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有人说普通话的发音不是古人的发音,那唐诗宋词的押韵该如何解释?
优质回答:
谢邀,这个问题要认真回答,不想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篇幅又短不了。
古代人的发音,就唐诗宋词来说,虽然不完全一样,但大体上是差不多的。先说相同的地方,平声叫法不同,古代叫上平声和下平声,现代叫一声和二声。至于仄声就是现在的三声和四声,三声在古代叫上声‘(上读三声),四声叫去声,内容大体相同。
不同的地方就是古代的仄声除上声和去声外还多了一声叫″入”声,最麻烦的就是多出的这个″入”声来,。这类大约一千多的入声字现在是全部消化在了普通话里。也就是说现代普通话把古代的入声字全部按四声分了。分在三声和四声里的也好说,比如”雪,骨,只”等字原为入声现分入三声,比如“玉,肉,鹿″等原为入声现分入四声,这都不是问题,因为它们原是仄现在还是。最麻烦的是分入了一声和二声的字,比如″福,竹,屋,俗”等字。想弄清一是要死记,二是在读古格律诗时,按规定某个位上应该是仄声,但用普通话读去是平声的,那一般是入声字,照仄声读就行了。
入声字在词里是好知道的,因为那句用平声用仄声词牌已经规定好了,比如江城子全押平声,如梦令全押仄声,菩薩蠻平仄转换,象满江红,贺新郎全押入声韵。
有点麻烦的是律诗绝句,现举李商隐的几句七律为例:怅望银河吹玉笙,楼寒院冷接平明。月榭故乡因雨发,风帘残烛隔霜清。″接,发,烛″全是入声字,是仄声,现代都读平声。
还有一少部分字古今声调有所不同,例“看,忘,拥”等可平可仄,要根据文义理解。还有小部分读音纯粹不一样,比如″斜”古读Ⅺa,雨古读RU等等,但意思是一样的,怎么顺口怎么读吧,心里有数就行。
以上关于格律诗押韵说的是古人诗词押韵法,这个要在《平水韵》里学,当然现代人还在大量应用。现在做诗也可以按《中华新韵》的押韵要求,就简单多了,起码不存在入声字了。
其他网友回答
听说过一个“五音不全”的词语吗?古代的读音分为平上去入,而平又分为阴平、阳平,所以谓之五音!而现代把阴平叫一声,阳平叫二声,上声叫三声,去声叫四声!就成了四声调,一声二声为平、三四四声为仄,而那个入声被分化在一二三四声中了!古代的入声也属仄!所以今人读古诗感觉古人出韵了!比如竹,蝶,屋,福等字现在是一声为平声,但古时为入声为仄!了解了这个入声字,那么古韵平水韵与现代的中华新韵的不同就表现出来了!所以我们读诗写诗就可以有依据了!但现代汉语也是古汉语的传承和发展,古人的发音跟现代区别不大,不了解古韵,那现代作诗就依新韵吧!
其他网友回答
因为汉语都是有规律的演变的,普通话准确来说是1932年民国政府《国音常用字汇》的音系,称国语。与1908年清政府废旧官话(明官话)以北京官话为基础另立的国语其实就有很大不同。但总体来说北京官话音系非常贴合元代民间韵书《中原音韵》的音系,因此可以确定它的祖语就是古代的北方方言。
另外就要看读的什么诗词,一般来说,唐诗很少押仄声韵的,这就完美的避开了普通话入声韵尾脱落的尴尬。而且普通话的韵母系统保存的较好,所以读唐诗普通话能够很好的押韵。相对来说粤语就有点尴尬,虽然粤语在入声的保留方面非常完整,但无奈一些字的发音已经跑偏到外太空了。
举几个例子,这些是普通话占了优的
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普通话通篇押u韵,而粤语的午(ng),土(tou),苦(fu)一个字都没押上。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现代汉语拼音把un,iu等复韵母的韵头和韵腹简写了所以会让人找错韵脚,un韵母实际上是u+en,iu是i+ou,这么一写相信大家已经看出来了普通话通篇押en韵(不是un韵,汉语没有这个韵母,这是一个简写的复韵母)。而粤语则是纷(fan),魂(wan),村(cyun),押不上韵。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首诗普通话押an韵,而粤语的难(naan),残(caan),干(gon)押不上韵。
当然,并非普通话在任何情况下都占优,一旦碰到押入声韵的普通话直接玩完。宋词就特别喜欢押入声韵,外加上粤语跟宋代官话《大宋重修广韵》的关系比较近(只是相对其他方言比较接近)所以读宋词粤语占优。
例如: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整首词粤语都押入声韵尾喉塞音t,而普通话入声喉塞音韵尾玩完,只能用韵腹和入声舒化后的e韵尾来凑合凑合,实际上已经是押不住韵了。
当然,诗如果押入声韵普通话也完蛋。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粤语通篇押t韵尾,虽然韵腹部分变了但不影响粤语押这首诗的韵。而普通话照样是押不了韵。
词方面如果不押入声韵粤语也有翻车的时候,比如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普通话没话说,都能押上an韵,而粤语在韵脚处却是天(tin),年(nin),寒(hon),间(gaan),眠(min),圆(jyun),全(cyun),娟(gyun),出现了in,aan,yun三个韵母!这车翻的有点惨不忍睹。
所以,读古诗词的时候还是得结合各地方言来,单独用一种方言妥妥的要翻车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问题可以参考一下汉字,再怎么演变都还是以以前的字作为基础,同样,现代人的发音也是以以前的发音为基础演变过来的,但是再怎么演变,基础是不会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