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需要一本植物分类指南? ——简评《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植物分类指南》

植物·旅行·文艺
天冬大叔、万能小飞和少女栗子的野风集
◆ ◆ ◆◆
这篇书评,是我应外研社之邀所写的,发表于《中华读书报》第1309期,发表时有删改,这里发出来的是原文。我其实很少一本正经地写书评,因为我坚持,要评价一本书的话,会从我个人的视角,来述说书的优点和不足。我不相信有哪一本书只有优点,没有不足,而若不能客观评价,书评就失去了意义,就成了商业吹捧。
 
当书评成了吹捧,成了软文,那就真的成了没有价值的文字。
 
所以要写这本《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植物分类指南》书评时,我问,即使是说,这本书不适合某某人群阅读,也可以的吗?得到编辑的确认后,我才安心写了下面的书评。总体来说,这本书还是很不错的。
 
《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植物分类指南》实拍
 
 
谁需要一本植物分类指南?——简评《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植物分类指南》
 
过了很久之后,我才终于从头到尾,简略地将这本《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植物分类指南》通读了一遍,才能够提起笔来,写下这篇书评。这段时间有些太过漫长了,两个月,或者三个月之久。如果对于一本畅销书,想必早已过了宣传推广的周期。
 
然而,这确实是一本需要很长时间,来慢慢阅读,慢慢体味和记住的书。
 
因为它并不能令读者获得简单而直观的阅读快感,这不是一本快销读物;它也不能够让你用来打发极度碎片化的时间,不是随时拿起,随时放下的书。我在每天睡前,读一阵子,将其中有意思的部分记录在手机上,翌日稍作整理,制作成属于我自己的读书笔记。
 
这是确实需要写读书笔记的书呢。因为担心阅读过后就会遗忘,然而又不想要忘却,就只好做读书笔记了吧。感觉像是回到了大学校园里头,从图书馆借来一本十分精妙的参考书,在午后长条形的桌边,沐浴着透过窗子投射下来的冬日里暖融融的日光,慢慢读书。看到某个适当的位置,停下来,胸口有一种充实的饱足感。
 
于是我想,究竟是谁,什么样的读者,才会需要这样一本植物分类指南呢?
 
 
因为它并非浮躁的读物,没有任何花哨的小心思,而是实实在在的、压缩得硬邦邦的知识团块。它不属于如今的图书营销世界,甚至我觉得,它根本不应该被冠以什么“博物学”啊“自然教育”啊的热门词汇——它就是单纯的植物分类学,简单,纯粹。
 
在其中讲到了植物的种类、形态、起源、地理分布、系统学,以及一点关于园艺学方面的内容。语言虽不至于死板乏味,但全然没有为了讨好读者而故作轻快。插图其实非常精美,每一个植物类群,其实都配以数张插图,任凭哪一张,单独拿出来放大些,都可以挂在墙头,当作装饰画。然而在书里,它们非但没有被放大到撑破天地的样子,变成美丽而仅供欣赏之用的画册,反而是为了介绍植物种类或类群,为了搭配行文,而以恰到好处的体积,放在了相应位置。
 
大约是带有彩色插画的植物分类学扩展阅读教材吧!我在心里暗自为这本书定位。但那又略有不同,它终究不是面向于植物分类学专业的学生,它的读者应该是对植物(或植物分类学)稍有兴趣、愿意深入了解一点点相关知识的爱好者们。
 
甚至你没有办法将这本书,当作单纯的画册或者科普读物。其实它是一本小百科,关于75个植物类群的小百科。所以即使你没有心思如我一般,将这本书通读一遍,也可以把它当作资料或工具书,长久地存留,偶尔需要时,拿出来翻越查找。倘使是植物爱好者,书架上应当为这本书留有一席之地。
 
 
因为这本书相比与国内大多数资料而言,更为贴近国际上流行的植物分类学发展趋势。它比一些胡乱拼凑起来的“科普”读物更加准确,并且避免了一些科普或科学译作里常见的问题。
 
前一阵子,有一位植物学前辈对我说,我们的植物分类系统,在教学时也要调整了,调整成国际上新近被当作主流的APG系统。这是一个重要改变,APG系统采用了更为合理的科学依据,其结果体现在部分植物类群发生较大变动,一些类群彼此之间的亲缘关系,也出现了改变。“连邱园都要改成APG系统,我们也该调整啦!”前辈如此感叹。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这时几乎成了一个风向标。
 
然而国内的大部分教材,以及植物分类学的相关参考资料,却尚未随着风向而调整。或可谓之,调整和改变尚未完成。至于面向爱好者的读物,面对这种或许专业性较强的改变,则会感觉手足无措。因此,我十分珍视这本《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植物分类指南》,其中的75个植物类群,都是按照APG系统来讲述的。例如在过去,百合、萱草、铃兰都被放在旧的“百合科”中,如今它们分属于不同的类群,而关于这些新类群,爱好者们需要一个明晰而准确的说法,作为参考资料。
 
也许通过网络或其他一些信息渠道,我们也可以了解到一些相关的说法。但一来这些信息比较琐碎,并不完整,二来也可能存在传达甚至翻译上的偏差。我曾有些为《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植物分类指南》这本书担心来着——内容确然很好,但如果译者的植物学功底不够,因而在翻译时参考了一些不甚可靠的资料,有可能将这本书翻译成遗憾之作。幸而译者刘夙博士非但拥有植物学知识,对于相关的历史和命名规范,也有相当深厚的积累。因此有些“科普”图书在生物名称、专业词汇上翻译得惨不忍睹的状况,在这里完全不用担心。
 
若是作为小百科,我其实很喜欢这本书里关于园艺应用和烹饪(可惜后者只是间或出现)部分的内容。特别是原著是以英国为背景,其中讲述的欧式园艺(以及烹饪)相关内容,也是如今同类图书中较为准确的。
 
 
遗憾之处却也同样关于欧洲,关于英国。正是由于原著是以英国人的视角书写而成,所以在选取植物类群或物种上,多少还是优先选取了英国常见的植物。例如“半日花科”这个类群,在欧洲花园中极为寻常,而我国却相对少见。同样,在具体的物种选取上,因为偏向欧洲花园可见的种类,故而这本书没有办法作为在中国识别身边常见植物的鉴别手册。
 
所以,我想,若你想要系统而准确地了解到关于植物类群的知识,想要成为一个不为纷乱的网络信息所迷惑的植物爱好者。大概,你会是这本书的忠实读者吧。
 
@天冬 2020年9月8日 凌晨于京
 
《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植物分类指南》实拍
《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植物分类指南》实拍
《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植物分类指南》内页设计稿
《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植物分类指南》内页设计稿
《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植物分类指南》内页设计稿
《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植物分类指南》出版社宣传图
《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植物分类指南》出版社宣传图
京东入手链接:
以及最后是福利时间
福利时间
出版社送给野风集的粉丝们2本《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植物分类指南》作为福利,
请大家在留言聊一聊:
在你老家或者小时候,有一些有意思的植物俗名或者别名吗?它们是怎么来的?
我会从留言里随机选出2名,每人赠送1本《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植物分类指南》
10月31日在留言区直接回复公布获奖者。

版权声明