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颗手账|?我们的饭碗

我们的饭碗
文|刘颗颗
一年已过去一大半了,好像什么也没做成,有些烦闷。一天,路过单位的图书角,一瞥之下,发现多了许多童话书。问同事,答曰“这个书架是广州图书馆的流动点,过一段时间换一批书。”
确实,今年的情况如此特殊,也许只有童话能洁净我们的心灵了。
我在《皮皮鲁和幻影号》以及《哈利·波特》等书的缝隙中居然看到了一本余世存的《安身与立命》,于是把它带回了办公室。
这本书写的是民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比起立命,我对他们如何“安身”更感兴趣。如作者余世存所言: “从谋生和理财来写一个传奇人物的并不多见。”
比如,有一篇是《康有为:谋国不成,谋家有成》。
“康有为家的祖屋在广东南海县丹灶苏村,一套80来平米的房,一直住到30多岁。40岁前,才在广州花埭买地建了一个别墅,加上曾祖父在广州购置的‘云衢书屋’,算是在大城市有了两处房产。
然而40岁以前,康有为开始了流亡生涯,家产被抄没了。直到56岁民国广东政府才发还给他。58岁时,康有为把广州的房产变卖了,到上海炒地皮,获利颇丰。晚年的康有为不仅在上海建有别墅,在杭州青岛等地都有别墅,据说占地分别为15亩、30亩和9亩。
除了炒地皮外,康有为是书法大家,他的润笔费每月在1000银圆左右,合今人民币5万元左右。
有人说他有过‘以国为家’的阶段、也有过‘有家为业’的晚年。不管后人如何评说,毕竟康有为养活了一大家子人,有人帮康家算过账,自家人加上来康家的门生故旧和食客,以及为仆人支付的工资,康家一年大约要花掉2万银圆,合今人民币百万元左右。
这么阔绰的老年生活,不仅仅是体面两个字形容的了。比起当今的富豪,康有为的晚年,更让人高山仰止。”
又比如,书中另一篇《鲁迅:一要生存,二要温饱》。
“鲁迅一生受气,多跟钱相关。
为了解决温饱,他31岁时进入了教育部做‘公务员’。而为了增加收入,1925年前后,最多的时候他到8所学校兼课。
据说鲁迅曾‘跑着去领工资’,又说鲁迅为‘索薪’参加游行被警察打落了‘门牙’。
1927年夏天,鲁迅对朋友说:‘我想赠你一句话,专管自己吃饭,不要对人发感慨。并且积下几个钱来。’
1928年夏天,鲁迅对一位朋友说:‘处在这个时代,人与人相挤这么凶,每个月的收入应该储蓄一半,以备不虞。’
一直到46岁,鲁迅才决定脱离体制,专事独立写作,这时他的文字收入和版税足以让他过上现今高级白领的生活了。”
这样为了生计所苦的鲁迅才写得出“说什么都是假的,积蓄点钱要紧。”这样体己的话啊。
鲁迅说:
“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苟有阻碍这前途者,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坟》《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图,金人玉佛,祖传丸散,秘制膏丹,全都踏倒他。”
这段话适合印在卡片上,人手一张。
那天和朋友聊天,说起去年,当时我们都以为这是最差的一年,过了一年再看,去年却是近来最好的一年。
疫情以来,食堂取消堂食,中餐都是盒饭供应,我们每天中午12点去食堂取盒饭。从7月开始,为了减少环境污染,食堂通知我们自带饭盒过来打饭。
同事们从家里带来的饭盒各式各样,有像我这样,把家里的旧饭盒拿来一用的,也有从网上订购专业饭盒的。更有图省事的,直接拿一个不钢钢碗过去接饭菜的,最厉害的一个同事,拿个塑料袋过去打饭。
这段时间,我把饭从食堂打回来,慢慢吃完,再认真地洗干净饭盒,控干水,放好,准备明天再用。这是我的饭碗,可是不能怠慢。
文:刘颗颗图 :网络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