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带有什么的心理特征)

网友提问: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用心理学怎么解释?

优质回答: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同理心,更是换位思考,现实生活中,更进一步反应,己所欲也勿施于人,不要自己认为是好的就强加给别人。比如父母对孩子的无限关爱,子女强迫父母进城是为了父母好,……等等!学会尊重才是最高法则!

其他网友回答

有一次,学生子贡问孔子:“老师,跟你学了这么多年为人处世的道理,您说,有没有一句话是我们可以终身行之的法宝?”

孔老师想了想回答说:“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意思就是:如果你自己不愿意的也不要强加给别人,这个就是我们一辈子要去奉行的道理。

我们很多时候做宣传的时候,说的话自己都不信,是不是?

如果你不想让你自己的儿子上山去灭火,那你就不要宣传那个少年灭火,这就叫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么,为什么又总有人要宣传这种东西呢?其实儒家也有话说,这种叫做什么?索隐形怪,追新逐异,他老要探那个隐秘的是不是?

要搞一些很怪的,为什么呢?因为人的毛病舍其易者而不行,究其难者以为学,什么意思?最简单的他不做,他整个最难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问题是你怎么知道什么东西不应该施于人,前提是你要了解什么是我所不欲,所以你要真正了解别人,你的基础就便是了解你自己,因为他人只不过是另一个你,仅此而已。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揭晓了待人接物的重要原则,就比如,团队在一起工作,自己先挑轻松容易的干,把难的累的都留给小伙伴们,这样好吗?朋友们在一起吃饭,点菜的时候只顾着自己的口味,而不考虑他人的喜好,这样对吗?在地铁、公交等公众场合,听音乐、刷视频却不戴耳机,自己很享受,但给周围的人带来噪音的困扰,这样的你会受欢迎吗?

其实做人做事都是相互的,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便怎样对待你。如果你时时都记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你也将收获善意和朋友。

其他网友回答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意思大家都明白无须赘述。在心理学上我认为可以用“同理心”这一概念来解释。

同理心是指设身处地地对他人的情绪和情感的认知性的觉知、把握与理解。同理心不同于同情心一般单纯地表达情感,它更强调换位思考,表达尊重,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表现在情商方面。

有同理心的人会认为自己怎样对待他人,他人就会怎样对待自己。他们明白得到他人理解的前提就是自己理解他人,并且对自己的审视相对客观,他们会认为别人眼中的自己才是真实的自己,通过他人的角度去调整自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句圣言,容易理解却难以做到。懂得换位思考的人很多,真正能够做到的人很少。在一定程度上,同理心代表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的高度,代表着公民的素质,很多矛盾的产生就在于人们只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站在自身的角度思考,而缺少对他人的理解与宽容。生活对任何人来讲都不容易,如果我们能够以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去要求自己,是不是社会会更加和谐呢。

其他网友回答

人际交往中,平等对待的心态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在自己无能为力的事件上,责怪他人为何无法做好,很容易导致对方的心理产生厌恶等负面情绪,最终导致关系破裂–这也是很多家庭产生裂痕的主要原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