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个人感触最深的作文(关于管仲齐桓公鲍叔的作文题目)

网友提问:

全国一卷作文题目: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

优质回答:

《老马识途春秋霸主齐桓公》[呲牙]

今年高考的作文题目很新颖,如果没有一些历史功底,很难应对。今天我只给大家讲一个老马识途的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趁着战国七雄中原逐鹿之际,北方的山戎部落令支囯逐渐强大起来。

令支国,在今迁安、迁西一带,是从农耕文明向草原文明过渡地带,民风淳朴,士卒剽悍。《东周列国传》中有“山有黄台水有濡,周围百里令支居”诗句。古代这里的特产是豌豆和大葱,黄台就是黄台山,濡水即滦河。

公元前663年,山戎向燕国发起挑战,燕国抵挡不住,就向强大的齐国求救,执牛耳的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答应了燕国的请求,亲率大军和大臣管仲、隰朋北伐山戎。等齐军赶到燕国时,山戎已带着在燕国抢掠的财物,撤到东部的孤竹国去了。

齐桓公乘胜追击,凯旋而归。 西归途中千军万马来到烂石山,山覆白雪,一片苍茫,迷失了方向,加上没有水喝,军心不稳,齐桓公很焦急。据《永平府志》载,迷沟在今滦州市榛子镇西烂石山一带,这里山峦叠障,怪石嶙峋,是兵家咽喉之地。

乱石山有两座主峰,一个叫做铜锅顶,一个叫做烟筒山,两山夹路对峙,民间传说,从烟筒山点起烽火,铜锅顶就冒烟。

管仲就挑选几匹老马在前面带路,终于走出了迷谷。隰朋说,蚂蚁夏天居住在山的北面,冬天就迁徙到山的南面居住了,找到蚂蚁窝就能找到水了,结果挖开山南坡的蚁穴,终于找到了水源,将士们一片欢呼。

往事如烟,春秋无义战,历史舞台上将相粉墨登场,都付与渔樵茶余饭后的笑谈。

[赞][赞][赞][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

其他网友回答

个人对三个人印象都很深,如果说到最深的,当属鲍叔牙。有个成语叫管鲍之交,讲的就是鲍叔牙和管仲的交往过程。可以这么说,没有鲍叔牙的高风亮节和对朋友的一片赤诚以及对君主的一颗忠心,就很有可能没有后来的管仲,也就可能没有后来的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管仲在年轻时曾一度很贫困,鲍叔牙除了毫无怨言接济他,还帮他对不理解管仲的人进行解释。管仲参加宴请时经常偷偷带吃的走,很多人嘲笑管仲,而鲍叔牙却说,管仲有老母亲需要奉养。在作战时,如果冲锋,管仲老是在走在最后面,撤退时又跑在最前面,鲍叔牙又替他解释说,因为管仲有老母在堂。后来,管仲射中小白帽钩,小白很生气,很想杀了管仲,若不是鲍叔牙极力推荐周旋,桓公未必能冰释前嫌而重用管仲。在社会中,有几人能做到鲍叔牙这样高风亮节,主动给齐桓公推荐管仲而甘居人下?是故世人多赞誉鲍叔牙。管仲临终时,齐桓公问谁可以继任为相,管仲并没有首先推荐鲍叔牙,而是对桓公讲,鲍叔牙嫉恶如仇不可为相。鲍叔牙得知后,并没有抱怨管仲反而说,知我者,仲也。有几人能真正对自己有这么清醒的认识?有几人能有这样的胸襟?有几人能对朋友这么情深义重?有几人能这么忠君爱国?类鲍叔牙者实在少之又少!是故对鲍叔牙印象最深刻!

其他网友回答

当然是鲍叔牙和齐桓公。

鲍叔牙和管仲是好哥俩,早先两人合伙做生意,管仲家里穷的叮当响,没有多少本钱,所以本钱大多是鲍叔牙出的。

可到了年终分红的时候,管仲却分的最多,鲍叔牙手下愤愤不平,凭啥管仲出的本钱少,拿的分红最多?

鲍叔牙却替管仲辩解:“他是我兄弟,他家里穷,我多分他点有什么关系,你们嫌少,那把我的那份分给你们好了!”

鲍叔牙和管仲就是这样的铁哥们,食则同桌,寝则同床,除了老婆,不分你我!

后来阴差阳错,鲍叔牙跟了公子纠,管仲跟了公子小白,二人各为其主。

齐襄公继位之后,荒淫无度,把国家搞乱套了,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分别逃往国外。

后来,局势发生了变化,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都想回到齐国,继承王位。

这时候,管仲担心公子小白抢了先,于是带着几个弓箭手,埋伏在半道上,等小白车队来到了,嗖的一箭,正中小白。

小白应声而倒,大叫:“不好了,射中心脏了!”,随即口吐白沫,装死了!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小白凭借精湛的演技骗过了管仲,管仲满意地回去了!

然而几个月后,等管仲跟着公子纠来到了齐国,一下子傻眼了,小白居然没死。

小白就是齐桓公。

后来,齐桓公打败了公子纠,稳定了局面,开始治理国家,齐桓公想立鲍叔牙为国相,鲍叔牙一听,连连摆手,回绝道:

“不可,不可,我干不来,有一个人比我更合适!”

齐桓公纳闷道:“谁呀?”

鲍叔牙说道:“管仲!”

齐桓公惊讶万分,这人曾经差一点射死了他,他怎么可能让仇人当国相呢?鲍叔牙见齐桓公有疑虑,继续劝道:

“当时各为其主,管仲做的没错,我相信他的为人,敢以人格担保!”

齐桓公同意了!

后来,在管仲和鲍叔牙的共同辅佐之下,齐桓公成为霸主!

这里面最值得佩服的人,一个是鲍叔牙,一个是齐桓公。

鲍叔牙丝毫不嫉妒兄弟,关键时刻,总能拉他一把,令人钦佩,在高官厚禄面前主动让贤,实在难能可贵!

而齐桓公胸怀宽广,能接纳仇人为国相,这个胸怀,这个气度,实非常人所有,佩服呀,佩服!

其他网友回答

既然是高考一卷的作文题目,很多高中生或许比我们的历史知识面窄,况且我们还是开卷考试,相互比较起来自我感觉有些汗颜了。

言归正传,以作文的形式试做一篇作文。

作文正文:

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名副其实的春秋第一霸主;管仲辅佐齐桓公,也是名垂青史,史称“管子”,是赫赫有名的中国历史名相;而鲍叔牙在历史上只留下了管鲍之交这样的历史典故,名声远远不如齐桓公、管仲。

何也?中国历史上很多史学家和文化人都是以成败论英雄、以结果论英雄的这样的论调,所以才无限拔高某些历史人物的“伟大形象”,而历史过程却往往被忽略掉,使得一些有重大贡献的人士被埋藏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而鲍叔牙就是其中之一,他的历史功绩不比管仲、齐桓公差。

因此,齐桓公、管仲、鲍叔牙三人之中对我感触最深的是鲍叔牙!(管仲雕像,他还是妓女的守护神,第一所官方妓院就是他开始运作的)

一、贫富不能移,富贵不能淫。

鲍叔牙和管仲同是官二代,管仲的父亲管庄和鲍叔牙的父亲鲍敬叔都是齐国的大夫。管仲父亲去世之后,家道中落;而鲍叔牙的家族却比较富有。

鲍叔牙并没有区别对待已经贫穷的管仲,经常接济管仲的生活,试想有多少人在富有的时候经常性的接济贫穷的朋友。管仲为了摆脱贫穷的处境,做过很多职业,商人、农民、士兵都干过,游历天下,却一事无成。管仲和鲍叔牙合伙做生意赔了个底掉,做士兵临阵脱逃,几次想做官诸侯国都不要他。管仲的个人诚信还是有很大问题的,多亏好友鲍叔牙一直支持他,在财富上才有所改观,这也多亏鲍叔牙让渡了很多利益给他的结果。

从做人做事上,鲍叔牙无疑是一个高尚的人,而管仲显然不是这样的人,不过这不会妨碍两个人的友谊,两人是相知相亲的。

二、管仲促鲍叔牙出仕——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管仲通过至交好友鲍叔牙的支持,经商有了一定的财富,但他的野心在朝堂之上,说的直白一点就是要做高官,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而鲍叔牙却是一个不愿意出仕的人,和管仲恰恰相反。

正值此时,齐襄公残暴,自己的儿子纷纷外逃。管仲、召忽二人辅佐公子纠,而管仲辅佐公子小白,也就是将来的齐桓公,公子纠逃奔鲁国,公子小白逃亡莒国。其实管仲是不想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政治投机成功的概率将会大大增加,无论公子纠还是公子小白谁继承王位,管仲和鲍叔牙都会接力帮助,政治投机保证万无一失。(鲍叔牙和管仲剧照,分担政治风险,保证成功率)

三、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败中取胜,定鼎成功。

齐襄公去世之后,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都赶忙回归齐国,谁先到达谁就是新的齐王。本来是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之间的跑步竞赛,管仲却打起了歪主意,自己亲自率人截击公子小白,半路劫杀,心思比较歹毒。幸亏公子小白命大,身上的衣服钩子挡住了管仲射的箭,逃过一劫。

公子小白在鲍叔牙的辅佐之下,假称公子已经死了,并发丧,迷惑了管仲等人。管仲回到公子纠之处,称公子小白已经被自己射死,所以这场竞赛已经稳操胜券了,于是慢下了脚步。而公子小白却快马加鞭的赶回齐国,早于公子纠到达齐国都城并继承了王位。

公子小白即位为齐桓公,立马组织人马准畚消灭公子纠的人马,报劫杀之仇。公子纠和管仲等人不知就里,被齐桓公早就准畚的人马攻击,公子纠被杀,管仲被俘。

齐桓公和鲍叔牙组合败中取胜,消灭了公子纠,俘获管仲等人,明显是技高一筹了。(鲍叔牙推荐齐桓公的仇敌管仲,形象图)

四、鲍叔牙举荐管仲为相,管仲病重之时坚持不让鲍叔牙为相,这是为何?

齐桓公登上王位,平息了公子纠的一帮人,接着就开始政治分肥了。按照功绩,齐桓公直接推荐鲍叔牙为相国,而鲍叔牙却推荐被俘的管仲担任相国,认为管仲更能辅佐齐桓公成就一番大事业。

齐桓公的气魄够大,直接任命管仲为相国。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觉得管仲治理国家果然有一把刷子。如公元前684年,齐桓公想直接攻打宋国,让宋国臣服,管仲坚决反对,齐桓公吃了几国联军的合击,大败而回,这才相信了管仲的谋略。

齐桓公在管仲等人的辅佐之下,南拒强楚,北御山戎,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公元前645年,管仲病重之时,齐桓公问他之后的相国由谁来担任。当时齐桓公想让鲍叔牙担任,管仲却认为鲍叔牙过于清正廉明,性格刚强,不适合做丞相,反而推荐了公孙隰朋担任相国。(齐桓公会盟诸侯绘画)

公孙隰朋担任相国一个月就去世了,齐桓公直接任命鲍叔牙为齐国相国,鲍叔牙的刚正和清正廉洁不是盖的,直接让齐桓公辞退亲近的三位宠臣——易牙、竖刁、开方,不辞退这三个人,他坚决不做相国。

果然,齐桓公辞退了三大宠臣,鲍叔牙继任相国。不久,齐桓公又将三大宠臣召回来,担任官职,把鲍叔牙气的忧心忡忡,不久就去世了。

公元前645-公元前644年,齐国应该有三位相国相继去世,分别是管仲、公孙隰朋、鲍叔牙。其实这是齐桓公统治的核心团队人马,三个人都可以胜任相国。管仲不推荐好友鲍叔牙任职相国,主要考虑两件大事,第一,齐桓公宠幸奸臣,并且已经进入管仲之后的政治核心;第二,鲍叔牙已经七十多岁了,不适宜做相国,弄不好会葬身政治旋涡之中。果不其然,鲍叔牙因为齐桓公再度重新任用奸臣被活活的郁闷死了。

从历史来看,鲍叔牙绝对是齐桓公统治时期的最核心人物,并不比管仲差。定鼎王位少不了鲍叔牙的辅佐;举荐管仲为相国,自己甘为下属,这其中如果没有鲍叔牙的支持和帮助,管仲想做出更大的功绩几乎是不可能的;在齐桓公执政队伍之中,管仲排在第一位,鲍叔牙绝对在第二、第三的位置上,是核心中的核心,管仲的历史功绩少不了鲍叔牙和其他几位大臣的支持,只不过功绩都归到管仲的头上而已。

后世之人多颂扬管仲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其实在齐桓公眼中,鲍叔牙要比管仲强,要不然登上王位之初就任命他为相国,最后还不听管仲的建议仍然任命他为相国。

鲍叔牙辞相国——管仲任相国(40余年)——公孙隰朋任相国(一个月)——鲍叔牙人相国(数月),管仲本人任职相国40余年,而贯穿始终的是鲍叔牙,始终让人看到一个若隐若浮的政治人物,是一个甘愿屈居人下的清正廉明的高官。

没有鲍叔牙的支持,管仲极有可能还在齐国民间下层挣扎;没有鲍叔牙齐桓公可能登不上王位;没有鲍叔牙,管仲早就是齐桓公的刀下之鬼;没有鲍叔牙的鼎力支持,管仲也难以成就齐桓公的霸业。(不以成败论英雄形象图,实际生活之中有几人能够做到呐?)

鲍叔牙历史上的名气远远不及齐桓公、管仲,难道不是某些史学家和文人们对真实的历史有偏差,这令我感触颇深,这段历史是非常值得深思的!

其他网友回答

我也不想再谈什么鲍叔牙知人善用,也不想论齐桓公胸怀宽广,而是想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谈谈管仲的谋略。

管仲的第一笔投资:管鲍之交

管仲年轻时家道中落,生活艰苦,但是,他却结交了鲍叔牙这位有钱人。绝大多数有钱人,不会去搭理穷人,而鲍叔牙就是个特别的存在。

在出仕之前,他们曾一起经商,管仲占大头而鲍叔牙所得很少。当别人背后议论管仲无耻时,鲍叔牙不但不计较,反而帮管仲向他人澄清是自己心甘情愿。

管仲临阵脱逃,被别人讥笑为贪生怕死之徒,鲍叔牙又说管仲是为了尽孝。

管仲总是将事情办砸,给鲍叔牙招惹了不少麻烦,众人皆认为他是无能之辈,鲍叔牙却不以为然。

既然管仲是鲍叔牙的累赘,那为何鲍叔牙会与他成为至交呢?

一、鲍叔牙爱才而不贪财

管仲病危时,齐桓公想任命鲍叔牙为国相,但是管仲却表示反对。他认为鲍叔牙为人廉洁,又看不起那些庸人。

从这番话中,我们可以推断,鲍叔牙愿意结交有才而非有财之人。管仲用自己的才华征服了鲍叔牙,鲍叔牙便死心塌地地维护管仲。

二、管仲用自己的无能成就鲍叔牙的美名

管仲常对外人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

管仲在与鲍叔牙的交往中,深知其不爱财,但很爱惜自己的名声。如果管仲在当时,就表现得像辅佐齐桓公那样游刃有余,鲍叔牙哪里会有胸怀若谷、知人善用这样的后世之名呢?

就好比,萧何、王翦等人都曾经不惜毁坏自己的清誉,虽然主要是为了自保,但不也反衬出刘邦、秦始皇的宽阔胸襟吗?

因此,管仲和鲍叔牙交好,表面是鲍叔牙厚遇管仲,实则是两人各取所需。管仲为财为仕途,而鲍叔牙为名。

管仲的第二笔投资: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

齐僖公有三个儿子,老大太子诸儿,老二公子纠,老三公子小白(齐桓公)。齐僖公为两个庶子物色了几位辅臣。其中,管仲和召忽辅佐公子纠,而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

鲍叔牙认为知子莫如父,知臣莫若君,齐僖公让自己辅佐老三,实际上就是认为自己无能,一怒之下,便不想干了。召忽认可他的观点,愿意帮他向僖公求情。

不过,管仲却竭力劝说鲍叔牙辅佐小白。他认为,太子骄奢淫逸,早晚要出事,国人厌恶公子纠母亲,反而同情早年丧母的小白,小白志向远大而公子纠目光短浅。

召忽坚持臣当为君死,而管仲则认为臣当死社稷。

鲍叔牙看着他俩,很是迷惑:“我咋办?”

管仲说:“尽心尽力辅佐小白,得到他的信任和重用。”

于是,鲍叔牙终于同意出仕,辅佐公子小白。

那么,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一、管仲早就认为公子小白奇货可居

管仲认为三位公子中,小白极有可能笑到最后,而且小白继位更有利于齐国发展,因此,他希望好朋友鲍叔牙能辅佐小白,并且取得其信任。

二、分散投资

太子诸儿行为不端,与亲妹妹文姜早已苟合。据此,管仲认为他将来干不长久。太子如果被杀,那么储君候选人就剩下公子纠和小白。

他俩谁笑到最后还是个未知数,如果公子纠继位,那么管仲平安无事;但是,一旦小白继位,自己将大难临头,好一点长期流亡在外,差一点将遭到杀身之祸。

那么,如果鲍叔牙成为小白的得力助手,并有机会左右其想法,那么管仲还有机会翻盘。

简而言之,管仲竭力劝鲍叔牙侍奉公子小白,就好比是做投资,如果将所有的钱放在一个篮子里,那么只有50%的赢面。但是,如果将钱分散投资到两个篮子,那么就稳操胜券了。

管仲的第三笔投资:箭射偏了

齐襄公即位后,多年后与文姜相见,旧情复燃,并狠心杀害妹夫鲁桓公,之后又杀害郑国国君。管仲与鲍叔牙皆认为齐国祸乱将至,便带着各自的主子到其他诸侯那里避难。

不久,齐襄公果因言而无信,死于齐国大夫之手。公孙无知自立未久又被杀害,齐国内政动荡,此时公子纠和小白成为国君候选人。

鲁庄公打听到公子小白早就离开莒国后,十分焦急,立刻发兵护送公子纠回国,并要求一定要赶在小白之前抵达齐都临淄。

这时,管仲自告奋勇,埋伏在莒国通往齐国的必经之路,准备截杀公子小白。不久,公子小白便出现在他的视野里,管仲一箭射去,公子小白应声倒下。管仲说小白已死,便带着伏兵回去了。

管仲这一箭只射中了公子小白的衣带勾上,公子小白故意装死躲过一劫。鲁庄公闻讯,以为齐国国君之位板上钉钉,于是便放慢了行程。车队还没到达临淄,小白已经即位,是为齐桓公。

管仲表面上看似为了公子纠而截杀小白,实质又如何呢?

如果不是管仲自告奋勇截杀小白,鲁庄公派出的杀手能放过小白吗?

如果管仲这一箭没有射偏,这世上会有齐桓公吗?

如果没有管仲截杀小白这出戏,鲁庄公怎么会放慢行军速度?

管仲的回报

之后,双方开战,齐国获胜,鲁国杀了公子纠以自保,召忽果然以死明志,管仲则以刺杀齐桓公之罪被齐国点名要回。

管仲知道是鲍叔牙之计,便央求马夫快马加鞭赶去齐国,囚车才跨过齐国边境,鲍叔牙便将其释放,并举荐给齐桓公。

齐桓公与管仲交谈后,发现其果然有经天纬地之才,便不计前嫌,拜他为相。

管仲也不负齐桓公所望,推出富国强兵之策。在他的建议下,齐桓公高举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成为春秋第一位霸主。

结语:

就如鲍叔牙所言,仅凭他和齐桓公,不可能称霸诸侯,必须得到管仲的辅佐才行。但是,他们不知道,管仲为了这一天,谋划了许久。

管仲用自己的恶成就鲍叔牙的美名,两人因此成为生死之交,而鲍叔牙的家庭背景使得两人有了出仕的机会。

管仲认为齐襄公干不长久,便竭力劝说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而自己辅佐公子纠。这种分散投资方式十分高明,因为将来无论花落谁家,管仲将稳操胜券。

公子纠和小白争夺国君之位时,管仲自告奋勇行刺公子小白,然而,一支射偏的箭却迷惑了鲁庄公,成功地将小白送上了国家宝座。

鲍叔牙以惩罚刺客之名,顺利将管仲接回齐国。

管仲为何拜相后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其实,这才是他的庐山真面目啊!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