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论语》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网友提问:

《论语》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优质回答:

谢邀。

先说答案

1、论语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

《论语》,是孔子与他的弟子们的论道之语,是在西周末年,春秋时期出现的。

在这本书里面,问与答,都是围绕着圣人之道展开,来论述什么是儒家之道的。

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还原孔子当年是怎么传道的,也可以看出来当时社会上有那些困惑,以及他的弟子们,是如何问道求道和学道的。

要想了解《论语》产生的背景,就要从华夏文明之源说起。

在伏羲之前,华夏民族过着采集游牧的生活。

羲皇开天,我们的祖先进入了农业文明时期。

在游牧采集的时代,天人合一而不分,人从本能的自然而然循天理而生活,这是道法自然的社会治理模式的社会基础。

而进入农业文明之后,人们需要一种准则对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进行指导,也就是说需要以人开天,通过观天测地掌握天时来指导农业生产,通过制定礼仪规范循人道之礼仪法度组织社会生活。

因此,我们可以说,是先有天,后有人;先有天道,后有人道;先有道,后有儒。

天人两立之后,要立人,就需要仿效天道,以人为天。

在儒家的思想里天子就是天的代言人,天为昊天上帝,天子则为皇帝,

天地化育万物的天伦,可以复制到人伦,变成天子华育百姓。

在天人未分之前,我们以天为天,要祭祀天地;

在天人两立之后,我们以天子为天,就要创立一套以天子为至尊的祭祀礼仪制度,这就是礼乐。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圣人开天之后,以人为核心,以人伦为生存法则的儒家思想就出现了。

从伏羲到黄帝,从黄帝到尧舜,从尧舜到周公,从周公,到孔子,最终,由孔子集大成而真正创立了儒家学说。

礼崩乐坏

在儒家思想里,天子是至高无上的。

因为他就是人的天。

以天伦观之,没有天,万物不能生;

以人伦观之,没有天子这个天,社会就会乱套。

在儒家看来,一个失去君主的社会,就如同万物失去了太阳。

这就是儒家思想的源头。

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诸侯的军事力量、经济力量都大大超过了周天子,维护天子至尊地位的政治、经济、军事力量,以及以礼仪为核心的文化力量,也被诸侯瓦解。

天下百姓便失去了他们的天,于是天塌了,天下大乱。

万物失去了天,就会陷入一片黑暗,人失去了君主,就会陷入一片混乱。

孔子

天塌了之后,我们应该怎么办?孔子,便是站出来回答这个问题的人。

孔子给出的答案是,我们一起努力,把塌下来的天再撑起来。这个宣言,就是克己复礼。

孔子到处游说诸侯国的国君和他一起来顶天,结果在天下大乱之际,没有人愿意出来挑担子,和孔子一起恢复天下太平。

屡屡受挫的孔子,对诸侯国的那些国君们彻底失望。

而这时候,国家官学已经崩溃。

孔子不得已,只好退而求其次,开始著书立说兴办私学,开坛讲学授徒传道,为的是把大道的种子播下去,把匡扶天下的希望寄托在后人身上。

这就是《论语》出现的历史背景。

————————————————————————————————————————-

2、《论语》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论语》之于中国

以孔子集大成的《论语》中论述的儒家思想,根深蒂固的影响了中国几千年。

塑造了大多数的中国人的伦理观念。

孔子的思想,已经融入了中国人的血液中。

《论语》中所论之道,是经世济国,开万世太平的大道。

后来那些腐儒贱儒所论之道,并非以天下为己任的孔子之道、大儒之道。

通过《论语》这样的书籍传承,真正的儒家的精神,始终是我们这个民族真正的精神支柱之一,是我们这个民族每逢乱世都有豪杰辈出,生生不息延续至今的原因。

《论语》与西方文明

霍布斯《利维坦》中说,在欧洲出现类似于中国那样的政府之前,欧洲人一直都陷于孤独、贫穷、肮脏、粗野和短暂的状态之中,他们的平均寿命只有30多岁。

伏尔泰很感慨的说,在欧洲各国还是森林中的野人的时候,中国人已经能够用完善而明智的制度治理国家,他深以不能生活在中国那样的国度为憾。

西方黑暗的中世纪的终结,源于蒙古人东征。

蒙古人入侵,所带来的东方文化和技术,才把欧洲人从这种黑暗的恐怖里,从这种人吃人的生活里解救了出来。

他们开始如饥似渴的向东方文明学习一切,对生存的强烈渴望,对东方的强烈渴望,迫使他们走上了一条工业化和全球贸易之路。

因为东学西渐,让欧洲出现了一波强大的中国热,这股文化交流新浪潮,造就了一大批启蒙思想家。

他们大多数都是精神上的中国人,认为欧洲的一切都落后野蛮,应该用中国的思想体系,道德体系,政治体系,来取代欧洲愚昧的文明体系。

中国古代的文化典籍传播到了欧洲,让西方的启蒙思想家们,如获珍宝。

莱布尼茨,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狄德罗、霍尔巴赫、魁奈等,非常崇拜中国文化,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人道主义价值观、民主观、平等观、自由观、博爱观等视为他们建立理想秩序的重要思想来源。

以伏尔泰为例,他声称他在中国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世界。

伏尔泰站力图在复兴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学说,并认为中国儒学是“理性宗教”的楷模,而中国人“是所有的人中最有理性的人”。

他服膺孔子学说,将耶稣画像改为孔子像,朝夕礼拜。

与20世纪中国流行一时的“全盘西化”的论调相反,伏尔泰将中国的政治与文化视为欧洲的楷模,主张“全盘华化”。

以狄德罗为例,他认为《论语》中的“道德警句”所体现的道德观要比其他的超验哲学和经验哲学高明得多,因为中国的儒教“只须以‘理性’或‘真理’就可以治国平天下”。

以西方经济学为例,魁柰是欧洲第一个对经济现象进行系统性分析的人,他的思想几乎全部来源于中国文化,他本人也被当时的欧洲人尊称为“欧洲的孔子”。

可以说孔子指引了魁柰,魁柰指引了亚当·斯密,斯密带来了西方经济学。

以社会主义思想为例,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源头则是礼运大同。

可以说,《论语》或者说孔子的思想,深刻的影响了西方文明。

其他网友回答

先讲故事。

孔子晚年比较凄凉,儿子孔鲤早死,他原本希望颜回能够继承他的学术,子路能够给他养老,但可惜二人也先后死去,这对他打击很大,不久就病倒了。子贡知道了,就马上看他。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病,子贡请见。孔子方负杖逍遥于门,曰:“赐,汝来何其晚也?”孔子因叹,歌曰:“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

没过几天,孔子就去世了。子贡和其他弟子一起守孝三年,期间怀念起老师往日的言行教诲,集理成册而成《论语》。三年期满,其他弟子走后,子贡又守了三年!这是论语成书的故事。

孔子出生乱世,他一生的抱负是“克己复礼。”克己有人认为是“用道德约束别人,”但按照孔子的言行实践来看是要求自己,“每日三省吾身。”复礼“复”的是周礼。因为在孔子看来,他所处的时代是“礼崩乐坏”的坏时代,因此迫切希望回到那个有秩序的周代。

儒家在孔子,孔子思想在论语,论语对中国的影响也可以说就是儒家对中国的影响。旧的秩序被打破了,新秩序还没有建立起来;旧有的伦理被破坏了,新的伦理秩序急需建立。论语就是这个秩序建立者,这就是论语对中国的意义。 至于说论语如何影响世界,具体不得而知,但从孔子被评为世界文化名人之首可以看出,论语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占据重要的地位。

以下是古人对论语各篇侧重内容注解,对论语学习爱好者来说更加方便学习。

学而:本篇的章句主要讲“务本”的道理,引导初学者进入“道德之门。”

为政:主要讲治理国家的道理和方法。

八佾:主要记录孔子谈论礼乐。

里仁:主要讲仁德的道理。

公冶长:主要讲评价古今人物及其得失。

雍也:记录孔子和弟子们的言行。

述而:主要记录孔子的容貌和言行。

泰伯:主要记孔子和曾子的言论及其对古人的评论。

子罕:主要记孔子言论,重点为孔子的行事风格,提倡和不提倡做的事。

乡党:主要记录孔子言谈举止,衣食住行和生活习惯。

先进:主要记录孔子教育言论和对其弟子的评论。

颜渊:主要讲孔子教育弟子如何实行仁德,如何为政和处世。

子路:主要记录孔子论述为人和为政的道理。

宪问:主要记录孔子和其弟子论修身为人之道,以及对古人的评价。

卫灵公: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在周游列国时的关于仁德治国方面的言论。

季氏:主要记孔子论君子修身,以及如何用礼法治国。

阳货:主要记录孔子论述仁德,阐发礼乐治国之道。

微子:主要记录古代圣贤事迹,以及孔子众人周游列国中的言行,也记录了周游途中世人对于乱世的看法。

子张:主要记录孔子和弟子们探讨求学为道的言论,弟子们对于孔子的敬仰赞颂。

尧曰:主要记录古代圣贤的言论和孔子对于为政的论述。

其他网友回答

诚谢邀请。

首先要对读者讲的是第一个问题对笔者来说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笔者的学识远远达不到回答这个问题的水平,请编缉老师见谅。但现在社会网络如此发达,笔者以为五年级小学生都能从网络上找到。

如果要讲《论语》对中国产生什么影响,笔者认为这个问题非常简单,那就是“尊师重教,遵纪守法。第一为民,第二为国。

如果说《论语》对世界产生什么影响,其实这个问题也非常简单,那就是通过《论语》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世界尊重中国。传颂中国和平发展理念。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