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如何评价张居正和万历皇帝的关系?
优质回答:
作为一个专业是心理学又不务正业的历史爱好者,我想试图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万历为什么在张居正身后几乎变态的报复张家人的心态。总结起来有两点——
1、青春期遇到更年期。万历登基的时候是十岁,张居正执政十年后去世,万历时年二十岁。而张居正在万历的生活之中,扮演的是一个严师甚至严父的角色。这对于正处于青春期、躁动期的小皇帝来说,不啻是冰山遇上火山。
也许在张居正生前,慑于母亲李太后和张居正的威严,万历还不敢做些什么。但是一旦大权独揽,获得亲政以后,万历皇帝就不可避免地会有报复心理。而天子之怒是可以血流成河的,再加上彼时已经暗流汹涌的党争之风,一场肃清张居正流毒的政治清洗也就在所难免。
2、俄狄浦斯情结的作用。所谓俄狄浦斯情结,对男性来说就是指的恋母情结。生长于深宫之中的孩子,由于见到父亲频率极少,所以恋母情结可能会更加严重。而在这个时候,一个威严的男人走到了他身边,还和他的母亲传出了绯闻。这一点,对于一个男孩子来说,不啻是奇耻大辱。
综合以上两点,我认为,即使万历只是一个普通的男孩,对张居正都不可能有太好的印象。而在深宫妇人之手长大的他,心态更容易扭曲,而他的行动所产生的连锁效应,则要比一般男孩大无数倍。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青言论史”,也欢迎您的批评指正。
其他网友回答
张居正与万历的关系,表面来看是师傅与徒弟,皇帝与臣子的关系。但是从深层次分析,更像严父与逆子的关系。
早在嘉靖时期张居正和高拱就被选进了裕王府,所以张居正可谓是两代帝师,所不同的是,隆庆皇帝时高拱为主、张居正为辅,万历是张居正一人包干。万历皇帝登基之后,张居正对万历皇帝的教育显然是极其用心,而且非常严格。
张居正本人不但亲自传道授业,而且还不分寒暑,这对于爱玩的万历小皇帝来说肯定非常郁闷,同时张居正还编写帝鉴图说给万历皇帝看。所以张居正是一个极为严谨、负责任的好老师,万历皇帝对其是非常尊重的,冬天太冷,万历皇帝给张居正毛毡垫在脚下,其他大臣只能瑟瑟发抖 。夏天太热,万历皇帝就让太监宫女帮他执扇去暑。这些小举措可以看出万历皇帝对张居正是敬爱有加的。
张居正之所以能成为一代权臣帝师,离不开李太后的全力支持。因此万历皇帝在这两位的高压下,实际上非常痛苦,自然的对这位师父兼臣子既敬又怕,实际主要还是怕。张居正对万历的要求非常严格,万历皇帝有次把“色勃如也”中的“勃”读成了“bei ”,张老师立刻呵斥到应该读“bo ”,这一喝据说不仅万历皇帝吓了一跳,连旁边的大臣也被吓的变色。
还有,万历皇帝17岁时,和太监一块喝酒放纵,李太后得知了非常恼怒,不但把万历皇帝叫过去狠狠的训斥、臭骂了一顿,还让万历罚跪。最后李太后扔了《霍光传》传给他,那个意思很明显,趁着我跟张师傅还年轻,你要是不想干了,干脆早点把你废了另换贤能。因为霍光是废过皇帝的顾命大臣,海昏侯的墓主,就是被霍光废掉的。在古代,废帝可不是撤职、降职那么简单,轻则终生被防范打压,重则被迫害致死。所以汉宣帝曾经也对霍光怕的要死,史书称“如芒在背”。
李太后扔出这本书,其实就是告诉万历帝,张师傅可不仅仅是一个臣子,他随时可以废了你另立,虽然张居正以古代贤相伊尹自称,实际上万历皇帝内心已经把他当成了霍光。所以这种惧怕伴随了万历一生,直到张居正死去,在这种惧怕中,万历帝的心理应该是扭曲的。
那作为君臣关系,张居正更像是一位“臣父”。首先万历皇帝对张居正是言听计从,当时年幼,凡事不得不听张居正的,而张居正也确实能把事情办好。由于张居正包揽一切,万历皇帝无所事事,也就只好什么都听张居正的,无论是京察,考成法,一条鞭法,他都通通支持。张居正丁忧被万历“夺情”之后,万历皇帝迫不及待的召见张居正,并且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对张居正说离别三个月,朕每天都睡不着,夜夜思念期盼着你的归来 。张居正也感动的一塌糊涂,立马表示要肝脑涂地,永报皇恩。实际上万历夺情张居正也是李太后的意思,很明显的,如果张居正丁忧三年,他基本上就从朝廷大政中出局了,这是李太后不放心也不愿意看到的。
随着万历皇帝的不断长大,对权利的渴望不断增强,对“臣父”张居正独揽大权的也就越来越厌恶,但是慑于李太后和张居正的强势和严厉,也不敢流露出来。再加上一直没有亲政,对朝堂政事的处理也心里没有底。以至于张居正在后两年不断祈求致仕,万历皇帝一直不答应。尤其是张居正病重,万历皇帝对张居正的请辞也置若罔闻,这个时候的万历实际上就是在折腾张居正了,你既然喜欢揽权,那就带着病干呗。
实际上,张居正衣锦还乡就已经让万历帝对他非常不满了,原本在万历心中,张居正是一个节俭、勤奋、律己的楷模,谁知张居正回乡搞了个跟办公室一样大的轿子,竟然需要32个人抬着。当时张居正乘轿子出行,可谓是万人空巷,老百姓们都纷纷出来看这庞然大物。
虽然张居正建造这座轿子,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享乐,而是方便随时处理政务,不在路上耽误时间。这豪华大轿子有会客室和卧室。因为张居正长着非常严重的大痔疮,所以在卧室内还特地安排了精细的清洗排泄的设施。平时,会客室是用来接见各地来客,听取国家的事情。卧室就用来日常的休息,这可是真是非常地人性化了。
张居正父亲突然病逝的时候,他就是乘坐的这座豪华大轿子,从北京回到湖北老家去奔丧的。这一路上由众多随从跟随着,声势浩荡。而且一路迎来送往,犹如皇帝出巡。这就引起了万历的强烈反感,平时不准我玩不准我浪费,装得多清高似的,原来也是严与待人、宽以律己、心口不一的人。骨子里也是贪图奢侈,喜欢摆谱的货色,因此万历开始怀疑张居正背后一定贪赃枉法了不少。
其实一直挽留张居正工作下去是李太后要求的,张居正第一次请求致仕时李太后便要求让张居正执政到万历皇帝三十岁,这无疑更让万历对张居正不满。后来张居正病重想请假万历也不准就是在故意跟太后和张居正闹别扭了。
终于,万历熬到了张居正去世,来了一次总爆发,加倍残害张居正的家人.没有了权臣张居正倚靠的李太后再也制不住全面亲政的万历帝了,只好忧心如焚的退居后宫,看着万历新政走向没落…….
其他网友回答
其实我觉得这个问题有点意思,颇有些爱恨交错的感觉。他们两的关系很是微妙,我把我认为的说一说。
张居正是万历皇帝的老师,也是万历朝的辅政大臣,而且是首辅大臣。张居正当年为了扶万历皇帝上马也是出了相当大的力的,再加之多年的辅佐,我认为万历对张居正多少有点感激之情的。
再者,张居正执政期间,政绩斐然。为明王朝续命做出的贡献也是相当的大,万历皇帝虽后来看他不爽,却也看在政绩的面子上只好隐忍不发。
张居正也是万历皇帝的童年阴影,导致后来很多年不上朝是否也是有张居正之前的打压原因就不得而知了。
张居正对万历皇帝的影响依照我认为是相当巨大的,张居正把原本应该的集中的皇权给分化了。导致万历在张居正死后出的政令依然不能得到有效执行,这和后张居正时代有人想效仿张居正不无关系。
张居正还有一些野史传闻和李太后有所暧昧,虽然是野史但也不是空穴来风。而当时万历皇帝或多或少也知道一些,后来万历对张居正的恨说不定多少和这事情有点关系。
总的来说,万历皇帝对张居正的关系,我认为恨要大过感激。也可能是因为张居正的打压从而导致万历皇帝后期性格的自闭,从而几十年不上朝。
其实很多人都明白,明非亡于崇祯,而是亡于万历。而万历之亡则应该是亡于张居正。
这就是我对他们关系的看法。
其他网友回答
万历皇帝接手皇位的时候他仅仅才是一个十岁的孩子。十岁的孩子连是非对错都明白不了更别说处理国家大事了,当时的所有朝廷政务都是由内阁首辅张居正把持。严厉的首辅对万历来说像一个严父也像一个师傅,小皇帝万历对他是又惧怕还有些敬畏。
但是随着小皇帝年龄的增长,逐渐有了自我意识,万历皇帝认为自己的皇帝应该自己做主。所以小皇帝对张居正的反抗心理日益加强,后来一件事情彻底改变了张居正和万历皇帝之间的关系。这件事情发生在万历六年,原本可爱的小皇帝已经十六岁了。万历皇帝和太后的关系一直都不和谐,皇帝新婚不久太后便离开了乾清宫搬回了慈宁宫。皇帝离开了母亲的监护在太监的挑唆之下,夜游西城,万历皇帝喝醉酒之后强迫宫女唱一句民间小调,但是小宫女也是一个有骨气的人并没有畏惧强权仍坚持不唱。万历皇帝恰巧是年轻气盛的小孩,怎么允许别人驳他的面子更何况还是一个小宫女?万历皇帝生气之后,大声喝斥想要把小宫女推出去斩首。后来随着皇帝出行的太监提醒,万历皇帝于是改为削发代替斩首。
后来太后知道事情的原委之后,竟然想要废掉皇上,撤销万历皇帝改让潞王继承皇位。这件事情可把万历皇帝吓得不轻,万历皇帝急忙跑到母后那里求得到宽恕,保证以后会悔过之心做一个勤勤恳恳的好皇帝。后来太后坚持说,你当不当皇帝要看张先生的态度。张居正在李太后的授意下,写了一道劝诫皇上“慎起居”的奏疏。过了几天之后张居正替万历皇帝代草“罪己诏”颁示天下,从此以后万历皇帝和张居正的关系逐步走向了恶化。
其他网友回答
亦师亦友,亦君亦臣,亦父亦子,亦敌亦仇。在万历心里张居正是最大的恩人也是最大的阴影,没有他大明早就倾覆,有了他自己又被压制的厉害,所以表现出来就是在世时的恩宠和死后的清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