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被称为八闽是在什么时候(福建为什么又称八闽)

网友提问:

福建第一次被称为“八闽”是什么时候?

优质回答:

山东被称作齐鲁大地,安徽被称作江淮大地,河南被称作中原大地,而东南的福建被称作“八闽”。

福建的简称就是“闽”,这个字来源于古代东南百越之中的闽越分支,那时候福建之地的越人大多信奉蛇神,因此也被称作是闽越。

秦朝横扫天下之后设立郡县,在福建设立闽中郡,不过非常特别的是,闽中郡并不是朝廷真正管辖的地方,因为闽中有自己的君王与制度,秦朝的王法对此无效。

闽越之首领无诸是越王后裔,秦朝没了之后,他因为帮助刘邦对付项羽得到册封,闽越国就此重生,因为地形缘故,福建这一片地区成为了汉朝之外的化外之地。

衣冠南渡,八姓入闽

福建这个地方,大多数都是山区,只有少数平原分布在沿海与河流沿岸,所以刚开始的时候中原的人对这里都没什么兴趣。

但是后来,中原战乱,大量的人口向南迁徙,除了江南之外,也有一些不断南下抵达了如今的福建地区,尤其是晋朝与唐朝、五代的时候,福建接受了大量外来移民。

因为大规模外来移民的涌入,福建这才不断发展起来,与中原之间联系愈发密切。

晋朝永嘉之乱,衣冠南渡,八姓入闽,也就是林、黄、陈、郑、詹、邱、何与胡姓,这些来自于中原的大族在闽北的建安与闽东的晋安定居,然后逐渐扩散。

宋朝时期,八闽建制

唐玄宗开元十三年的时候,唐朝改闽州都督府为福州都督府,福州的名字初次出现。

而到了开元二十一年的时候,朝廷在当地设置经略使的时候,取福州与建州的首字,也就是福建,将其作为经略使的名字,福建这个名字正式诞生。

不过在此后很多年,福建地区的建制都没改动多少,直到宋朝时期,宋太宗至道十三年将天下分成了十五个路,而福建也设立了福建路。

当时的福建路之下,有福州、建州、泉州、漳州、汀州与南剑州六个州,以及邵武军与兴化军两个军,南宋时期建州变成建宁府,一共八个同级区域,也就是八闽。

随着时间的推移,福建这样的区划基本上也没怎么改变,元朝的时候仍旧还是八个,直到明朝建立之后,福建之内,将福州的一部分划出,建立福宁州。

清朝的时候,又增设了龙岩州与永春州,这个时候福建的同级区域,已经有十一个。

宋朝时期,是福建古代史上的高光时刻,当时的福建经济文化极度繁荣,泉州是全球最大的商业贸易港口,朝廷中的福建大臣比比皆是,“八闽”之名也就此确定。

可以说福建的“八闽”就是在宋朝的时候正式诞生,也因为宋朝时期的强效影响,使得后来都将八闽作为福建的代称,之后也没有进行过改动。

其他网友回答

福建的八闽称谓是从北宋时代开始的,在北宋时期,朝廷设置了福建路,分为六州两军,其中六州为福、建、泉、漳、汀、南剑六州,两军指的是邵武、兴化二军。在南宋时期,朝廷将建州由州升级为建宁府,于是福建为一府五州二军,因为府、州、军理论上同级别,故福建号称“八闽”。后来虽然经过州县变动,八闽称号基本没变,而台湾一度隶属福建省,所以台湾尚未独立建省时,福建也一度号称九闽。

(1)福建名字的由来

福建属于闽越故地,从福建的闽字代号就可以看得出来,不过福建的移民多是以北方的籍贯为荣,比如说福建陈氏追溯祖先一般追溯到颍川侯,所以闽南陈氏门庭多有“颖川衍派”的门牌。所以八闽除了地理区分,还有一种说法是比较有人文气息的,那就是当年的“八姓入闽”。

因为晋代中原大乱,有五胡乱华的情况发生,于是历史上出现了“永嘉之乱,衣冠南渡,始入闽者八族”的说法。中原世家因为躲避战乱而涌入福建,比较大的世家有林姓、黄姓、陈姓、郑姓、詹姓、邱姓、何姓、胡姓八大世家,这些人先后在建州(如今的建瓯)和福州定居,后来逐渐向闽中和闽南沿海扩散,历史上称为“衣冠南渡,八姓入闽”。

到了大唐开元年间,朝廷将闽州都督府改名为福州都督府。并从福州、建州两州各取一字,这就是“福建”之名的由来。

(2)福建省与八闽

福建最早被设省是在元朝至正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356年,当时元廷撤去福建路,成立福建省。后来朱元璋推翻元廷,建立明朝称帝,福建全省八路也受到的改编,先后改为福州、建宁、延平、邵武、兴化、泉州、漳州、汀州八府。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时候现在南平的建制还是比较多的。而福建八闽还有上四府和下四府之称,这主要是因为地理位置,其中建宁府、延平府、邵武府、汀州府四府被称为上四府,福州府、兴化府、泉州府、漳州府四府被称为下四府。

不过随着时代变迁,原先的八闽编制已经改变了很多,在明朝时期,朝廷给福州划出一块新地盘,叫做福宁州,也就是现在的宁德市的地区。

而到了清朝时期,朝廷又将龙岩县和永春县升格为了龙岩州和永春州,于是福建的行政单位也一度变成了11个。但州的级别明显比府要低,一般算“几闽”的时候,是不包括州的,所以大家还是喜欢叫福建八闽。

现在的福建地区的编制是福建、莆田、泉州、厦门、漳州、龙岩、三明、南平和宁德,有9个行政区。不过这9个市也有不同,福州、厦门、漳州、泉州、莆田、三明和南平是省直辖市;而宁德、龙岩是属于地区行政公署。

(3)结语

总而言之,福建如今的行政地区划分已经不是八闽了,但是因为约定俗成,大家还是喜欢将福建称为八闽。

这是蓝白旗帜2022年第19篇文章,如果喜欢我的文章,麻烦点个赞吧!

其他网友回答

福建的简称是“闽”,小时候经常听到电视节目中说到“八闽大地”,那时候的自己不明白福建为何又称之为“八闽大地”,那时候就很好奇,很想去探索,也翻过很多的史料知识,对“八闽”的来历也有所了解,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称福建为“闽”,最早出现于周朝,距离现在已经有2000多年。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闽,为东南越蛇神。”福建自古多蛇,居住于福建的古代氏族把蛇奉为图腾,作为崇拜的偶像。因此秦始皇设都时,改“东越”为“闽”。

不过对于福建省来说,森林覆盖率非常高,位居全国第一,覆盖率达到66.8%,并且连续42年位居全国首位。因此蛇多是正常的一件事,只是是否把蛇奉为图腾,这个点我倒是没有听说过,对于我本人自己来说,别说奉为图腾了,就是看见一条被人打死在路边的死蛇都怕得要死。

那么八闽是怎么来的呢?

北宋时(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分天下为15路),福建称福建路,行政区划分为福、建、泉、漳、汀、南剑六州,邵武、兴化二军(福州、兴化、建宁、延平、汀州、邵武、泉州、漳州)。南宋后升建州为建宁府。一府五州二军,共计8个,故福建号称“八闽”。这是福建第一次被称之为“八闽”。

那么福建又是怎么来的呢?

唐开元13年(公元725年),闽州都督府改为福州都督府,第一次出现“福州”。开元21年(公元733年),设立军事长官经略使,从福州、建州各取一字,名为“福建”经略使,同福州都督府并存。这就是首次出现“福建”这个名字。

福建最早设立为省,是在明1356年(注:此时应是元至正十六年)撤去福建路,成立福建省。

(注: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明”。福建全省八路先后改为福州、建宁、延平、邵武、兴化、泉州、漳州、汀州八府。此时福建建制应该才算完整。)

现在距离福州城区大概45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大峡谷,称之为皇帝洞大峡谷,位于福州晋安区北峰,占地12000亩,是福建省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典型保存最完好的峡谷生态景区,景区内怪石嶙峋,奇花异草,星罗棋布,天际瀑布群二十多处,因景区内有一奇洞,洞中飞瀑垂帘直下,洞壁金光闪烁,洞外一净水观音临水而立,栩栩如生。

传说历史上有三位布衣受观音点化进入此洞而逢凶化吉成为天子,故而得名皇帝洞。

这三位皇帝便是蓬勃发展的福建历史上著名的开闽王:王审知、明太祖:朱元璋、建文帝:朱允炆。

传说五代十国时期,闽王王审知入闽时,部下劝其拥兵自重、据险为王,夜宿皇帝洞得观音指点“政通人和,百业俱兴,不王亦王;盗贼四起,民不聊生,是王亦亡”,而后建立闽国。

元朝末年,明太祖朱元璋误入皇帝洞得观音指点“秦皇汉武,雄才大略,开疆辟土,唐宗宋祖,选贤举能,听谏纳讽。一朝之兴,得于明君”,而后建立大明王朝。

靖难之役后,建文帝朱允炆遵照太祖遗愿来至皇帝洞中,一心慨叹“失去江山,难就仁政帝业”,而后得观音指点“既天下太平,当宽其心;若反之,必致黎庶涂炭”,遂于洞中修身养性,著书立说,活至两百余岁。

关于八闽大地的历史故事,在皇帝洞这边也能窥探一二。

总结:八闽,应该是从北宋时得名的,北宋时,福建称福建路,行政区划为福、建、泉、漳、汀、南剑六州和邵武、兴化二军。南渡后升建州为建宁府,那时便有八闽之称。

在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设福建行中书省,福建称省由此开始。行省下辖福州、建宁、延平、邵武、兴化、泉州、漳州、汀州八府,那便是八闽这个称号出来之后的事了。

在这里还想再聊聊关于开闽王王审知的一些故事,闽王王审知是五代闽国的开国君主,治理闽国近30年,对福建的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促进非常大,被后世称之为“开闽王”。他倡导“聚书兴教,使民知礼义”,开办最高学府“四门学”(经、史、哲学、文学),闽国出现了“千家灯火读书夜”的情景,被后世称为“八闽邹鲁”。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后人就将闽王王审知的故居修建为忠懿闽王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