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对谭嗣同的评价(从梁启超和谭嗣同身上学到了什么)

网友提问:

你觉得鲁迅和谭嗣同谁更伟大?为什么?

优质回答:

鲁迅

其他网友回答

没有可以比的,都是爱国志士仁人,鲁迅先生的文章愿意读,鲁迅先生更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其他网友回答

鲁迅先生和谭嗣同都是我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但是他俩的伟大之处各有不同。

鲁迅

鲁迅(1881年至1936年)笔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学校。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主席曾评价鲁迅先生说:“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1906年,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期间,因课间观看“日俄战争教育片”深受刺激,决定弃医从文,专门从事文艺译著工作。

1918年鲁迅发表《狂人日记》。此后,鲁迅又陆续发表了小说《风波》、《呐喊》、《彷徨》等。鲁迅先生的小说选材独特,他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用自己极具独特的眼光处理这些素材,在观察和表现自己的主人公时,他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始终关注病态社会里知识分子和农民的精神疾苦。

鲁迅在小说,散文、杂文、现代诗、旧体诗、名著翻译和现代学术等多个领域都有巨大贡献,他是20世纪的文化巨人。他追求民主,在新文学运动初期,与压迫民众的旧思想旧文化做斗争。在学术方面,鲁迅运用西方的文学观念研究中国古典小说,不仅结束了“中国之小说自来无史的时代”,也创造了文学史著作的典型范例,为后来之人开辟了无数道路。

鲁迅先生的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现代作家和知识分子,被誉为中国的民族魂。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毛泽东

谭嗣同

谭嗣同(1865年至1898年),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

1898年谭嗣同参加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成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谭嗣同在少年求学时,对王夫之的思想发生了兴趣,受到了爱国主义的启蒙。

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谭嗣同在家乡满怀忧愤,提倡新学,呼号变法。1895年,康有为上书清政府,要求变法。谭嗣同在变法思潮的影响下,研究挽救民族危亡的根本大计。

1898年光绪皇帝决定变法,谭嗣同被光绪皇帝征招入京,参与变法。但是由于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失败。在慈禧太后捉拿维新派时,谭嗣同不顾个人安危,多方活动筹谋营救光绪帝。最终谭嗣同以死来殉变法失败,用自己的牺牲去向封建顽固势力做最后的一次反抗。

虽然戊戌变法失败,谭嗣同也牺牲,但是他视死如归的精神为人民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总结

鲁迅先生和谭嗣同都是时代的伟人,中华民族的先驱和楷模。

参考资料:《揭“戊戌六君子”英勇就义的原因》、《中国现代文学》。

其他网友回答

不可比

其他网友回答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是留名青史的革命志士。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是后世敬仰的文学大家。

谭嗣同拒绝逃亡,决心用自己的死亡唤醒国人;鲁迅抨击黑暗,解剖国人的灵魂:从这一点来看,他们两位殊途同归。

曾经有人质疑鲁迅的“革命家”称号,理由是鲁迅没上过战场,没跟反动势力正面交锋过:很显然,这种见解连哗众取宠都不够格。拿当前的“战疫”来说,医护人员冲锋在第一线,是英雄,企业家踊跃捐款,志愿者筑起一道道防线,他们同样是英雄。

同理,雷锋的奉献精神值得大家学习,钱学森放弃了国外的优越生活,为国铸剑,他们两个谁更伟大?在伟人面前,我们先要学会低头,而不是对其评头论足。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