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出师表》中诸葛亮的最后一句到底是为了什么?
优质回答:
转发:
众所周知蜀汉国力是三国中最弱的,无论势力面积还是军队及人口。特别是关羽失掉荆州和夷陵之战失败后,蜀国国力可想而知,诸葛亮在写完出师表后就进行北伐,临表涕零可以看作是诸葛亮感激刘备的知遇之恩及托孤之重,后句不知所云,可以看做是诸葛亮明知蜀汉弱小想要北伐成功非常困难,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逆天而行这种无奈之举,蜀汉虽然山川险峻很好防守,毕竟人烟稀少,地处云贵川又占甘肃陕西及越南少部分,少数名族众多,不采取主动进攻,只能被动挨打,正所谓内忧外患。
其他网友回答
个人觉得,有向领导,主公建议,谦虚之意。
表示自情绪所至,不知道说的对不对。请勿见怪。
就跟我们给人建议,说:随便说说。瞎说。
其他网友回答
我是余好古,本问题回答如下:
诸葛亮前出师表最后一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表达了自己即将率兵出征时的复杂心情,读来确实让人非常感慨。
前出师表其实是诸葛亮向后主刘禅写的一个请示,请求北伐曹魏。这是蜀汉的一件大事,其后也成为蜀汉以攻为守的一项战略。诸葛亮在长期准备之后,觉得时机成熟,便发起了这一动议。这篇请示,总体来讲表达了以下几种心情。
一是激动。刘备伐吴失利后,不久死于白帝城,临终托孤诸葛亮等人。诸葛亮受任,确实是殚精竭虑。在前师表中也写出了他的心情,就是生怕辜负信任,诚惶诚恐。而现在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即将迈出关键一步,心情当然激动。
二是兴奋。诸葛亮整军经武,励精图治。经过努力后终于平定南方,消除了后顾之忧,可以放手北伐。此时诸葛亮还是很有信心,对北伐的预期比较乐观。
三是担忧。诸葛亮责任心强,诸事习惯亲力亲为,自己离开后对朝政不太放心,因此在表章中叮咛嘱咐,诸般交待。担忧之情,溢于言表。
四是惶恐。本来上表北伐,应该等后主批准后才能实施。而从表章中的文字,诸葛亮当成此事已定。诸多安排和交待都是建立在自己已率军北伐的基础上。最后一句中的“今当远离”,更是直接就当后主已经批准。虽说是一片忠心,但从程序和礼节上来看,还是不妥的。也许是感觉到了这一点,诸葛亮还是有点惶恐。
因此,前出师表最后一句,应该说淋漓尽致表达了诸葛这四种心情交织的复杂感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