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徐道来话北京︱大兴聚燕台几万只燕子聚集之谜?

点击上方“徐徐道来话北京”,我们天天和您闷得儿蜜!
今天推送的图文和音频内容略有不同,点击下面音频可直接收听!
BeiJing love
大兴 记忆聚燕台的传说
我前不久曾经看过一则新闻,说在一个县城的闹市区,夜晚来临时,大约四万只燕子成群结队从四面八方飞来,落脚于夜市上空的电线、电杆上,时而盘旋,时而小憩,与街道上来往的行人和夜摊的叫卖声组成和谐的旋律。其实啊,这种罕见的奇观过去在北京大兴地区也曾一度出现过。
明朝人刘侗,于奕正所著《帝京景物略》一书记载:“采育东南二十里,有埠,高丈,广三四十尺,曰聚燕台。岁秋,社燕刮巢日,京畿城村燕,必各将其成雏数千百,聚此台,呢喃竟二日,然后乃能去之。为话别,为语约所群归也。”
采育现在大兴区境内一繁华大镇。原名采魏里,明永乐年间,朝廷的上林苑在这啊设蕃育署,专门管理皇家园林苑囿,实际上是专为皇家生产副食品的皇庄。
自设上林苑署后,改称采育。“聚燕台”一事,在后来的北京史地书籍《日下旧闻考》、《宸垣识略》中也谈到了,可见确有此事,并非虚传。
清朝康熙年间编纂的《大兴县志》亦提及此事,并且作为大兴区境内的一处景致来介绍,把“聚燕台”定为《大兴八景》之一,名曰“燕社鸣秋”。
不复存在的大兴八景:
星台晓望、云塔夕登、满井春游、漕艘午渡、鱼塘濯锦、燕社鸣秋、名刹古棠、亦园新柳。
当然了,咱今天是从聚燕台开始说起的,当然还是要说说这聚燕台的传说故事。您想想,如此众多的燕子聚集在一起久而不散,实属一个不解之谜。但我们相信在当今科学飞速发展的情况下,这个谜终究会解开的。
大兴聚燕台的传说
很早很早,不知道是哪一年的事了,离聚燕台不远的一个村子,有一家地主老财,他有多少地呢?没人知道了,就知道他家大业大,还知道他只有一个女儿,名字叫红儿。
红儿长得又美丽、又聪明,老财爱他这个女儿,老财主婆也爱她这个女儿,红儿真可以说是爹妈的眼珠一样。那时候的女孩子都不让读书,所以红儿也没有读过书,红儿也和别的女孩子一样,小的时侯,到地头上玩玩,掐点野花,编个花篮子什么的,捉个蜻蜒、蟋蟀什么的,玩的挺痛快。最让她高兴的,就是她有一个小朋友,名字叫小燕。
小燕是村东头于老汉的儿子,生的聪明、伶俐,于老汉、于大娘爱小燕,也和爱眼珠子一样。于老汉很穷,夫妻俩只种了二亩地,够上吃的,够不上穿的,小燕也就天天帮助爹妈拣些柴呀,挖些野菜啊,贴补生活。红儿在地头上,认识了挖野菜的小燕,两个人都是七八岁,很快地就熟识了,红儿爱小燕,小燕也爱红儿。红儿也帮助小燕挖野菜,红儿很聪明,她知道哪种野菜可以鲜着吃,哪种野菜可以晒干了冬天吃。小燕也帮助红儿掐野花,编花篮子,可是红儿总是说:“燕哥哥,还是我帮你挖野菜吧,野菜可以吃呀。”他们就是这么亲密。可是,老财看见,却不乐意了,说:“红儿,以后你别跟于家那个穷孩子玩了,留神沾上穷气!”红儿不懂得什么叫穷气,还是常常和小燕一起玩。
一年二年,红儿年岁大了,小燕长大了,都十二三岁了,一起玩了五六年的小朋友,情意就更亲密了。老财实在不愿意他们在一块儿了,就跟老财奶奶说:“咱们红儿,一年比一年大了,别再叫她跟于家那个穷孩子玩了。”老财奶奶说:“对,对!咱们孩子,总得来说算是个‘小姐’,这么大的‘小姐’,还有出门的?打这儿起,别叫红儿再出大门了!”打这儿起,红儿成了不出街门的“小姐”了。
可是,红儿总是想念着小燕,小燕也总是牵挂着红儿。红儿有时侯,站在后花园假山上,也偶然和墙外走过的小燕,说上几句心里话,心里话是说不完的,可恨全被这段墙儿隔开了。一年二年,红儿学会了绣花,奇怪的是:她绣的花朵,怎么也没有她绣的燕子象真的,红儿很高兴,绣好了一只燕子,就隔着墙送给小燕,小燕也挺欢喜。红儿绣了九十九只燕子,都送给她小燕哥哥了。这一天,她绣完了第一百只燕子,她一瞧,嗬,这比那九十九只燕子还精神,她自言自语地说:“这回小燕哥哥,一定更喜欢了。这燕子要会飞会叫,该多好啊!”话还没说完,就听忒的一声,绣的燕子飞起来了,“燕子哥哥,快快躲躲”地叫着飞出了红儿的房屋,不知飞向哪里去了。红儿惊得呆了,她想:绣的燕子怎么会飞起来呢?它叫我小燕哥哥快快躲躲,又是为什么呢?她猜不透。再说,那燕子飞出了红儿的房屋,一直飞到于老汉的房檐上,仍旧叫着“燕燕哥哥,快快躲躲”,于老汉惊得呆了,小燕也惊得呆了,燕子为什么这样叫呢?谁也猜不透。
祸事就发生在这天晚上。原来,红儿送给小燕绣花燕子的事情,早被老财看到眼里了,他想这可是“家丑”,“家丑不可外扬”,他花了一百亩良田,买通了知县大老爷,只要把小燕发配到远远的地方,就算心满意足了。知县大老爷那管什么叫合理不合理,只要有钱拿来,拿钱的说怎么办就怎么办。知县收到了老财的钱,就昧着良心,派人把于家小燕抓来了,不问青红皂白,就给小燕加了一个“私通盗匪”的罪名,发配到海南岛去了。于老汉、于大娘知道儿子是冤屈的,小燕也知道自己是冤屈的,那时代,穷人的冤屈,又能向谁说去呢!
红儿从打第一百只燕子飞走了以后,就心里老是惊惊慌慌的,不知她小燕哥哥出了什么事。她天天上假山上去看,再也看不见小燕哥哥走过来,她心里更不踏实了。这一天,她去看爹妈,走在窗根下,就听爹跟妈说:“于家那个小畜生,这一发配到海南岛,就永远也回不来了。”妈说:“赶紧给咱们红儿找个婆家,免得再出什么事。”红儿在窗外听了爹妈的话,耳朵里嗡的一响,头上象打了一个霹雷一样,她不再进爹妈的屋了,她回到自己房里。她想不出她小燕哥哥犯了什么罪,她知道这是爹妈捣的鬼,她没有法子救回她的小燕哥哥,就这样,她就病倒了。老财看女儿病了,笑了一声,说:“自找。”老财奶奶请医生给红儿看病,医生说红儿没病,老财奶奶有点着急,老财只是笑着不说什么。
红儿在病倒以后,还盼着她小燕哥哥回来,由春盼到秋,小燕哥哥也没一点回来的信息。这一天,忽然房檐下落下一只燕子,嘴里叫着“燕燕哥哥死死死”、“燕燕哥哥死死死”!叫的声音悲惨极了,仿佛燕子也落下泪来一样。红儿更惊慌了,说:“燕子弟弟,小燕哥哥死了吗?”燕子连叫了两声:“死死死,死死死!”红儿说:“如果小燕哥哥死了,请你围着房檐飞三个圈儿。”燕子真的飞了三个圈儿,红儿晕倒了,燕子也飞走了。红儿哭起来了,一直哭到眼睛都流了血,这天晚上,红儿就死了。老财和老财奶奶知道女儿死了,当然要吵架的,老财只说:“红儿死了是自找。”找地儿埋了吧,埋到哪里呢?就埋在村子南边了,日久就成了一个两丈多高的大土台。土台上长着一种奇怪的草,把草榨出汁来,是可以染红颜色的,妇女把棉花泡到汁里,就成了红棉花,可以用它点嘴唇,叫做“燕支”,又叫“胭脂”,大家都说啊,这就是燕子的血汁变的。每年秋天,燕子要回海南的时侯,总是先到红儿姐姐坟上来聚齐,唱一两天的歌儿,问问红儿姐姐,有什么信给小燕哥哥捎过去。
古往今来,沧桑巨变,大兴的辖区变化极大,昔日的“大兴八景”,现在也只有“燕社鸣秋”一景还在大兴区的辖区范围之内了。但可惜,这个景观已经不存在了。
那这燕子为什么要在“聚燕台”停留呢?
刚才咱们说的是传说故事,有没有科学的论断呢?我想,采育镇凤河营是“京畿城村燕”南徙的必经之地,距离京城有百里之遥。这一带地势低平,只有凤河边上的一块“高丈,广三四十尺”的土埠可以驻足歇息,潺潺的凤河流水还可以为燕子提供充足的水源,使这些燕子恢复体力,为继续南迁做好充分准备,这可能就是聚燕台形成的缘故吧。
很可惜,大兴八景“燕社鸣秋”这一京畿著名景观也没能保留下来。因为永定河水系的凤河进行过整治,那是在清乾隆三十七年,也就是1772年,那时人们开始大规模地挑挖凤河,为了防止凤河一泄无遗,特地将原来的凤河河道改成“之字形”。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乾隆皇帝奉皇太后东巡,途经凤河,在其所作《南红门外作》诗中还详细记叙了治理凤河的经过:“凤河发源于海子内之团河,下流与永定河汇,荡涤沙浑,同由大清河入海,是凤河实永定(河)关键。向以年久淤塞,因出内府帑金饬加挑浚,俾得畅流,迩年颇资其力。又以旧河势直,恐其一泻无遗,今作之字形,使其曲折而下。”这说的就是刚才我给您介绍过的原因。可能就是在这次治河过程中,改变了原来的凤河河道沿岸地貌景观,使北归的燕子再也找不到原来的栖居地,“聚燕台”这一相沿数百年的京畿名胜竟从此绝迹。如果这一推理成立,我想,这恐怕也是乾隆皇帝在治理凤河之初始料不及的吧。
哪里能听:
播出电台:北京交通广播103.9兆赫
播出节目:《徐徐道来话北京》
主持人:著名相声演员徐德亮
播出时间:每早六点首播,翌日零点重播。
2017年开始,每天零点也增加一次播出哦!
其他收听方法:
1、歌华有线305频道
2、下载听听FM的APP搜索“徐徐道来话北京”
3、关注本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来源于网络!如涉侵权,可联络删除!
本公号所有音频、文字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发转载!违者必究!
长按二维码识别或推荐扫描,您就能天天收听阅读《徐徐道来话北京》了!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