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徐道来话北京︱海淀三山五园之香山还能看的真古董是什么景?

点击上方“徐徐道来话北京”,我们天天和您闷得儿蜜!
北京西北郊区泉水丰富,风景秀丽,早在金朝便已在西山地区建立了名为“八大水院”的八处离宫。明时在此营建了多处带有园林的寺庙和私家园林。清朝入关后,由于满族游猎文化影响,皇帝不喜欢久居宫城,多在宫外寻找风景优美之处居住。康熙帝即位初期,于康熙十九年(1680年)将玉泉山南麓改为行宫,命名为“澄心园”,后来在1692年改名为静明园,并在香山寺旁建行宫。乾隆帝即位后,开始了大规模的园林兴建。他首先在乾隆二年(1737年)将圆明园二十八景扩建为四十景,随后在乾隆十年(1745年)在其东边修建长春园。同年在香山修建静宜园,建成二十八景。1749年(乾隆十四年),为向他的母亲祝寿,把瓮山改名万寿山,兴建清漪园,至1764年建成。
1750年(乾隆十五年)扩建玉泉山静明园,将玉泉山全部圈占,并修建了静明园十六景,1759年建成。1760年,长春园北部西洋楼景区竣工。1769年,将圆明园东南若干皇子和公主赐园收回,并为绮春园。至此“三山五园”工程基本全部完成。
而这三山五园,就是指现如今的香山、玉泉山和万寿山,静宜园、静明园、颐和园,再加上畅春园和圆明园。几百年来,围绕三山五园,数不清的传说故事成为北京人的谈资,今天,我们就继续本周的特别策划主题系列――海淀区的三山五园。
说到三山五园,最西端的就是香山和静宜园。昨天我们说了香山,今天来说说静宜园。
  
静宜园位于北京西北郊的香山,是清代皇家园林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除圆明园外,乾隆皇帝最爱去的离宫别苑,留下的诗作达到1480篇。
全园结构沿山坡而下,是一座完全的山地园,分为三部分,即内垣、外垣、别垣。内垣在东南部的半山坡的山麓地段,是主要景点和建筑荟萃之地,包括宫廷区和古刹香山寺、洪光寺两座大型寺庙,其间散布着璎珞岩等自然景观。
外垣是香山的高山区,面积广阔,散布着十五处景点,大多为欣赏自然风光之最佳处和因景而构的小园林建筑。别垣是在静宜园北部的一区,包括有昭庙和正凝堂两组建筑。内垣的西北区黄栌成片,每至深秋,层林尽染,观西山红叶成为静宜园的重要景观。
当然,现如今,如果您深秋时节去,看到的只能是满山的黑人头,和山底下的红顶别墅,我只能送四个字:大煞风景。
可是,有一处地方,我还是要推荐的,那就是位于香山静宜园东北景区的一座园中之园,正凝堂的见心斋。
为什么我说这里还可以游览一番呢,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尽管有过辉煌历史,但静宜园这座气势恢宏的皇家园林,在历史进程中命途多舛,屡遭厄运。在清咸丰十年(1860)和光绪二十六年(1900),静宜园两次遭受外国侵略者的焚掠、破坏,原有的建筑物除见心斋和昭庙外,都几近成为废墟。所以说,如果您去见心斋,那看到的是真古董,虽然现如今香山公园已经复建了静宜园28景中的17景,但那都是假古董,有真有假的地方,您说您是选真的还是假的?
再有,见心斋的院落不在香山登山主要道路上,一般游客很少去。到香山,大多是秋季观赏红叶胜景,平日攀援香炉主峰,也就是鬼见愁。其实,香山可观者甚多,只是远路客人半日游程,来去匆匆,难以顾及,或根本就难以发现。熙熙攘攘、人头攒动的景观,固然热闹;似乎人迹罕至的去处,更易得真意,而这,正是见心斋的妙处。
见心斋是一座环形庭院式建筑,造型别致,环境清静,具有江南园林特色,为香山著名的园中之园。院内有半圆开水池。池水清澈,游鱼可数。沿水池东、南、北三面建有半圆形回廊,连接着正面三间水榭—-见心斋。
宋代朱熹有句名言:“圣人说话,开口见心,必不说半截,藏着半截。”成语“开口见心”即由此而来,表示说话直爽,没有隐曲。 建筑占地六亩,亭、台、廊、榭布局精巧别致,有江南园林风格。当然,原来这座院内有茶座。
近期我们节目组都没有去过香山,所以,也不知道这里还有没有茶座继续经营。当年我们去的时候,那家茶座不仅要价不菲,还占据了见心斋风景最好的位置,这个“茶室”连接回廊两端,回廊与“茶室”将一池锦鲤团团围住。
如果坐在茶室里,持一把鱼食,一边欣赏美景,一边喂水中的鱼儿,那心情肯定格外的好,不好,很多游客也许会对茶座打出“品茶专区,谢绝游览”完全破坏了他们的美丽心情。
当然,公园的景观属于公共资源,如果您在门票上并未发现此处“禁止游览”的提示,这个景点就应该是包含在门票之内的,游客当然就有理由进入观赏。对于公众旅游资源来说,因为承包商利欲熏心,圈起来就卖钱,不让人进,理当受到游客的唾弃,而游客也可以向有关管理部门投诉,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当然,如果这里没有了茶座,您可以自由出入到原来茶座的位置观赏美景,那实在是太美的事情了。
那在传说中,这见心斋的建造,可是从明朝嘉靖皇帝那时候开始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点击下面的音频就可以直接收听
相传有一年,嘉靖皇帝到香山游春时,听一位打柴的老人讲了‘见心井’的故事,觉得挺有意思,心想:我何不在这儿试一试各文武大臣对我的忠心呢?于是就传下一道圣旨;要人在‘见心池’旁建起一个小庭院,把‘见心池’围在了院子当中,并亲自命名‘见心斋’。
从此,他就经常在这里试探各大臣的心,若有不忠者,就推到池里淹死。所以至今在香山一带还有一句俗语叫‘见心池边试人心’。
香山见心斋的故事,出自王瑞年主编的《燕京传说》一书。这见心斋的传说故事,是由户利平先生搜集整理的。
从前,在香山脚下,有个靠山屯。屯子里有位姓张的姑娘,名叫桂香。她从小就没了母亲,与多病的爹爹相依为命。当她长到十八岁的时候,别提有多漂亮了,长长的眉毛,水灵灵的杏眼儿,一笑脸上两个酒窝,唱起歌来比百灵鸟还好听。方圆四、五里的小伙子都想娶她,提亲的媒人一个接着一个,门槛儿都被踏破了。可桂香姑娘谁也不嫁,一心守着体弱多病的爹爹过日子。
这天,桂香打柴回到家里,发现爹爹突然得了重病,躺在炕上一个劲儿唉声叹气,这下可把姑娘急坏了,连忙到街上请先生(医生)。可先生不在家,说是到外村行医去了。这可怎么办呀?桂香急得直流眼泪。正在这时,只听门外一串铃声响。隔窗一看,有位先生正从门前过。她擦了擦泪水,便把先生请了进来。
这位先生姓朴,是当地有名的神医。他为人忠厚、热情、专门给穷人看病,从来不收一文钱。他给桂香爹号了号脉,对姑娘说:“孩子,你爹爹的病不轻呀,快去找些药来!”桂香急切地问:“先生,到哪儿去找呀!”“不要急,在这山下有口深井,里面有治你爹爹病的灵丹妙药,只要找来吃上一服,就会好了!”
听了先生的话,桂香匆匆忙忙地来到了山下。当她低头往井下看时,不由得后退了几步。这井口儿虽然不大,可深得一眼见不到底儿,从里面不时传来“嘀嗒嘀嗒”的滴水声。这可怎么下井呀?
姑娘急得在旁转了好几圈儿,也没想出个办法来。没有药,怎么给爹爹治病呢?她越想越急,不由得哭了起来。她哭着哭着,忽听远处传来一阵悠扬的笛声。抬头望去,只见一位年轻的后生背着干柴,吹着木笛,慢悠悠地走下山来。
桂香擦了把眼泪,想迎过去让他帮个忙。可又一想,自己与他素不相识,怎么开口呀!于是她又哭了起来,笛声越来越近,桂香的哭声也越来越大。等她再抬头看对,后生已经站在了她身后。“小妹妹,什么事儿这样伤心呀?”后生说着,放下柴捆,然后把笛子插在腰上。“我,我……”桂香哭得说不出话来。“到底是怎么回事?你快说呀!”“是,是我爹爹……”桂香见这后生忠厚老实,便把下井取药的事儿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小妹妹,你别着急,我来帮你取药!’后生说着就扒着井口儿,小心翼翼地下到了井里。这时,姑娘的心都要提到嗓子眼儿啦,两只大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井下。要说这后生还真有点儿本事,一袋烟的工夫,就从井下爬了出来。“小妹妹,给你药!”“后生哥,太谢谢你啦!”桂香双手接过药,感激得不知说什么好。
桂香拿着药回来,推开房门一看,只见屋里坐着四、五个人,有村西吴员外的儿子,村东王财主的儿子,还有村南刘太爷的孙子。他们一见桂香回来了,连忙站起身,各自把带来的礼物举到姑娘面前。可桂香连看也不看,只说了一声:“跟我走”,就把他们带到山下的那口深井旁。这几个家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这时,桂香开口了:“你们各家都想娶我为妻,可我不能嫁给这么多人呀!这样吧,若是哪位能从这井下取上治我爹病的药来,我就嫁给谁!”
听桂香这么一说,四五个人都不约而同地探头看了看井口,然后连连后退。等桂香转身再看他们时,这几个家伙早已经灰溜溜地跑远了。从这以后,再也没有人上门提亲了。后来,桂香就和那位打柴的后生成了亲。因为桂香这位姑娘在井旁试了许多求亲人的心,所以大伙儿就把这口井叫成了“见心井”。
有一年,嘉靖皇帝在游香山时,听一位打柴老人讲了这个“见心井”的故事,觉得挺有意思。心想:桂香姑娘能在这井旁试探求亲人的心,我何不在这儿试一试各文武大臣对我的忠心呢?于是就派人在井旁建了一个庭院,并起名为“见心斋”。后来,井塌了,便成了个小莲花池。这就是“见心斋”院内的口“见心池”。
回听回看《海淀三山五园系列》:
徐徐道来话北京︱海淀三山五园之圆明园的正门为啥不让走?
徐徐道来话北京︱海淀三山五园之圆明园被毁之前的照片实在太美了!
徐徐道来话北京︱海淀三山五园之再说不建议您秋天去香山!!!
徐徐道来话北京︱香山为什么不要在秋天去?
哪里能听:
播出电台:北京交通广播103.9兆赫
播出节目:《徐徐道来话北京》
主持人:著名相声演员徐德亮
播出时间:每早六点。
其他收听方法:
1、歌华有线305频道
2、下载听听FM的APP搜索“徐徐道来话北京”
3、关注本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来源于网络!
本公号所有音频、文字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发转载!违者必究!
长按二码识别或推荐扫描,您就能天天收听阅读《徐徐道来话北京》了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