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格物致知什么意思?
优质回答:
人的认识和行为要一致,不可口是心非。观察事物要细致入微,用心揣摩,从而在该事物中得出道理和知识,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知行合一,是指客体顺应主体,知是指良知,行是指人的实践,知与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来吞并行,认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来吞并知,认为行便是知。这是由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出来的。
格物致知:格,推究;致,求得。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邀请!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格物致知什么意思?首先要了解一下王阳明是个什么人物再论!
王阳明是明朝著名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传习录》是王阳明讲学答问和书信集,对于知行合一,格物致知论述的非常清楚。
他发明了古本《大学》宗旨并主张“大学之要,诚意而已矣。诚意之功,格物而已矣”。这就是格物的由来!
格物就是“去其心之不正以全本体之证”,通俗一点说,做什么事心是否得正,本身的一切行为就可以证明,也是心和行合为一体,就是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
知行合一来说,知和行原本就是一个行动,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行动。知就是行的开始,行是知的结果。
总之,知行行动不可分开,有知才有行,有行便有知,而知和行为一体,只有一个,那就是良知定能,而知行的行动也只有一个,那就是致良知。
比如中国的传统美德孝敬父母,孝是尽孝是良知,敬就是敬父母的行为,孝敬就是知行合一的行动。格物就是孝敬父母是否真正在良心,本身行动就可以得到证明,也就是格物致知。
以上论述,就是王阳明知行合一,格物致知的意思,也是知行合一,格物致知的本质!用当今社会推崇的唯物论观点来说,知行就是一个现象,也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