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为什么夸大诸葛亮(为什么三国演义把诸葛亮写的那么厉害)

网友提问:

《三国演义》中是否对诸葛亮的实力夸大了?真实的诸葛亮是怎样的?

优质回答:

真实的诸葛亮其实比《三国演义》里说得更历害。《三国演义》把诸葛亮描写得“状诸葛之智近妖”,有点不切实际了,但真实的诸葛亮虽不近妖,以一个凡人之智,却能做出近妖的事情,自然要比书里描写的诸葛亮更历害了。

诸葛亮做出近妖的事情有很多,很多不可想象的事情,他却做出了。未出茅庐,便定天下三分,其谋略远思,足已让后人汗颜了。刘备自黄巾起事,在外奔波闯荡多年,竟没为自己打出片瓦的地盘,最终只能暂借荆州刘表新野小县栖身。就当时情形,又有谁能看到刘备还能成事,还能三分天下有其一呢?只有诸葛亮能做到,他就像上帝的宠儿,为刘备提出了隆中对策,结果按照这个对策行事,刘备还真就三分天下有其一了。渡江联络孙权抗曹,把刘备这把死棋烂棋走活,成了定鼎蜀汉的关键。就当时形势看,孙权经营江东,已历三世,兵精粮足,单独抗曹,也是很有把握的。大耳刘备呢?这时正急急如丧家之犬,茫茫如无头苍蝇,被曹操大军追得真可谓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仅凭其些些败逃之兵,已无斗志,分分钟都有被曹操大军消灭的危险。在此紧要关头,诸葛亮审时度势,提出了联孙吴抗曹的策略,并自己亲自渡江实施,在不卑不亢中,成功劝说孙权同意联合抗曹,这就等于在紧急关头,诸葛亮力挽狂澜,挽救了刘备的事业。白帝托孤,在蜀汉危急存亡之秋,再造了蜀汉。夷陵之战,蜀汉精锐损失殆尽,国内人心离散,惊魂不定,国外北有国仇曹魏发难,东有大仇东吴欲来,南有南中作乱,西有羌戎窥伺,东北有上庸觊觎,可以说蜀汉到了一触即溃的危局。正是有了诸葛亮的主持慎重,临危不乱,才让蜀汉安然渡过了灭国之危。六出祁山,以弱击强,以小敌大,使他国不敢小歔,让蜀汉得以立国固基。诸葛亮不畏强敌,不顾蜀汉弱小,凝聚人心,同仇敌忾,毅然以一州之地,抗九州之敌,以数万之军,敌数十万之军,而且屡屡耀兵敌疆,多有斩获。司马懿可谓三国最有名的谋士、军事家,在他的一生中,对敌无数,擒斩孟达,征伐辽东公孙渊,赚曹爽,骗王陵,可以说都是得心应手,干净利落,完全不费吹灰之力。但是唯独在对抗诸葛亮时,司马懿率几十万大军,竟不敢与区区几万人的蜀汉军硬拼,畏蜀如虎,只能穿着诸葛亮送去的女人衣服,紧闭寨门,以坚守死拖之策,与诸葛亮对敌,留下了“死诸葛走活仲达”的千古笑谈。不怕乱世取天下,就怕国定再攻伐。曹魏立国已久,人心稳定,而且在三国中实力最强,诸葛亮能六出祁山,吊打曹魏,可见其能力的非凡。巧思精技,发明创造,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诸葛亮为了征伐的军事需要,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相继发明创造出了八阵图、木牛流马、诸葛连弩、孔明灯等军用图阵工具,让千年来的后人难望其项背。就是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木牛流马究竟是什么东东,也没一个人能想象制造出来。

诸葛亮是人不是神,他一样不会呼风唤雨,不会移山倒海,但他却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创出了让后人称为神奇的业绩,正因为如此,后人才难以置信理解,才在口口相传中,将其传得神乎其神,以致才有了《三国演义》中的“状诸葛之智近妖”的情况。由此看来,真实的诸葛亮远比书中所写的诸葛亮更历害更神奇!

其他网友回答

诸葛亮是中国古代最受欢迎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之一,就连诗圣杜甫也在《蜀相》中写到: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关于他的故事,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在剧本和书上了解的,特别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诸葛亮被描述成了一个无所不能的神人,他不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可以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但是现实中的诸葛亮真的有那么神吗?真的既能借来东风,还能算准时事?《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实力是否被夸大了?我们一起来看看。

在正史《三国志》中记载到:“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可以看出在正史中诸葛亮也是一位出众的治理国家之才,但诸葛亮对于应变将略并不特别擅长,诸葛亮在战场上的表现并非像《三国演义》中这么厉害。

在《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草船借箭中,周瑜为了嘲讽一下诸葛亮,就让他立下军令状,在三天至年内造成十万只箭矢,诸葛亮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戏弄了他一番成功得到十万只箭矢。但在三国史上,诸葛亮不是草船借箭的主角,真正的主角是孙权。据《三国志》里面记载,孙权为了刺探曹军敌情,趁着大雾乘船前去,结果挨了一顿猛箭,差点儿把船给弄翻了。曹军集中”火力”,没少用”子弹”,看来是下了狠劲儿。孙权没有借箭的意思,也没说是草船,只是察看敌情。孙权船的一侧中箭太多,有些倾斜,将要翻船。孙权急中生智将船调个头,让另一面也受箭,两面挨打,求个平衡。结果平安无事回到营寨。后来也流传出一句经典语,即“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什儿子若豚犬”。由此可见故事与《三国演义》中描写的情节是不一样的。

在《三国演义》中,作者罗贯中对于诸葛亮的描写,可以说费了很多笔墨,塑造了一个非常“完美”,神一般的形象,就连鲁迅先生在评价《三国演义》的时候,也提到了这一点。他的原话是这样的: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以此可见,罗贯中诸葛亮写的过与聪明与智慧以至于达到了一种“多智而近妖”的状态。

总结: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懂一些天文地理,但绝对没有呼风唤雨、鬼神莫测的本事。他真正的才能,在于治国,据历史学家考证,魏蜀吴三国中,蜀国是治理得最好的。

诸葛亮最值得我们佩服的地方,在于忠诚奉献、忧国忧民、心系天下的情怀和气节。为了完成先帝的遗业,他劳心劳力,无怨无悔,给我们诠释了什么叫做真正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才是最有价值的干货。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其他网友回答

《三国演义》是历史演义,7分实3分虚,以宣扬汉室正统观和封建忠义观而立名扬万,成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罗贯中在把握三国历史主躯干上,艺术性地再创造了三国英雄人物,其中以刘关张和诸葛亮作为匡扶汉室的主角,给予了浓装厚抹。比如桃园结义丶三英战吕布丶华容道丶草船借箭和空城计等,有的张冠李戴,有的移花接木,有的厚此薄彼,有的点石成金。

由于是正面歌颂汉室正统观和封建忠义观,在元末明初的历史背景下,《演义》一经问世,就受到百姓热烈捧读,而成为家喻户晓的大热门,风头盖过了《三国志》,成为人们茶余饭后喜闻乐见的历史故事。

其实,真实的诸葛亮比演义的诸葛亮,还要厉害。诸葛亮身高一米八左右,武功不在刘关张之下。他家学渊远,足智多谋,文武双全,富有卓越远见。

他能预判天下三分计(隆中对),足见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要知道,他有兄弟分别在曹营和东吴,他能如此精准描述日后的历史进程,离不开大量的社会关系带来的丰富阅历。同时也有一双慧眼识英雄,他能在群雄之中,看好当时并没什么大的建树的刘备,显示了非凡的卓见。

当时的刘关张,长期颠沛流离丶寄人篱下,一般文士将领很难会追随,可诸葛亮却非常看好丶并尽心辅佐,非一般人而语啊!

同时,年仅27岁的诸葛亮,能被早过不惑之年的老江湖刘关张所拜请出山,本身就显示诸葛亮是堪比"管仲乐毅"之相才。

在群雄辈起年代,诸葛亮本身就有一身好武艺,才能与如狼似虎的关张相处,如闲庭信步。要知道面对冷面杀手关羽和暴跳如雷的张飞,就是勇如吕布丶智如庞统都不敢轻易招惹,而诸葛亮却谈笑自如,最后关张也如刘备一样钦服。

诸葛亮出山后,天下第一号人物曹操从此南不下赤壁丶西不过汉中,东吴孙权丶周瑜和鲁肃皆叹服诸葛亮。

后三国,诸葛亮俨然成了三国第一人,连老奸巨滑的司马懿,都不敢与诸葛正面交锋。

诸葛亮培养了姜维,也能做到九伐中原。诸葛亮除了帮助刘备建立了蜀汉,已经是不可思议的奇迹。天下有谁能帮助一个小作坊老板,可以创奇迹般登上世界五百强三大豪之列?

古今中外,27岁的"村野乡夫"诸葛亮做到了,其过程是艰辛而又壮丽的,决不会是一个泛泛之辈所能做到的,这就是后人最敬仰诸葛亮的地方。

但诸葛亮让人最赞叹不已的还不在于此?他的忠义才是后人更加仰慕的,他一生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令人尊敬。历史上权贵,很少有诸葛亮般清明丶廉正丶忠义,况且刘备托孤时对他讲的"倘如扶不起的刘阿斗,汝可自立。"诸葛亮辅佐刘禅,仍然精忠报国。这一点,连三国归于晋的司马炎,也感叹不已,更不用说蜀汉百姓对诸葛亮的无比缅怀。

诸葛亮还创造了半机械的"木牛流马",他留传的预言书"马前课"与姜太公"乾坤千年歌"丶"刘伯温"推背图"并列古代三大武宗预言表,姜丶刘两人都是帮助周武王丶朱元璋打下天下的第一功臣,诸葛亮能与他俩并驾齐驱,就已经不得了。

诸葛亮的"出师表"(前)是被史家推崇为天下忠义第一表。有史家说,没有读过"出师表",就等于不知道"忠义"。

成都"武侯祠"历史悠久,香火旺盛。诸葛亮被司马炎推崇,被唐朝皇帝列入十大武宗之列,整个三国唯有诸葛亮。

毫无疑问,诸葛亮在天下百姓心中也是一个可敬可叹的英雄。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