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鼻祖钟繇的代表作(楷书是钟繇创造的?)

网友提问:

楷书鼻祖钟繇楷书有何特点?

优质回答:

钟繇楷书最大的特点当然是其浓厚的隶书意味,但我们要清楚的是,这种隶书味道并非他有意为之。

钟太傅所处的时代,正是隶书向楷书过渡的重要时期,钟繇的字作为一种不成熟的楷书,保留一些字形扁平、波折分明的隶书特点,也是在所难免。

作为不完全成熟的楷书,不仅钟字,即便是晚于他的王羲之,其楷书特点也不完全明显。

而更晚的唐代书家们,则努力从钟字、王字中总结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并将之强化,终于形成特点各异、法度严谨的唐代楷书。

虽然说钟繇书法规律性的特点并不明显,但其风格各异的点画异趣,还是带给我们很多启发。

你如果认真分析钟字的点画,会发现有的如清晨柳叶上的露珠,有的如从高空坠下的落石,有的如贪食桑叶的蚕宝宝,有的如嬉戏于水中的小蝌蚪。

楷书的产生,虽然不是钟繇的一人之功,但在楷书的发展过程中,他起到了重要的总结、宣传、推广等重要作用,故被尊为“楷书之祖”。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其他网友回答

钟繇的字有着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整齐,工整。看钟繇的字可以充分欣赏汉字的结构之美。而且字虽然整齐但不会给人呆板的感觉,反而是十分的飘逸。字与字之间的间隔也是十分的和谐,不会因为字大就显得拥挤,也不会因为字小就显得空隙太大。

其他网友回答

Hi,很乐意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帮助。

钟繇是中国书法史上著名的书法大家,其主要生活在三国曹魏时期,正值中国书法进入书体演变的最后阶段,各种书体不断的创新,楷书逐渐趋受世人所接受,其中钟繇的楷书最为突出,备受推崇,他也被成为“楷书鼻祖”。与书圣王羲之并称为“钟王”,同张芝、二王父子并称为“四贤”。

钟繇的楷书特点可以总结如下(以宣示表表为例):

一、笔画线条讲究力道,笔力弱视为病。

1、起笔时,藏锋蓄势;行笔时,提按有度;收笔时,回锋精致。但横画起笔多露锋,整个笔画看起来非常有力度而又干净。(如下图)

2、笔画保留隶书中的”蚕头燕尾”;笔画之间有前后呼应,自然衔接。(如下图)

二、结字追求严谨而扁平、高古而自然。

1、结字扁平、沉稳、紧凑而不松散,点画富有变化,一个字中同样的两个笔画讲究不雷同。(如下图)

2、任何一种艺术的最高境界都是自然,而钟繇楷书正式透露出这种自然的味道,百看不厌。主要是因为笔画劲道,衔接自然,体势斜而不倒。(如下图)

三、章法追求平整、大小、节奏、气血贯通

1、平整并非印刷字和唐楷似的,而整篇观之平整而不杂乱,要点是字与字直接的呼应、连贯。

2、书写过程中根据书者的情感变化而自然形成的字的大小变化,从流露出整个行列的灵动。

3、整篇、整行一气呵成,气血贯通,毫无迟滞,从而形成的自然之美。(如下图)

以上内容是个人之拙见,不足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其他网友回答

《宣和书谱》说:“楷法今之正书也,钟繇《贺克捷表》备尽法度,为正书之祖。”

钟繇的书法,是较可靠的传世文人书中最早的作品。此帖,其字尚未脱尽隶书笔意,但已属楷体。徐邦达先生认为,此帖的体即羊欣在《采古来能书人名》中所提到的“八分楷法”。此帖“获”字的末笔,“舍”字的第一、二笔等,隶字的特点都还十分明显。钟繇的字以书写自然,风格古朴,以及章法结字的茂密幽深著称。

《宣示表》故宫博物院藏,梁武帝萧衍誉道“势巧形密,胜于自运”。笔法质朴浑厚,雍容自然。王导东渡时将此表缝入衣带携走,后来传给逸少,逸少又将之传给王修,王修便带着它入土为安,从此不见天日。此为《兰亭序》之前的又一份,陪葬名帖。

钟繇(151~230),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县东)人。举孝廉为郎,历官侍中尚书仆射,封东亭武侯;魏国初建,迁相,明帝即位,迁太傅,人称钟太傅。工书,师法曹喜、蔡邕、刘德升,博取众长,兼善各体,尤精于隶、楷。点画之间,多有异趣,结体朴茂,出于自然,形成了由隶入楷的新貌。与张芝、王羲之齐名,并称“钟张”、“钟王”。同张芝、王羲之、王献之合称书中“四贤”。真迹已无存,历代奉以为法。《书法正传》云:“钟繇书法,高古纯朴,超妙入神。”真迹不传,宋以来法帖中所刻《宣示表》、《贺捷表》、《荐季直表》、《力命表》、《墓田帖》等,都出于后人临摹。唐张怀瑾《书断》称他:“真书绝妙,乃过于师,刚柔备焉。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泰汉以来,一人而已。”

其他网友回答

古义昂然。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