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真的让扶苏继位(秦始皇的儿子是扶苏吗)

网友提问:

扶苏真的是秦始皇的继承人吗?

优质回答:

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一手建立起的大秦帝国

仅历二世而亡,其原因真的是因为李斯、赵高篡改始皇遗诏,立胡亥为帝而导致亡国的么?

这段历史的权威要数太史公司马迁的《史记》,《史记·秦始皇本纪》是这样记载的:至平原津而病。始皇恶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上病益甚,乃为玺书赐公子扶苏曰:“与丧会咸阳而葬。”意思是说秦始皇巡游天下的途中,在平原津这个地方生病了,而且病情急剧恶化,恶化到有导致死亡的可能,但是秦始皇想长生不老不想死,当然也不希望别人谈及他死后的事情,所以群臣也就不敢问。后来秦始皇病情更加严重,不得不安排身后事,于是下遗诏将后事托付给长子扶苏,诏令扶苏从上郡回到咸阳,主持丧葬等一切事宜。

根据《史记》的记载,那就是秦始皇将帝位传给了公子扶苏,胡亥是李斯、赵高篡改始皇遗诏而立的伪帝!

但是2009年,北京大学收购了一批流失海外西汉竹简叫《赵正书》,赵正是谁呢?就是秦始皇嬴政,先秦男子称氏不称姓,秦国王室之先祖和赵国王室同祖,故都称赵氏,《史记》里,秦始皇也被称作赵正)。

《赵正书》就是专门记载始皇一生的书,其中也提到了这一段历史,原文是:恐大臣之有谋,请立子胡亥为代后,王曰可。王死而胡亥立。

意思是说秦始皇巡游天下的途中生病了,担心宫里出乱子,下令赶紧返程,到沙丘这个地方的时候,李斯和冯去疾见秦始皇快撑不下去了,冒死建议秦始皇立随行的公子胡亥继位,秦始皇说可以,秦始皇死后胡亥就当皇帝了。

如果按《赵正书》的说法,胡亥等级是经过秦始皇认可的,那么《史记》中的始皇遗诏就根本不存在,更不会有李斯、赵高合谋篡改遗诏的事情了。

《史记》和《赵正书》记载的有矛盾,那么哪种说法更可信?我们应该相信哪种说法?我们来分析看看:

1、司马迁崇尚的是儒家,公子扶苏也是儒家弟子,公子胡亥学的是法家的观点,而且司马迁写《史记》不是亲眼所见,而是综合当时的各类史书及各种信息而写的,所以他倾向于公子扶苏。

2、《赵正书》公子胡亥登基后的秦人写的,公子扶苏死了,写《赵正书》的人铁定倾向于公子胡亥。

所以综合两个观点,我认为这两本书都有倾向性,所以我决定我们先不要考虑《史记》,也不要考虑《赵正书》,我们当这两本书没有,我们假设我们自己是秦始皇,我们会怎么选择?

1、 秦始皇治国倾向于法家思想,焚书坑儒针对的是儒家,如果我找继承人,找倾向于法家的还是儒家的?一定不是儒家对不对,因为我刚刚欺负了儒家,我不喜欢儒家,扶苏是儒家的,胡亥是法家的,所以我要是秦始皇,我不会选扶苏,有可能会选胡亥;

2、 在巡视的路上,秦始皇生病了,要死了,要找个托付后事的人,现在是两个人选,一个是就在自己跟前的胡亥,另一个是离自己很远的扶苏,假如我们是秦始皇,我们选谁?个人观点,选胡亥的可能性比较大,也许你会问,胡亥是个废物,他亡国了!是,胡亥亡国了,但是秦始皇那时候不知道,那时候胡亥还是值得培养的,不然秦始皇也不会给他找个熟悉法令的师父赵高!

3、秦始皇针对扶苏和胡亥的安排,扶苏在上郡,胡亥就在身边,假设我是秦始皇,我培养自己的继承人,会让他离我远远地自己折腾,还是放在身边好好教导?帝王心术何其复杂,没有亲身指导能放心么?所以我会把继承人留在身边,言传身教,还会让他跟我的左膀右臂多多接近,多多学习,就像让胡亥拜赵高为师一样!

就以上三个假设,我认为秦始皇中意的接班人应该是胡亥,而不是扶苏!

那有人问了,假设没有《史记》中记载的始皇遗诏这件事,没有李斯、赵高篡改遗诏这件事,为什么司马迁会得到这么详实的信息?司马迁纵然徇私,也不可能篡改历史!

好,这个问题问的号,我也考虑过,我有答案:

1、李斯、赵高都是牛人,牛人策划篡改先皇遗诏这件事情会弄得沸沸扬扬众人皆知么?这可都是心狠手辣的法家人物,不会灭口么?结果还真的沸沸扬扬众人皆知了,但是源头是哪里?我不认为是李斯、赵高妇人之仁,事情败露,闹得众人皆知!

2、那源头是哪里?是陈胜吴广!《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意思是陈胜说:“天下百姓受秦朝欺负很长时间了,都很难受,我听说胡亥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不应该当皇帝,扶苏才应该称帝,扶苏这个人是好人,多次劝秦始皇对咱们下手轻点,秦始皇不高兴,所以派他到外面带兵。现在胡亥悄悄杀了扶苏,好多老百姓还不知道,还有楚国项燕将军也挺好的,挺爱护士兵的,现在楚国还有好多人记得他的好,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没死,跑了,现在咱们这些人就冒充扶苏,项燕的队伍,告诉全天下的老百姓,应该会有很多人跟着咱们一起干的!”

你看!《史记》的这段记载的很多方面跟我们的猜测都非常符合,所以我认为胡亥才是秦始皇中意的继承人,而且秦始皇病重的时候,胡亥联合李斯、赵高(都是狠茬子,心狠手辣的主)逼迫秦始皇答应传位胡亥,始皇遗诏的相关事情根本就不存在!

个人浅见,愿作抛砖引玉,还请各位赐教!

其他网友回答

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商量起义一事时,曾说,他们听说当时的二世皇帝是少子,不当立,当立者是公子扶苏。

为了使起义的队伍有个响亮的名头,他们决定诈称起义队伍受公子扶苏的直接领导,以便取得某种合法性,让起义队伍能快速地壮大。

后来,事态的发展果然如二人所料。

陈胜吴广只是大秦帝国的普通一员,论才学,二人远不及苏秦张仪,论贤德,二人远不及孔子墨子,论富有,二人远不及陶朱猗顿,就是这样的两个人,都能想到利用扶苏的影响力搞事情。

反而是统一了六国的千古一帝秦始皇没有让扶苏发挥扶苏应有的价值,没有立扶苏为继承人,这是为什么呢?

说起来,原因肯定有很多,但最核心的,应当只有一条,那便是:扶苏并不是帝国的合格继承人。

为什么我说扶苏不是帝国的合格继承人呢?

首先,秦始皇是一名伟大的政治家,他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他的眼界、能力,绝非一般的诸侯所能比,他深深地懂得,作为帝国的领导人,应当具有怎样的素质,很可惜,在秦始皇的眼中,扶苏并没有达到秦始皇心中设定的标准,这也是扶苏虽为长子,但迟迟没有被立为储君的原因。

扶苏自己也知道,自己不是秦始皇钟意的储君,扶苏甚至怀疑,秦始皇心中另有所属,秦始皇钟意他的某个弟弟,所以,当扶苏接到胡亥假借秦始皇发布的赐死诏书时,扶苏并没有多少犹豫,便选择了自杀。

扶苏明白,秦始皇一定要是立他的某个弟弟为储君,而作为长子的他,挡了那个弟弟上升的路,所以秦始皇要为了他的弟弟痛下杀手了。

其次,从扶苏选择自杀一事上来看,扶苏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

司马迁在为魏王豹和彭越写传记的时候,分析了魏王豹和彭越成为阶下囚、受尽侮辱时没有选择自杀的原因,在司马迁看来,对于魏王豹和彭越这样的人来说,不怕受辱,只怕没命,一旦没命,一切就都没了,只要还有一条命在,便有可能等到翻身之日,只要他们翻身,那便会搅动天下风起云涌。

正因为这个原因,司马迁才着重描写了作为合格政治家的蒙恬蒙毅兄弟面对赐死时,如何一而再再而三地拖延,等待时机,司马迁是在暗示大家,扶苏并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所以秦始皇才迟迟没有选择扶苏作为继承人。

参考资料:《史记·秦始皇本纪》、《史记·魏豹彭越列传》、《史记·蒙恬列传》

其他网友回答

在统一之后,六国贵族在各地对秦始皇进行诅咒。在秦始皇巡视天下的时候还对此进行暗杀。但都无法达到目的,对于屡次的反秦动作秦始皇企图与山东六国贵族和解的想法逐渐消失。开始采取强硬措施的秦始皇在儒生眼里几乎与暴君等同,诸多儒生以儒家德治的理论讽刺秦始皇苛政。而四体不勤的儒生谁会解决六国贵族的复辟欲望与统一之间的鸿沟呢?无非就是一时嘴快根本不考虑现实问题的复杂性,一说急了就是圣贤之言如何如何。

终于儒生方士因为自己的嘴闯祸了,这在历史上被称为坑儒事件。而这也是嬴政与扶苏问题的开始。扶苏在秦朝堂还是民间的声望都比较高,典型的例子就是农民起义时打着扶苏的招牌。对于父亲的强硬扶苏提出了很大的异议,原因恐怕并不是为诸儒生说好话而是恐天下南安。由此可以看出扶苏的反对并不是由于本人站在儒生的角度袒护,而是对父亲坑儒的做法表达异议。这也说明了扶苏即便接班秦始皇也不会改弦更张,只能会对当时的政策进行修整。

这一点其实很重要,正因为扶苏不会改弦更张所以秦始皇并不会由于这件事而排斥扶苏。而蒙恬是秦始皇最信任的统帅,将扶苏作为蒙恬的监军确实可以历练扶苏,毕竟秦始皇认为扶苏性情有些软弱缺少军中的神气。监军并非军值,没有领军的权力这恐怕也是后世对于扶苏不受宠的误解。但秦始皇对于扶苏的失望还是有的,毕竟扶苏在诸子当中还是很有才的,这可能也是秦始皇在诸子中开始物色新的具有潜力的接班人的原因。

而胡亥由于有赵高做老师,秦始皇的喜怒都被赵高所了解。对于父亲的想法胡亥自然比扶苏更了解,把得住嬴政的脉门成为扶苏之后最受宠的皇子。但秦始皇并没有放弃扶苏,只一点从被篡改的遗诏中就有体现。但嬴政终究还是输给了时间,对于秦始皇遗诏的原委现在还有争论,到底是立胡亥还是立扶苏。大家的倾向是立付扶苏,由于三人合谋改写遗诏的事实。但也有人异议,认为嬴政最终立胡亥。不过前者可信度大一些,毕竟没写完的遗诏说明丧期由扶苏主理,兵权给蒙恬,对于胡亥只字未提。

有人拿着考古发掘到的可能是胡亥继位的诏书说明胡亥是秦始皇遗诏所立,认为有考古发掘作为证明应该可信。但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即便暂且认为这是胡亥的继位诏书,那么那个皇帝会将自己的皇位得来的手段实言相告。对于继位宣令天下的诏书胡亥当然要给自己一个完美的继位理由。一个案件中仅仅利用被告的证词就说明被告无罪恐怕难有说服力。

即便秦始皇临死时却有立胡亥的想法,那也是有稳定政权的考虑。毕竟,当时只有赵高等寥寥数人在场。而这恐怕还有诸多谜团,在嬴政病危当晚嬴政对于自己身边的事物是否还有控制权,赵高是什么时候开始付诸行动的,是嬴政病危还是嬴政死后不久?

其他网友回答

1.秦始皇是属意扶苏的

古代自周以来,继承人都是遵照立嫡以长的原则。秦始皇没有皇后就没有嫡子,那么扶苏作为庶长子本来就是帝国的合法继承人。蒙氏兄弟是秦始皇的亲信,把扶苏派给蒙恬是很能说明问题的。在扶苏的教育上,秦始皇选择了齐国博士淳于越。可以说秦始皇对扶苏的培养还是有目共睹。

在秦始皇众多儿子当中,长子扶苏是最有潜力成为继承人的一个,他不仅时常跟在始皇身边,甚至针对国家大事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扶苏也是具备当储君的素质的。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赵高对他的评价来看出来。我们知道,赵高处心积虑地拥立胡亥,就是害怕扶苏当皇帝,赵高说扶苏这个人直率,让人信赖,而且善于激励人心。这不正是一个政治家应该具备的品质吗。

2.不立继承人,一方面是觉得时机未到,扶苏尚需磨练;另一方面是对自己的霸权太有信心,没有料到会这么快离世。

扶苏身上所表现出的“仁懦”让秦始皇不得不担心秦帝国能否真的延续万世。所以,让扶苏北上监军,应当是秦始皇有意的历练,他希望通过现实的残酷,让扶苏认识到目前的危机,从而改变自己的看法,成为秦始皇心中那个完美的继承人。始皇沙丘病逝前,要求扶苏回咸阳主持葬礼,这已经明确表明了始皇有意让扶苏继承帝位。可见,扶苏从一开始就被秦始皇当成了继承人来培养,但扶苏治国理念与自己相左,不得不让秦始皇暂缓了立太子的决定,反而用更多的时间来让扶苏去亲历帝国目前的现状。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多次出巡都有寻找仙药的意图,渴望长生不老。的确,秦孝公44岁病故,始皇的父亲庄襄王34岁即去世,而统一天下时,始皇已经39岁了,这不得不让秦始皇产生巨大的危机感。《史记》中所载“始皇恶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告诉我们的只是秦始皇不愿听到“死”,更不愿接受自己也会死这一事实,毕竟,有哪个帝王愿意听到臣子跟自己“言死事”呢?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