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徐道来话北京︱老街坊众说朝外大街

点击上方“徐徐道来话北京”,我们天天和您闷得儿蜜!
今天推送的图文和音频内容略有不同,点击下面音频可直接收听!
在我们以前的节目中,曾经播出一个系列,叫商贾北京。其中说到了朝外大街,没想到,这一期节目引起了听众和网友的强烈反响,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上,有50多位朋友留言,追忆这条给他们留下了深刻记忆的老街道,有的还通过这些留言想寻找以前的老街坊。看到这些老街坊的留言,也让我们的深有感触,所以,也就有了我们本周的特别主题策划――老街坊的回忆。今天,就让我们从老街坊众说朝外大街说起。
听友网友“北京的”爷”! ”说:坛口,景升街,元发日杂店,群众电影院还有胡同里边的小酒店,朝外大街温泉洗浴还有大有肉铺…..从小在那玩儿长大让人回味留恋着。
听友“淑华 ”说:我在坛口的景升西街住,回忆起景升客店,还有朝外大街北侧的那让人不愿从它门前经过的棺材铺,老板姓马,人很瘦所以称“马瘦” 感谢作者让我们这些老朝外大街的老北京回忆起少年时代美好记忆!眼睛也是湿润了!mo-流泪感谢!感谢、再感谢!
听友“忆然 ”说:各位看官如果想知道“一窝侯”老板的模样,您看看老一辈的著名电影演员程之老先生中年的模样,就等于看到了“一窝侯”老板的模样了!另外,何记茶馆老板的公子何永年跟我是好朋友,那时我们在一块儿拉拉唱唱,他好唱,我给他拉京胡!当时也没有现在的通讯工具,一搬家也失去了联系。作者写的这些都是实际情况,有些没有写入,比如“同聚隆”、还有棺材铺啊什么的。
网友“白雪 ”还和“忆然”互动,她说:忆然,你说的太对了,一窝猴长得真的和电影演员程老先生几乎是一模一样啊!你住在朝外大街的什么位置?新华书店旁边的庙里是公安学校。
您看,两位老街坊通过我们的节目微信公众号又取得了联系,我们看到也是特别的高兴。
网友“多啦 ”也说:我家朝外大街86号大院的,看到这些很亲切
听友“快乐小哥 ”则说:小时候的记忆犹新!南营房长大的,记得最清楚是,当年朝阳门护城河,城里城里的孩子隔着河扔砖头打仗,朝阳门的故事太多了,故乡难忘哦!!!
网友“秋风秋雨秋凉(朱金成) ”则给我们写来了难得的回忆,他说:五村楼原名叫做梧邨楼,解放前是朝外著名得首饰店,解放后改为饭馆!朝外大街北边还有一座著名得中药店叫做一元堂,一元堂中药店分西东两个店铺!他还指出了我们文中的一处小失误,他说:朝外大街一次大爆炸不是发生在1949年,而是发生在1950年,具体是在福华制药厂。以后福华药厂爆炸后旧址改成农民服务所。
对此,我们也是非常感谢。
网友“不觉不知 ”说:话说朝外大街怎能不提到城墙下护城河边上那条铁路运输线,铁路两侧堆着高高的煤山,胡同里的小伙伴常常在天色渐黑结伴过河去煤堆里装满一小桶煤渣,大的煤块儿看煤堆的人不让拿,会手拿捧子赶人。一小桶碎煤加入土能做出来煤球能够用好多天啦……我们住在朝外头条护城河边眼睁睁看着工程兵部队拆城墙,砍掉河边大树居民抢到了树杆往家里搬,天天好奇观看如何给护城河盖盖儿……儿时的记忆巨大的城门楼儿子一夜之间突然神秘消失的无影无踪……
网友“托尼 ”说:我家在朝外大街86号大杂院,左邻东岳庙药店二楼,右边就是工人俱乐部嘿嘿
网友“丰升额 ”说:编者您好,徐徐道来话北京,想必您也是老北京喽,老北京大都是我们满族,您能在具体的讲一讲神路街的历史吗,多谢,baniha,巴尼哈。
估计您说的是一句满语吧,神路街的历史我们会经常讲述的,因为这里的老街坊却是都很可爱啊。
网友“WH ”纠正了一下另外一位网友,他说:五村楼旁边不是新华书店而是文具店,新华书店还要往西紧邻头条岀口。
您听,这记忆真的是太深刻了。
听友“春 ”说:我家住在东岳庙东墙外,西草园胡同,我妈妈在朝外出生快八十岁了。听了这些回忆好像又回到她老人家的小时候。谢谢小编。
听友“张桂英 ”说:聽到話說朝外,太親切了。我家解放後從城裏搬到朝外大街,小時候隨老人們,聽過書、看過戲、逛過廟會,仍歷歷在目,彈指瞬夕,也已是六十多年了。太感謝本欄目,幫我找回了兒時記憶。
真的不客气,看到这些老街坊的留言,我们做节目也感受到了一种浓浓的情意,我们也谢谢大家对我们节目的大力支持啊。
网友“ 韩瑞芬”说:我也是朝外南营房三甲长大的,现都快六十了,勾起了小时候的很多回忆。
网友“1370 尾号是830”说:我家朝外76号开的聚顺石厂。60多了,现在那里全变了,儿子结婚时还是在原地办的,现为昆泰酒店
网友“* 翁盈”说,我家住在神路街40号,姓翁,不知道作者对我们有没有印象,从我爷爷那辈一直到文化大革命初期才搬家,说的一切都好像回到了小时候
网友: 于洋 “说:紫光影院边上的菲菲酒家 是我家开的
网友“ 梁林友”说:我家原来住在南营房一甲,后搬到了东岳庙东边靠近神路街车站的街面房、直到1988年扩路搬迁,回忆那些年的生活,满心充斥着浓郁的乡情。
网友:“ 海纳百川”说:我也是朝外出生长大的。打小我出生在南营房七甲22号,后来搬家到神路街硝厂大院(派出所后院)。再后来搬家到芳草地(文联宿舍)那会是文革时期文联疏散到了武汉,所以有一些空房归了房管局,随着我家的人口增加由原来的一间房换成了一间半房。儿时的记忆非常深厚,那个时候的情景现在想起来历历在目,新生电影院,朝阳区工人俱乐部都是我们小时候经常看电影的地方,那会学生票是五分钱一张,别小看区区这五分钱那会儿也得攒好几天呢,那会去工体看足球门票是一毛钱一张,工体游泳馆是五分钱一场(好像是俩小时)。没有钱的时候我们也游野泳,比如护城河(朝阳门外)现在的东二环,还有就是东大桥,现在也没有了,再远一点的就是农展馆后身儿,有几个窑坑,去窑坑游泳连裤衩都不用穿(舍不得),窑坑周围都是庄稼地,清净没人看见,就是我们一帮小孩,有时候玩高兴了都忘记了时间。回家还不敢说,怕挨骂。现在的家长可不敢让孩子们游野泳的呀,危险。想起小时候的事说几天也说不完啊。
网友“ 叽硅钴簋赓”说:朝外三条70后。记得的不是太多在三条住了15年,零星的记忆里有马勺儿的糖油饼,袁伯伯的大饼,黄庙小学,水门关幼儿园,南二小,等等。。。鼎茂恒记得小时候我祖父每天都带着我去喝瓷瓶,一次两瓶好多事真的好像就在昨天。。。有时候偶尔回去转转真是哪儿哪儿都不认识了。。。翻天地覆的变化
网友“ 段爷”也说:我也是朝外大街元老胡同54号的,我是61年的在哪生在那长起来的,現在只有回忆了,家都没了,都拆迁走了,祝福我的老街访们都好!
网友“燕 ”说:朝外大街二条长大的,记得朝外大街北边有一个老爷爷炸咯吱盒,那个味道至今难忘。那时候都是去西道儿买酱油醋。。。
网友:“凡夫俗子 ”说:东岳庙大门西侧就是菜站,想想那时买冬储大白菜,那个热闹啊!那个冷啊!大门东侧是一间弹棉花的店铺,现在还能想去当时师傅弹棉花的场面。还记得工人俱乐部西边有一家好像叫生产资料商店,小时候我还将采摘的槐树豆和蓖麻籽卖到此商店换零花钱,孩童时的记忆深刻、美好!他还说:亲切啊!我原先就住在朝外大街东岳庙大院里。

网友:“小喜 ”说:我家住朝外二条,说到群众电影院前身是(人民游艺社),想起了我的爸爸。我爸爸喜欢唱京剧,曾跟京剧名家侯喜瑞老先生有过一段忘年交。记得小时候侯喜瑞老人来我家吃饭,一进门永远坐在堂屋左边的那把圈椅上。老人冬天穿一身黑棉布袍子,头上戴一种老年人戴的帽子,好像叫风铃儿吧?样子很吓人!怹老人家来我家,我从不敢进屋。怹吃完饭就给我爸说一段戏。我记得跟我爸爸一起唱戏的有:于长福,秃七四儿,还有一个不记得名字了,他们都是南下坡的发小儿。我爸爸功架子花脸,就在人民游艺社(群众电影院)登台唱过戏。可惜啊!小时候我不懂事,把父亲的戏装照都给撕了没有留下。有一次我爸在群众电影院登台演出,带着我哥我姐去的,不知为何跟邻座发生争执,最后我爸爸一对二,打了起来并完胜,现在说起来都笑喷了。
网友:“ 遇春73”说1950年前后,北大院内的戏园子叫还不叫群众影剧院,是叫“人民遊艺社”,当年很是简陋,用芦席、木板搭起,座位都是用木板钉成的一排排(前后)“连桌椅”,戏园子正门朝西,舞台坐东,可容六七百人,座位分为四等,最好的是中间叫做“池子”、两边叫边排、捋着南北墙根下的叫“廊下”,看戏最好是六至十排,近了看化妆太假、还“吃土”即舞台飞起的尘土,远了看着听着都费劲,边排和廊下扭着脖子太难受……当年有几个剧团忘了叫什么名儿,记得演员名叫做吴佩霞、吴燕霞、喜彩莲……小时跟着大人听过几齣戏,如凤还巢、九件衣、小女婿等。后来到六十年代演戏生意不好,加上位于荣盛夹道的新声剧场的竞争,又加改了放电影也改名“人民遊艺社”为“群众影剧院”。
听众“wyj ”说:我父亲在东岳庙东侧开的全顺和手车铺,56年公私合营了。我家东边有成衣铺、卖糖火烧的、煤铺。
听众“秋林尽染(李贵保) ”说:神路街牌坊东侧的灰墙处就是朝阳区百货公司的办公处,它和原“二门百货店”为前后院,七十年代未,朝阳区百货公司盖了一个四层办公楼,一、二层改为“朝阳药店”,前身就是一元堂国药店。我自62年9月至03年1月长达40年一直在朝外大街从事商业工作,对这里是再熟习不过了。
网友:“女侠英姐 ”说:从小在新声电影院旁边长大,后改为紫光影院了,我家是公私合营之前的振东百货,后都公私合营了,把柜台合在了顶茂衡百货,现在它己经搬到西坝河成为了燕丰百货商场,看到朝外大街过去的点点滴滴很是亲切
网友“程丽华 ”说:我小名:二姑娘,我也是南营房出生长大的孩子,今年六十岁,读了徐徐道来话北京,回想起我童年记忆神路街,春泉浴池旁边是有一家有好几个孩子,他们家,叫一窝猴,是做黑白铁的手功活,现在黑白铁生意几乎没人做了。

网友“苍狼 ”说,以前在朝外持别好的宅子不多,大多是老房子。可就在朝外大街东头儿路南有一处好宅子,挺讲究。位置大概在如今的昆泰大厦的位置。是一处倒座的院落灰砖青瓦,磨砖对缝,条石铺地。有门廊,有厢廊,红漆明柱,院子两厢均有直通南北的厢房雕梁画栋,讲究。据说此院落是解放前国民党北平守军一位团长的宅子,49年以后,在5几年改为朝阳区兽医站了。再往后朝外大街马路拓宽,把兽医站迁到六里屯,这所院子被占去一半,再往后建昆泰大厦,把这院子剩下的一点也全占了。
网友:“橘子洲头 ”说,徐德亮.徐爷.真有你的.齐化门外这点事,怎那吗门清啊!我生于北大院,长在北大院,看完泪奔了。今年陆十有五,看过犹如如梦幻.甲子丛丛过,而今已白头,异国无乡音.梦里故园清.东岳庙的狮子,儿时爬头钻腿,可惜的是,文革被拉走了。那天,来了一辆平板拖车,还有一辆吊车,苏联的十吨王八吊.先吊西边的狮子,吊车屁股都起来了,也没吊动,往前挪了些再吊.这次吊起来了,还不够高,就在这时,身后一精瘦老者,一缕白胡说道,这狮子是有灵性的,它不肯走,非把它的脚打了才肯走.说时迟,那时快,老者话音刚落.只见吊车钢缆一松.石狮应生坠地.石狮底座硬是摔掉一大斜角.脚角同音.回头再看,老者已踪迹结无.石狮其后顺利装车真神人也.具说石狮被卖到荷兰.背井离乡.颠沛流离.国之不宁.石狮何罪.呜乎.
网友“请叫我愤青宇爷 ”说:小时候住吉市口头条,那满胡同跑啊,可好玩了!上学在下三条!
看到听友网友这么多的留言,说出了很多我们节目中没有说到的故事,我们真是感觉朝外大街这块地方真的是人杰地灵,留给老街坊太多美好回忆了。
哪里能听:
播出电台:北京交通广播103.9兆赫
播出节目:《徐徐道来话北京》
主持人:著名相声演员徐德亮
播出时间:每早六点首播,翌日零点重播。
2017年开始,每天零点也增加一次播出哦!
其他收听方法:
1、歌华有线305频道
2、下载听听FM的APP搜索“徐徐道来话北京”
3、关注本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来源于网络!
本公号所有音频、文字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发转载!违者必究!
长按二维码识别或推荐扫描,您就能天天收听阅读《徐徐道来话北京》了!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