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如果“戊戌变法”被光绪彻彻底底推行了,清朝还会灭亡吗?
优质回答:
戊戌变法怎么可能会被推行呢?根本就没有成功的可能。
历史上有很多变法,如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张居正变法等,除了商鞅变法是涉及到了政治领域的改革,其他变法多是在经济领域进行整顿。变法的表象是裁撤冗汰,实质是对政治权力、经济利益的分配机制的重新定义。在古代中国这样的威权社会中,政治权力是贵族世家的根本。如果让渡一部分经济利益,换取阶级矛盾的缓和,还能够让这些权贵们妥协,那么让渡出政治权力,就万万不可了。政治斗争的残酷性在于,在作为政治对立面的政治敌人身败名裂之前,斗争就不会停止。
所以,很多改革一旦涉及到了政治领域就进入到了深水区,操之过急很容易造成政治事件。汉景帝要取消诸侯王的特权,直接削藩,激化了矛盾,引发了七国之乱。即便是经济改革,不涉及权贵的政治特权,也会受到各种抵制,如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人性都是如此自私且贪婪,不到黄河心不死,即便阶级矛盾大到社会秩序要崩溃,也不会有人主动让渡利益缓和矛盾。所以,历代的改革家很少有成功的,即使暂时成功,变法者的下场也都会很惨烈。
清王朝的戊戌变法,怎么可能那么容易就成功呢?商鞅变法,要把全国郡县化,加强中央集权,这可是在秦献公时期就已经开始着手准备的工作,使得国君直接掌握的势力能够压服反对势力。秦孝公还专门组织了一支3000人护法队,令行禁止,国内肃然,变法遂得大成。戊戌变法与以往历代变法性质都不同,因为当时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运动破产,中国需要改弦更张,变法舆论尘嚣之上。戊戌变法最核心的内容是取消科举,君主立宪,开启民智,发展实业。取消科举是断了天下士子晋升之路,君主立宪是断了贵族特权,这种对社会顶层设计的初衷虽是为民请命,面对的反动势力却是异常强大,几乎是中国整个官僚集团及其梯队人才,他们才是中国掌握有大量社会资源的人。所以,戊戌变法指望着用100多道诏书就能够推行变法内容,无异于掩耳盗铃。
中国这样一个传统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的国家,已经形成了稳固的城乡统治系统。戊戌变法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先进行土地革命,而且不得不流血。这种流血牺牲,其实就是社会秩序重构的代价。所以,谭嗣同在监狱里说的话“各国变法未有不流血而成的,中国未有,所以变法未成。若有,请自嗣同始。”谭嗣同想用牺牲来证明变法并不是为一己私利,可是即便变法者公忠体国,也不能让所有的旧势力阶层都有主动放弃特权地位的觉悟。很多人都是这样,除非是刀子架在了脖子上,才会做出改变。
如果戊戌变法被推行了,就意味着,当时的皇帝有强大的中央控制能力(这个是不可能出现的情形,光绪帝本来就是傀儡,所以君主立宪对他来说没什么改变。可是一旦他掌握了实权,他还会不会支持变法也是未知数。),或者当时的帝国精英都有家国情怀,都愿意支持改革,大清朝的变法大业继续往前推行,最终的结果会是什么呢?恐怕也不会有好的结果,清王朝甚至会提前灭亡。为什么这么说呢?
君主立宪会使得地方督抚的实权获得承认,中国会形成自治省联邦制的国家。这种情形,要求各联邦省都要拥有强大的自制能力,在中国这样一个长期大一统的政治体制里,底层民众还多数都是阿Q那种的群氓。这种情形下仓促上马的自治制度,缺少经济基础、民众基础、舆论基础,必然不能在城乡扎根。阿Q一句“你也配姓赵?”就把中国先秦时代的贵族民主制全部打翻在地了。缺少社会体系的制衡,一旦君主立宪,中国可能很快就会陷入军阀割据的乱局中。一旦中国生乱,对中国觊觎不已的外国列强就会以各种名义出兵中国。缺少了中央集权政府的协调统一,国家应对这种外来侵略的能力大幅度减退,无法应对列强的干涉,中国可能会被迫提前进行一场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反抗起义。
在国际上,当时的世界主要强国都完成了对本国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升级优化,纷纷进化到帝国主义阶段,征服战争成为帝国主义国家的战略抉择,他们正在满世界寻找原材料和工业品倾销地。中国这样一个国家,是当时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有大量国土和人口的大国。美国人在1899年就提出了门户开房、利益均沾的对华策略,得到其他国家的一致认同。在这种情形下。他们可能会允许蕞尔之邦的日本变成列强,却不可能容忍中国变得强大起来。中国的戊戌变法如正式推行,若有一点成效,中国有强大的潜力,就会召来列强的封堵围杀。当时的清政府新败,国家没有足够的武力来保卫变法成功的果实。
所以,即使戊戌变法真的推行了,在当时的环境下中国也不可能通过改革使得国家变得强大起来。新中国通过土地改革建设了新秩序后,还是在朝鲜完成了共和国的奠基礼,这场战争,保证了中国在后来的几十年中的经济改革不会被外国势力打断,所以才一直发展到今天?
清王朝最大的问题是:理想很饱满,现实很骨感。戊戌变法将成功的希望寄托在没有实权的皇帝和有野心的军阀身上,又怎么会有成功的可能呢?
其他网友回答
有人对此说法一定会不赞同,为什么日本明治维新就能取得成功,让日本国富民强,让天皇地位更加巩固,大清实行变法就不能延续统治?
改革太晚,国际环境太恶劣
就历史机遇来说,大清比日本更“幸运”。
鸦片战争是1840年爆发的,黑船事件是1853年发生的,两件事的性质是一样的,都是列强希望用坚船利炮打开两国门户进行通商,唯一的区别是主角不同,一个是英国一个是日本。
可是面对同样的机遇,大清和日本的选择截然不同,大清选择了闭关锁国,日本选择了对外开放。
黑船时间仅仅过去15年,日本就开始全面改革。
大清在鸦片战争之后如果实行改革的话,条件非常有利。
因为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权力都被掌握在大清统治集团手中,只要皇帝一点头,改革就可以轰轰烈烈展开。
而日本当时权力还被幕府操控,实行改革条件不成熟;所以日本的改革举步维艰,在幕府倒台、天皇大权在握之后才开始实行。
就像两人患了一样的病,甲的病先遇到懂行的医生开出了药方;乙的病遇到医生晚了一步。
但是甲乙对待病症的态度截然不同,甲患者讳疾忌医,乙患者下狠心吃猛药;前者的病越来越重,病入膏肓;后者却很快康复,身体还更加健壮。
说白了,日本更强大了,大清更腐朽了,大清改革太晚了,注定要被吃掉。
用现在的话说,大清没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
戊戌变法发生在1898 年,甲午战争已经过去四年,日本尝到甜头,不会停下对中国的侵略步伐。
俄罗斯对中国虎视眈眈,黄色俄罗斯计划已经制定,沙俄不断蚕食中国的领土,对中国东北垂涎三尺。
1896年6月,沙俄通过《中俄密约》,获得了修建从符拉迪沃斯托克通中国黑龙江、吉林两省铁路的权力,为入侵中国铺平道路。
当时没有联合国,没有国际秩序,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大行其道,日本和俄国两头恶狼张开血盆大口要吃掉中国,其它列强也不甘心袖手旁观。所以说,即使慈禧允许进行变法,也来不及。
还没有等中国变法,侵略者已经捷足先登了。
一旦有了外患,内乱就接踵而至。
中国从来不乏挟洋自重,拉大旗作虎皮的政治家,他们就会以革命的名义造反,大清的江山就会土崩瓦解。
不被认可,没有统治合法性
日本人比较执着,日本天皇既是人间统治者,又是宗教最高领袖。
日本建国之后,天皇一直世袭,从来没有换过,即使是幕府架空天皇的时代,日本人民心中天皇还是最神圣的。
所以日本无论如何改革,天皇统治地位不会受到丝毫削弱,反而更加巩固。
中国恰恰相反,“王侯将相宁有种”、“天下非一人天下”、“皇帝轮流做,明年到俺家”的理念深入人心。
虽然皇帝也说自己受命于天,也说自己是真龙天子,但是只能忽悠百姓,精英们根本就不信这个鬼话。
因此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改朝换代历史,“乱臣贼子”的夺权史。
再说,大清是少数民族建立的,很多人都把他们当做外来政权,对它没有敬畏之心,它连君主立宪的资格都没有。
在此情况下,无论国家贫穷也好、富强也罢,只要思想一乱,国家立马就会乱,大清统治就会完蛋。
因为戊戌变法不光是学习西方 科学文化和教育理念,也不光是发展农、工、商业;还包括机构改革,改革政治、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不启蒙的话,至少老百姓还会觉得皇帝统治是天经地义的;经过启蒙,人民思想解放了,就会觉得大清统治是跟时代格格不入的,有违民主精神的。这样的统治不推翻,留它干嘛?
做事激进,君主立宪难复制
中国人在做事的时候最讲中庸,鲁迅先生说过,“中国人是最讲中庸的,你要说凿一扇窗户,他们是万万不同意的,但倘若你说把房子拆了,他们就会急忙调和折中,同意凿窗户了”。
但是在政治斗争方面,国人最缺乏妥协,讲究的是非黑即白,斩草除根,手段非常激烈。
对于前朝的皇宫,欧洲人都喜欢保存下来;国人喜欢一把火烧掉,重新建设。
对于政治对手,欧洲人一般不大开杀戒,(法国大革命是例外);即使是专制、落后的沙俄,对于政治犯也是以流放为主。
但是中国皇帝处置对手的哪一次不是满门抄斩,“夷灭三族”?
大清统治者比较仁厚,对大清官员的后代斩尽杀绝的不多。
但是他们对太平天国将领就没有那么客气,基本上都是千刀万剐,夷灭三族,连洪秀全15岁的儿子也不放过。
在这种文化氛围下,英国、日本的君主立宪无法在中国复制;即使签订有协议,没有契约精神也白搭。
大清改革的最佳时机,应该是在它比较强盛的时候。
在百孔千疮的时候进行改革,控制力不够,一改革就乱套了。
俗话说过了这个村没有这个店,大清的改革错过了最佳时机,改革不但不会挽救行将灭亡的大清政权,还会让它死得更快。
除非它是以国家和民族为重,把集团利益放在第二位;不然的话,改革就是最坏选择。
其他网友回答
如果戊戌变法成功,不会改变大清灭亡的命运,相反,可能会加速大清朝的灭亡进程!
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的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是在封建地主阶级统治下的一次维新派变法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却对后世造成深远影响。
政治经济方面,推动了清政府的自我改革,激起了民众对满清政府的愤恨,推动知识分子由维新向革命转化。《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下令实行新政,内容有:编练新军;废科举,建学堂;奖励民办工厂;改革法制;派五大臣出洋考察,预备立宪;成立咨政院、咨议局等。其中有些改策已经超出了当年维新变法的内容。戊戌维新失败后,支持孙中山革命的人增多了,不少对清政府抱有幻想的知识分子转变为革命党人。
思想文化方面,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前奏。变法后人们普遍认为,不变没有出路,变是古今通理,中国还应该大变、全变。更多的年轻人出国留学,更多的西方学说被译介到中国,中国的思想界更为活跃。新式文化事业勃兴,国内出现办学热,创办新式报刊热,出版新书热。
从戊戌变法的改革内容来看,戊戌变法的很多措施都效仿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当时中国发展的国情国力。
(1)政治改革:广开言路;精简机构;任用新人;仿效康熙、乾隆时的旧制,在紫禁城内开“懋勤殿”,使之实际上成为皇帝与维新派讨论制度改革的机构;
(2)经济改革:强调中国必须以工商立国,才能富国养民;着重鼓励民办企业;设铁路矿务总局、农工商总局,并在各省设分局;广泛开设农会,刊印农报,购买农具,订立奖励学艺、农业程序,编译外国农学书籍,采用中西各法切实开垦;颁发制器及振兴工艺给奖章程;在各地设立工厂;在各省设商务局、商会,保护商务,推广口岸商埠、开放八旗经商的禁令;倡办实业,促进生产;鼓励私人开办工矿企业;
(3)军事改革:改用西洋军事训练;遣散老弱残兵,削减军饷须支,实行团练,裁减绿营,举办民兵;颁发兴造枪炮特赏章程;筹设武备大学堂;武科停试弓箭骑剑,改试枪炮;
(4)社会改革:将城乡许多祠堂、庙宇改为学堂,破除迷信;尊孔圣为国教、立教部及教会、以孔子纪年、制订宪法、开国会、君民合治、满汉平等、皇帝亲自统帅陆海军、改年号为维新、断发易服及迁都上海等;
(5)文教改革:废八股,兴西学;创办京师大学堂;设译书局,派留学生;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戊戌变法遭到了满清权贵阶层和统治者的反攻,加之变法本身的一些因素导致了改良运动的失败,但造成的社会影响是巨大的。如果戊戌变法取得了成功,封建制度难以提供适应变法所需的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将逐渐进行制度改革,将会动摇封建统治基础,带领中国一步步走向资本主义发展的模式,加速大清的灭亡。
其他网友回答
如果变法成功,晚清依然灭亡,而且不会太慢。
一方面,清朝一直存在异族统治的合法性危机。辛亥革命的一个重要的诉求就是“排满革命”,也就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清初,朝廷依赖强大的军事威慑力,并对汉族知识分子进行拉拢,同时大兴文字狱,以及基于周边战争一系列胜利而开疆拓土的强盛武功,压制了危机的爆发,但危机从未消除。
清末,国力衰微,对外战争的一系列失败让清廷颜面无存,这激发了中国民族主义意识的觉醒,这种觉醒在少数民族主政的情况下,很容易滋生出汉民族的主体意识,清初的惨烈记忆被重新唤醒。
另一方面,在镇压太平军和捻军起义过程中,清廷的中央机动力量被消耗殆尽,最后的柱石僧格林沁更是在1865年被捻军阵斩。从此,清廷只能依赖汉人的地方团练武装,慈禧凭借其高超权术,利用汉人实力派之间的矛盾维持着中央与地方的脆弱平衡。但这种不是依靠实力而是依靠技巧的平衡毕竟不能持久。
戊戌变法即使成功,上述问题依然无法解决,这一点从清末新政可以得到印证。清末新政开始于1901年,仅比戊戌变法晚三年,而且改革更为全面与深入,甚至开始筹备立宪和国会,然而最终依然灭亡。就是因为,越是改革,政权的合法性和支持基础愈加削弱,新军、新式学堂、报刊杂志成了宣扬资产阶级民族民主思想的温床,越是了解这些思想,越不能接受清廷的统治;而清廷中央实力早已衰微,难以有效控制;同时,改革亦将严重损害作为清廷统治基础、依赖旧式科举的传统士绅利益。因此,清朝最终依然会灭亡。
其实,封建王朝为了延续寿命进行的改革最终加速自身灭亡的例子并不鲜见,比如西亚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其他网友回答
我先来说我的结论:戊戌变法成功了,也不会改变清政府的灭亡。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戊戌变法就算成功了,也不能彻底改变清王朝的国家性质,顶多让大清王朝成为一个披着君主立宪外衣的旧封建国家,延续几百年的封建王朝无法通过一次改革就完全发生变化的,改革需要一个过程,而当时那个世界局势,清王朝显然不具有持续改革的能力。
具体如下:
一、维新派没有实权
我们都知道戊戌变法的是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进行的一次资产阶级改良型的改革,这次改革的目的是好的,维新派们希望通过这次改革能让清朝变为君主立宪制政体。我们假设这次改革成功了,中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但是大家不要忘了,这次改革是在19世纪末期的中国,清王朝的实际掌权者还是慈禧太后,戊戌变法最大的支持者光绪帝是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就算变法成功了,光绪帝在朝廷中还是没有多大的话语权,这次变法顶多是让大清王朝延续的时间长一点,并不能从本质上改变清王朝,慈禧太后还是会肆意的挥霍国家财产,她的存在就注定大清王朝要走向覆灭。如果不能在变法的同时进行夺权,就算变法成功了也只能是传播西方进步思想,而不能在事后指挥国家向好的方向发展。
二、西方国家的侵略
接着我们谈当时的国际形式,在清朝末期,世界上每一个报的上名号的国家几乎都对这个摇摇欲坠的东方大国虎视眈眈。按照正常历史发展,过不了多少年就会有八国联军就会有侵华战争。就算戊戌变法成功了,历史的车轮还是会前进,来自西方帝国主义的威胁还是不会断绝,英法等国家还是会以另外一种形式来殖民中国,这是不可避免的。有人可能会说,戊戌变法都成功了,难道清王朝就没能通过这次变法强大起来吗,如果强大了还怕外国人侵略?可是大家仔细想一下,就算戊戌变法成功了,清王朝能发展成功吗?这个国家有多少人熟悉君主立宪呢?在还没彻底改革完全之前,外国人的魔爪就会伸到中国来,清王朝免不了还是会成为别人的工具,成为帝国主义剥削中国人民的一把锋利的刀。
三、君主立宪不符合中国国情
这一点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我把它放到最后来讲。众所周知,由于中国长期以来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存在,中国大部分农民都形成了一种“奴性”,认为只要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田好好过日子就行。(当然这里只是指绝大部分人,不指那些有识之士,毕竟在当时的环境下,受过西方教育的人还是屈指可数的。)你给这些人说自由讲平等,他们可能会觉得你在说天书,这是一个很现实的事情。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谈什么公正法治自由平等都没有用。大清王朝如果想更好的发展,必须把君主立宪制度中国化,想方设法让中国人民去接受这个制度,让中国人民去改变长久以来的固有思想。否则的话君主立宪的大清可能就跟太平天国运动一样昙花一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