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三一律”是西方戏剧结构理论之一,即要求戏剧创作在时间、地点和行动三者之间保持一致性。我们借鉴三一律开专栏,意在"一期一人一字"或者"一期一人一歌",抑或"一期一人一景"(摄影作品)"一期一人一句"(诗歌或者金句),如果你有什么私人珍藏,请参与,共分享。谢谢。
——张欣
张雨,1283年~1350年,元代诗文家、词曲家、书画家、茅山派道士。
张雨 · 道士出身书风严谨,独擅小楷严整清和
文|魏心宏
张雨(1283~1350),元代诗文家、词曲家、书画家、茅山派道士。旧名张泽之,又名张嗣真;字伯雨,号贞居之,又号句曲外史。钱塘(浙江杭州)人。
张雨博学多闻,善谈名理。诗文、诗文、书法、绘画,清新流丽,有晋、唐遗意。曾从虞集受学,诗才清丽。年二十弃家为道士,居茅山,道名嗣真,道号贞真子,又自号句曲外史。师事茅山宗师许道杞弟子周大静,后师事玄教高道王寿衍,居杭州开元宫,与当时文士如杨维桢、张小山、马昂夫、仇山村、班彦功等均有唱和往来。
传世书迹有《台仙阁记》卷(现藏于上海博物馆)、《题画二诗》卷(现藏于故宫博物院);著有诗集《贞居集》(又名《句曲外史集》)五卷。
张雨为宋崇国公张九成之后裔。年少时为人潇洒,不拘小节,英气勃勃,有隐逸之志。年二十弃家,遍游天台、括苍诸名山,后去茅山檀四十三代宗师许道杞弟子周大静为师,受大洞经篆,豁然有悟。又去杭州开元宫师玄教道士王寿衍,命名嗣真,道号贞居子,又自号句曲外史。
皇庆二年(1313),随王寿衍入京,居崇真万寿宫。由于素有诗名,京中士大夫和文人学士,如杨载、袁桷、虞集、范梈、黄潽、赵雍等,皆争相与之交游,因而虽隐迹黄冠道士之中,却列文士学人之名,被当世名士称为”诗文字画,皆为当朝道品第一”。仁宗闻其名,欲官之,张雨坚辞不仕,乃归句曲。往来于华阳、云石间,作黄蔑楼,储古图史甚富,日以著经作诗为业。延佑(1314-1320)初离京返杭之开元宫。至治元年(1321),开元宫毁于火,次年回茅山,主崇寿观及镇江崇禧观。惠宗至元二年(1336)辞主观事,日与友人故酒赋诗以自娱。或焚香终日,坐密室,不以世事接目。
张雨工书画,其书法初学赵孟頫,后学怀素、张旭。字体楷草结合,俊爽清洒自成一格。存世书迹有《山居即事诗帖》、《登南峰卷》等。倪瓒在《题张贞居书卷》称”贞居真人诗,人,字,画,皆为本朝道品第一”。其画以淡彩见长,善画石木,用笔古雅,尤善以败笔点缀石木人物,颇有意韵。画迹有《霜柯秀石图》,《双峰含翠图》等。从书法风格来看,张雨对于初唐楷书大家欧阳询之”家法”有着颇多的摄取。欧书用笔规范严整、体势刚劲险绝,是楷书中的巅峰之作。赵松雪称欧阳询书法”清劲秀健,古今一人”。张雨小楷在承续欧书基础上,又另辟蹊径地融入一些晋人萧散飘逸的灵动之气,为自己的书作增色不少。从用笔的感觉上来看,张雨小楷中一些横式笔画的习惯性动作,同民间的经生所创的”写经体”有着高度的契合,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或许是因为张雨自身本来就是一个隐入丛林道观的高明的”经生书手”的缘故吧。作品中,一些横势用笔的斜切、轻行、重按和轻入重收都和民间”写经体”书法保持着高度的一致。而其中一些放式用笔的体势,又使人怀疑此作系明人写的小楷。从明代祝枝山、王宠的小楷体例的斜欹体式的运用中,可体察出明代小楷书家们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张雨小楷书风的影响。这种书风和取法的”代代承传”符合书法的客观发展规律。而张雨”楷中插行”的书法体式则自赵松雪运用以来,已逐渐成为一种惯用的书法体例。这一体例还频繁地出现在他后来的小楷书作之中。和其同时代的倪云林,其后的张瑞图、黄道周、王铎等人的作品,也同样沿用了这一体例。
张雨是道士出身,然则书风谨严,一丝不苟,尤其是他的小楷,严整清和,洋溢着古风古韵,和其”道法自然”、”道可道,非常道”的道家审美标准有着一定的距离。这种偏差是正常抑或是不正常,只有设身处地方可知晓;若凭一己的主观臆测,或许我们也会出现偏差。这同北方大汉不一定高大威猛、南方少女不一定温婉多情是一个道理。个别现象不一定从属于普遍现象,张雨的小楷作品也像我们传达了这种讯息。道士的书法,不一定就是虚空缥缈的。
张雨其书初学赵孟頫,入松雪之室。赵指导他学李邕《云麾将军碑》,得上疏汉密字形,笔法遂趋猛峭劲利,所书《台仙阁记卷》可见其踪迹。他去掉了赵书的雍容、平和,添之以神骏、清遒,其《九锁山诗楷书卷》便有六朝人的宽舒高古、清癯出尘气息。其后游历识见增多,六十岁后脱去道袍,还其儒身,隐居于杭州,与黄公望、倪瓒、俞和等一批隐士过从,尤与杨维桢往来甚密后,他的思想与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他耽溺酒色,寻欢作乐,贪图”一刻春无价”,书法上他又私淑于米芾,书风遂变为放纵、恣肆,其代表作《登南峰绝顶诗草书轴》,以方瘦长曳、虚实变化之笔,在行气、章法上用对比度特别大的疏密聚散和激越跳荡,作品呈现出一种隐逸文人孤傲不群颇为偏激的表现主义风格。故明人周之士《游鹤堂墨薮》评曰:”张伯雨健而近佻。”这种审美立场自然还停留在赵孟頫审美中庸观的范畴之内。
《登南峰绝顶诗草书轴》高108.4厘米、宽42.6厘米的立轴书,乃元代书法作品所罕见。查《中国书法全集》元代编计7卷80位书家近300件作品中,只有7件立轴作品,其中杨维桢2件,张雨4件,倪瓒一件。可以说,张雨和杨维桢是中国书法从翰札、卷、册转向立轴书的开拓者。传世的4件立轴作品中,现存于台北故宫的《绝顶新秋诗轴》为最早一件,为其晚年(即59岁)所书,尺幅在154.3厘米×34.3厘米,立幅上书七言绝句行草书两行偏右,左下方用八个特别小的行书暑了下款:”大元至正辛巳,张雨。”作者显然尚未找到署款的恰当章法,应算其立轴书的尝试之作。其后的《为子中书诗轴》款字未预留位置用极细小行楷书写成,它和前述《登南峰轴》一样甚至均未署名,显然张雨尚未找到署款在章法中成熟的结构位置。四件立轴书有两件高度均在三尺以内,比起明代中期以后动辄逾丈的高堂大轴来说尚属小件,但这种转变引起了书法创作与审美摸式的巨大变化。如果说张旭、怀素、黄庭坚的大量草书卷从文字内容上已完全脱离实用进入纯艺术创作状态的话,那么张雨等的立轴作品则进而从审美形式摆脱了实用功能,可以说这种立轴书是从创作到审美均进入了纯艺术。张雨在立轴书法创作的开拓之功。
他在复古主义大潮之下,口头上和赵孟頫一样讲回归魏晋,而在创作实践上仍与北宋苏、黄、米为旗帜的尚意书法观一脉相承,其本质上是赵孟頫书法的反对派。
往期:
邓文原 · 任天然而自逸,若众山之连峰
杨维桢 · 粗看东倒西歪,实际骨力雄健
饶介 · 吐格风流倜傥,运笔神追大令
倪瓒 · 富家子高枕无忧,习书画深得道传
康里巎巎 · 西域民族奇才,章草狂草冠绝
鲜于枢 · 元代书法巨擘 善于悬腕书写
赵孟頫 · 宋代遗臣书画全才,倡导古意革新书法
阶段小结 · 宋代书法成就为何不高
沈辽 · 生性爱读书,笔砚做有朋
蔡京 · 四次为相居高位,位极人臣留骂名
辛弃疾 · 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苏过 · 苏家第四贤,未过父之光
范仲淹 · 先忧后乐志士节操,致君泽民尽夫在我
叶清臣 · 正气天地间,集贤校文章
曾巩 · 其大者固已魁垒,其于小者亦可以中尺度
岳飞 ·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秦桧 · 趋炎求和遭骂名,聚合财富爱书画
徐铉· 性简淡寡欲,质直无矫饰
王庭筠 · 文采风流,照映一时
范成大 · 事业文章两足尊,南北西东曾遍历
吴琚 · 一生研习米芾字,终得俊俏之美名
张孝祥·醉墨纵横,思飘月外
米友仁 · 承继父业成大家,留得书画满天下
吴说 · 门内帖一举得名,颇得历代名家好评
杨妹子 · 史说不详存疑问,留得书香传千年
朱熹 · 儒学大成思想家,承续书圣笔墨精
文天祥 · 抗元大将名留青史,爱好书法文人气息
赵佶 · 乐享天下醉心艺术,无能帝王不可君天下
陆游 · 一生笔耕不辍,诗文书法俱佳
司马光 · 资治通鉴建立功名,思维严谨落于笔端
欧阳修 · 一代儒宗博学高远 醉翁亭记与民同乐
蔡襄 · 博古尚气节 美髯彰福泉
米芾 · 天姿辕轹未须夸,集古终能自立家
黄庭坚 · 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
苏轼 · 少年成名怀壮志,却遇劫波过一生
阶段总结 · 魏晋南北朝时期对中国书法来说究竟带来了什么
王僧虔 · 擅长书法得官,一心深究笔意
智永· 书圣后辈习佛人,醉心书法炼成精
王献之· 十八缸水书写尽,完美承继严父志
王羲之· 王氏书圣名天下,兰亭会友诗作序
索靖 · 出师平叛身先死,浓浅得度“草书状”
王珣 · 琅琊才子伯远帖,历代都有崇敬人
陆机 · 出道乃为才情重,平复宝帖成国宝
蔡邕 · 经史辞赋续汉书,却遇国贼背骂名
张芝 · 池水尽墨耽于书,屹立书坛叹无双
钟繇 · 辅佐献帝成大业,楷书鼻祖独一人
卫夫人 · 师承钟繇得笔法,传业右军成宗师
阶段总结·唐朝为何能出那么多大书法家
杨凝式·华阴学子杨凝式,唐末怪才韭花帖
崔致远、空海· 唐风书法传万国,日韩来朝习名家
李世民· 一代明君爱书法,留下稀世珍宝图
冯承素· 奉召模写绝代佳作,留下墨迹后人得见
史惟则 · 唐楷小篆皆成就,再有集古隶书来
李嗣真 · 品书分作上下品,促成书法成大业
白居易· 被贬江州做司马,不想却成大诗人
杜牧 · 一心就想写诗文,无意当官做老爷
李白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李阳冰 · 秀句满江园,笔法妙天下
张旭 · 醉酒舞剑都成趣,情到笔到皆文采
怀素 · 经禅之遐习书法,张狂内心留美文
贺知章·饱学鸿儒诗传千古,文采俱佳草书高古
孙过庭 · 苦学二十载成才,再造千字文书谱
柳公权 · 自创一门,融汇众长,兼收并蓄,无人不求
颜真卿 · 盛世定大局,圣乡出英才
陆柬之 · 苦学欧虞成大器,行草兼备得文赋
锐意摹学,穷年忘倦的薛稷
构筑唐楷,大局为先,不计名声,辅臣幼帝 ——一代名家褚遂良
劝帝王,传学生,一代书法大家虞世南
李邕 · 得右将军之气,行善乐施之实
楷书·欧阳询与《九成宫醴泉铭》
文字原创,图片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