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长坂坡一声吼吓死了谁(张飞在长坂坡吼死了谁?)

网友提问:

张飞长坂坡一吼,到底吼死了谁?又吓住了谁?

优质回答:

“长坂坡吓退百万曹军”,张飞算是达到了人生的巅峰了,猛张飞之名果然名不虚传。

要说张飞在长坂坡吓死了谁,吓退了谁,则需要结合《三国演义》的原文来看了。

三声吓死夏侯杰,数百万曹军裹足不前

张飞率数十兵士据守长坂坡时,面对接踵而来的曹军,他是采取了“攻心战”,以大喝三声的自信,一步步地击溃曹操的心理防线。

第一声:“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曹操是听关羽说过:张飞有能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能力的。现在百万军已至,张飞又据守桥头,曹操自然害怕关羽的话会真的发生。

第二声:“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来决死战?”要说第一声的时候,曹操还不太相信关羽对张飞的吹捧,那这第二声则表明:张飞确实有这个自信。毕竟狭路相逢勇者胜,加上长坂坡路窄地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真是谁上谁死。曹操也就准备退后避一下张飞的锐气了。

第三声:“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是何故!”结果声音还还没停,曹操身边的夏侯杰就惊得肝胆俱裂,倒撞于马上,竟活活吓死了。以能守卫在曹操身边的地位来看,夏侯杰应该是和守卫着“青虹剑”的夏侯恩一样,是属于夏侯家后起之秀,担任着曹操的护卫工作的。

像这样在曹操身边锻炼的人才,自然是见过不少大场面,而且深受曹操看重的,平常的威胁是绝不会放在眼里。可就是如此见多识广的人物,还是被张飞给活活吓死。也就怪不得曹操一看夏侯杰“倒撞于马下”后,立刻“回马而走”了。张飞不止吓死了夏侯杰,而且当时被他三声吓懵的也有不少:曹操回马而走后,众将也就撤退了,可撤军的情况却是“一时弃枪落盔者,不计其数,人如潮涌,马似山崩,自相践踏”。

奇怪!张飞又没有追上来,至于这样狼狈吗?所以,其实当时曹军众将,表面上是要保护丞相撤军,实际上是真的被张飞吓晕了,连军队都顾不上,一溜烟就跑了。被张飞吓懵的将领中:至少有曹仁、李典、夏侯惇、夏侯渊、乐进、张郃、文聘等一代名将。

而张辽、许褚等虽然也在“百万曹军”之中,不过这两人是经过大风大浪的,在诸军混乱、自相踩踏的情况下还能保持镇定,他们两人所率领的部队也是唯二没有被乱军冲散的。之后曹操马匹受惊,差点带着曹操直接跳崖,就是张辽和许褚赶来救驾,这才保住了曹操一命。

本文作者/狐史首丘:主写三国,次写明清,其余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

其他网友回答

张飞长坂坡一吼,到底吼死了谁,又吓住了谁?

这事显然是从演义说起的,因为三国志中虽然也有张飞吼,但没有说把谁吼死了。看三国演义第42回:【张飞圆睁环眼,见后军隐隐青罗伞盖,旄钺旌旗来到,料是曹操亲临,乃厉声大喝:“吾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决一死战”?声如巨雷,曹军尽皆股栗……言未毕,张飞睁目又喝曰:“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来决死战”?……飞望见曹军后部阵角移动,挺矛又喝曰:“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是何故”?喊声未绝,曹操身边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

对于这段故事,不少人认为是虚构,不可信,但只要分析罗先生前面铺垫,就很好理解。曹军追击部队,是从各部抽调的精锐骑兵,因侦查探知刘备逃走已经一段时间,大约距离三百多里,曹操下令:人不卸甲、马不去鞍,限一天一夜,要赶上刘备。追上刘备时,是四更时分,天还麻明不大亮。与张飞对峙长板桥时,约八、九点,这些曹军十多个、甚至二十多小时,没吃没喝,未歇未缓,一夜未眠,加上刚被赵云杀了个昏天黑地,体力强壮的还凑合,差点的精神困顿、神情萎靡、狼狈不堪,夏侯杰就属于后者。

估计夏侯杰迷迷糊糊,信马由缰,随在众人队里,正在恶补困觉,张飞一声猛喝,这对清醒的人影响不大,但对这裸睡虫,就像炸雷突临,一个机灵从马上掉下来,也是可以理解的。而且,这事也是有历史记载的,看三国志.张飞传:【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

当然,夏侯杰不是直接被吼死的,说肝胆碎裂是艺术夸张,但从马上掉下来,如果倒栽葱,脑浆迸裂肯定必死无疑。至于吓住了谁?那就是吓住了最早追到桥头的曹军众将,包括文聘、张辽、张郃、夏侯渊、夏侯惇、以及曹洪徐晃等等。但文聘说吓住有点勉强,文聘主要是不好意思,因为过去是友军。但不容否认,文聘第一个停在桥头张望,对后面来人造成影响是肯定的。(103)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