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徐道来话北京︱蛤蟆吐蜜是个什么东东?

点击上方“徐徐道来话北京”,我们天天和您闷得儿蜜!
今天推送的图文和音频内容略有不同,点击下面音频可直接收听!

寒食节和清明节在我国古代很受重视,很多诗人都留下了经典诗句。唐朝宋之问曾写下《途中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宋代诗人杨万里,也有一首《寒食上冢》: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除。
明代著名诗人高启曾有一首描写清明和寒食的诗句: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读过了这些和清明节和寒食节有关的故事,我们再来说说老北京清明时的风俗。在老北京,除了在清明节上坟祭祖,祭奠先人,还有可以带柳枝、放风筝、蹴鞠、赏花等等,很多人都是在清明时节踏青春游,享受大好春光。当然,说到清明节,人们一般都要吃寒食,所以,北京也就有了寒食十三绝的风味经典小吃。
今天,我们继续本周特别主题策划,和大家说说各种不同版本的北京小吃寒食十三绝。
老北京寒食十三绝中有蛤蟆吐蜜。您吃过这种老北京风味小吃吗?
蛤蟆吐蜜
蛤蟆吐蜜——有着奇怪名字的北京小吃。其实就是豆馅烧饼,因为在烤在过程中裂开了口,露出了诱人的内馅,就被人取了这么个形像的名字,看它裂口的样子的确很像青蛙的一张大扁嘴。吃的时候,最好把自己的嘴张得比它更大,一下一大口,才过瘾~~~
*****************蛤蟆吐蜜(豆馅烧饼) *****************
材料:
面粉…………….500克
酵母………………1克
温水…………….320克
白芝麻……………适量
豆馅……………..适量
做法:
1、酵母粉与面粉混合,倒入温水和成面团,饧20分钟
2、面团揉成长条,分成剂子,每个约50克
3、包入豆馅,收口包紧,轻轻压扁,要将收口处朝外
4、面坯周围一圈沾水,再沾满芝麻(收口朝外,即收口处也会沾满芝麻,这样烤焙时收口会裂开)
5、烤箱预热200度,烤至烧饼表面发黄、收口裂开吐出豆馅即可,约8~10分钟
做法非常简单,我觉得这可算做过的面食里最简单的一道了,值得一试哦!

蛤蟆吐蜜
  □崔岱远(文化学者)
  和蛤蟆相关的词多半含有贬义,比如“蛤蟆夜哭”、“井底蛤蟆”、“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本来嘛,蛤蟆这玩意儿暴眼大嘴、相貌丑陋,粗糙的皮肤长满了赖包,确实不怎么招人待见。不过事有例外,有一种以蛤蟆命名的小吃却是相当受欢迎,尤其讨小朋友喜欢,这就是蛤蟆吐蜜。
  蛤蟆吐蜜又叫豆馅儿烧饼,和普通烧饼不同,这种包裹着红豆沙的烧饼烤的时候在边上自然裂开一个大口子,活脱一张笑哈哈的蛤蟆嘴;烧饼里棕黑甜腻的豆沙翻吐出来,像是耷拉在嘴边的舌头,喜气洋洋。圆头圆脑的面皮雪白洁净,周围还套着密密麻麻的白芝麻,看来,它被戏称作蛤蟆吐蜜真是再生动不过了。
  不是所有的烧饼都能烤成这样,要想让它自然崩裂得有特殊的手艺。据说这么一只蛤蟆吐蜜是经过了二十多道工序才做出来的。精选红豆自不必说,焖好的豆子还要和上桂花酱和香油,这样吃起来才香腴甜蜜。做蛤蟆吐蜜的面更是特别,讲究是“三面合一”——要把和好的脑肥加进嫩肥和苏打面,按一定的配比揉成滋润的面团,这样才能烤出来那股浓郁的酵香,之后再包进去比面团还重的豆沙做成烧饼坯子。蛤蟆吐蜜上芝麻也有特别之处,通常不是粘在烧饼盖上,而是在烧饼周围浓密均匀地粘上一圈,像是给烧饼带了一个麻扎扎的碎玉镯子。坯子上炉只烤几分钟,烧饼里滚烫的馅儿就被热力催动着膨胀起来,把边上收口的地方自然撑裂,翻吐出棕黑色的豆沙。而刚刚烤熟的烧饼却依然雪白,不煳不焦。这种类似西点里的爆浆工艺,几百年前的小贩就掌握了。
  吃蛤蟆吐蜜要趁热,皮酥香,馅儿甜糯,挂在边上的豆沙有一些被烤得焦煳,格外浓郁。小朋友就爱吃这“吐”出来的豆沙,常常努力把嘴张得比它还大,一下一大口,看着就让大人高兴。而大人则更喜欢面皮的老肥味儿,那别致的酵香是其他烧饼品种所没有的。
  早先烧饼的品种繁多,比如用来夹酱肉吃的吊炉烧饼,可以包上甜、咸、荤、素各种馅料的焖炉烧饼,还有白马蹄烧饼、红驴蹄烧饼等等。现如今剩下的品种已经很少,像蛤蟆吐蜜这个品种,只有为数不多的传统小吃店里还能见到。
其实啊,寒食十三绝现在说的已经很少了,倒是老北京风味小吃十三绝,经常被人提起,里面很多品种是不同的,在这其中,也有从南方传来的蜜三刀,为什么蜜三刀会成为老北京风味小吃十三绝之一呢?
蜜三刀的由来 民间故事:
据说蜜三刀最早产于徐州,北宋年间,苏东坡在徐州任知州时,与云龙山上的隐士张山人过从甚密,常借酒相会,一天苏东坡与张山人在放鹤亭上饮酒赋诗,酒酣之时,苏东坡抽出一把新得宝刀,在饮鹤泉井栏旁的青石上试刀,连砍三刀,在大青石上留下一道深深的刀痕,看到宝刀削铁如泥,苏轼十分高兴,正在这时,侍从送来茶食糕点,有一种新作的蜜制糕点十分可口,只是尚无名称,众友人请苏东坡为点心起名,他见这种糕点油润金黄,表面上亦有浮切的三痕,随口答曰“蜜三刀是也”。后来,经苏东坡亲自起名的“蜜三刀”名噪一时,徐州城里的茶食店,糕点坊争相制作,经过数百年的流传,徐州蜜三刀的配方工艺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大约徐州人出于对苏东坡的崇敬之情的缘故吧,因而对徐州蜜三刀也情有独钟,清朝乾隆皇帝三下江南路过徐州的时候,指名徐州府衙派人到百年老店“泰康”号即今天的徐州市泰康回民食品店制的御膳蜜三刀,传说乾隆皇帝吃过蜜三刀后,“龙颜大悦”御笔手书“徐州一绝,钦定贡”。
另一种解释: 每块三刀上方的三道刀痕,故取其名。并讲一典故:据说苏南人和苏北人曾经交流面点的制作方法,相互都留下一手,苏南人没有传授苏北人怎样制作董糖(和董小婉的渊源这里不提)。苏北人也没有教苏南人怎样制作三刀(看似简单的三刀也有其繁复的配方和程序)。三刀规规矩矩、方方正正,表面密密麻麻镶了一层白芝麻,密里透亮,大方坦然,内心实在,不像有些点心外形奇怪内里填充豆沙、椒盐什么的来诱惑人。时过境迁,多少实在的点心都变了,比如月饼,过去只有白糖芝麻馅,现在蛋黄、香肠五花八门、内容丰富,粽子也是,极大丰富了人们的口感。只有三刀,以不变应万变,老样子。
北京菜又称京菜。主要指宫廷菜(以仿膳饭庄为代表)、宫廷菜(以谭家菜为代表)、清真菜和地方风味菜。北京地方风味菜由鲁菜转化而来,受其他菜系影响(粤、州、湘、鲁、苏、闽、浙、皖为中八大菜系),品种、口味都有变化。烤鸭、涮羊肉、烤肉是北京特有的三大名莱。八大菜系在北京都有名餐馆。较有名的还有孔膳堂经营的孔府菜。北京小吃俗称“碰头食”或“菜茶”,融合了汉、回、蒙、满等多民族风味小吃以及明、清宫廷小吃而形成,品种多,风味独特。北京小吃大约二、三百种。包括佐餐下酒小菜(如白水羊头、爆肚、白魁烧羊头、芥末墩子等)、宴席上所用面点(如小窝头、肉末烧饼、羊眼儿包子、五福寿桃、麻茸包等)以及作零食或早点、夜霄的多种小食品(如艾窝窝、驴打滚等)。其中最具京味特点的有豆汁、灌肠、炒肝、麻豆腐、炸酱面等。一些老字号专营其特色品种,为仿膳饭庄的小窝窝、肉末烧饼、豌豆黄、芸豆卷,丰泽园饭庄的银丝卷,东来顺饭庄的奶油炸糕,合义斋饭馆的大灌肠,同和居的烤馒头,北京饭庄的麻茸包,大顺斋点厂的糖火烧等,其它各类小吃在北京各小吃店及夜市的饮食摊上均有售。
哪里能听:
播出电台:北京交通广播103.9兆赫
播出节目:《徐徐道来话北京》
主持人:著名相声演员徐德亮
播出时间:每早六点首播,翌日零点重播。
2017年开始,每天零点也增加一次播出哦!
其他收听方法:
1、歌华有线305频道
2、下载听听FM的APP搜索“徐徐道来话北京”
3、关注本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来源于网络!
本公号所有音频、文字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发转载!违者必究!
长按二维码识别或推荐扫描,您就能天天收听阅读《徐徐道来话北京》了!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