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天下父母心是哪首诗作者是谁(可怜天下父母心最初是谁写的)

网友提问:

“可怜天下父母心”最初的作者是谁?原诗是什么?

优质回答:

“可怜天下父母心”的作者只有一个人,那就是我国历史上清朝女独裁者、丧权辱国的慈禧写的。撇开别的不说,就诗中的这一句真切的代表了普天下为人父母的爱恋之心也是值得让人感叹的。

这句话充分诠释了天下父母都是在无怨无悔地为自己的子女付出一切而不求回报和感恩,这种爱是人间最无私的,最真挚的,最能打动人心的。慈禧原诗如下:

世间爹妈情最真,

泪血溶入儿女身。

殚竭心力终为子,

可怜天下父母心。

这首发自内心真情实感的诗,相传是慈禧为母亲过七十大寿的时专门写的,当时,由于慈禧抽不出时间参加母亲的大寿,特让侍臣把这首诗,裱好后给母亲送去的。

平心而论,在这人世间,不管你是多么富有,也不论你当多大的官,对自己的亲人都是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在里面。这首诗的真情流露让我们暂时忘记了它的作者,眼前浮现的是一位慈祥的母亲。

什么是人间最真挚的爱?只有父母对子女的爱才是最伟大的爱,最无私的爱。父母的这些爱都是发自内心的。

慈禧之所以能写出这样感人的诗句,也不奇怪,慈禧做过母亲,生养过孩子,所以她对为人父母的感受也和世上大多数父母一样。对养育子女过程中的那劳累、牵挂、爱怜有过太多的感慨。

我们可以从她的诗句中仿佛看到了一个母亲发自内心的声音,也能感受到她自已作为母亲以及后来失去儿子的那种悲伤和难以言表的心情,所以这一切,也恰恰融合在这一句“可怜天下父母心”。

图片来自网络

其他网友回答

现在的人常常爱说“可怜天下父母心”,用以教诲年轻人应该珍惜父母的养育之恩和仁爱之心,一句通俗直白的话成了流行语。

但是最初说出这句话的人,或者说这句话的版权归何人所有,说出来可能让人不可思议——这句话最初的作者竟是慈禧太后。

这恐怕很少有人想到吧?

慈禧太后作为晚清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垂帘听政执掌大权数十年,留给人们的历来是阴险狡诈心狠手辣的一个负面人设,她怎么能说出这么一句充满人性、感恩父母亲的话呢?

这就是人性的复杂。人都有两面性,天使和魔鬼囿于一体,善和恶集于一身,上至君主皇帝,下至平民百姓,概莫能外。

慈禧太后虽位居九五之尊,一言九鼎,但她也出生于母亲的十月怀胎,也有母女的血缘亲情,有女儿对父母亲的恻隐之心。

当自己的母亲七十大寿将临,慈禧太后命侍臣送去了很多礼品。同时写了一首祝寿诗,裱好后一并带了去,这首诗中就有这个金句:“可怜天下父母心”。

慈禧太后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世间爹妈情最真,

泪血溶入儿女身。

殚竭心力终为子,

可怜天下父母心。

慈禧太后这首诗,谈不上什么艺术性,但通俗易懂情真意切,和人们心目中的独裁者形象大相径庭,但这就是人性的复杂。

人们常说父爱如山、母爱似水。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诗,就是说做儿女的应该珍惜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和仁爱之心。

尽管这句话出自慈禧太后,但它触痛了人们的心弦,激发了人们的共情,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同,使这句诗得已广泛流传。

这首诗不仅抒发了赞叹父母亲的真情,对年轻人也同样具有教育意义,每个人都应该牢记百善孝为先,不要寒了父母心。

其他网友回答

谢邀。

“可怜天下父母心”最初的作者是谁?原诗是什么?

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就是为孩子无条件付出,这种传统社会的认识虽然在慢慢改变,但是实在太过强大。

也正因为如此,这句“可怜天下父母心”在咱们这个社会形态里,激发了为人父母的国人最大的共情,为天下百姓所传颂。

我们讲诗歌的时候就说过,唯有歌颂人类共情的作品,才具有打动一代代人,流传超越时代的特质,成为经典。

“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诗的作者为天下人所恨久已,就是垂帘听政,残酷宫斗,镇压天国,对外求和,丧权辱国的老佛爷——慈禧太后。

按照我们国人的非白即黑的习惯,这样一个人,自然不应该有什么作品值得我们宣扬。不过这句“天下可怜父母心”太打动人了,大家自然就使用了,只是对写她的人就不屑提起。

1867年,慈禧的母亲六十大寿,而老佛爷忙于国事,无法到场(这是正常的,毕竟是外戚),就送了很多礼物,还写了一首诗,自己写好了表达心意,派人送了过去。

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溶入儿女身。

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

这就是一首古体诗,纯粹是抒发老佛爷个人感情,也没有平仄要求,只是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而这首诗的前三句,特别是首句,多多少少口语得有些打油诗的味道。

但是它说的是大道理,而且创作发自真情,世间作品,怕的就是一个“真”字。

其实慈禧太后作品是写给老母亲的,何尝不是感叹自己为了挽晚清于狂澜,帮助同治皇帝治理天下操碎了心!我们现在都说她是软禁了皇帝,其实从她的角度来看呢?

在给老母亲写诗的那一刹那,她何尝不是感叹自己运虽贵,命多桀?

毕竟她也是个母亲啊。

七个字流露出的感情是真的,不管是谁写的,它能够最大限度地打动每一个以孝为本的中国人,因而迅速流行起来,直到成为一句俗语。

历史任人评说,诗歌、文章只是我们去观察历史、人物的一个角度。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