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汉朝以后各朝代的主要官方语言都是什么?都是现在的汉语吗?
优质回答:
汉朝以后各朝代的官方语言,核心部分,便是当时流传在长安洛阳一带的朝廷官方用语,也就是那个时代的普通话。东汉末年,像曹操、袁绍这些公门子弟,因为长期在帝都而非他们的老家谯与汝南,所以他们的华夏正音是比较标准的。就连刘备这样的幽州边陲人士,也因为长期接受儒家教育,学习华夏正音,是一门必须的技能。相对而言,倒是孙坚孙策这样的武将,儒家教育相对较少,他的华夏正音,就没有曹操袁绍说得那样标准,但交流依旧是没有多大问题。
但这是三国时代,语音的真正剧变,发生在五胡时代。即西晋末年,匈奴、羯、氐、羌、鲜卑的次第入侵,由此而引发的多次胡汉大屠杀,极大地改变了北方诸省的人口成分,简单地讲,就是北方的汉族人口急剧减少,少数民族人口大幅上升。而且减少的北方汉人,不一定全部死在五胡手下,还有一大部分是向南迁徙到了今天的江苏、安徽、湖北、四川这些省份,小部分更远至福建广东江西湖南。
而这种人口改变,极大的造成了语言的变迁。因为很多中原汉人都南迁,昔日的华夏正统所在地洛阳,反而成为了鲜卑政权北魏的帝都。而且在孝文帝改革之后,胡人也用汉姓,说汉人的话。于是不可避免地,洛阳话便成了一种中原汉音与鲜卑胡音的混合体,相对而言,反而是南京一带中原移民带过去的语言较为纯正(南京话和苏州话的差别很大,原因就在这里)。
当然,随后隋唐统一,都城依旧在长安洛阳,已经鲜卑化的洛阳话再度与华夏正音南京话汇合,出现了第二个版本的洛阳话,也就是唐诗适用的那种语音。对照汉朝的洛阳话,已经有不小的差异,但是还好。
之后唐朝灭亡,契丹、女真、蒙古次第入侵,这一时期,较五胡乱华的时间更久,一直到元朝灭亡,明朝建立,汉人重新夺回统治地位,但昔日较为纯粹的华夏正音即洛阳话,已经掺入大量女真与蒙古音。尤其是元朝定都大都之后所形成的北京话,相较中原地区的开封话、南方的南京话和杭州话而言,确实距离华夏正音有很大的距离。
而最后一个阶段,即清灭明,北京话更大幅度地掺入满音,距离华夏正音更远。而由于汉人更大幅度地迁徙,如广东、福建这些以往的边远地区,倒是因缘际会,留存了不少华夏正音的元素。
至于清亡之后,旗人纷纷采用汉姓,改说汉语,而广大的东北地区,也大量迁入山东等省的汉族人口,所以今天的东北三省人口,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当年的八旗,而是昔日遭遇八旗屠杀很惨的辽宁山东河北人,这些人的后裔,便是当下的东北人,如果他们今天以八旗后人自居的话,那可真是要气得八辈老祖宗要爬起来用鞭子抽他了。
事实上,整体而言,当今的普通话,虽然不可避免地有若干变音(即满音、蒙音的掺入),但主要部分,还是当年的洛阳话为根本。如果穿越可以实现,当下的中国人回到明清那个时代,对话是基本没有问题的。不过若是穿越至《锦绣未央》《兰陵王》那个时代,去跟北朝的人对话,多半是鸡同鸭讲。穿越至后赵石虎那个时代,你就彻底没有交流的能力了,只能等死被砍下头颅了。
其他网友回答
我们如今的汉语实际上大致是在元代才正式形成的,由于元明之前没有留声设置,所以我们也不清楚之前的声音语言到底是什么样。我们只能是通过韵书来大致地推敲当时的语音到底是什么样。但是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唐代时期的声音与我们今天就是完全不同的发音系统。
官方语言音韵实际上是完全由国家掌握的,就如同我们之前的一骑(ji)红尘如今已经变成了一骑(qi)红尘。所以每一个朝代都会确定自己的官方语言,这种语言一般都是字正腔圆的类型,能够让更多的人可以听懂。唐代时期的科举考试中举后,还要进行释褐试来确定做官的资格。当中有“身,言,书,判”四项考试,当中的“言”长期以来都被视为是言辞,但实际上也有可能是要考察举子的语言水平以及官方语言的掌握程度。
唐代时期的语言体系与我们今天不同,当时的四声是“平上去入”,我们今天的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在我们汉语体系当中已经彻底消失了。只在一些地方少数民族的语言体系中还有部分的保留,可是已经不呈完整的体系。当时的语言模式是“守温三十六韵”,和我们今天的汉语语调大有不同。比如“古无轻唇音”就是如今音韵研究当中的结论。而且在南北朝时期的语调中,我们如今发音相同的字却有着不同的音韵标注。按照说文解字的记载,像是“裕”字的发音属为“羊孺切”。“昱”字的读音是“余六切”。“彧”字的读音为“乙六切”。“某某切”是我国早期用于表示读音的标注,很像今天拼音中的声母和韵母。具体的操作方式就是把前一个字的声母配合后一个字的韵母,二者组合起来就是这个字的读音。裕、昱、彧三个字的读音在我们今天是一样的,但是在当时就是不同的,所以当时的语言发音肯定不是我们今天的汉语。
其他网友回答
汉朝国语为”洛语”,始于夏代,周朝时语言达到成熟阶段。《诗经》就是由东周人按洛阳读书音(洛阳雅音)写成。
东晋迁都南京,洛阳雅音与江南吴语结合形成金陵雅音,又称吴音,为南朝沿袭。隋朝统一中国,以金陵雅音和洛阳雅音为基础正音,形成长安官音〈秦音)。
唐朝以洛阳雅音为标准音一直延续到宋代。
元代法定蒙古语为国语,将汉语定为域门共同语音,称为天下通语,汉语语言标准仍然是唐宋以来占据主导地位的洛语。
明朝及清朝中叶之前中国的官方标准语一直是南京音。到清代中后期,北京官话逐渐取代南京官话取得国语的地位。
其他网友回答
我是天晴爱睡觉,我来回答你的两个问题
第一个:汉朝之后各朝代官方语言其实就是当权贵族的区域方言。
西汉讲的是江苏沛县方言,后期陕西话
东汉讲的是河南话
比如曹魏,起底就是谯郡的草莽军功贵族,那么说的肯定是安徽方言。
晋朝司马家族起家靠的是北方氏族,讲的肯定也是家乡话。
五胡乱华,少数民族当然是各有各的鸟语。
隋唐靠的是关陇贵族,讲的肯定是陕西话。
宋朝,北宋讲的是河南话
南宋讲的是杭州的方言。
元朝讲鸟语
明朝讲安徽方言
清朝讲东北话。
第二个:不是!明确告诉你不是。汉语拼音是建国之后的产物,而且汉语是不断发展完善的,很多字也是陆续出现的,他们讲的汉语不管发音和拼写方式,都是和我们今天的汉语不一样的。
其他网友回答
中国汉朝分为东汉和西汉,由于当时汉朝受先秦时期语言文化的影响,所以当时汉朝时期的官方语言主要是洛阳雅言,洛阳雅言也就是现在的洛阳话,因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孔子先生,孔子当时是在河南洛阳学习的,所以他在进行思想文化传播的时候都讲的是洛阳话。虽然到了汉朝时期,洛阳雅言已经发生了轻微的改变,但是它仍然是汉朝当时的官方语言。
汉朝灭亡之后,晋朝取代汉朝。历史上的进程分为西晋和东晋,西晋时期的官方语言还是以洛阳雅言为主,但是到了东晋时期,由于当时洛阳话和古代的吴语进行了一个语言大融合,导致形成一种新的语言金陵雅言,所以东晋时期的官方语言已经由洛阳雅言改变为金陵话。
晋朝之后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经历了好几个朝代,分别为北魏,东魏,西魏,北周和北齐,北魏是排在最前面的,由于北魏的政权是鲜卑族建立的,所以鲜卑语是北魏的官方语言,北魏在中原建立政权之后,由于当时中原地区还有大量汉人居住,而当时汉人讲的语言主要还是以洛阳话为主,北魏君主孝文帝为了达到思想文化统一,于是将原来的洛阳雅语进行改革,将洛阳雅语改为洛语。洛语作为官方语言,一直延续到北周和北齐。一直到隋朝和唐朝才发生改变。
隋朝是中国民族大融合的一个鼎盛时期,隋炀帝将原有的金陵话和洛阳话为基础发展出一种新的语言,叫长安官音,这种语言在历史上也被称之为“秦音”和“汉音” 。隋朝和唐朝的思想文化十分接近,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认为唐朝是隋朝的一个延伸,所以唐朝官方语言和隋朝的官方语言是一样的,都是长安官音。
后来到了北宋和南宋时期,由于北宋的都城在汴梁,南宋的都城在杭州,所以导致它们的官方语言都偏向于本地的汴梁话和杭州话。历史上的宋朝的官方语言是汴梁官话和杭州官话。金朝的官方语言是女真语和汉语的结合体,由于历史上的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所以元朝的官方语言是蒙古语。元朝之后的明朝定都在我国的南京,所以明朝的官方语言是南京话。清朝是我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当时的官方语言满语和蒙古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