引发了黎先生的好奇心,他就到庙里面看了,以为杨三老爷是一个哑巴,问他任何问题他都不告诉他,他就觉得这里面有很多很多的故事。有一次在院门口看到这个乞丐的背影,李老汉说“一失足成千古恨,他只走错一步毁于一生”。
然后他知道了这个故事,摘花的小孩就是这个乞丐的小儿子,杨家三老爷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名字,叫“杨梦痴”,他特别喜欢花,也能琴棋书画,他也曾经在大富大贵的家庭生长,但他就是自甘堕落、吃喝嫖赌、坏事做尽。杨三老爷的妻子也是有一点钱的,是带着嫁妆过来的,后来这钱慢慢被祸害掉了,每次他回来的时候就要求把她的首饰给他,这样他又可以出去挥霍几天,后来两个人大吵大闹,大打出手。
杨三老爷不管他怎么坏,也是一个有情谊的人,他是有一个外室,也拿了很多的钱给她,突然有一天这个情人不辞而别了,他到处去寻找。他在被儿子赶出家门之后,突然有一天收到一封信,信里面有一张五万元的银票,信是情人写的,说当初确实是迫于生计的问题无奈在他这里拿了这么多钱,如今她生活状况好了,她要把这个钱还给他,就是对她的一些救济予以感谢。我在读这个作品的时候我能感觉到杨三爷还是有爱的。
刚刚说的是一个见证者的视角,见证了姚国栋家族故事的发展,同时黎先生也是一个参与者,彻底地参与到了杨家故事的发展之中。
杨三爷因为重病,寒儿特别想去照顾他,黎先生就跟这个孩子说,我来帮助你,协助你照顾你的父亲,但是杨三爷不敢接受,他跑了。
故事发展到这里,新的憩园的主人参与到旧的憩园的主人生活里面来。杨三爷最终的命运是什么呢?他一路偷窃被抓进了监牢,觉得监牢里很苦就装病,然后被送进了医院,但是医院里面有霍乱病人,结果染上了霍乱死了。
杨家小少爷问黎先生有没有自己父亲的消息,黎先生说没有,他说你要好好读书,长大之后父亲就会回来了。当黎先生看到了姚国栋和妻子空有爱情的状态,以及小虎的溺死,这几个情景之后,他把创作《憩园》的小说结局彻底改变了,写完之后他给万昭华看,女主人说,人世间有太多的苦难,也只有作家能给人间给予一点温情。她说我希望这些好的作品可以擦掉人的眼泪,给人一些温暖。这是整个故事的主线,黎先生以三重身份在这个作品里面出现,以及形成创作以及这个作品的轮回和融合。
巴金的《憩园》首先写到了爱,有父亲对孩子的爱,父亲就是姚国栋对小虎,杨三爷对寒儿。还有杨三爷和他的妻子,以及和大儿子之间特别复杂的情感关系,这个真是寥寥几笔已经可以把人性深处微妙的东西表达出来。
《憩园》里面很多人物要你自己去品读,要你自己去体会,看你怎么把握这个度,如果你熟悉巴金整体的创作风格,可能就感受到他的一个写作的走向。
其实他是从《家》《春》《秋》的激情时代过渡到《憩园》静水深流的平静状态,在这个平静之下他探讨的东西反而比激情状态下更多,为什么说《憩园》是我们现代文学的一个典范,就是它揭示了封建体制下对人的盘剥,还有本身作为封建体制里面重要的组成人物他们自己的沉沦,所以变成了封建制度可以剥削人,同样也可以自己剥削自己。
我们回头说一下现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里面“六大巨匠”,我们知道是鲁迅、郭沫若、巴金、茅盾、老舍、曹禺。这六大巨匠真正从文品,从人品,从一生创作的态势,以及从思想来说,无可指责的、无可挑剔也就只有巴金这么一个人。
我们再说到救赎这个问题,目前当代文学创作里面,尤其是青年作家,很多都标榜自己的作品就是救赎,其实我不知道他们自己明白不明白救赎意味着什么?如何能很好地体会出、诠释出救赎这个话题。
在《憩园》里面它体现了什么救赎,从小说里面的黎先生自己来说,他在这个作品里面呈现的救赎状态是自我救赎,是精神的回归。
黎先生当时从上海回到成都,回来自己的老家,回到自己的精神家园,他以为回到那里会心安,但是他看到的是残垣断壁,没有人理会,没有人接纳,在这种场景下他的精神无可皈依,他想“我能要什么?我该要什么?我可以得到什么?”于是憩园里面写了一个车夫和一个女人的爱情故事。
他小说的里面总是随着所处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他创作的方向,这是一个他的自我救赎。故事发展到最后,小虎没了,杨三爷没了,他的小说也写完了,这个小说结尾他给了万昭华一些启示之后要离开这里。文中明确写到说“我要回到我来的地方,因为那里有很多的作家朋友在等我”这个是再一次的精神回归。
从姚国栋来说他有没有救赎?此前他没有意识到他的生活状况,最终的醒悟是在小虎死了之后,这个时候他说这应该都是自己的错,这个时候他意识到什么?他给了自己一个台阶下,但这种父子亲情好像也经不起推敲,为什么呢?他说他的新太太又怀孕了,据说是一个儿子。
这个时候我读到的是很悲凉的东西,这个儿子没有了,但是后面还会有,我们想象不到的是接下来的儿子会不会以同样的方式来对待,但是我想这个不太可能了,因为他跟赵氏家族断了关联,所以把这个线索切断了。他的太太万昭华她说我宁愿到战场上当护士,我去提供我的关心、关怀,给别人温暖。她其实内心非常清楚她的生活状况,她希望自己是一个有理想的女性,但是她走不出去,她不想自救,她也没有想要他救,她甘于这种生活状况。所以救赎在《憩园》里面其实是一个被隐含的非常重要的一个主题。
我们再说到杨三老爷,他是一个最需要自救的人,可是他没有,他也不希望别人来救他,别人给他机会都是拒绝和回避,甚至他离开这个庙的时候留下了一个铅笔写的纸条说“寒儿,你就当爸爸死了,不要找了,你们找不到的”。
我读这一段的时候有一种电影的场景感,你会想到这个男人那个时候的心态,如果有自救意识的话,他可以让自己立起来的,起码可以生存好。所以我觉得这个是我在《憩园》里面读到整个作品的头绪和端倪。我发现他跟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有一点像,就是主题想象,这种主题就是人道主义的关怀,悲悯的情怀,巴金的创作风格就是悲悯的情怀,在这种情形下,他的创作技巧跟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穷人》也会有一些相似之处,大故事套小故事,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每个故事跟每个故事之间有关联,实线写姚国栋的家族,虚线是杨三老爷的家族,主要的故事是以姚氏家庭为主,重点是后面的故事比前面的分量更重。这样的结构根基扎的牢,所以说是一个典范之作,它可以给你无尽的思考,可以给你更多思维的想象空间,可以让故事进一步发展,甚至让读者有更多自我创作的过程,这个是《憩园》给我的一个感受。
封建社会、封建体制给人的压制也好,盘剥也好,我们自己能做的是什么?从巴金本人来说,他是一个过渡时代的人物,他可能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但是他不会用声嘶力竭、激情万丈的状态去说。
小说里的万昭华说“人世间纵然苦多乐少,不见得事事如意,可是你们写小说的人却可以给人间添一点温暖,擦干每只有流泪的眼睛,让每个人欢笑”。从这一点我们可以体会到作家的情怀,万昭华从一个读者她所受到的感触,还有一点她自己本身有的悲悯的情怀,她跟作者的情怀是贯通的。
故事套故事,线索套线索,人物跟人物的交融,形成一对一对的关系,有评论家评论说这个是巴金的一个代表作,也是现代文学作品的一个典范,这是我今天对巴金《憩园》的解读。

读者:我感觉在旧主人这一代的温暖印象更深刻一点,尤其是寒儿,他在那样的情况下没有看不起他父亲,我不知道这个孩子他的爱来源于哪里?
张鸿:这个问题很好,我可以这么说,从故事整个的发展,从寒儿的生长过程来说他是一个处在有爱的环境里面的孩子。善良是本性,同时环境可以培养你的善良,本性的善良也会被社会彻底改变掉,这个是很可能的。因为寒儿父母的关系不好,他从来都是跟着父亲睡一张床,很小的时候父亲会给他讲故事,会把自己心里喜欢的东西跟寒儿去说。这个情景下他觉得父亲给了他爱,他也爱父亲,所以他的成长环境是充满爱的,他的母亲是爱他的,哥哥也是爱他的,他没有跟着母亲和哥哥痛恨父亲,也没有跟着父亲排斥母亲,所以这个孩子的本性和天性在这里。

读者:有评论家说《憩园》是巴金最好的作品,但评论家夏志清说这个作品是巴金在后期最不好的作品,您怎么看?
张鸿:夏志清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评论家,一直在美国做中国文学的研究,他的地位和学养确实是无可挑剔,但是有一点,每个人看作品的角度都不一样。一个香港的评论家,他认为巴金最好的作品是《憩园》,也是现代文学的一个典范。我们要分段来看,1944年以前巴金写《家》《春》《秋》是宏大叙事,从这种波澜壮阔的叙事之后冷静下来,那个时候他跟萧珊结婚了,结婚之后他也想过一个平静的生活,他们去了贵州,在那里有一个花溪公园,花溪公园里面有一个园子就叫憩园,他看到这两个字就想写一部小说叫《憩园》。“憩”代表平静、安宁、休憩,这个字就代表了他当时的心态,所以任何作家的创作在我看是有阶段性的,可能在这个时间段我写关于人性的东西,但是在另个时间段可能会写很温和、很温柔的主题。任何评论家的说法都是有存在的理由的,因为看问题的着眼点是不一样的。
活动时间:5月25日(周六) 15:00-17:00
活动地点:扶光书店·保利时光里
承办单位:广州市作家协会 /“我们”读书小组/扶光书店
下期预告:
主题:崇高与荒诞:小世界里的圣杯——解读戴维.洛奇的《小世界:学者罗曼司》
主讲人:林宋瑜(花城出版社高级编辑)
活动时间:6月15日15:00-17:00
活动地点:扶光书店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