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电视剧《亮剑》中的丁伟是纵队司令,为何仅授少将衔?
优质回答:
在《亮剑》这部剧中,丁伟作为李云龙的顶头上司,经常会出现在镜头当中,被观众们熟知,观众们也非常喜欢这个幽默风趣,性格开朗的长官。但有一个问题,很让人感到不解,那就是为什么丁伟最后仅仅是被授予了一个少将军衔呢?
要知道,他的身份可是纵队司令员,怎么说也得来个上将军衔才好吧?于是,就有不少人吐槽说编剧不走心,给丁伟一个这么低的军衔。但其实,要是我们细心点去看的话,也会发现这是很符合逻辑的,因为在1955年首次授衔的时候,丁伟的原型钟伟在现实也是授的少将军衔,这一点很符合现实。
在剧中我们也可以得知,和丁伟同时期的陈大麻子,他被授予的军衔是中将,可当时他跟丁伟的级别是一样的,为什么陈大麻子军衔就要比丁伟高一级呢?说白了就是一个生活作风的问题,陈大麻子做起事情来中规中矩,基本上不会犯什么错误。
可丁伟就不同了,他这人不仅爱吃爱喝还喜欢玩,曾经在东北参军的时候,就有过偷烧锅酿酒的经历,这些酿出来的酒他不仅自己喝,还偷偷的往外卖,严重违反了身为一名军人的安分守己特性。
不仅如此,在《亮剑》原著中还有提到过这么一个情节,在休整期间,丁伟老是坐不住,时常丢下自己的部队,一个人就跑到哈尔滨去找美女和下馆子,甚至有一次他还跟好几个美国姑娘跳舞。这些事情都足以说明丁伟的生活作风不好,当然了,丁伟自认为自己隐藏的很好,这才一而再再二三的去做这些事情,可他不知道的是,上级早就知道了他的这些事情,只不过一直憋着不说,直到授军衔的时候,才给他一个少将军衔当做是教训。
当然,比他还惨的人大有人在,就比如说尹先炳,他跟丁伟一样,也是被提拔成为了纵队司令,在授予军衔的时候,他被拟定为了中将军衔,可不知道是谁告的密,说他生活作风很不好。最终导致他的上级在了解到具体情况后,直接就连降了他两级,只给了他一个大校的军衔,这个军衔可以说是非常的低了,连丁伟的都不如,甚至还不如他手底下的一个小官。后来,这件事被传出去之后,尹先炳从此也成为了八路军的笑柄。
其实在1955年授衔时,许多八路军时期的团长,都被授予了中将军衔还有上将军衔等等,这都是较为正常的,所以类似于丁伟还有尹先炳的高职低配这种现象实际上是属于不正常的,也就是很特殊的事情。但要怪就怪丁伟他自己不守本分,谁让他在休整期间丢下那么多部下不管,一个人跑到菲律宾去下馆子泡美女的?
人家给你高军衔才怪,相反,第一野战军的贺炳炎就不同了,他虽然在八路军中只是一个团长,但是最终他却被授予了上将的军衔,比身为司令员的丁伟足足高了两个级别,这是非常罕见的一个现象。可这又是为什么呢?凭什么他贺炳炎就能低职高配,丁伟就得高职低配呢?其中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贺炳炎安分守己,绝不会做那种违反纪律的事情,也跟李云龙有着截然相反的两种性格,对上级唯命是从,从不会因为个人恩怨就违反组织派下来的任务。
丁伟说到底,他跟孔捷以及李云龙都是一个性格上的,尽管打起仗来屡建功勋,但是他们都是那种不好管的刺头,动不动就会违抗命令,脾气上来就连天王老子来了都约束不了。虽然这种性格放在现在来讲倒没什么,因为现在的老板只看利益,而对于旧社会的人们来讲却是大逆不道的行为,自然而然也就会在授军衔的时候把配置调低了。
其他网友回答
电视剧《亮剑》来自于小说《亮剑》,其中的三大战将李云龙、丁伟、孔捷个性、经历等方面有很多相像的地方,实际他们三个在历史上都是有原型的。
而三个人在解放后也都被授予了少将军衔,按照资历、战功而言,三人都是授低了。所以三人开始都很不服气,拒绝穿军礼服佩军衔。
55年授衔,除了军衔,还有级别。比如就有兵团级、副兵团级、准兵团级等,级别高低不同,但有可能授予同样的军衔。比如上面的三个就都有可能是上将。
李孔丁三人都是正军级干部,授予中将是标配,授予少将也没有问题。初看他们是授低了,但也细想也不是没道理。
他们三人都是优秀的“战将”,优秀的军事指挥员,打了很多胜仗,建立了赫赫威名。但是,中国革命并不是单纯的军事革命,而是更强调政治、军事全面发展。
八路军在敌后进行的是游击战争。原来的三个师杀到华北之后,如水银泻地,很快就发展出几十万军队,更重要的是发展出很多根据地,建立了很多军区、军分区。原来的团长、旅长变成了军区司令员。作为军区司令,不光是军事强,政治也要强,需要强大的政权建设能力。
查询开国将军的履历,很多赫赫威名的将军都有军区司令的经历。他们不光仗打的好,更是开辟了一块地盘,增强了革命的力量。
李孔丁三人中,只有孔捷表现出了政治素养,李丁剧中并没有表现出来。李云龙的部队通过分散发展,扩张到一万多人,但也没有说是开辟出专门的根据地。
从这方面来说,三人是有缺陷的。
授衔的时候,中将及其以上算是高级将领,所以人数是有限制的。这种情况下,如果符合的人数比较多,那么因为这些缺陷,有可能把他们三人挤下去。
其他网友回答
什么叫仅授?他当个少将正好,没委屈了他。
先说一下,东北野战军的纵队司令一般对应的是第四野战军的军长。
一、少将军长很常见
这个不用多说,不论是中将军长还是少将军长都是正常的,而且在1955年授衔时有相关规定,少将最高可以是大军区副司令员,最低可以是师长,在这个范围内的军官授衔少将都没毛病。
二、丁伟的原型之一四野四十九军军长钟伟就是少将
原则上讲,丁伟和钟伟的经历相差很大,红军时期一个红四方面军一个红三军团,抗战时期一个八路军一个新四军,只有解放战争和解放后的一部分经历相似,之所以普遍认为钟伟是丁伟的原型之一,除了名字接近之外,两个人的脾气性格也有相似之处。
钟伟的军衔是少将,丁伟能高到哪儿去。
三、四野里的少将军长和纵队司令有好几个
四野整编时的各个军长再加上前任纵队司令里,少将、中将和上将都有,除了钟伟之外,前八纵司令员段苏权因历史问题授衔少将(论资历上将都可以),四十八军军长贺晋年也因其他问题被授衔少将(正常情况可以是上将),两广纵队司令员曾生也是少将。
这么多身经百战的战将在1955年授衔时都是少将,丁伟没啥可委屈的。
四、丁伟的履历并不突出
《亮剑》中丁伟在抗日战争中后期先是二十八团团长,后来是新一团的团长,这两个番号一看就是八路军自己增设的,和八路军刚成立时的几个主力团不可同日而语,像陈锡联、李天佑、杨得志这些主力团长授衔上将,也有文年生、王尚荣这样的中将。
丁伟作为一个在八路军里相对比较普通的新一团团长,在履历上并没有过人之处,授衔少将也很正常。
五、李云龙和孔捷都是少将
虽然李云龙的原型之一王近山是中将,但三八六旅独立团并不是初创主力团,其首任团长韩东山就是少将,李云龙在解放战争时期只是中野下属的师长,这样的履历说明他授衔少将没有任何不妥。
李云龙和孔捷都是少将,丁伟作为铁三角之一他好意思不是少将吗,不然三个人不好相处啊,如果他是中将,那老李和老孔见到丁伟就得先敬礼,多没意思。
从电视剧考虑,丁伟也得是少将。
六、创作需求
据说历史题材小说创作时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剧中虚构的解放军高级军官角色军衔不能超过少将,毕竟开国中将以上的将军几乎都是战史上赫赫有名的,人数也有限像开国中将只有177人,目标范围太小不说,在1955年中将以上就是高级将领。
开国少将队伍比较庞大达到1360人,几乎是开国中将的八倍,目标范围大不说,在1955年时少将属于高级军官,并不在高级将领行列。
在有关历史小说创作时,你虚拟一个解放军高级军官是没问题的,要虚拟一个解放军高级将领就不行了。当然,也不是绝对不可以,但肯定是要经过一定流程的,为了创作方便,像晋西北铁三角干脆就都是少将得了。
综上,丁伟的少将,很合适,一点儿都不委屈,想想那些牺牲的战友,他们该授什么衔!
其他网友回答
《亮剑》中的丁伟,在抗日战争期间,就担任了八路军第28团团长、129师新编第一团团长,参加了晋西北混战,负责打援等任务。
解放战争时,担任了东北野战军某纵队司令员(相当于军级干部),率领所部所向披靡,打仗两头冒尖,建国后曾任北京军区参谋长,非常具有战略眼光,天才的战术指挥,剧中他指今后苏*联很可能对中国构成威胁。
1955年9月,正式授衔时前,全军已经展开了三次大规模的整编,先后撤销了30余个军的番号,减少了200余万兵力。
授衔时,全军仅剩下38个军,其中陆军26个军,空军4个军,防空军1个军,在朝鲜的志愿军7个军,这38个军的军长、政委如果配齐,应是76人,军长包括政委当初设想的基准军衔是中将。
事实上,38个军正式在职的军长和政委为64人,授衔情况是,64人有2人被授予上将,即55军军长陈明仁、69军军长董其武,2人皆为国民党起义将领,原国军中将军衔。
64名军长和政委中,仅6人被授予中将,其余53人被授予少将,另外有3人仅授了大校军衔。
除了陈明仁和董其武率部起义,对新中国成立有大功,被授予上将军衔以外,多数被授予少将,个别仅授予大校,只有区区6人被授予中将。
应该说大部分军长和政委,是偏离了中将军长这个基准军衔,包括本文所提及的原东北野战军某纵队司令员丁伟。
1955年授衔时,许多八路军时期的团长,大都被授予了上将军衔,再不济被授予中将军衔,象《亮剑》中丁伟、孔捷、李云龙这般八路军时期的团长,仅被授予少将军衔,确实是不多见的,属于高职配低衔现象。
相反,第一野战军的独臂将军贺炳炎,八路军时的团长,解放战争时的军长,被授予上将军衔,是非常罕见的;与同级别的第四野战军丁伟相比,整整拔高了两级,丁伟仅授少将,确实军衔偏低了,起码是个是中将才合理,与同级别的贺炳炎相比,得出的判断。
原因就是丁伟与孔捷、李云龙一样,尽管都是打仗的料,但又都是不好管的刺头,尤其是政治思想觉悟,就不是很高了。
在战争年代,他们都有违抗上级命令的时候,虽然事后证明,当时他们的打法确实是正确的,保证了战役的胜利。
但在强调纪律性的革命队伍,这种中级指挥员不服从上级命令,是犯了大忌的,所以他们的档案内,有各类处分的记录,影响了授衔前,总政工作人员对其军衔的评定。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图片均下载网络,特此声明。
其他网友回答
因为主角李云龙也不过是少将啊,主角都只是少将,你一个配角凭啥中将?
开玩笑的。事实是这样的。
解放战争中纵队,到了解放战争后期时改成了军,纵队司令也就成了军长。也就是说丁伟是相当于军长的将领。
那么军长一定就要授中将军衔吗?不一定的。
根据1955年的授衔要求,正兵团级可授予上将;副兵团级可授予中将;正军级可授予中将或少将,55年的军衔制要求职与衔要压低2到3级,因此,在当时解放军的70个军长中只有部分军长能评中将,如38军军长梁兴初就是中将,其余的军长多半是少将,如49军军长钟伟、63军军长傅崇碧等都是少将。
1955年授授衔时,正军级军官203人,其中授中将96人,授少将107人。
丁伟的军长当然是正军级,授中将是没问题的。但是给他少将也合情合理。
为了更具有真实性,我们还是以丁伟的原型钟伟说事儿。看下他的简历:红军时他任红三军团、十五军团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抗战时任黄克诚的新四军三师十旅二十八团团长、十旅副旅长,解放战争时任东北二纵五师师长、十二纵司令员、四十九军长。
根据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钟伟属于可授少将,也可授中将的那一类。
再看四野系列,可谓是将星闪烁。四野高级将领中,授元帅2人,大将3人,上将14人,中将43人,少将298人。军委要考虑到五大野战军的平衡,给了四野这么多将帅,当然也要让四野做出一点牺牲,所以给钟伟授少将衔,他当然有点吃亏;另外他又是从师长直升军长,资历上又要打点折。再加上钟伟在青树坪战斗中吃了败仗,难免影响他的军衔。
综上,1955年授衔时,军长身份的钟伟是少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