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民国时期的军阀都有谁?他们最初是如何建立自己的势力的?
优质回答:
一、北洋军阀,鼻祖袁世凯
袁世凯早年发迹于朝鲜,积极推动近代化改革,成为中华民国大总统,后复辟当皇帝,死于尿毒症。
(一)皖系:段祺瑞、徐树铮、靳云鹏、段芝贵、傅良佐、倪嗣冲、张怀芝、张敬尧、陈树藩、卢永祥、吴光新
段祺瑞是袁世凯得力助手,反对袁世凯称帝,推举黎元洪任大总统,讨伐张勋,后任总理,接着与冯国璋,徐世昌任总统,段幕后操纵。
(二)直系:冯国璋、曹锟、吴佩孚、孙传芳、王占元、陈光远、李纯、萧耀南、蔡成勋、王承斌、齐燮元
冯国璋是袁世凯得力助手,打压义和团运动有功,打压革命党人,娶袁世凯家庭教师周砥为妻,意图通过逼袁下台取而代之,后任大总统。
(三)奉系:张作霖、张学良、张作相、李景林、韩麟春、姜登选、张宗昌、郭松龄、杨宇霆、孙烈臣、张景惠
张作霖本来是一土匪,一次的挫败使得张作霖清醒的认识到当土匪是永远成不了大事的,所以他就劫持了一个将军夫人,并且成功的说服将军夫人把自己推销给了将军增祺,就这样,张作霖就从一个土匪变成了清朝的地方官吏,并一步一步的成立了奉系军阀头目。
(四)晋绥系:阎锡山、傅作义、徐永昌
阎锡山经历统治几个历史重大变革时期,不管形势如何变化。他均能用他的权术或投靠袁世凯,或依附段祺瑞,或与我党合作,乃至与日本勾结来保全并扩展自己的地盘和势力,因而他统治山西达38年之久。
(五)西北军:冯玉祥、宋哲元、鹿仲麟、刘郁芬、张之江、李鸣钟、孙良诚
冯玉祥参加讨伐张勋辫子军有功,主张南北议和,接任陕西督军,受到苏联大力支持壮大,创建“西北军”。
(六)其他:赵倜、石友三、孙殿英、韩复榘
二、西南军阀
(一)滇系:(前)唐继尧、(后)龙云、卢汉、胡若愚
唐继尧是蔡锷得力助手,护国有功,参加了孙中山发动的护法、靖国运动,成为致公党首任副总理,后被胡若愚、龙云、张汝骥、李选廷兵谏去职。
(二)桂系:(前)陆荣廷、沈鸿英、陈炳琨、莫荣新、(后)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黄旭初
陆荣廷投奔唐景崧的景字军,经常神出鬼没,法军闻之丧胆,后负责打压广西各县、州会党起义,提为广西提督,独立后统治广西。
(三)粤系:(前)陈炯明、(后)陈济棠
陈炯明原是广东谘议局议员,后加入同盟会,广东军政府成立被推为副都督、代都督,护法运动任援闽粤军总司令,致公党首任总理。
(四)黔系:刘显世、袁祖铭、周西成、王家烈
刘显世是贵州兴义系军阀刘官礼的儿子,属“官二代”发家。
(五)湘系:汤芗铭、唐生智、谭延闿、何键、赵恒惕、程潜
唐生智参加过辛亥革命、护法战争、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与校长分分合合,宁汉分流时属于汪的人,后作为国民党一级上将却与毛私交甚好,在各个党派之间游刃有余,这也许是他发家的重要原因。
(六)川军:刘存厚、熊克武、刘湘、刘文辉、杨森、邓锡侯、潘文华、王陵基(川军从未形成统一体系)
三、西北军阀
(一)陕西:刘镇华、杨虎城、郭坚、党玉琨
(二)新疆:杨增新、金树仁、盛世才
(三)马家军(西北五马、西北三马):(宁夏)马福祥、马鸿宾、马鸿逵、(青海)马麒、马麟、马步芳、马步青、(新疆)马仲英
其他网友回答
如果要把民国时期的军阀都讲一遍,估计要写一本《北洋大时代》也写不完,前天史论纵横补充的弹药《北洋大时代》刚到位,就看了一些,一部民国史,半部军阀发达记啊!
其实,看懂了这张图,整个民国时期前期的军阀派系发展就弄明白差不多了。
其实,清末新军起源于淮军和湘军,而新军又分为北洋新军和地方新军,北洋新军一直由袁世凯亲自掌管,地方上比较典型的有桂系军阀和滇系军阀(蔡锷就是滇系)等。
在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逐渐演变成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曹锟、吴佩孚为首的直系军阀,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
三大系军阀,你方唱罢我登场,以1916年-1920年-1924年为时间节点,分别是皖系、直系、奉系轮番登台。
在196年南方国民革命军整合粤军和桂军开始北伐,这时的桂军是新桂系以李宗仁、白崇禧为首,粤系以张发奎、李济深等为主要骨干,再加上黄埔军校系,就形成了北伐军。
北伐军严格来说也是军阀,只不过相对北洋军阀来说,属于地方军阀和新军阀,到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的时候,北洋军阀就剩张作霖、吴佩孚和孙传芳了。
当时除了南方革命军和北洋军阀外,山西形成了以阎锡山为首的晋系军阀,而直系的冯玉祥在1924年发动北京政变后,成为西北国民军,在国民革命军北伐时,先后打败了吴佩孚和孙传芳,之后冯玉祥和阎锡山在1928年的时候都选择了改旗易帜,服从南京国民政府,共同反对张作霖,张作霖退守东北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后,张学良改旗易帜,标志着北洋军阀的结束。
除了南方国民军和北洋军阀死磕外,当时的川军一直在内战,后期川军刘湘成为川军首领,龙云取代唐继尧成为新滇军。冯玉祥在中原大战后,地盘被韩符合杨虎城瓜分。
这只是宏观的,如果要细说的,估计一个人都是一本书!
如果你喜欢历史,史论纵横就在这里等你!
其他网友回答
亥革命以后,为什么连年混战,闹得民不聊生,其主要原因是军事派系多,各系军阀为了争权夺利,连年混战,即使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直至逃离大陆止,派系斗争也没有停止过。
北洋军阀与直 、奉、皖三系
北洋政府以军权为中心,由军权支配一切,没有民主,没有政治,所谓政治,不过是军队的附属品。北洋军阀的头子是袁世凯,他手下有三支部队,即段祺瑞、冯国璋、张作霖,因为袁世凯曾任清政府的北洋大臣,后又组织北洋政府,所以他的部队称为北洋部队,袁世凯也成为北洋军阀的头子了。
袁世凯死后,他的部队分裂出来,成为直、奉、皖三系,冯国璋部队叫直系,因为他是直隶河间人,所以他的部队叫直系。冯国璋死后,由吴佩孚、曹锟继任。段祺瑞的部队叫皖系,因为他是安徽人,所以他的部队叫皖系。张作霖的部队叫奉系,张原来是东北一支土匪武装头目,先后受清政府招安和袁世凯改编,成为北洋军队一支力量,控制着东北三省,名副其实地成为东北王。直奉皖三系,为了争夺北洋派系的领袖地位,他们互相争斗,连年不断,使北方人民受到无穷灾难。
保定系
保定系指由保定军官学校出身的军人。保定军官学校,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所正规的军事学校,它培养出一大批近代军事人才,被人称为“保定系”
1902年,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时,在保定开办了一系列军事学校,其中最主要的是北洋行营将弁学堂。 1904年将弁学堂改为北洋速成武备学堂,由段祺瑞督办,1912年,袁世凯担任大总统后,段祺瑞任陆军总长,为培养各级军官,将保定速成学堂和军官学堂合并办成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从 1912年到1923年共办九期,先后毕业学员有6500人,分散到各地各部队,逐渐形成了“保定系”,成为国民政府一个重要派系。
蒋介石本人也曾在保定军官学校学习过,黄埔军校的各级领导和教官,多是保定学校出身,如顾祝同、刘峙、张治中、陈诚、傅作义,白崇禧、周至柔、黄琪翔、黄绍站、李品仙、陈长捷等,在共产党部队中,也有保定出身的,如叶挺、赵博生等。
黄埔系
黄埔系是指黄埔军官学校出身的军人。1924年6月,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中国国民党在广州黄埔开办陆军军官学校,蒋介石任校长。抗战爆发后军校迁入四川成都,抗战胜利后 1946年迁回南京,改名陆军军官学校此外,军校在洛阳、武汉、成都、广州、昆明、南京、西安、迪化等地设立了九个分校,起止时间为1926年到 1949年不等。黄埔军校从第1期至第23期共培养出学生三十余万人,其中 1到7期一万三千多人,在这1到7期学生中,很多人成为国民党军队的骨干。
黄埔系不仅仅是黄埔学生,也包括黄埔教官在内,因为刚从黄埔军校出来的学生,还没有独立作战和指挥能力,这些人要掌握军杈,至少要十年以上,在这样的过渡时期,掌握军事大权的,仍然靠这些教官们,即使抗日战争和三年内战时期,他们的地位仍未衰落,如何应钦、陈诚、顾祝同、刘峙、钱大钧、蒋鼎文、周至柔等。
到了40年代,黄埔生才成为中坚力量,其中光兵团司令以上就一百多人,如海军司令桂永清、装甲兵司令沈发藻、空军司令王叔铭、陆军司令关麟征、宪兵司令罗友伦、军统局长戴笠、安全局局长郑介明等都是黄埔 1至7期学生。在三年内战时期,黄埔生更是掌握大权,如剿总司令、绥靖司令、兵团司令、军长、师长大都由黄埔生担任,蒋介石逃离大陆时,最后一期黄埔生三千多人,随胡宗南逃到南昌一带,除投诚被俘外,其余全被解放军消灭,至此黄埔军校也就没有了。
晋系
晋系是阎锡山部队。阎锡山,山西五台人,日本士官学校出身,辛亥革命前任新军混成旅标统,四11年在武昌起义影响下,在太原起义成功,被任命为山西都督,为了扩充实力,把军队扩充编为一个师外,又加骑兵两个团,炮兵一个团以及工兵等,这就是阎锡山军队在山西成为“晋军”的开始。1916年袁世凯死后,阎锡山独霸山西,把军队扩充到一万多人。直、奉、冯混战后,阎锡山势力伸入绥远,“晋军“变成“晋绥军”,这时阎锡山军队己扩编到8个军1 7个师,在当时的军阀中是一支不可小视的力量。1926年,广州国民革命军北伐,攻占武汉后,派人与阎锡山联系,希望他参加北伐,阎锡山答应,四2/年,阎锡山挂上青天白日旗,当上了北方国民革命军总司令。
蒋、冯、阎大战前夕,为了应付蒋介石攻击,阎锡山积极扩军,从8个军1 7个师扩充到 14个军40个师,总兵力达到20万。蒋(蒋介石)、冯(冯玉祥)、阎〔阎锡山)中原大战、晋军败北,阎锡山逃往大连,晋军被缩编,剩下4个步兵军和一个正太护路军。不少军官不服编造,频频发生兵变。抗日战争爆发后,阎锡山任第二战区司令官。抗战胜利后,阎锡山收编了4万多敌伪军及留用六千多日军,恢复了以前兵力,四年后这支部队被解放军消灭,从此晋军也就没有了,阎锡山也跟着蒋介石逃到台湾,最后于1960年病死于台湾。
桂系
桂系有新旧之分,新桂系以李宗仁、白崇禧、黄绍为首,旧桂系以陆廷荣为首,陆廷荣赈过私盐,当过土匪,后被清政府招抚,任清军管带,直升至广西都督。
李宗仁,广西桂林县人,粤桂战争中他带领一营人马,杀开一条血路,为桂军退入广西立下功蒡,被升为团长。孙中山伐桂时,他带领千余众逃上元万山,半年后发展二千余人,占据了玉林五属等七个县,号称广西自治军第二路军。
黄绍站,广西容县人,保定军官学校出身,孙中山伐桂时,他和白崇禧都在田南警备队当营长,后被陆廷荣残部打败,在黄绍眩带领下,四处流动作战,李宗仁将其接过玉林,编为广西自治军第二路第三支队,黄绍站任支队司令。后来李、黄利用陆、沈矛盾,实施先倒陆后伐沈方案。1924年5月李、黄攻入陆廷荣老巢南宁,接着白崇禧领右路军扫荡宾阳、迁江等地之后,与李宗仁会师,陆廷荣只身逃往湖南,宣布下野。从此再起不来了。九个月后,沈鸿英兵败桂林,1926年6月,新桂系正式归中央国民政府领导,新桂系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七军,李宗仁为军长、黄绍为党代表,白崇禧为参谋长。
西北军
以冯玉样为首的西北军,是一支颇有实力的地方武装。
冯玉祥原在袁世凯亲信陆建章手下任营长,因练兵有功提升为团长。 1917年孙中山护法南下,冯玉祥率领混成旅开赴湖南,谁知扑了一空,湘省大权已被皖系所夺,直系军队不服,发起 `和平休战”,主张“休战”的冯玉祥,被挤到湘西当镇守使。冯玉样趁此机会在湘西发展自己的武装,有五个团及步骑兵炮兵等。
1924年,直、奉再次大战,冯玉祥
任国民军总司令,他们以京绥、京汉两条铁路为防线,经菅西北地区维持了相当长一段时间,自此以冯玉祥为首的西北军名震全国。
1928年,国民革命军第二次北伐,冯玉样积极参与,蒋介石为了拉拢冯玉祥,与他换帖结拜称兄道弟。谁知赶走张作霖后,蒋介石将北平大权给了阎锡山,引起冯玉祥的不满,蒋、冯矛盾从此开始。1929年为了山东及编遣问题,蒋、冯发生争吵,终于导致蒋、冫马之战。冯玉祥被迫下野。
19年中原大战,但由于西北军得不到晋军有力配合,再加张学良率东北军主力入关支援蒋介石,终于失败再一次下野,从此再无力在政治舞台上角逐了。
四川“二刘
四川.二刘”,指刘湘、刘文辉。
刘湘,陆军速成学校出身(速成系)。刘文辉,保定军校出身(保定系),刘文辉又是刘湘的堂叔。
1928年,南京政府公布四川省人员任命名单,刘文辉一跃成为四川省主席,而掌握大权的刘湘,只剩下省府委员及编遣委员会委员长,由于权利分配不妥,叔侄矛盾拉开了序幕
1931年由于刘文辉从沿海购进一批武器,被刘湘扣留,二刘之间发生了战争,结果刘文辉战败,率残部2万余人进入川康边界,刘湘成了独霸四川的军阀,并担任四川省主席,兼川康绥靖公署主任。
就在二刘相争的时候,徐向前率工农红军四方面军进入四川活动,不久贺龙等领导的红军二 八军团也迸入了四川,刘湘害怕了,亲到南京求蒋介石支援。蒋介石趁机插手四川,他要把四川控制在自己手中。于是刘湘和蒋介石又发生了矛盾,越演越烈。
抗日战争爆发后,刘湘出任第二十三集团军总司令,为了抗日,他率兵 10万,沿江而下,到武汉后,又出任第七战区司令长官,次年病死于汉口。
刘文辉败退川康后,任西康建省委员会委员长,1939年西康省政府成立,刘文辉任省府主席兼二十四军军长,在此时期,刘文辉为了自保,实行联共抗日,并加入“民盟” “民革”组织。 1949年12月,在彭县起义,并策动罗广汉起义,为解放大西南作出贡献。解放后,刘文辉任西南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林业部部长,1976年病故于北京。
西北“五马”
西北“五马”指的是马福祥、马鸿宾、马麒、马麟、马廷骧五人。
马福祥父亲马千龄跟着马占鳌(马廷骧祖父)降清后,马福祥和他哥哥马福禄随父从军,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时,马福禄阵亡,马福祥随西太后入陕,得了记名提督。1920年升任绥远都统。为了扩张势力,他推举侄儿马鸿宾任宁夏镇守使,儿子马鸿逵驻守绥远。自此马福祥以武力占据宁夏、绥远两省,成为马姓各军阀盟主。
1925年,冯玉祥开始经营西北,马福祥见风使舵,表示欢迎,将儿子马鸿逵部队交给冯玉祥,被编为西北军第七师。中原大战爆发后,马福祥又指使儿子马鸿逵伙同韩复榘、石友三反冯,又得了安徽省主席职位,其侄儿马鸿宾也得到了宁夏省主席之职。1932年春天,马福祥因病去世,他的儿子马鸿逵赶走了堂兄马鸿宾,自己代理了宁夏省主席。
马鸿宾被堂弟赶走之后,改任甘肃省主席。1949年,率八十一军起义,解放后,马鸿宾先后担任宁夏省政府副主席,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1960年病故,享年76岁。
马麒、马麟的父亲马海晏跟马占鳌投清后,一直在统兵,马海晏死后,其长子马麟接任。马麒将冯玉祥留在甘州的二百多人,全部杀死,以讨好蒋介石,被封为青海省主席,八个月后便一命归西。省主席一职由他的弟弟马麟接任,但不久被马步芳挤走,不久马步芳又夺走了他的哥哥马步青兵权,从此马步芳在青海集军政大权于一身。1949年西宁解放,马步芳一家逃往台湾,老死他乡。
其他网友回答
靠捡钱起家的军阀想必大家一定没听过,今天就给大家讲讲这位靠捡了一皮箱钱起家的民国军阀“皮包将军”——夏斗寅。
夏斗寅
凄苦的童年
对于普通人来说,出生在那个战乱的年代是不幸的,但对于有抱负、有志向的人来说恰恰又能有更广阔的的舞台和更多的机遇。
而夏斗寅就是后者,他的出生没有伴随着异象,反而极为地普通,甚至是贫困。家里众多兄弟姐妹给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带来了极大的负担。更不幸的是,家里的顶梁柱,夏斗寅的父亲在其出生没多久后便去世了。
对于这个普通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但没办法,日子还是得过,母亲靠着给别人家打零工,有一顿没一顿地拉扯着家里的几个孩子。
清末乱世
夏斗寅13岁时,母亲也因为常年的饥饿和积劳撒手去了,这对于一个还只是孩子的夏斗寅来说和天塌了也没多大区别。
但还是那句话,日子就算再苦也还是得继续过下去。为了活下去,夏斗寅选择离开了家乡,想着去大城市武汉打拼。
离开了家乡,也就意味着失去了乡亲们的接济,而年纪还小,又因为长期吃不饱饭,骨瘦嶙峋的夏斗寅在辗转了几个工厂后把希望放到最后的码头。
乱世中的码头
结果还是没人愿意用他,不过码头的一个老板看夏斗寅实在可怜,就给他指了一条“明路”,当兵。在那个年代,当兵可不算什么明路,头别在裤腰带上度日,要不是实在走投无路,没人愿意去当兵。
而夏斗寅听后很激动,百般感谢了这个老板后转身就往军营方向跑去,老板看着夏斗寅的背影也只能叹息,希望他能多活些日子。
招募新兵
参军
就这样,夏斗寅加入了当时的湖北新军。果然,刚参军,战争就来了,辛亥革命的的到来,让这个孩子扛上了枪,不过和危机相伴的是机遇。
凭着机敏,夏斗寅在大大小小数十次战斗中不仅活了下来,还凭借战功成为了营长,虽然因为一些原因,夏斗寅的部队在第二年就被解散了,但这段经历对夏斗寅来说确实弥足珍贵的。
辛亥革命
脱下军服后的夏斗寅虽然已经有了一些积蓄,但他已经割舍部下部队的生活了,于是当他听说同乡孔庚在山西担任镇守使时就投靠了过去。
果然,靠着辛亥革命的经验,又是同乡,孔庚接纳了夏斗寅,不过为了服众,让夏斗寅从一个小队长开始干起。
没多久后,夏斗寅又回到了家乡,在石星川的队伍中任职掌旗官,又一路干到了湖北陆军第一师工兵营营长。
1917年,护法战争过程中,石星川的队伍被王占元击溃,夏斗寅被迫带着警卫开启的逃亡生涯。不得不说,夏斗寅的前半生是真的很不顺,用倒霉来形容都不为过。
但人的一生,总有那么一些机遇,就看能不能把握住了,夏斗寅也一样,在极度倒霉的时候也迎来了他人生的转折。
石星川
机遇
就是在这次的逃亡过程中,夏斗寅抓住了可以改变他以后人生的一次机遇,那就是他在一片绿油油的水田中,发现了一个非常突兀的黑色皮箱。
试问谁会在逃亡的时候还去在意这些东西,就算在意了,谁又会没事跑去把箱子打捞上来?这就是为什么那个箱子那么显眼却能一直等到夏斗寅的原因。
把箱子捞上来打开后,夏斗寅和身边的警卫都懵了。里面全是钱,一叠一叠的钞票并没有因为落水而被打湿,更没有被打乱,而是依旧整整齐齐地放在皮箱中。
皮箱
来,我们换位思考向,如果我们是夏斗寅会用这笔钱干嘛?有多少人和我一样,先买个大宅子,买点地,雇点佃农和长工,娶个漂亮的大妹子,生一堆娃,这一辈子不就潇洒地过完了吗?
可人家夏斗寅不一样,拿着钱,看着周遭都是被打散,和他一样逃亡的石星川部的残兵们,夏斗寅找来一块大红布绑在竹竿上用手扶着当团旗,一面正了正身上的军服,一面大声喊道:“大家出来当兵,无非就是混口饭吃,跟谁混不是混,你们如今身上连个子都没有,不想被饿死就跟着老子干,老子这里有饭吃。”
三三两两的溃兵闻言都朝夏斗寅这边走了过来,想看看到底怎么回事,他们虽然来自不同的队伍,但军官的军服都是一样的,夏斗寅这身营长的军服他们还是认得的,又听闻有饭吃,基本都选择了跟着夏斗寅干,尤其是夏斗寅当场就打开皮箱发放了军饷,更是一下子就把这些溃兵凝聚到了一起。
看着一下子聚集起来的数百人,夏斗寅还是觉得这样太慢了,而且人数也很少,于是他就带着一众人来到了公安县,想着这公安县大小也是个城市,大多溃兵都会选择先到这里落脚再图后续。
于是夏斗寅就找了一个道口,如法炮制。不过这次,夏斗寅更有经验了,喊话也变成了奉命收容溃兵。就这样,夏斗寅先后拉起了一支2000多人的队伍。
要知道,这样一支队伍在当时已经算得上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军阀了。而夏斗寅是因为捡到一个皮箱而发迹的,所以后来人都戏称他是“皮包将军”。对着这个称谓,夏斗寅也不反驳。
国军
后来的经历
队伍拉起来后,夏斗寅就得考虑下边这帮人的吃饭问题和前途,吃饭问题靠着在两湖地界和各路军阀混战,随着名声越来越大,夏斗寅的部队引起了国民革命军的注意。
在“直皖战争”期间,夏斗寅率部加入了国民革命军,担任湖北军司令,任独立师师长。看过《亮剑》的朋友应该对独立团、独立师这些称谓应该不陌生,虽然有了番号,但并不在编制内。
人才
而为了给下手们一个前途,“四·一二”后,夏斗寅选择了老蒋,而为了表忠心,夏斗寅率部偷袭了武汉的叶挺将军,结果夏斗寅被叶挺将军揍的不轻。
仗虽然没打赢,但也得到了老蒋的肯定,于是夏斗寅来到了南京,部队也变成了戍卫队,要知道这差事可不是谁都能干的。
在和叶挺将军的战斗中败了,但夏斗寅败得并不难看,说明其指挥能力还是可以的,毕竟叶挺将军不是谁都能上去较量一二的。
“四·一二”中的老将
尤其是后来夏斗寅率部教训孙传芳,那叫一个狠,孙传芳在民国时期那也是大名鼎鼎的军阀头子,结果差点被夏斗寅打得生活不能自理,经此一役,夏斗寅和他的部队都得到了老蒋的嘉奖,部队也终于有了自己的编制,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十军,而夏斗寅就是他们的军长。
中原大战期间,夏斗寅更是告诉了阎锡山什么叫战争,为老蒋收编阎锡山所部立下了大功,解决了北方后,夏斗寅又马不停蹄收拾起南方的唐生智、陈济棠、李宗仁等人。
阎锡山
看到这些人的名字,相比大家也都能想到,夏斗寅这一次没那么轻松了。夏斗寅和桂军、粤军在冬天大战了九天九夜,手下将士战死、冻死不计其数,不过好在还是打赢了。桂军、粤军无奈向老蒋投诚。
当然,上面所述大战并非夏斗寅一人打得,但不难看出夏斗寅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见夏斗寅对老蒋有多重要。而老蒋也不含糊,随手就扔出个封疆大吏的职位给了夏斗寅,湖北省主席。
事业巅峰时期的夏斗寅
尘埃落定
熟悉老蒋的人都知道,别看老蒋给了夏斗寅一个湖北省主席的职务,明显就是权宜之计,毕竟对有功之人不赏的话,谁还替他卖命。
但湖北省主席这样重要的职位不管怎么看,都不可能也不够落到夏斗寅这个既不是黄埔嫡系又不是老蒋同乡,更何况还是老蒋最不信任的军阀出身的人身上。
夏斗寅故居
果然,老蒋还是那个老蒋,没有让我们失望,夏斗寅刚到武汉上任没多久,就有人告发夏斗寅在湖北招兵买马,意图不轨。老蒋一点不含糊,一纸命令,夏斗寅屁股都还没坐热就被赶了下来,而自己苦心经营了数十年的队伍也被老蒋顺手拿去了。
拿去就拿去吧,夏斗寅打拼了大半辈子,也算是略有薄产,潇洒地走完下半生也不是什么难事,可命运就喜欢跟人开玩笑,他的二姨太给他带了一顶大大的绿帽,和中统局长朱家骅勾搭到了一起,带着夏斗寅几乎全部的身家投到了朱家骅的怀抱中,1951年,夏斗寅在香港走完了他大起大落的一生,享年66岁。
这也许就是夏斗寅的晚年生活
结语
夏斗寅这个军阀和大多数其他军阀一样,都是靠着辛亥革命的红利起家的,但不同的是,夏斗寅似乎没有得到上天的眷顾,总喜欢和他开玩笑,大起大落就是对夏斗寅一生最好的诠释。当然,就推翻封建统治来说,夏斗寅是有功的,抗战过程中他虽然前期隐居,但后来后任国民政府新兵训练处第一处处长。抗战后期,挂名为成都行辕上将总参议,也是作出贡献的。
其他网友回答
民国时期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军阀不计其数,主要以北洋军阀(皖系、直系、奉系)为主,控制中央。地方上主要有晋系、滇系、桂系等等。
一,北洋军阀
中倭甲午战争的惨败,使清朝认识到训练新军的重要。1895年直隶总督李鸿章命袁世凯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兵,成为北洋军阀的最早起源。袁世凯通过小站练兵,重用段祺瑞、冯国璋等人发展自己的势力,牢牢掌握了清朝最有实力的军队,为他以后夺取辛亥革命的果实奠定了基础。
1912年清朝灭亡,袁世凯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5年他推行洪宪帝制遭到全国人民反对,段祺瑞、冯国璋亦反对帝制。袁世凯众叛亲离,被迫取消帝制,1916年病死。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皖系、直系。皖系以段祺瑞首领,直系以冯国璋为首领,二人不和,导致皖系直系一直内斗。
奉系虽属北洋军阀,但不是袁世凯的嫡系,由张作霖一手创建。张作霖早年当过土匪,后来投靠清朝,受东三省总督赵尔巽重用,势力逐渐发展起来。中华民国成立后投靠袁世凯,得以继续占据奉天。张作霖以奉天为基地,夺取吉林、黑龙江,使得奉系崛起,能与皖系、直系抗衡。
二,晋系、滇系、桂系
晋系是割据一省最久的军阀,由阎锡山一手创建。辛亥革命前阎锡山担任山西新军第二标标统。辛亥革命爆发,阎锡山推翻清朝山西巡抚陆钟琦,控制山西。袁世凯时期阎锡山投靠袁世凯,得以继续控制山西。他以山西为基地,发展壮大,创建了晋系。
滇系源于清末云南新军,辛亥革命时蔡锷、唐继尧率领云南新军发动革命,推翻清朝统治,控制云南。蔡锷病逝后,唐继尧控制云南实权,以云南为根据地,大力扩充实力,成为滇系军阀。
桂系源于清末陆荣廷势力,陆荣廷在清末任广西提督,辛亥革命时驱逐广西巡抚沈秉堃,控制广西实权。陆荣廷以广西为根据地,大力扩充实力,成为桂系军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