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你读过余光中的《乡愁》吗?为什么这首诗会被广为称颂?
优质回答:
我们先来有感情的跟着诗人的思想读一下这首短短的小诗: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这首诗结构整齐,用四个小节讲述了四个场景,最后一个小节是整首诗中心思想的升华。作者按照从小到大成长的时间顺序将乡愁依次比喻为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仅仅这一首小小的诗就令诗人余光中以“乡愁诗人”著称,可见他这一首诗意蕴深刻,也难怪会家喻户晓。
《乡愁》不仅写出了出门在外的游子对家乡,对母亲的深深思念,表达了爱乡的情感;更写出了大陆与台湾骨肉分离,期盼统一的爱国情怀。由于人为的原因,海峡两岸的同胞不能团聚,余光中将自己的乡愁比喻为台湾海峡,表达了他和无数两岸同胞期盼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饱含着浓浓的“中国情怀”,这才是这首诗广为传颂的更重要的原因。
余光中先生去年去世的时候,这首《乡愁》刷屏整个媒体圈儿。直到今天想起来,先生这首诗歌依旧让人心有怅然。
其他网友回答
何为乡愁?乡愁指的是对家乡的情感和思念,是一种对家乡眷恋的情感状态,远离故土的游子及移民都会思念自己的故乡。
对于乡愁情感的抒发,古代文人就有许多杰作,比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看到床前月光,就情不自禁的遥看天空中高远的月亮,看到遥不可及的月亮,低头就思念起故乡,故乡就如天上的月亮般,可望而难以相逢呀。
近代诗人对于乡愁也多有抒发,比如席慕容的诗作《乡愁》。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仿佛是雾里的挥手离别。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宝岛诗人席慕容的这首《乡愁》愁,感觉是借鉴了诗仙李白的《静夜思》,皆是借明月来抒发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不过,同为宝岛诗人的余光中诗作《乡愁》,更为流传广泛。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哪头。长大后,乡愁是一枚窄窄的邮票,我在这头,新娘在哪头。后来呀,乡愁是一方矮矮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点,大陆在哪头。1972年诗人余光中创作了现代诗《乡愁》,诗中通过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这几个时序串连全诗,借邮票、船票、坟头、海峡这些实物,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抒发了绵绵不绝的乡愁。
此诗为什么能广为流传:(一)诗中抒发的乡愁情感,广泛而深深地触发了海峡两岸民众,特别是因特殊时期去往台湾的老兵及大陆的亲属们,渴求两岸统一的强烈心情;
(二)不仅如此,由于经济大潮下,无数的民众到他国与他多谋生,却不能常亲近故乡,那种带着淡淡忧愁的思乡之情常上心头,余光中的《乡愁》就触动了游子们心头的乡愁。
其他网友回答
很多年前,大概我十二三岁的时候,读过《乡愁》这首诗。
我爷爷也曾经在47年被拉过壮丁。在49年的时候,如果不是老母在堂,他也几乎去了台湾。
上世纪90年代初,大陆去台老兵回乡流中,有好几个曾经到我家拜访过爷爷。
与此同时,我接触到余光中的《乡愁》。
要说这首诗有多好多好,我不赞同。我认为这首诗的流行与当时的大的环境有关系。
与其说它是一首诗,我宁愿说它是一首歌的歌词。
余老也只是在二十分钟内将它做出来的。在此,我并不是说写得快就不是好诗,然而好诗除了妙手偶得之外,也应该“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因此,我的观点是:如果不是与对岸交流的紧迫感,以及“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历史规律。也许就不会有它的洛阳纸贵。
其实,用薛宝钗的《咏柳絮》——“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来形容这首诗不为过。
也许它只是一片柳叶儿,有了风,它才能一步登天。
其他网友回答
估计每个成年人或多或少听过或看余先生这首《乡愁》,传播范围太广了。好的文字,往往会直击人心,而《乡愁》正是这样一首作品。以诗歌的标准也许它算不上一首好诗,但仅以价值观而言,则是上上之作。特别在两岸暂时无法统一、改革开放几十年中国人口大流动的特殊时代,《乡愁》产生共鸣是理所当然的,被广为传颂也就不足为奇了。分享一首我自己写的诗歌,希望大家喜欢。
这个梦,我曾做过
文/张裕华(齐速)
梦中有一座200多平方米的围龙屋
每天清晨,我必须打扫干净才能去上学
梦中上学路上有三棵大树并排在县道边
小村孩子们会自发在那儿集中再往学校走
梦中小学只有两幢二层砖混结构房屋
我们在那逼仄的地方收获了五年的快乐
梦中放学后我必须赶回家去放饱耕牛
牧童骑在牛背上而老黄狗左右欢跳
梦中有爸妈哥姐及我的小鸭子的欢声笑语
梦中有十多个爷爷奶奶
梦中有数十个的叔叔伯伯婶婶大娘
梦中有一百多个哥哥姐姐弟弟妹妹
梦中有摘不完的野果挖不完的野菜
梦中有无尽可直饮的山泉水
梦中有数十幢可随意出入的房屋
梦中有……
这个梦我曾做过 而且经常做
梦中比我小的人喊我“华哥”、“裕华哥”
梦中比我大的人叫我“华”、“裕华”或“阿妹”
.
温馨提示:文学零距离头条号责编齐速原创作品,侵权必究!请一键关注文学零距离头条号,谢谢!
其他网友回答
《乡愁》这首诗被广为流传,有着很深的背景啊。你还记得那位领导人引用过它吗?而引用的正是诗的最后一节:“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而当时任台湾中山大学外文系教授的余光中得知此事后,既感到有点惊讶,也令他很有感触。
而此后,每当提到祖国统一大业之时,这首诗的引用频率也呈大幅度上升的趋势。个人观点,是政治因素成就了《乡愁》,是《乡愁》成就了余光中在大陆民众的诗人形象。我们必须坚信,对于每一个中华儿女而言,维护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最高利益,更绝不允许有人将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乡愁》这句经典的诗句,是海峡两岸共同期盼的最诗意的表达。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r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突然想起了陆游的《示儿》。也突然想起了余光中先生的辞世,这位台湾诗人的离去确实让《乡愁》一诗再次萦绕在追思者的脑海。
余光中先生曾经来大陆不下20次,他也多次表示,乡愁是每个人都该有的心情。当然,《乡愁》的火爆也离不开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推介。说实话,这首怀乡之作在大陆的知名度远远超过了它的诞生地台湾。
一首诗能成一种象征,一种符号,我觉得对于创作它的诗人而言就是一顶桂冠,一种莫大的荣誉。台湾诗人的作品读得不多,只草草接触过瘂弦的诗,我觉得从他们的作品我们能产生的最大的共鸣还是来自于那股浓浓的乡土气息,确实是同根同源的人才会在内心深处找出契合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