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是怎样统一的(三国有统一吗)

网友提问:

三国是怎样统一的?

优质回答:

三国最后由三国权臣司马懿的孙子 司马炎 统一。司马炎能建立晋朝政权,与祖父司马懿、伯父司马师、父亲司马昭的功劳分不开。

三国鼎立时期,是在曹操、刘备、孙权的统治时期。在中国时期,他们三个都是礼贤下士,开疆拓土时期。

常言道,乱世出枭雄。

三国时期腥风血雨大大小小的枭雄遍地。

司马懿就是三国有名有号的人物,排名榜在前十名。

司马懿是曹魏杰出政治家,军事家,野心家。

三国鼎立地盘图

曹操的北魏不论地盘、人口,还是人才,在三国中都是最出挑的。曹操本人野心勃勃,妄想统一中原 ,四处礼贤下士,汇集天下能人,称霸中原。

曹操的军师司马懿是个能力突出之人。说起司马懿,要从曹魏的曹操时期说起。

司马懿

司马懿(179年—251年),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军事谋略家、权臣,极负才智和抱负,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

《晋书·宣帝纪》原文

宣皇帝讳懿,字仲达,河内温县孝敬里人,姓司马氏。帝少有奇节,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汉末大乱,常慨然有忧天下心。

汉朝末年大乱,司马懿常常感慨忧虑天下,司马懿忧虑天下苍生。

司马懿自幼聪明过人,博学多闻,善于攻略,善于用兵。

曹操欣赏司马懿的才能,邀请司马懿都曹魏效力。司马懿在曹操时期就显示出来聪明才智,两个三国枭雄开始说实话是互相欣赏的,司马懿面相威严冷静,而且司马懿能隐忍,藏锋,处事不惊,善于变通,让曹操感到有危险系数,曹操没有十分重用司马懿,只是让司马懿辅助庶子曹丕。

司马懿帮助曹丕获取帝位,得到曹丕的信任。

在曹丕时期建立起来司马家族基业的资源。

在此期间开始壮大起来,司马懿历经曹魏四代帝王,由战功游伸出来的功劳让曹魏受益匪浅,而且也聚拢起来司马懿的人脉圈子。

司马懿善于借力借曹魏之力储存势力,发展自己。据说曹操对司马懿有猜疑。

《晋书》原文:

帝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魏武察帝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欲验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顾,面正向后而身不动。

曹操观察到司马懿有雄心豪志,察觉到司马懿有狼顾相(狠角色),故意试探过司马懿。发现司马懿果然有阴狠表情。

曹操做梦还梦到有三匹马在一个槽里一同吃食物,深有顾虑,告知曹丕,注意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三人。怎奈曹丕与司马懿交好,信任司马懿,任由司马懿升迁高位,为司马懿和他的两个儿子创造升迁条件。

终于在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与儿子司马师、司马昭趁辅助大臣曹爽陪魏帝曹芳离洛阳去高平陵祭陵时机,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洛阳,诛杀曹爽孤立魏帝曹芳。

自此,曹魏的军政权力落入司马氏手中,历史上称“高平陵事变”。

从此司马懿的司马家族几乎完全掌控曹魏基业。

司马师

02,司马师上阵

司马懿的大儿子司马师也不是等闲之辈,虎父无犬子,司马师的掌权能力比其父亲有过之无不及,甚至比父亲司马懿更狠毒,为了营造司马家族基业,毒死妻子夏侯徽,可见其的心狠手辣。

因为夏侯徽的父亲是曹操大将夏侯尚,母亲是曹操本家妹妹。司马师野心勃勃,对出身曹魏家族的妻子夏侯徽颇为猜忌。于是在魏明帝青龙二年(234年)时,毒死妻子夏侯徽。

夏侯徽

《晋书》记载:青龙二年,司马师以毒鸩夏侯徽,夏侯徽年仅二十四岁。

连老婆都毒杀,可见司马师为人有多狠毒冷血,感慨阴谋家的无情。

嘉平六年(254年),魏帝曹芳与中书令李丰等人密谋除掉司马师,事情泄露,司马师杀死参与者,迫郭太后废曹芳,改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

司马师仗势挟持曹髦,曹髦沦为傀儡皇帝。

司马师是西晋取代三国的第二位奠基人。

03,司马昭之心

司马昭(211年—265年),字子上,河内温县(今属河南)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三。

司马昭

司马懿次子、司马师之弟、司马炎之父。

司马昭接过司马师的权利之后,一路从大将军到录尚书事,再到大都督,最后到相国,还获得了“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的特权。

司马昭几次逼迫魏帝曹髦封他为晋公、加九锡,朝廷同意后,司马昭却又连番拒绝,以博取好名声,为篡位做准备。

封帝为晋公,加九锡,进位相国,晋国置官司焉。九让,乃止。

《资治通鉴》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此时的司马家已经不用偷偷摸摸的招兵买马,简直就是明着来了,而曹操孙辈族人却在过着糜烂奢侈生活,对待朝廷事物漠视不理。

魏帝曹髦是个很明事理的皇帝,很想扭转曹魏局面振兴曹魏基业。怎奈势力单薄无人辅助无人理解;怎奈此时曹魏已经被司马昭把持,朝臣大多数是司马昭的爪牙,没有倒向司马昭的也是胆小怕事或者对朝廷漠不关心的人。

曹髦知道自己即便做“傀儡”皇帝也休想当长,迟早会被司马昭除掉,与其被废黜,不妨铤而走险,用突然袭击的办法,除掉司马昭。想法丰满现实很骨感。

曹髦把跟随自己的心腹大臣找来,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我不能忍受被推翻废黜。”

魏帝曹髦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典故就是出自曹髦之语。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出自《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高贵乡公传》。

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

高贵乡公是曹髦没有进位时候的封号。

可惜曹髦没有成功反而被司马昭身边的宵小之辈所杀,壮志未酬身先死。

年轻皇帝曹髦的死,阻碍了司马昭篡位的机会。

司马昭

此后曹魏大权由司马昭一家掌管,它他利用曹魏的兵力将领装备攻打蜀国。

刘备有诸葛亮帮助治理朝廷,形成三国鼎立局面。自东吴与曹魏联盟攻打荆州开始,关羽的失利,以及刘备、诸葛亮的离世,让蜀国加速走向衰弱,给司马昭机遇,最后被司马昭灭亡。

西蜀是三国第一个出局的政权。

之后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接下司马家族基业的权利,篡夺曹魏政权,建立西晋王朝。

曹魏是三国第二个出局的政权。

最后,(280年)晋武帝司马炎攻打东吴。

孙权在位三国最好过,氏族百姓生活风调雨顺。孙权的孙辈们争权夺利,东吴动乱,最后被司马炎的司马家族统灭亡。

东吴是三国中第三个出局的政权。

至此,司马家族统一了三国,建立西晋王朝。

西晋武帝 司马炎

纵观整个三国后期,动荡混乱,曹操、刘备、孙权的后辈们争权夺利,相互猜忌,互相伤害,生活奢侈。给司马懿及他的家族可乘之机,最后被取而代之,成立统一的西晋王朝。

三国综合看,是被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祖孙三代四人统一的。

其他网友回答

三国形成和统一

谈三国的统一,必须了解三国是怎么形成的。

三国的形成

东汉末年,也就是从东汉中平元年到建安二十五年(184年-220年)指东汉末年亡国前夕,直至魏国曹丕篡汉结束,持续36年,这段时间内军阀割据,彼此混战。各地地主豪强拥有自己的私人武力,加上中央政府政治黑暗,皇权虚弱无力,对地方过度放权,因而造成群雄割据的局面。加之发生了张角兄弟的“黄巾大起义”,使得本就风雨飘摇的东汉政权土崩瓦解。

在东汉末年36年动荡的军阀割据中有三个军事集团逐步占领和瓜分了东汉的疆域 。形成了曹操、刘备、孙权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东汉时代正式结束,三国时代正式开始。次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随着孙权建立东吴,三国局面真正在政权上形成。

三国的统一

三国形成后的数十年内,各国展开了上千次规模不一的战争。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后落入其子司马昭手中。263年,司马昭准备伐蜀,并做了详细的计划和准备。他分析后:确立先取蜀,灭蜀三年之后,借巴蜀可以顺流而下的有利地势,水陆并进,一举灭吴的计划。这就像历史上晋灭虞定虢,秦吞韩并魏那样。264年魏灭蜀。265年,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三国时代正式结束,中国历史正式进入了晋朝时代。

270年东吴河西鲜卑秃发树机能叛乱,直至279年方平定。当时东吴局势混乱,吴帝孙皓不修内政又穷极奢侈。司马炎在此时做好伐吴准备,279年司马炎认为是时候伐吴了,司马炎决定于该年12月进攻吴国,史称晋灭吴之战。司马炎以贾充为大都督,率水路分上游王浚军、中游杜预等军、下游王浑等军共六路并进。于280年逼近建业,孙皓投降,孙吴灭亡,西晋成功统一天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三国时期彻底结束。

其他网友回答

三国从国力上说,吴蜀联盟想击败魏,几乎是不可能的。

可以看当时的人口户籍统计,即使是蜀国的全盛时期,也就是刘备已经攻下益州,同时关羽还没死的这段时间,蜀国的人口连魏国的十分之一都不到。吴国大约是蜀国人口的三倍。也就是说吴蜀联盟加起来,人口不足魏国一半。不要看地图上蜀的面积似乎不算特别小,其实巴蜀三分之一是无法居住耕种的山岭。何况当时,江南和巴蜀地区都不是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地广人稀是真实的写照。黄巾之乱到赤壁之战,群雄都在中原作战,是他们打不下江南和巴蜀?不是,是因为没有攻占的价值。人口少,耕地少,人口素质还不够,经济文化也差,各个方面吴蜀都是不如中原的。

说完经济和民力,再看人才。人少,人才自然就少。魏国推行的是九品中正制,唯才是用。何况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握了正统话语权。当时大多数忠于汉室的士,还是会优先投奔曹操的。

吴国还是依赖当地世家大族,顾陆朱张四大家族,你看出了多少权臣。蜀国更是地小民弱,除了刘备的老部下,新提拔的只能是益州当地人。这些人还经常阳奉阴违,不服刘备及后继的诸葛的管理。

诸曹诸夏侯当时都死了,当权的都是他们的后代了。你看曹操曹丕曹睿都三代了,司马懿还活着。这些缺少历练的年轻人,比起老谋深算,树大根深的司马家族,自然是不如的。

其次,政权问题最后还是要归根到权利问题上。曹操推行的是九品中正制,破坏了以前世家大族对当官的垄断地位。后来曹丕放宽了限度,但是还是不够。世家大族们不愿意放弃权利,而魏国政体是不适应时代潮流的。最终司马家掌权,把权利和经济特权返还给世家大族。这是一种妥协,也是一种合作。这种情况延续了几百年,直到后来东晋,还是世家大族王家谢家掌权,比如著名的谢安谢玄,还有那句旧时王谢堂前燕,就是说的他们。

三国时代世家望族的地位很高,司马懿是司马世家的青年才俊,曹操在世的时候因为发现司马懿扭头时好似“狼顾”,所以并不看重司马懿,但因为司马懿在政治上军事上确实有大才,所以曹操死后司马懿成为重臣。

魏明帝去世以后不久,司马懿就发动了高平陵之变,杀掉了曹爽,逐渐掌握了曹魏的大权。司马懿死后,他的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有样学样,把魏武帝曹操的那一套全用在了曹操的子孙上。等到司马家三代头目司马炎上台的时候,便急不可耐地逼迫魏元帝禅让,自己做了皇帝。

司马炎剧照

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控制魏国大权。263年司马懿之子司马昭兵分三路,大举进攻,同年刘禅投降蜀国灭亡。

265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废黜曹魏皇帝曹奂而称帝,建立。

280年晋武帝司马炎大举伐吴,孙皓投降,东吴灭亡。至此三国一统归晋

其他网友回答

首先非常感谢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我查阅相关资料,总结如下,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曹魏权臣司马家族的上位,攻占蜀国,司马炎成立西晋,攻占吴国,统一西晋。

不久八王之乱、五乱华、西晋就会灭亡。 北方进入十六国时代(前赵后赵冉魏前秦北魏),南方东晋成立。 东晋南朝宋齐梁陈)以北北北北北魏统一,孝文帝改革不多年,六镇起义河阴的变化。 后来分裂东魏西魏,然后分别建立北周北齐。

后来北周联盟南陈灭北齐。 北周权臣杨坚篡位建隋朝。 期间消灭陈,统一全国。 杨隋二世去世,群雄争鹿,终于李唐胜利筑唐。 唐代分二期,以安史之乱为界。 之后,进入了五代十国时代。 (五代:梁唐晋汉周)后周大将赵匡胤篡位建立北宋。 这期间一直和金、西夏战斗。 终于被钱杀了。 皇室大臣被黄金带走,赵结构得到上级帮助。 南宋建。 期间继续与黄金的战斗,之后联合蒙古灭黄金,最后被蒙古灭亡。 元朝成立。

元朝创立不到几年就去世了。 朱元璋确立了明朝,继续与蒙古势力作战,保护了儿子们在边疆的城镇。 许多元勋被杀害,北京空虚的孙子朱允东帝位被儿子朱允冢篡夺了。 后仁宣之治。 后来皇帝变得不太信任,不做正业,间朱祁镇被蒙古瓦刺俘。 到了后年,明朝的大楼倾斜,内部农民起义不断,外部满洲族入侵,终于灭亡。

清军入伍,初期镇压南明势力,平定三藩之乱。 在蒙古打和桌收获台湾。 前期皇帝文治武功。 一到嘉庆,清国力就衰退了。 后来外国侵略、鸦片战争、丧权辱国。

其他网友回答

三国时期起止时间一般分成狭义及广义。狭义是220年曹丕逼汉献帝禅让,建国曹魏,使东汉灭亡开始,到280年结束。广义一般认为从184年黄巾之乱开始,到280年结束。

历史学家多注重三国鼎立的形成与过程,自184年东汉已开始失去政权实体、群雄割据,形成三国雏型直到魏代汉为止,所以往往将184年到220年的时间纳入三国时期加以讨论。

三国又叫三国时期,是因为当时天下由“魏、蜀(汉)、吴”三个势力所建立。

公元220年,曹丕自立称帝,因其姓曹,后世称之为曹魏或曹魏政权,定都洛阳,东汉灭亡。

公元元年221年,刘备称帝,为表示自己政权合法性国号仍沿用汉,因其控制范围在益州一州(蜀地),故后世称之为蜀汉或简称蜀。

229年,孙权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称帝,孙吴正式建国,随后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至此形成三国鼎足而立之势。

公元263年,魏国大将邓艾攻入成都,刘禅投降,蜀国灭亡。公元265年司马昭去世,其子司马炎夺取曹魏政权,定都洛阳,建立晋朝,史称西晋,公元280年吴帝孙皓见晋军已包围建业,认为大势已去而投降。孙吴灭亡,西晋统一天下,至此三国时期结束。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